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鬢添香 第132節
所以皇帝若是回心轉意,寫下退位詔書,傳位給兒子最好,如若不然,他便要被活活餓死。 到時候,陛下瘦的皮包骨的樣子也正好印證了病入膏肓。 這女人的心狠起來,當真是沒男人什么事兒。王皇后是打定了主意,扶持兒子上位。 不過京城連著三日宵禁,流民和軍隊亂成一片,群臣心里都清楚是怎么回事。 也有那冥頑不靈的老臣,掛心著陛下,齊齊入殿,高呼要入宮面圣,確定陛下生死。 六皇子聽從了皇后的吩咐,在這關鍵時刻,要用雷霆鐵血手腕,絕不能任由老臣造出聲勢。 結果幾個不知好歹非要面見陛下的老臣,被毫不留情地拖拽出殿。 其中一個叫孔令方的老臣,原本就有心悸之癥,結果一激動,再加上拉扯,被扔出宮門時,便已經身體僵硬,沒了呼吸。 孔老在朝中頗有威望,更因為為人樂善好施,幫扶了許多寒門清流子弟,跟李歸農大人一樣,堪稱大儒。 孔老橫死在宮門前,居然比九皇子被砍頭更加震動,一時間,他的學生門客紛紛披麻戴孝,在宮門前哭喊孔老冤死。 這追思孔老的聲勢越來越浩大,最后竟然掀起了一場民怨。 王皇后雖然先前唆使六皇子鼓動流民入京,告九皇子的狀??墒悄切┝麟x失所的百姓,豈是某個皇子可以任意差遣的工具? 雖然九皇子已死,可是百姓疾苦依然沒有人管,先前還飽腹的每日一粥也全部不見了蹤影,甚至開始有人轟攆他們離去了。 現在聽聞京城似乎起了宮變,而愛國愛民的清官孔大人意外身亡,更是如導入煙火庫的爆竹,一下子就引爆了沸騰許久的民怨。 這次奮勇入城的,不光是流民百姓,甚至還有九皇子一黨的將領官兵。 畢竟瓊貴妃和九皇子一死,接下來便是要清算他們的時候,若是此時不奮起反抗,只怕到時候他們也是傾巢之下,毫無完卵。 這一場紛亂聲勢浩大,史稱儒殤之亂。 六皇子雖然慌忙調遣軍隊鎮壓,可是許多軍隊收到命令之后,都暫緩了行動。 畢竟六皇子下的詔書沒有國印,加之傳聞他軟禁了陛下,又剛斬殺了親弟。下面人也是怕自己行動早了,卷入到皇儲相爭的漩渦里,所以一個個都是抱持著一個“拖”字金訣:寧可晚到,也絕不早到! 結果這么一拖延,京城亂成了一鍋粥。那些平日養尊處優的王侯之家也不斷被混跡在流民里的盜匪砸搶,若是侍衛養得少了,只能紛紛帶著細軟上車外逃。 一時間,昔日山外青山,樓外有樓的繁華之地,陷入廝殺火光之中。 最后,這場亂事愈演愈烈,就連王家人也來規勸王皇后先帶著宮人去京城五百里外的行宮暫避。 皇后一輩子行的是宮中的勾心斗角,可是面對這如滔天洪水般席卷而來的民怨,也是措手不及,毫無經驗。 她只能橫眉厲聲對兒子發怒:“你是怎么搞的?怎么能任著那些流民為亂?難道不會想法子將他們清出去?” 六皇子現在是內外交困,連著幾天都沒睡安穩覺了,聽了母親的責難,六皇子無話可說,只是請母親登上宮里的高樓,四望一下京城的架勢。 待王皇后上去時,才發現四面濃煙頻起,許多王侯之家的宅院似乎也燃起了熊熊大火。 王皇后此時才覺得雙腿發軟,若不是太監福海攙扶,差點跪在了地上:“怎么……怎么會是這樣?” 她起初不過想引導一場兵不見血的宮變,讓自己的兒子順利上位而已,可沒想過要顛覆大魏的朝綱??! 怎么事情會演變如此,達到不可控的瘋狂地步? 事已至此,京城已經成了隨時都能炸裂開來的險地。王皇后這時才想起了那被囚禁的陛下。 被遺忘了幾日的陛下,并沒有餓死。 原來是宮內有個老太監,感念年輕時受了魏惠帝的恩惠,這幾日從那殿另一側的貓洞里,偷偷給陛下塞入了一個饅頭,還有幾個灌了水的豬膀胱,總算是沒讓他渴餓而死。 