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書迷正在閱讀:回環【游戲向】、楚隊的神算外掛(穿越)、橙汁分你一半(1v1)、直上天堂、到站請送命、男朋友是買小魚干送的、治愈系婚寵、春夏之交(GL)、穿進漫畫后我拯救了男主、穿成炮灰的我拯救男主[娛樂圈]
當文靖安等人正對青蓮書院大門,腳下是一條石子鋪就的道路,兩邊草木顯然是人為栽種,整齊劃一,循著這條石子路一直走近大門,面前赫然有一個蓮池,中間最狹窄處建了一道拱橋,過了拱橋才是真正的書院大門。 率先入眼的是大門兩邊的石刻對聯。 “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br> 沒有橫批,或者說橫批就是就是匾額上的“青蓮書院”四個字大字。 文靖安從不隨流俗可以進一步確認這位李秀才的品性了。 書院大門敞開,里邊傳出朗朗書聲,文靖安整理衣冠,和陳三娘等人走了進去。 進門是一個青磚鋪地的院子,院子兩邊最外層是圍墻,左右圍墻下有兩道連廊,盡頭處是一排大屋,共有五間,中間是大廳,左右各兩間,都是青磚黑瓦,連地高起,比之文靖安原先所在的杏陌村私塾更氣派、更莊嚴。 至于這五間房子后頭還有些什么,一時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看到后頭還有建筑。 文靖安等人正看時,一位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公子迎了上來。 少公子溫文爾雅,方巾裹發,身穿素色長衫,是一副標準的少書生打扮。 他上來便給文靖安等人行禮,先自報姓名,說道:“在下青蓮助學林寧宴,諸位到此有何貴干?” 文靖安給他回了禮,將李童生給的推薦信交給他,回道:“我是桃河村文靖安,這是杏陌村私塾李夫子的薦信,李夫子讓我帶來交給青蓮書院的李碧存李先生?!?/br> 林寧宴接過信件,瞧了一眼信封上的“吾兄親啟”字樣,不敢怠慢,當即說道:“稍等,我去去便回?!?/br> 文靖安應了聲:“有勞?!?/br> 林寧宴拿著薦信往院子里走去,等了盞茶功夫,他空著雙手出來,直言道:“靖安兄請隨我來,其他幾位稍待,等會我帶你們到偏廳等候?!?/br> 陳三娘知道李碧存是要見文靖安了,跟林寧宴道:“小先生盡管帶我家靖安去,我們不要緊,到門口等也行?!?/br> 林寧宴笑了笑,說道:“我家先生等會可能要考究這位靖安小兄弟,那要花不少時間的,你們還是坐著等舒服些?!?/br> 陳三娘道:“那先多謝小先生了?!?/br> 林寧宴回道:“客氣,這是我該做的?!?/br> 陳三娘向文靖安道:“去吧,我們等著你?!?/br> 安安也說道:“小哥哥一定可以的?!?/br> 文靖安點了點頭,再不多言,跟著林寧宴進去了。 林寧宴直接把文靖安領到了正中間的大堂里邊。 文靖安率先看到的是大堂中央那塊匾額,用極其工整的楷書寫著“君子悅蓮”四個大字。 匾額之下的太師椅端坐著一位先生,他最多五十上下,身穿粗麻灰衣,面相板肅嚴厲,身形干瘦清癯,那雙眼睛透著一種看破紅塵的深邃幽光。 毋庸贅言,這肯定就是李碧存李先生了。 從青蓮書院這個名字到書院大門的蓮池,再到這塊君子悅蓮的匾額,大概可以知曉這位李碧存先生的品性。 此時他手里拿著那封推薦信,看了眼文靖安,問道:“你就是桃河文靖安?” 文靖安恭恭敬敬作揖行禮,然后才答道:“正是學生?!?/br> 李碧存擺了擺手:“學生不學生的得試過才知道,這信里說你是‘神童’?” 文靖安道:“是李夫子謬贊?!?/br> 李碧存:“我不管你是不是神童,要進我青蓮書院便得依我定的規矩來?!?/br> 文靖安:“靖安一切依先生所言?!?/br> 李碧存向文靖安身旁的林寧宴吩咐道:“筆墨拿來,另取三張白紙?!?/br> 林寧宴把一應用具取了過來,李碧存又道:“你先出去安置好他的家人,隨后再來” 林寧宴轉身出去了,李碧存略作思索,提筆蘸墨,分別在三張白紙上寫了題目。 寫畢,向文靖安說道:“你且過來?!?/br> 文靖安走過去,李碧存把筆交給他,面無表情道:“最多給你兩個時辰,答完讓寧宴把卷子拿來給我,中午放課之前看不到你的卷子,與你家人一道回去吧?!?/br> 文靖安執筆坐下,開始看卷子上的題目。 第17章 二等 德治為主法治為輔 第一張白紙首尾都寫有句子。 首句寫的是“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末句寫的是“不可以齊其家”,中間留白。 文靖安一看便知這是貼經題,出自四書里的《大學》,李碧存的意思是要他補足中間缺失的部分,考他在記誦上的硬功夫,這對文靖安來說早已不成問題,別的不敢多說,這兩年他在背書這一塊是沒有絲毫馬虎的。 再看第二張白紙,一共有四道題目。 第一題:“詩曰:周雖久邦,其命惟新?!?/br> 第二題:“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br> 第三題:“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r> 第四題:“春秋無義戰?!?/br> 每道題目下方都空出了回答的區域,這就是所謂的“墨義”題了。 這種題目和單純講究默寫的貼經不同,它并非要求一字不差,墨義題答卷者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文字,但表達的意思必須與《四書章句集注》里面的釋義相同,不能自說自話。 這對文靖安來說只是中等難度,畢竟這兩年李童生都在給他講解,他自己也把《四書集注》反復看了很多遍,說完全背誦言過其實了,但字字句句大概的印象還是有的,因此這也難不倒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