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鬢添香 第154節
古往今來,短命的帝王太多,屁股還沒坐穩就匆匆下臺的也數不勝數??磥硭忠煤没I謀一番,為這對父子送一送行了…… 仙隱山中,陰謀的味道正在醞釀,不過京城里卻迎來了大喜的日子。 二皇子迎娶鄭家千金,陛下雖然下令從簡,可是皇家該有的排面還是需要擺的,招待文武百官的酒水也不能全省,所以宮中簡單排開宴席,慶祝新人成禮。 雖然席面上并無什么山珍海味,但是迎來送往的人氣還算很足。 韓臨風看著弟弟這熱鬧的婚禮,欣慰弟弟成人的同時,也是心有愧疚,低聲對身邊的落云道:”你我當初的婚禮太是簡單,讓你受委屈了……” 落云沒想到他居然能聯想到他倆成親的事情,不由得笑道:“那時你在京城為質,我也是以為不過是場權益的假婚禮,我自己都沒上心,怎么能怪你?” 韓臨風雖然知道當時的情形,可是聽到她說沒上心,還是心里有些不舒服,便故意板著臉道:“我這樣的,你都不上心,當時的眼光可是高??!” 落云趕緊往他的嘴里夾了一口菜,小聲道:“現在大殿上都是人,你還跟我擺臉子,信不信明日就會有人謠傳,說太子存了去母留子之心!再說了,我那時哪有什么眼光,都是瞎的,你長得再好看,也是聾子聽戲 —— 白費功夫?!?/br> 韓臨風現在想想落云眼盲時的辛苦,還是覺得心疼,聽她若無其事地自嘲那段日子,心里也是有些不松快:“你的眼疾才好,一定要注意將養,我聽香草說你最近趁我不在,又拼命看賬本,仔細累壞了眼睛?!?/br> 落云微笑道:“放心,我心里有數……” 就在這時,陛下帶著皇后宮妃來到前殿和群臣同樂。 宗皇后今日主持親兒的婚禮,自然也是喜上眉梢,精心打扮了一番??上q月不饒人,到底是半老之年了,再怎么打扮,也沒有陛下身后的那群宮妃嬌媚。 其中又以陛下新寵的淑妃最是打眼。只見她五官分明,大眼明媚,明顯帶著波國血統,正是游山樾進獻的幾位美人之一。 單論容貌來說,那些進獻的世家美人無一能跟此女媲美。不過身為大魏朝的天子,一味寵愛異族女子,自然又要受到群臣的非議,單是冊封她為妃,便遭到了言官的強烈反對,最后陛下也是一意孤行,這才將她提了上來。 有那了解新帝典故的人,都規勸言官,不要在此事上太跟陛下較真。誰都知道,韓臨風的生母就是波國人,如今陛下也不過是聊以慰藉痛失所愛之苦,在那淑妃身上補償一番罷了。 待陛下在大殿與群臣暢飲時,女眷們都移入了偏殿,那些公侯夫人陪著宗皇后有說有笑。 有幾位年輕的夫人走過來要跟太子妃說一說話。如今她的夫君貴為王儲,落云自然也就成了眾人交際的中心了。 那些女人說起話來,自然也是以奉承居多,撿些落云愛聽的。 比如說那寡居的瑞王妃似乎被魯國公送往京城外消夏的杏園。 那里夏日景色倒是很美,可是入秋便顯得凋零,等入冬時,除了當地人,根本就沒有京城里的人去玩了。 落云知道魯國公將女兒變相放逐到那里,顯然是跟她私見太子有關。 眼看著女兒在太子那并無什么舊情,若是一味癡纏,也討不到什么好處,反而惹人嫌。所以魯國公這才狠下心,將女兒轟攆出了京城。 那些女人說起這些來,是想要討得落云的歡心。 