可是一代帝王,現在也是被自己的妻子和兒女磋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 王皇后見他還沒死,居然大松一口氣。如今這動蕩時期,帶著個喘氣的皇帝,也算揣了個保命符。 于是王皇后和六皇子,帶著個病弱殘喘的陛下,與許多世家貴族一起倉皇逃出了京城。 第105章 可不知為什么,陛下被皇后所害,活活餓死在宮中的傳聞不脛而走,一時間民怨更加沸騰。 不過京城的驚變消息,還未傳到遙遠的北地。 當陛下的親筆求救的密信來到北地的時候,趙棟正帶兵配合著韓臨風攻打著北地最后兩處被鐵弗人占領的州縣。 雖然趙棟當初一口拒絕了韓臨風通力協作的請求。 可是在隨后的幾場戰役中,有那么幾次,鐵面軍和鐵弗人激戰焦灼,一時難分勝負的當頭,大魏王師都不請自來,恰到好處地幫著鐵面軍圍堵合擊,連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 鐵弗王庭因為趙棟與韓臨風的聯手,已經兩次被迫后撤千里。 昔日鐵弗橫行的幾處州城,幾乎看不到鐵弗人的身影了。這在最近幾十年來,實屬罕見。 今日,二人相約,一路馳騁來到了一處地方。 此時,他們二人正好站了當年圣德先帝被包圍的丘臺山之上。 過去了幾十年,當年被戰火燒得光禿禿的山坡已經是草木繁生。 韓臨風在一片草木中,找到了鐵弗人在此立下的石碑,在這石碑上刻著密密麻麻的鐵弗文字,應該是在炫耀當年圍困大魏皇帝的歷史。 而在石碑的背面居然還刻下了幾個碩大的漢字——大魏皇帝在此受降。 明明是鐵弗人雕刻的碑文,卻偏故意用了一串漢字,羞辱的意味十足! 趙棟看了看韓臨風,而韓臨風則朝著身邊的侍衛彎了彎手指,侍衛立刻心領神會,遞給了韓臨風一把鐵鎬, 韓臨風脫了戰甲和上衣,露出了緊實的肌rou,舉起鐵鎬,朝著那刻滿屈辱的石碑狠狠砸去。 趙棟也脫了戰甲,揮手也要來了一只鐵錘,幫著韓臨風一起砸。這一下下砸去,砸得石子橫飛,卻讓周遭的將士心中無比亮堂。 就在韓臨風一腳踹掉剩余的石碑碎塊時,周圍的將士齊聲呼和,響徹凌霄。 待砸碎了石碑,兩個男人又互相看了一眼,不由得相視大笑。 男兒生在世間一遭,要的就是這種酣暢淋漓,抱負成真之感! 趙棟雖然日日夜夜思念收回故土,可是站在丘臺山上,夢境成真的時候,卻還有如夢似幻的恍惚感。 此時四下望去,萬里疆土被青草覆蓋,到處都是融融生機。 趙棟長長出了一口氣,卻不能不提醒韓臨風道:“有人已經跟朝廷奏報,說你與鐵面軍聯系緊密,大約過不了多久,朝廷會派人查你的底細……” 韓臨風倒是不介意這些,而且他也預料到世間沒有不透風的墻。如今,他占領的地盤整整擴大三倍,手里的兵將上萬。一個武裝到牙齒的猛獸,難道會怕身上爬上幾只跳蚤? 所以韓臨風摟住了上將軍的肩膀,從容道:“今日不提這些掃興之事,你我能踏在丘臺山上,此生應無憾事了!” 說完,他命人拿來水酒,敬奉天地后,鄭重澆在了丘臺山的土地上:“大魏韓氏列祖列宗在上,我韓臨風不負祖宗遺訓,終于率領軍隊打到了丘臺,如今雖還剩兩州尚未光復,但光復山河指日可待!還請祖宗保佑我和趙棟將軍旗開得勝,凱旋而回……” 就在這時,不遠處有驛站的馬匹一路跑來。 原來是京城傳遞來了書信, 趙棟收到了信,只看了幾眼,神情立刻大變,不過他抬眼看向韓臨風時,卻力持鎮定,與韓臨風告辭之后,便匆匆上馬離去。 而韓臨風雖然沒有看到陛下的求救密函,但不久后也猜到了那封信函的內容。 因為僅隔半日,他也收到了京城李歸田大人的信。 信里少了客套寒暄,只細說了宮變的細節,眼下陛下被妖后挾持,九皇子被殺,而六皇子無昭傳位,雖有登基的野心,恐難上位。