第134頁
書迷正在閱讀:回環【游戲向】、楚隊的神算外掛(穿越)、橙汁分你一半(1v1)、直上天堂、到站請送命、男朋友是買小魚干送的、治愈系婚寵、春夏之交(GL)、穿進漫畫后我拯救了男主、穿成炮灰的我拯救男主[娛樂圈]
這篇八股文約有800左右,可以說是一篇超高難度的800字作文。 寫完之后文靖安也不大意,深呼吸喝了口茶水,從一開始的貼經題開始又復查了一遍。 最后他確認自己也就只能做到這一步了,遂放下筆安靜等候。 此時全場可能也就只有他答完了卷子,其他考生還在埋頭苦寫,文靖安觀察了一下考場眾生相,發現抓耳撓腮者有之,單手抱頭者有之,不斷扇自己耳光好讓自己記起某項內容者也有之,和他前世考試時的情況沒什么不同。 約莫等了半個時辰,陸續有考生舉手示意,監考官便過去將他們的試卷和草稿紙收走,將進場時的供單還給他們。 文靖安也不愿再等,交了卷之后到門口排隊等候,這次不用久等,到了申正(16:00),王所思親自拿著鑰匙過來開考場大門,這里邊也有名堂,考官第一次開門,考生第一次離場稱為“放頭牌”,第二次叫做“放次牌”,第三次叫做“放末牌”,放末牌時已經是黃昏,這是即便沒有寫完考卷,考生也要交卷離場了。 文靖安作為“頭牌”出了考場大門,第一眼是看見門口聚滿了密密麻麻的人以及許多雙充滿希望的眼睛,與高考時在考場外等候孩子的家長并無區別,他還在看時,忽然聽到有人大聲喊:“小哥哥,這邊!” 循聲看去,只見文妙安站在一頭石獅子上向他揮手招呼,陳三娘等人在石獅子旁等,文靖安提著考籃走了過去。 文妙安一個縱身直接從石獅子上跳下來,兔起鶻落,干凈利索,陳三娘說她:“越來越像個猴兒了,這么高也不知道你怎么跳上跳下的?!?/br> 文妙安抿嘴笑了笑,將話題引到文靖安身上,問道:“小哥哥,考得怎么樣?” 文靖安:“嗯,感覺通過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能不能拿到案首不好說?!?/br> 陳崇章:“你不拿誰拿?別謙虛了表老弟?!?/br> 文靖安笑言:“考完后面幾場再說吧,還沒完呢?!?/br> 縣試雖然相對簡單,但過程繁瑣,除了第一場之外后面還要參加四次考試,且每次考試的內容大同小異,真的很能折騰人,這也難怪為什么到了后面考官會出那種“截搭題”,因為四書里面單個句段都輪過一遍用來出考題了,最后只能把風牛馬不相及的句子截取搭載在一起成為新考題。 所謂的截搭題文靖安很快就要遇上了。 第一場考完之后的第三天,縣衙外面發了案。 發案其實就是放榜,衙門根據成績將考生的名字按照順序制成榜單公布,不過這個榜單和尋常不同,它是以五十人為一組,將考生名字寫成一個圓圈,圓圈中間寫一個大大的“中”字,第一名成為案首,在這個中字的正上方,其他名次的考生從案首左邊以逆時針方向數依次降低,亦即案首左邊的考生便是本輪縣試第二。 發案那日,文妙安一大我早便拉著文靖安去看。 此時衙門前早已圍滿了人,將紅榜圍了個水泄不通,陳崇章自告奮勇道:“你們在這等我,我擠進去看?!?/br> 說罷擼起袖子往人群里擠,這些年他體型不減反增,越發雄壯,一般人擠不過他,不過片刻他便在里邊喊道:“案首!案首!頭名!第一!第一!” 文靖安會心一笑,文妙安和陳三娘、文三貴也都露出了笑容,雖然此前她們都知道文靖安勤讀書、有能力,但唯有在此時得到了官方肯定的結果,心里才能完全放松,因此紛紛向文靖安恭喜,陳三娘已經在張羅晚上帶文靖安去吃頓好的。 當然了,對文靖安來說這只是過了一個小關而已,因為第一場的案首還不能說是案首,只能說是暫時的第一名,整個縣試一共有五次考試。第一場考完之后還要繼續參加后面四輪的覆試,第一場叫做頭場或者正場,最后一場覆試便叫做末覆或者終覆??h試的最終成績是從正常到終覆這五場之間取平均值。 按照規定,第一場考完之后,榜單上的前一百五十人可以繼續參加覆試,本次縣試實際上一共有三百多人參考,這便意味著第一場淘汰掉了至少一半人。 這些文靖安自不去管,得知了正場成績之后,他就該準備覆試了。 很快,發案之后的第二天,第一輪覆試便開始了。 覆試流程與正場并無不同,文靖安還是分到甲二十二那個位置,不過這一次進場就不需要再等那么久了,因為參考的考生從三百多變成了一百五十人,足足少了一半之多。 只是覆試的內容有所變更,貼經和墨義題都沒有了,變成了兩道四書文,一道試帖詩。 這兩道四書文便出現了前面所說的截搭題。 題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 這讀起來令人莫名其妙,需要回歸到原句才能理解其意思。 這題目出自《論語》,原文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這道題目就是把孔子說的前后兩句話搭在了一起,且把后一句話的“敏以求之者也”給截掉了,這還只是最簡單的一種截搭方式,有的甚至能把《論語》和《中庸》兩本書里面的句子搭在一起,久而久之分出了長搭、短搭、有情搭、無情搭、隔章搭等等諸般匪夷所思的截搭方式。 從長遠來看,考官為了避免重復出題,且又只能在四書里面找題目的情況下,這種畸形化的方式肯定不能避免,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固然不可取,但在這時具體的現實面前,也是無可奈何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