不過太子妃卻壓根不接話,臉上也無什么表情,只是淡淡轉了話題,聊些別的去了。 這種出乎意料外的冷場,讓那些扒高踩低的女子一時也有些訕訕。 說起來,她們也都是逢迎的高手,以前無論是王皇后,還是方家兩個女兒,乃至于現在的宗皇后,總能摸著個喜好,好好吹捧就是了。 唯有這位出身低微的太子妃,可真是太讓人摸不準脈門了。 跟她聊詩詞歌賦,太子妃都通,卻不太喜好。跟她聊一聊珠寶打扮,太子妃也不甚喜歡的樣子。 等聊些不對付之人的喪氣事兒,人家楞不接話茬。 總而言之,這位太子妃仿佛在香油里浸過一般,滑不溜丟的,真是叫人不好拿捏。 這開店做生意的人jingzi,心里也不知盤算什么,就跟那皇儲太子一樣,就是似笑非笑地聽人講話,偶爾開口,蹦出來的都是一個字:“嗯……” 這一聲“嗯”,卻讓人反復體會咀嚼,越說心里越沒底。 這對夫妻,若是不看出身,那還真叫配??!都是琢磨不通透的樣子。 比如她們先前以為太子一立穩腳跟就得換個相配的妻子,可是人家壓根就沒那意思。 而且不光太子,就連陛下似乎也對這個大兒媳婦滿意得不得了,畢竟那長輩看晚輩的眼神是錯不了的,陛下看著太子妃都是滿眼帶笑。 而宗皇后在自己長媳婦面前似乎也不太擺得起來婆婆的款。雖然這婆媳二人之間禮節周全,那落云對于婆婆也是畢恭畢敬。 可是有時候閑說話時,宗皇后咬不準自己該說什么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地看一看大兒媳婦,再由著兒媳婦幫忙接話。 第122章 墓園官司 至于挑選東西一類的,宗皇后也會時不時問太子妃的意見。 這點細節自然逃不過眾人的眼,也是叫她們心里詫異極了。沒想到一個毫無根基的商賈女子居然在皇家的眾人里活得風生水起,游刃有余! 這下,原先私下輕看這位太子妃的,現在再看向她時,覺得這女子是滿身的不簡單,深不可測。 不過落云自己倒是沒有這等感覺,韓瑤跟她學別的夫人評價時,落云自己都先笑開了:“我哪有她們說得那樣邪乎,再說你又不是不知我有什么本事,不過是躲在你皇兄的身后狐假虎威罷了?!?/br> 韓瑤一邊擺弄著她帶來的虎頭鞋和撥浪鼓一類的玩具,一邊輕快道:“我聽了也想笑,她們是不了解嫂嫂的為人,只會瞎猜測……不過我聽說,那方二最近又背著她父親回了京城,還去允孝王府去鬧著見兒子,要將小世子給抱回去呢。 也許是在韓臨風那里受挫,所以方錦書的母愛似乎回來一些,一頓哭鬧,弄得允孝王爺也不好收場。 他明明是受了太上皇的囑托,代為照料小皇子,結果被方二這么一鬧,倒像他搶人孩子,害得人家母子分離一般。最后沒有法子,那孩子到底還是讓方二給抱回去了。 不過這事兒,太上皇也管顧不得了,他這幾日已經油鹽不進,太監喂了了許久,才能勉強灌進些湯汁。 歲數大些的都懂,太上皇這是壽數到了。所以這幾日陛下都是帶著幾個重臣在太上皇的榻前親自侍奉。 這除了晚輩盡孝的情分之外,韓毅這么做也是給群臣看的。 畢竟他不是太上皇的直系子孫,又是禪讓得了皇位,若是任著太上皇無聲無息地咽氣,傳出去好說不好聽。 可是現在他衣帶不解,蓬頭垢面,早朝都不上了,帶著群臣這么一守著,太上皇的三餐飲食眾人都能看見。 這壽數到了,到時駕崩了,也算走得明明白白。 