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好不容易附近有個出名的地方了,離他們竹山鎮又近,不少人都偷摸著惦記上了。 每年春天和秋天,竹山鎮的中小學都會陸陸續續開展春秋游。 去年竹溪村出名的時候,秋游已經過了,錯過了機會。 但是現在可是春天,生機盎然,萬物復蘇的時間,這時候的竹溪村一定很好看吧? “校長,我們今年要不春游就去竹溪村?” “竹溪村我們還沒去過呢!” “附近其他地方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 對于學生們來說,春秋游是一年一次,年年不同。 對于老師們來說,天哪,在這里教書幾十年,簡直是無盡輪回,那些老地方不知道去了多少遍,煩都要煩死了。 好不容易有個新地方,絕對不能放過! 學生們也想去,老師們也想去,中心小學的校長想了想,摸著自己的禿頭,對大家承諾道,“既然大家都想去,那我和那邊聯系一下,看看他們能不能接待吧?!?/br> 幾個電話一打,輾轉聯系上了竹溪村。 正美滋滋地在村子里巡邏的毛德旺就接到了這個喜訊:“我們是竹山鎮中心小學,今年春游考慮去你們竹溪村,不知道方不方便接待呢?” 接待小學來春游! 這有什么不方便的? 毛德旺盤算了一下,村子里有小山可以給那些孩子們爬,這種小山上都沒有大型野獸,頂多有些狐貍之類的,有菜地、果樹可以給孩子們看,順便搞搞教育,還有溪流可以玩水、釣魚,村子里也有一些空房子可以拿出來安置讓大家坐下來吃飯…… “方便!” 毛德旺精神抖擻地回復了,又和中心小學談好什么時候接待他們來先考察一下,隨后趕快回到辦公室,拿出了地圖,想了想,又拿出了大喇叭、鑼鼓,找了個空閑時間,把這個消息通知給大家: 我們竹溪村終于有游客啦! . “游客?” 好些村民聽到這話,都有些茫然。 “我們村子有啥好游玩的?”林奶奶摸不著頭腦。 “不都是那些花花草草破木頭房子啥的?” 要說好玩吧……這些東西大家看了幾十年,司空見慣,真沒覺得有什么好玩兒的。 竹笙和紀年他們也被喊了過來,他們倆一個是見過外面世界的,一個是知道未來趨勢的,都有著不同看法。 紀年先說道,“大家是看慣了,外面的人卻沒有。像是鎮子上那些,或者再進一步,生活在城市里的,他們日??床坏竭@些山水,自然會新奇?!?/br> 村民們回頭一看,哦,是紀年,那個外地人。 對啊,他是外地人! “你們外地的真的這么想?” 紀年點點頭。 毛村長大力點頭,“紀年說的是!咱們自己的村子難道不好看?我們是見慣了,人家村子外頭的可沒有。再說了,附近能有幾個村子和我們一樣,種的出這么好吃的竹溪菜,上過綜藝,甚至附近還有大熊貓出沒?” 《平平生活》一提起來,大家頓時與有榮焉了。 可不是嘛,去年拍攝的那會兒,再到播放的時候,可把他們的自信都炒起來了。也就是一整個冬天沒啥動靜,他們才平靜下來。 現在想想,哎呀,肯定還是那個節目的作用,人家想來的大冬天的也不至于過來,現在春天了,就來了! 竹笙則是已經開始想要怎么配合,利用好這波人流把名聲傳出去了。 這是什么? 是第三產業,是旅游業的發展??! 在未來,隨著大城市節奏進一步加快,農家樂、鄉村游、周末的周邊游都會漸漸火起來。 城市太擠、太冷、太遠離自然了。 人們迫切地想要丟開工作,回歸自然的懷抱,哪怕只是摘摘菜、嘗嘗地道的農家飯,在自然的包圍下睡一覺,都會覺得放松了身心。 之前趙明雅他們來,不就是這種感覺嗎? “村長,我們得趕快準備起來了?!?/br> 現在村子里的基礎設施還不足呢! “對,村長,你說我們還得準備啥?” “和去年接待那個節目組一樣嗎?” 大家本來有些緊張,再想起去年,又多了幾分淡然。 他們也是接待過不少人的村子哩! . 四月底,竹山鎮中心小學的師生們坐上大巴,向著竹溪村出發了。 沿途,他們就看著熟悉的建筑遠去,漸漸進入荒野,車窗外樹木、山體飛速滑過。漸漸的,一條溪流出現在道路不遠處,一個個好奇的小腦袋頓時抵在了車窗上,嘰嘰喳喳地喊道,“我知道,這個就是竹溪!” “那邊是田野!” “里面長滿了草!” 老師坐在大巴最前方,笑呵呵地糾正,“那是水稻,你們想想,農民伯伯們怎么會在田地里種草呢?這些水稻到了秋天就會變成稻谷,被收割下來,最后變成我們餐桌上的米飯?!?/br> “原來種的是米飯啊~”小朋友們心滿意足地感慨道。 大約是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將近上午十點時,在晃晃悠悠的山路上他們逐漸到達竹溪村。 車門打開,周婭和牛莉她們已經站在外面,舉起了旗子對著大家喊道,“歡迎來到竹溪村!” “請大家帶好小黃帽在這邊排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