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書迷正在閱讀:敗給嬌嗔、女朋友她只想搞錢、[綜漫同人]十代目社畜打工指南、合法婚約、[綜漫同人]純愛DK天下第一、小綠茶[女尊]、撩到偏執權臣后我跑路了、快穿:偏執大佬全是我裙下之臣、妻主請下榻[女尊]、晉王攻略
江氏嗔怪:“怎么不替自己買些東西呢?要不是我前兒個起興去你屋子里看了看,都不知道我的女兒除了府里做的四季衣裳外竟沒有什么可穿的!” “旁人都道我做著越溪春的生意,自己女兒竟沒有沾到半點光!”她又嘆道,“我的兒,你能想著幾個兄長是極好的,可你也及笄了,成日里不是看賬就是跟著夏嬤嬤搗鼓那些膏啊粉啊的,說出去怎么像個及笄的大姑娘家的樣子!” 江氏發愁:“自打你及笄宴上那老太婆鬧了一樁事,哎呀,原先略有些想法的人家這些時日都冷淡下來了。翻過年就十五歲了……” 敏心汗顏,她怎么不知,江氏還悄悄地給她說起親來了。 敏心想了想,上前抱著江氏的胳膊晃了晃,撒著嬌笑瞇瞇道:“娘親,您就這么想把我打發出去嗎?” “你這丫頭……”江氏點了點她的鼻子,正要作勢教訓他,關氏摸了摸巧娘的臉,加入了她們娘倆的話題。 “說起來,左右燕京嫁女都較晚,你們府上的大小姐不就是十八才嫁嗎?六小姐雖早早定了親,侯爺不也留了她到十七歲,左右外甥女兒才及笄,映秋你也不要急,好事不怕晚,且慢慢尋摸著吧?!?/br> 江氏嘆道:“大嫂說得是,只是我心里到底順不過這口氣,那姓榮的鬧了一番,雖則后面她大伯堂哥雷霆手段處置了,終究對她還是有些影響的。我好好的女兒,外頭竟那樣說她……” 關氏低頭看看身側發呆的女兒,輕嘆一聲,淡淡道:“我前日和你大哥商議過了,巧娘的病,能治就治,要是醫不好了,將來就給她招贅,留個后,好好把外孫養大,將來的家業,就都留給她吧?!?/br> 敏心驚訝。 她是知道的,大舅江華秋和舅母只養了兩個女兒,大表姐嫁在了蜀中,二表姐便是江巧齡。只是按照時人的看法,家中沒有兒子那便是絕戶,雖則她活了兩輩子,前世收養了銳弟,還有永泰侯這個伯父幫襯,卻也著實吃了一些苦,而今生江氏提出要過繼嗣子,江華秋也是十分支持的,怎的她大舅卻做了這樣一樁決定? 江氏看了看江巧齡,無不擔憂地問:“巧娘這狀況,大嫂,你不和大哥再商量商量?” 關氏有些凄涼的道:“人活一輩子,不就是為了兒女嗎?也是我沒照看好她,才叫她成了這樣子。巧娘出事前,你大哥原先也想著養一個螟蛉子,將來接受我們的產業,也我們夫妻養老。等她生了病,你大哥就想,便是親生兒子還有不上心的時候,何況是義子呢?她又是這個樣子,若是招了只白眼狼進門,我們落了個不好暫且不提,巧娘要是再出岔子,我和她爹寧可不活了!倒不如趁我們一把老骨頭還活著,能照看她到幾時便是幾時了?!?/br> 敏心望望關氏,又望望一旁的江巧齡,見江氏還要說話,便勸她母親道:“娘,我瞧表姐的情況已經好很多了,想來要是按照百里太醫的法子,未必不能好全?!?/br> 江氏嘆道:“也是?!?/br> 關氏摸著江巧齡的頭,輕輕嘆了又嘆。 敏心發現江氏手邊的繡筐里放著一簇鮮亮的紅色綢緞,上面還繡著一個大大的“囍”字,不由得好奇地問:“這是什么?” 江氏回過神來,把那繡筐里的東西取出鋪開,是一張大紅的喜帕。 “你傅家jiejie年底要出嫁了,東府傅家的三奶奶親自上門,想求了咱們家的鋪子給她備些針繡上人繡嫁妝。這不,正和你舅母商議哪種款式好看呢?” 傅家jiejie指的是東府傅家三房的長女,傅庭蘊。敏心認識她,還是因為她的母親,傅三奶奶和程夫人是昔日的手帕交,自從她領了兒女回燕京,時常會上門拜訪程夫人,一來二去的,敏心和江氏也就與這對母親熟識了。 說來也巧,傅庭蘊的身世與敏心頗為相似,同樣是父親喪于任上,同樣是寡母帶著幼兒孤身回京,只是不同的是永泰侯府人口不算多,永泰侯和太夫人對敏心母女很是照顧,而東傅光房頭就分出去了十幾房,傅庭蘊的父親又是庶子,舅家還不在燕京,她和母親在傅家過得頗為凄苦。 幸好有程夫人這個閨中密友時時照拂,她們才不至于餓死在傅家。 江氏很是唏噓:“這下阿珍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敏心點頭。是啊,她記得傅家jiejie前世嫁了福建林家的子弟,出嫁便是冢婦。她手段了得,沒多久就把丈夫整治得服服帖帖的,后來還把母親和幼弟一起接到了福建生活。敏心后來在驛站時見過她一面,離了傅家那攤子糟心事,雖然林姐夫無甚本事,但她瞧著還是比在閨中時精神了許多。 只是,她怎么依稀記得,傅庭蘊是在夏日出嫁的?新婚前她被傅三奶奶請去陪傅庭蘊說話解悶,夏夜太悶,幾個姑娘貪涼多吃了冰,第二日有個黃家小姐還鬧了肚子,后來這件事被程夫人知道了,程夫人因前車之鑒,到她嫁給陸暢時,還特特吩咐了身邊人不許給她多吃冰了。 許是林家提前了婚期吧?敏心正散漫地想著,就聽見江氏說了后半句話:“庭蘊做了皇子妃,她終于能揚眉吐氣了?!?/br> 敏心悚然一驚。 “娘,您說什么?傅jiejie要做皇子妃?是二皇子妃?” 她沒記錯的話,譽王妃便是傅家女兒,只不過是西府的孫女傅淑薇,論輩分應比傅庭蘊低一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