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書迷正在閱讀:后宮首富拒絕炮灰劇本[穿書]、養云、當我渣了年代文男主后、成為質子心尖尖后、和影后官宣后OO戀(GL)、國色朝酣[重生]、敗給嬌嗔、女朋友她只想搞錢、[綜漫同人]十代目社畜打工指南、合法婚約
過了頭七京中方有信來,說吳邦選上了南京禮部司務,月后才能回來,讓先停靈在家,待他回來再出殯。得知兒子做了官吳家二老心上倒先喜了一喜,楊仕也順勢道:“可惜我jiejie沒福,姐夫既是當官回來,想必所費這處甚多,我這里出五十兩銀子與jiejie治喪,更與姐夫添喜吧!” 楊佑在一邊把臉一沉不大高興,吳家二老也不肯受,“媳婦自進我家生兒育女,孝順翁姑,如今去了,還勞舅老爺來主事,不怪罪已是大恩,怎么又讓舅老爺破財呢?!?/br> “我不為外人,只為我這外甥還小咧?!?/br> “這是我家親孫,豈有不關愛的理。舅老爺就是要給也等大爺回來親自交他手上,我們拿著算是什么?“ 楊仕聽了回身讓人將錢送給妹子,給姐夫留了一封信,說:“鎮江事多,我也不多留了,這里只等姐夫回來一切就有主了?!蓖黹g在靈前祭了一杯酒,看了看幾個孩子,次日一大早就坐船回鎮江去了。 楊佑眼見得姐夫一時半刻也回不來,自己家里鋪子也沒人照應,就囑咐了小妾照顧孩子,自己也回去了。 臨走錦姐說:“ 姨媽帶我家去嗎?” 楊佑好言安慰她:“放心,等你爹爹回來,我當著他的面將你領去?!?/br> 吳家二老再三的謝了,又拿了兩壇灑,兩扇rou一并給她。 楊佑回到家先把這幾日的賬清了,同家人說了要接錦姐來養,李禁反正是不當家不管事,婆婆也是奉承她的,兩個小子多個meimei有什么要緊。 次日楊佑讓管家就叫了個木匠來打床,糊窗,幾天裝了了一件好閨房。 過了二月有余吳邦才從北京回來,一入家門就在靈前大哭了一場,又將孩子看了一看,問說:“可有話留下沒有?” 吳母將頭一搖,“有話也不和我們說啊,她自家兄弟姊妹在跟前?!?/br> 吳邦換了素衣,讓人去請小姨來說話,楊佑特地雇了輛大馬車過來.吳邦遠遠得就先做揖,口內說:“有勞妹子走一趟?!?/br> “無妨,你不找我,我也要找你呢!”楊佑徑直入了座,懷里掏出五十兩白銀一封書信放到桌上,吳邦不解:“meimei這是何意?” “這是我兄弟留給你的?!?/br> 吳邦這才開了信,讀罷吁嘆不已,淚兒沾襟,說道:“可憐令姐跟我一場,吃這些年的苦沒享用一天,臨了也沒能別上一別,這讓人心里怎么受得?!?/br> “受不受得,如今說也無益,姐夫你以后的主意是怎樣?” 吳邦愁道:“家里雖少人支應,我還好就近做個閑差,孩子雖小房內的人也還可托?!?/br> “不瞞姐夫說,jiejie生只不放心第二個,大姐大了,小子是你家的寶,獨她小又沒個專人可以看顧,特地囑咐我照管,我主意接她家去?!?/br> 吳邦沉吟了一會兒,應說:“好,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只是放著我在這里,家在這里,反讓她去你家里,怕別人說閑話?!?/br> “有什么閑話,我是她親姨,我擔著?!?/br> 吳邦將那五十兩銀子又推到小姨面前:“這是舅爺為孩子留的,你替孩子拿著吧!” 楊佑把臉一沉,“我不是那不知事的人,姐夫剛剛選官正是用錢的時候,她一個女孩子吃多少用多少,將來嫁人愁你不報補我!” 吳邦點頭,起身做了個揖:“那就有勞妹子,我就里多謝?!?/br> 當天楊佑替錦姐收拾了,囑咐了織娘一番,織娘還舍不得meimei,錦姐還小不大懂事,一心只想和姨媽往城里熱鬧去, 當著長輩們的面錦姐歡歡喜喜地走了。 吳邦送走了女兒,回身一人又往靈前坐著,看著這家中庭院如舊,一時心酸難忍,淚如斷珠。 那邊錦姐同姨母家進門,李婆就端了兩碗小餛飩上來,瞅著錦姐向楊佑說:“我們家就缺個小姐,這下有了?!?/br> 錦姐以前也是常來的,從不曾有人稱她叫小姐,她說:“姥姥,這小姐是什么?我怎么就成小姐了呢?” 楊佑給她擦了擦嘴,若有所思的說:“養在樓上金嬌玉貴的就是小姐,我們錦姐就是小姐?!?/br> 正說著,家里兩個小子李希青,李希程下了學從后頭書房跑出來,三個孩子一見面就在院里追啊跑啊跳啊。 楊佑上了樓同李禁說:“錦姐我接回來了,你當姨爹的也不見見?!?/br> 李禁看著書說:“我一會兒下去見?!?/br> 楊佑說:“我主意給錦姐買個丫頭?!崩罱c點頭,“你說買就買?!?/br> 楊佑笑了,“我就是跟你說一聲兒?!边^了三日,買了一個十一歲的丫頭叫小春園專門來服侍錦姐,李婆婆悄悄把楊佑拉到一邊,問:“你主意錦姐許給大兒,還是二兒?!?/br> 楊佑聽了好笑,才知道婆婆打的這個主意,就說:“我要有這個心思,我豈不成了小人了。我又不曾有個女兒,她就是我女兒?!?/br> 李婆婆一向奉承媳婦的,此時也不說什么。 早起,春園給她梳頭洗臉穿衣,下了樓姨媽同她吃早點。一個人玩一會兒,姨媽就帶她坐轎子出門,去織戶家收布,看絲。午間回來吃飯,再上樓睡會子和春園玩玩,傍晚兩個表兄下了學,一起玩球、翻繩、追狗抓鳥,上樹下塘,鬧得不停。 不覺幾個月過去了,端午將至,吳邦遣人送來兩石米、兩壇酒,兩只鴨子、兩盒點心、四支藕、四條席,楊佑留來人吃飯,賞了錢,問了些家中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