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書迷正在閱讀:旁人栽樹我乘涼、薔薇花與愛麗絲(1v1.高H)、錦鯉一穿,劇本歪著走、四十歲的幸福生活、嬌侍、清穿之憐奴兒[令妃]、替身才是白月光、太子妃求生指南、離開薄情王爺后[重生]、穿成未來反派的后娘
蔣文菡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心想你們母子當著小孩的面說算計別人的話這也太順溜了吧。 他現在可是知道二牛這聰明勁是從哪里來的了。 陳二牛和李娘子通了氣,都說好了該怎么辦這才松了口氣。 蔣文菡瞧著陳二牛的meimei都可愛忍不住同二牛一起逗小孩玩,心里想著以后自己要是有這么聽話的閨女就好了。 家中來了客人,等陳大山回來之后趕緊洗干凈了身上的泥巴,他還讓三丫去跟大丫說一聲過來幫著做菜,陳二牛也想二狗和三狗大寶了,蔣文菡也是個大孩子,陳二牛感覺自己這回是一下子帶了六個小孩。 到了晚飯的時候他累的都不想要說話了。 陳二牛將房間讓給蔣文菡,他自己到雜屋里睡,蔣文菡想要留他和自己一起睡算了。 “反正咱們又不是沒一塊睡過?!?/br> 陳二牛嘴角抽了抽:“我今兒想要和三丫四丫他們一塊睡?!?/br> “行吧?!笔Y文菡想著這幾個孩子好久沒見過二牛了,是該同他們一起睡。 幾個孩子累了早就睡了過去,陳二牛說想要同二狗三狗睡一晚,陳大丫就將小孩睡得搖籃搬了過來。 陳二牛這樣一是想他們了,二是他之后還要請假,這個時候多一些相處時間,小河才好給自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要不然小河抵抗自己的系統設置也是很艱難的。 他這一晚上睡得并不好,他總是害怕幾個孩子從床上翻下去。 提心吊膽了一晚上,第二天陳二牛就和蔣文菡一同回縣城。 李娘子也是催著陳大山趁著天早去了村長家一趟,村長聽了陳二??歼^了縣試,這就是想要他幫著看著張家些哪里有不答應的。 第三日李娘子就風風火火地擺了席面,有鄭家人幫忙做飯燒火才能勉強應付過來。 席面都是精細糧食,雞鴨魚rou一點都不缺,她當中說了這回請村里人是因為二牛做出了新農具得了圣上的賞賜,還有縣試得了案首,陳大山更是將家里大部分新農具給了村里,反正他和老三兩家留下的也夠用。 驚得村里不少人都面面相覷,過了許久才反應過來,也虧著有村長坐鎮這席才熱熱鬧鬧地吃完。 得了老陳家的好處又有村長在那,村里人明面上也不好說什么只是心里怎么想就說不準了。 而陳二牛到了南河鎮一趟將蔣文菡送回家,自己駕著車回了縣城,蔣秀才算計著時日也不多了約著王秀才一同出發去府城。 第103章 府試(二) “這么說現在應該叫顧進士了?”陳二牛一邊駕車一邊同師父閑聊。 這路途平淡蔣秀才就把從卓縣令那兒聽到的趣事拿出來跟陳二牛說一說。 “是啊, 等你考完這府試,想來他那邊殿試也該結束了,現在他估計頭疼選哪個人家結親了?!?/br> 蔣秀才輕快地說, 他說起這個還很是高興,頗有種我家有兒初長成的高興,只是他自覺掩藏的還挺好。 陳二牛聳了聳肩:“先生人家也老大不小, 這是好事啊?!?/br> “那可就不準了, 不過咱們已經很好?!?/br> 蔣秀才沒說的是, 現在幾乎所有皇子都是湯皇后所出, 只有五皇子是庶子不過母后早亡自小養在皇后膝下,圣人愛重太子曾經當朝放話, 自己的丞相也要是太子的丞相天下臣子皆為太子門下, 湯皇后更是將樂家大半勢力給了太子。 底下的幾個皇子年紀一到就送去就藩, 只有還未成年的四皇子和五皇子還留在京中。 不少人都說當朝太子簡直是最受寵的太子了。 前無古人后面也不知有沒有來者。 蔣秀才看四下無人,只有王秀才的牛車在后頭,還相隔著些距離并不能聽到他們說什么,他也就低聲同陳二牛說了說。 陳二牛眼睛亮亮的, 他真是越來越好奇圣人是什么樣,他看歷史總是感嘆那些太子死的都很快, 還有為了磨礪太子能力故意讓其他皇子與其爭斗的。 “我覺得這樣怪好的,文人也少些其他心思?!睕]有爭奪他們為官也不用站隊, 怪不得師傅說他們現在已經很好了。 “你這孩子, 還是孩子想法?!笔Y秀才搖了搖頭, 太子仁善之名哪怕他在草原時都有耳聞, 更何況這個兒子是唯一一個在戰亂中出生的,說起來與他還真有幾番淵源,樂家當家人被擒獲的時候正是湯皇后懷有太子的時候, 據說就是因為那一戰湯皇后身子受損,之后好多年都沒有子嗣。 太子從那時候開始就是唯一的嫡子,整整做了十幾年的獨子。 等二皇子出生的時候南方已經大定,太子跟著圣人北伐皇后更是帶著這個孩子流離逃亡了許久,情分自然非比尋常。 只是太子與圣人政見相同,士族能容得下一個圣人這樣的開國之君,怕是容不下一個同樣在軍中出生心性堅定鐵腕手段的太子,其中若是沒有挑撥就怪了。 蔣秀才笑瞇瞇地并沒有同陳二牛深講,讓孩子高興一陣也好。 這倒也不是說陳二牛真的想不通,實在是他并不知道太子是什么樣,他聽說的看到的邸報都說太子仁善溫和,看起來就是脾氣很好的樣子,很適合做一個守成之君。 信息從一開始就不對,那么之后自然不會往深處想。 “那我們要去京城看先生的好友嗎?” 陳二牛好奇地問,雖說他特別想去,但是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他和師父考了鄉試之后再去好些,畢竟下一年就是鄉試之年了,他雖說能輕松考過縣試,那實在是因為縣試并不多么高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