就這樣,太上皇的寢室內外陣陣抽泣聲里,自退位后一直郁郁寡歡的太上皇終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伴著太監高呼的一聲“太上皇崩!”那原本小聲的抽噎頓時變成哀嚎一片,整個大魏進入喪期,為太上皇守孝三月,禁止婚娶,禁止絲竹享樂。 不過與此同時,民間不知為何,還是謠傳起了韓毅父子竊國謀害太上皇的流言蜚語。 這本就是沒根的無稽之談,可是因為陛下最近推行的均田新政,又查出了不少以前少報私田的豪紳,罰沒了不少土地,連帶著還有一些給新法下絆子的人鋃鐺入獄。 這一時間,新皇父子在朝中得罪了諸多權貴,這類說法居然如暗火添柴,愈演愈烈,一時間演繹出許多版本來。 只是這種謠傳,沒根沒據,也不好追究,若真是抓人來問罪,倒更像是欲蓋彌彰。 韓毅也知道,身居上位者做大事立偉業,怎么可能不招惹些罵名?眼下最關鍵就是要讓無田的農民得地,讓國庫豐盈起來。 老百姓們只要身上有衣,碗里有飯,可以好好地養著妻兒父母,哪里會管宮闈里的秘史? 那些謠言,就是有人妄圖螻蟻撼樹,做些小手腳罷了。 但是太上皇駕崩,也得入土為安,就在商議出殯的規格時,按照韓毅的意思,不能太寒酸,但也不能完全照搬了魏惠帝生前給自己制定的喪禮規格。 這位太上皇可是生前墳圈子修得上癮,光是疑冢就修了好幾座,至于身后的殯葬禮儀陪葬規定更是事無巨細。 只是這么宏偉的入土儀式都是需要燒銀子的。 當韓毅看到禮部呈送上那估算的錢數,立刻擺了擺手,這錢銀的數目太多了!等埋了太上皇,大魏子民全要不吃不喝了。 他二兒子之前的婚禮都是一切從簡,甚至不及豪紳的架勢?,F在縮減太上皇的葬禮,本也合情合理。 可是這下子,又有些找茬的老臣開始在大殿哭喪,因為陛下要葬禮從簡的事情,口口聲聲喊著太上皇死不瞑目,自己的遺言都不得人安排。 是他們這些老臣無能,懇請陛下賜死,讓他們隨了太上皇去吧。 這群老東西是倚老賣老的個中翹楚,也不說太上皇生平的奢靡,只說他老人家不該這么早走,撇下大魏子民,讓他們這些忠心耿耿之臣該何去何從。 坐在高堂上的皇帝韓毅全程臉兒都是黑的。 老東西們一個個都是骨頭上支著松散的皮囊,高聲罵他們,都怕不小心震死一個,這些人又都是有些功勛的活字老招牌,一個個茍延殘喘,弄死了也沒什么好處,真是當皇帝的都招惹不起。 畢竟在太上皇尸骨未寒時,再傳出誅殺老臣的事情來,韓毅跟篡權奪位的jian佞何異? 可若是聽從了他們,大肆cao辦喪禮,國庫實在拿不出錢來,總不能挪用了國計民生的銀兩吧? 就連兩個兒子帶著媳婦陪著父皇用膳的時候,這韓毅的心氣都沒有順過來。 落云聽了卻不覺得這是愁事,她只做閑話道:“這擱在民間,老人的喪禮也不好從簡,不然兒女會被罵不孝。不過也不是誰家都能辦得體體面面的,但是窮人也自有法子。我記得自己在鄉下閑居那兩年,村里就有戶窮秀才死了老娘,苦于家里錢銀不夠,只能厚著臉皮挨家敲門,讓鄉里提前隨了份子錢,湊在一起買了口薄棺,籌備了葬禮……” 話到這,韓毅和韓臨風都是一頓,互相看了一眼。 而剛剛新婚的韓逍聽了卻一皺眉:“你說的那法子,都是窮酸人家的路數,如今太上皇葬禮,我父皇還能跟人要份子錢?” 韓臨風緩緩道:“這有什么不可?