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大人只言簡意賅寫了一句:正位承襲須德行兼備之皇嗣,眼下宮中無龍首,各地宗親蠢蠢欲動,遵循祖訓,紛紛要入宮勤王。他和群臣都逃出京城,人心惶惶。 韓臨風不動聲色地合上了信件。 因為皇族內斗,現在群龍無首,那逃逸行宮的六皇子雖然匆忙登基,可是宣讀的那份陛下傳位的詔書,所有人都知是假的。 而魏宣帝其實已經死了的傳聞也宣揚得到處都是,現在李大人都不知道陛下是死是活。 像六皇子這樣殺害至親,篡權奪位之人,哪配得帝位? 而且隨著京城周遭的動蕩越來越大,許多藩王也紛紛打著勤王護駕的名義紛紛朝著京城挺進,再加上各色起義的農民軍,已經亂成一片。 若是沒有強有力的王師入京穩定時局,也許大魏篇章到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 李歸田的學生遍天下,自然也聽聞了北地鐵面軍收復失地振奮人心的消息。 就在朝廷動蕩前,就一直有人影傳北鎮王府世子似乎跟那義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有人言之鑿鑿,說北鎮世子就是那隱身在后的魁首。 李歸田雖然不盡信,不過也是在匆忙逃亡前,給韓臨風寫了一封信。 他并未領到圣旨,也不清楚此時朝廷時局變化,自然無法向掌控兵權的趙棟救助。要知道趙棟娶的可是王皇后的女兒,誰能清楚,他若回來是勤王救駕,還是要助紂為虐? 所以李歸田不能搬請趙棟救駕,請了便是越權逾矩。 可是他給韓臨風的信,乃私人交情。 李歸田雖也是大儒,可是為人哲學與在宮門前死去的孔老又有些不同。 就如他的名字一般,從農田里出來的人,天生帶著一股務實的為人之道。在李歸田看來,陛下的幾個兒子都太不成器,從彥縣之災,到京城之亂,其實都是人禍! 聽到了關于韓臨風的傳言后,李大人一時想起了那個與他共度難關,在洪水絕境里也一直樂觀坦然的那個英偉青年! 以至于再聽聞關于北地義軍擊退鐵弗人的捷報時,李歸田都是心有感慨——皇室韓家不是沒有帝王之相的人,只是那人離京城和王座都太遠。 這次京城劇變時,李大人也是鬼使神差,就是想給北方的那位小友寫信告知一下。 至于接下來如何,便如地里播種,稻田插秧,收成好壞也要看一看天命。 李歸田決定一并交給老天,端看大魏的運氣造化,能不能恩賜一位心懷百姓的帝王了。 韓臨風收到了李大人的信后,便也匆匆趕回了王府,找尋到了北鎮王。北鎮王看過信后,也是臉色一變,父子二人迅速入了書房。 這幾日,京城里動蕩的消息其實也陸續傳入了過來。不過那些傳聞都沒有李大人傳來的這么詳實。 北鎮王再仔細看信后,便問兒子:“吾當如何?” 韓臨風道:“先祖將韓氏子孫封王分疆,駐守各處,就是為了在皇權生變的時候,本族子弟能力挽狂瀾,匡扶皇權。先祖冊封二十七同姓王,就是為了避免曹魏皇家當年孤立無援的禍事。如今既然朝中生變,按祖制,同姓王當入京勤王。我想各地的韓式藩王應該已經傾巢而動,紛紛趕往京城。我愿護送父王即刻進京平亂!” 韓毅聞言,卻覺得兒子有些癡人說夢:“憑什么?就憑你糧草營里費心招攬的那些兵卒?我等原本就是被排擠的偏宗,這個動蕩世界,唯有明哲保身,何必去京城丟人?” 韓臨風卻穩穩道:“我糧草營里的兵將不夠,可若加上鐵面軍萬人鐵騎呢?” 韓毅猛然看向了韓臨風。 他當然知道兒子在背后鼓搗些見不得人的東西,也知道兒子似乎跟那曹盛關系匪淺。 可韓臨風如此篤定要將鐵面軍引入京城,豈不是要引狼入室?他怎么就肯定曹盛肯配合著他,匡扶韓家王室? 到了這個節骨眼,韓臨風也算是可以跟父親毫無顧忌地亮出家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