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王氏用過飯了,顧家人也再來之前用過早膳,肚子皆未餓。但人人想著嘗嘗鮮湊個趣兒,于是都點頭同意了。 - 沒過多時,梨炒雞和蓬篙菜做好了送到正廳。 天氣漸漸冷了,路上的功夫菜就涼了,遂送過來時是用食盒裝著的。鄭家家仆剛剛掀開食盒蓋子,濃郁的炒雞香氣就飄了出來。 梨炒雞和蓬篙從菜都做了大盤,供人任意盡心品嘗。 一放上桌,王氏就夾了一塊放進虞太夫人碗里,“太夫人嘗一嘗,喜歡的話我讓廚子把菜譜抄給你?!?/br> 接著又夾了一塊在顧暉碗中,“大郎要多吃些,看你瘦得,再忙也不能忘了用飯啊。倘若連你都照顧不好,我無顏見我那命薄的meimei?!?/br> 王氏叮囑姚汐,“汐兒要多盯著他一點?!?/br> 姚汐應“是”,顧暉一邊笑著搖頭,一邊替她夾雞塊,“姨母別怪汐兒,她將我照顧得很好,盡心盡力?!?/br> 陸雨昭看著一連串你給我夾,我給你夾,仿佛俄羅斯套娃一樣的對話和動作,她一個人舉著筷子在那兒,略有一絲尷尬,搞得就像在這一刻她自己下筷子就顯得格外突兀一樣。 沒事兒,只要臉皮厚,就能吃到rou。 在其樂融融的氛圍里,陸雨昭自己替自己盛了梨炒雞,默默吃了起來。 這道梨炒雞顧名思義,是雞rou和梨子炒的。仔細瞧一瞧,還有些許香菇。 雞rou切片,梨子也切的薄片,翻炒入味后顏色和雞rou片差不多,不仔細瞧竟分辨不出來。陸雨昭第一口就吃到了梨片,滿口甜滋滋的汁水迸濺,梨rou入口即化。 好一個混淆視野的梨片,是和姜片學的惡作劇嗎? 陸雨昭暗搓搓想著,觀摩半天才從盤中挑尋出一塊雞rou片。下筷篤定,講究一個快狠準,這回終于對了。 炒雞雞rou應該是精選的雞胸rou,用花椒粉、蔥姜蒜和鹽調味,入口微微嗆麻,咸香入味。雞rou的口感精瘦細嫩,纖細滑爽,應當菜里放了芡汁,還有少許香菇的緣故。 秋梨與雞rou一起再綜合吃一口,雞rou的咸香中摻雜了梨汁的甜,不知為何越吃越香,越吃樾上癮,恨不得來碗飯就好。 陸雨昭咂摸琢磨一番,想通了,豬rou,應該是放了豬油的原因! 這是個養生菜,味道卻不養生清寡,非常的家常入味,家常燒雞塊的做法,多了一味梨,多了一份味蕾的升華。 反觀蓬蒿菜,一盤炒得綠油油的蓬篙嫩尖用深口盅盛著,淺淺一圈湯水浮動,湯頭清澈,略微浮著淡黃的油星子,很顯然是雞湯。雞湯里,還放了幾個松菌。 蓬蒿也叫茼蒿,素炒茼蒿亦是后世再家常不過的菜。然此處的蓬蒿菜卻不家常,金貴得很,倒和養生沾了邊。 都說吃rou不如喝湯,湯里都是精華,雞湯也被稱之為大補之物。這雞湯讓蓬蒿菜的味道得到了質的飛躍,只用油簡單炒過的蓬蒿在雞湯的浸潤之下,味鮮菜嫩,口感曼妙不已。 再嘗松菌,口感勁軟彈牙,清新香甜,將菌菇本身的脆嫩肥厚發揮得淋漓盡致,更讓這樸實簡單的蓬蒿菜身價激增。 松菌是什么?就是松茸,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奇珍異材。 “在樊樓吃過一次蓬蒿菜,加松菌百枚,一盤蓬蒿菜數百銀?!鳖檿熀龆χv,“幸之有貴人請客,不然以我的俸祿,實在是吃不起?!?/br> 陸雨昭嘖舌,加松茸百枚,這也太夸張了吧…… 但她也很快理解,第一大酒樓嘛,像米其林一樣高端定位,又是做成吃不起的樣子,玩品牌高溢價那一套。 - 這兩個菜老太太都很喜歡,問王氏菜譜。 王氏大喜,喚來廚子,廚子一一作答,“秋梨可選西京雪梨,雞rou要挑雞脯附近的rou,都切成薄片下鍋炒。下鍋炒之前,要先將豬rou熬熟?!?/br> 豬油,果然是豬油! 雖然豬油一直被標為不健康的食物,因為膽固醇高而一直備受爭議,但豬油炒菜不要太香好不好?用來拌飯更是香噴噴。 一碗平平無奇的熱騰白米飯沾上豬油,灑一點醬油拌勻,也可來一點蔥花。豬油融化在米粒之間,讓每一粒米都散發著誘人的色澤,醬油咸鮮,米粒清香,蔥花翠嫩,吃起來滿嘴留香…… 某位著名老饕、香港美食家蔡瀾先生就是豬油拌飯的忠實粉絲,他在《死前必食》一書中就盛贊過豬油拌飯:“谷類之中,白米最佳,一碗豬油撈飯,吃了感激流淚?!?/br> 陸雨昭很喜歡這位金句頻出的老先生,他的人就像他的那一句“作為一個美食家,從犧牲一點點的健康開始”,坦率極了,有趣極了。 廚子又說:“三兩豬油融化后,雞rou煸炒三四回,再加一勺麻油、鹽、芡粉、姜汁、花椒粉,最后下梨片和香菇……” 梨炒雞的菜譜和陸雨昭猜想的大差不差,尤其是豬油,她暗暗得意之時,王氏忽然說:“近日我總夢到我meimei,再見大郎一眨眼竟長這么大了,一時感懷不已。我想念她得緊,想必她也想念我,中元節祭祀的時候,讓我去顧家祠堂給她上柱香吧,太夫人?” 她都這么講了,老太太哪有推拒的道理,點了點頭應下了。 “也好,讓大郎、汐兒隨你一起吧?!?/br> 陸雨昭總覺得,她三言兩語字字句句提自己的meimei顧暉的母親,生怕顧家人都忘了她似的。顧家也沒當家主母阿,王氏不放心什么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