如今國庫空虛,的確需要群臣出些力氣啊……” 韓毅也心領神會,眉頭一松道:“那么此事,朕就交給你來辦了?!?/br> 結果當天下午,戶部的官吏就被太子韓臨風分成了幾隊出發,先是直奔哭喪哭得最厲害的那幾位老臣的府上砸門,然后舉著陛下簽下字據的借條說,陛下至孝,準備依從諸位,給太上皇舉辦隆重的葬禮,只是苦于國庫無錢,只能管諸位愛卿先借一些。只待陛下風光發送之后,便慢慢償還。 這些老臣子聽得都瞪起老眼,說自己活了這么大年歲,從來沒見過堂堂一國之君管臣子借錢的! 領頭的官吏陪笑道:“得虧閣老長壽,您今日不就開眼了嗎?我們陛下體恤諸臣可能會拿不出銀子來,說沒有現銀,用田地房產來充也可,總歸能湊夠銀子!” 說完之后,他便揮手叫身后的小吏大聲誦念著這些老臣名下的物產田地價值幾何。 不是要跟死人表忠心嗎?豈能一個個賣賣老臉就行?最起碼得掏出真金白銀,房屋田產才能顯示自己是忠誠之輩吧? 這幾個老臣是之前在大殿挨餓過的,也清楚新帝有些市井無賴的路數,可是萬萬沒想到,他居然能打著籌集陛下的喪葬費的名頭,明晃晃地來府上搶劫??! 老臣們自是不干,瞪眼說絕不交出田產房契。 結果陛下在大殿上直接撂下臉子道:“原先朕還替太上皇欣慰,有你們這幫忠心耿耿的老臣子。沒想到事到臨頭時,一個個光是能動嘴皮子,卻都一毛不拔。你們的家產榮耀,不都是太上皇的恩賞?如今你們忍心看著太上皇寒酸下葬?這喪葬借款便是照妖鏡,看看你們誰是假忠臣!明兒朕就張貼皇榜,將你們這些假忠臣的名字都曬出來,若是陛下九泉之下有知,也不放過你們這幫吝嗇之徒!” 這下子,魯國公等世家又站出來和稀泥,表示理解現在國庫空虛之苦。而太上皇的葬禮細則制定得實在是太久遠了。那時魏朝的國庫還沒有像如今這般空虛。 若是太上皇泉下有知,知道喪葬如此大cao大辦,心里也不會高興的,所以還是想陛下量力而行,不可大cao大辦。 可是陛下的孝心勁兒一旦起來,還不好壓制了,金口玉牙一旦張嘴,不咬下來點rou,怎么能讓人怕? 最后韓臨風cao持著戶部官吏,還是從這幾位世家大臣那里拽了一圈羊毛,這葬禮也算有了錢銀,可以變得體面些了。 那些清流寒門的臣子從頭到尾都沒有摻和,可是也看出如今的陛下,尤其是太子,當真是混不吝的人物,治理起這般倚老賣老的臣子來時,還真是手段層出不窮。 李歸田下朝的路上還對兒子說,他為官這么久,天總算是見了些亮了。只是擔心新帝獨臂難當,得罪透了世家,不知以后的政路能否推廣通暢。 就如李歸田擔心的那般,最近世家反對新帝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世家創建的書院無數,許多年輕學子也是出身世家,主導輿論,如今許多書院里討論新政動搖國之根本的也大有人在。 不過,將這反對聲浪掀到最高點的,卻是一場意外事件。 這事兒正好發生在蘇歸雁新上任的豐州。因為宗皇后的親眷之前一直沒有封賞,所以落云勸了韓臨風能緩一緩,暫且不要封賞自己家的親戚。 韓臨風只是按照歸雁的資歷,將他略提了提,調撥到離京城近些的豐州做了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