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書迷正在閱讀:回環【游戲向】、楚隊的神算外掛(穿越)、橙汁分你一半(1v1)、直上天堂、到站請送命、男朋友是買小魚干送的、治愈系婚寵、春夏之交(GL)、穿進漫畫后我拯救了男主、穿成炮灰的我拯救男主[娛樂圈]
文靖安趕緊道:“寧宴何出此言?” 王所思大手一揮,說道:“還不到這一步,永寧縣還是我說了算的?!?/br> 林寧宴:“王伯伯有心了?!?/br> 王所思:“我這次來是告訴你,陛下已經開始跟舊黨斗法,府城上的劉大人已被召回了帝京,我還聽說你祖父的一些學生也被陸續征兆了回去,你父親、大伯和小叔以及林家其他同宗的機會應該也不會太遠了?!?/br> 第66章 方向 小有所成心滿意足 王所思說的關于朝廷風向的內容,文靖安聽了也大受裨益,且在心里對大盛廟堂目前的狀況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這是一個典型的“君弱臣強”的境況。 君王這邊是以元景帝為首的蕭氏皇族以及一眾臣子,但這些臣子大多人微言輕,身居低位,其中很多都是與林寧宴祖父有關聯的舊臣,或者一些不愿與舊黨同流合污的孤臣。 強臣這邊便是以丞相嚴同為首的舊黨了。 嚴同自先帝伊始,從林寧宴的祖父林修遠手中奪得丞相之職,至今二十六年穩居相位,心腹遍布朝野,六部九卿、都察院、詹事府、各州郡衙門等權力機構都是他的門人黨羽,他自己則穩坐中書省,親任大盛中書左丞相兼太子太傅,樹大根深,已非一人之下萬人之下可以概括,帝京中早有傳言“百姓皆聞嚴甫平,黃門不知天子名”。 嚴甫平就是丞相嚴同,甫平是他的字。 那句諺語的意思是天下百姓都知道丞相嚴甫平,但在宮中當值的黃門宮娥都不知道天子的名字,可見這位元景帝的權力已經被丞相嚴同架空到了何種地步,若非大盛朝武將并不受文官挾制,且文武分治,軍權始終握在皇族與各地守將手中,或許大盛朝已不姓蕭而改姓嚴了。 不過這也不怪這位元景帝無能,他登基稱帝時嚴同已在先帝手下為相十五年,早已盜取了林寧宴祖父的功勛,在劍州推行海貿,與四海諸國罷刀兵、通商路,一手打造了大盛西陲的太平盛世,無論廟堂還是鄉野,他的名望在大盛無人可比,新帝上位于他而言不過是金鑾殿上換了一副面孔而已。 單從治國理政方面來說,這位嚴同丞相的才能無可厚非,只是他犯了大多數權臣共有的錯誤,權力達到頂峰之后無法割舍,以至于底下人自動把他推成了野心家,當他站在了那種位置和高度,即便他想急流勇退,急流也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因此他惹來元景帝和蕭氏皇族一眾抵抗便在情理之中,這幾乎是權臣無法逃避的宿命輪回。 至于那位元景帝能否帶領蕭氏皇族鏟除這位權臣及其黨羽,那就是文靖安也想知道的答案了,但因為他和林寧宴交好,現在已經天然站在了丞相嚴同以及舊黨的對立面,雖然現在的他對于人家丞相大人來說微渺如螻蟻,不過是螢火之光罷了。 王所思把一番話說完,不無感慨地跟林寧宴和文靖安道:“風雨欲來!我年紀大了,這輩子大概也就耗在云州這種地方了,你們還有無盡的機會,一定要到帝京去助圣上一臂之力,肅清舊黨污穢,還我大盛朝堂清明,我在云州必盡全力把你們推出去!” 王所思原本跟林寧宴的祖父并沒有直接關系,他是那種典型的寒門士子,因不愿與舊黨為伍而屢遭排斥,最后被打發到云州這種偏遠之地做了知縣,且如果舊黨繼續掌權,他這輩子必然升遷無望,因此對舊黨自然恨之入骨。 今日的這些話,他原本是打算只跟林寧宴一個人說的,看了文靖安寫的那首詩之后他才臨時決定把文靖安叫進來,因為在他的看來,文靖安既有那般詩才便不是池中之物,他遲早能跟林寧宴到帝京去攪動風云。 林寧宴回道:“王伯伯放心,寧宴必當盡力而為?!?/br> 王所思:“嗯,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勤學苦讀,既然舊黨那邊松動了,寧宴你大可以到縣學來讀書,剛才我在外面說靖安還沒有考童子試不合規矩,不過我也可以代為安排?!?/br> 這種好事文靖安當然求之不得,王所思還為他倆考慮周全,說道:“你們名義上還是青蓮書院的學生,只需找個由頭跟碧存先生告假,來了縣里我自然會安排,具體事項我會讓書吏找你們先生商量?!?/br> 林寧宴一一應下了,與文靖安謝過王所思后,天色已經不早,且縣尊大人公務繁忙便不多留。 到了陳家外邊,接親的隊伍已經走了,宴席也已吃完,不少遠道而來的賓客便紛紛告去,陳守嚴和陳茂成兩兄弟在那邊送別賓客,得知王所思也要走,便一同過來送行。 文靖安隨著他們一眾人一直送到鎮口那邊,陳守嚴、李碧存和王所思等人在路邊長亭一番掏心肺講別離之后才算完事,王所思最后不忘幫文靖安一把,親自跟陳守嚴叮囑:“靖安如此文才,讀書方面碧存會上心,銀錢方面你這個做外祖的得上心,不用苛刻家里那幾兩銀子,要是沒有生意做,派靖安兩個舅舅來縣上找本官,本官自會找人幫你們安排?!?/br> 這意思是讓他們陳家做官家生意了,這是陳守嚴多少年夢寐以求的好事,如今王所思因著文靖安給他開了金口,他真恨不得學大伯母一般,把文靖安當送財童子供著了! “縣尊大人放心,小老從今往后將靖安當親孫子對待!” 文靖安:“……” 王所思微微頷首,隨后跟林寧宴和文靖安再做叮囑,無非是勉勵勤學讀書之言,林寧宴和文靖安一一應下,王所思這才翻身上馬,與衙門那些官差書吏一同往縣城方向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