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異能名太羞恥我說不出口、【機械獸人】永恒生命的二律背反、我在諸天開啟無數金手指、[紅樓同人]紅樓之我本涼薄、[咒回同人]關于我在夢中成為他們母親這件事、平平無奇戀愛小魔王[綜英美]、神醫丑妃美又颯、[韓娛同人]海鹽制造廠、穿成修真界男配的meimei、[文野同人]好好寫書,不要打架
他這般做派落在宮中上下看在眼中, 難免想在心里:英明神武勵精圖治的陛下回來了!因此在乾清宮、東宮和景仁宮伺候的內侍宮女以及侍衛們心氣兒跟之前完全不同。 覃靜州只管出主意,細節自有這些“看到盼頭”的手下們包辦。 覃靜州帶著心腹們從景仁宮后門進門,坐在了待客的廳堂邊上一個隱蔽的小暖閣里,至于沒有被提審也就無從招認的國師則被丟在他面前,綁得結結實實,不僅動彈不得連哼唧之聲都發不出來。 準備妥當,覃靜州以眼神示意內侍去傳話:雖然他可以和泠境傳音, 但流程還是不能少的。 從景仁宮正門回來的泠境坐在主位上,望著下手坐著正目光灼灼盯著她的維光美,再看了眼角落內侍的手勢, 才問,“好了,留下的都是我的心腹, 你有什么話要說?” 寒父和維父都是知道維光美為人的,也很信任他, 可當維光美一開口他們立時知道不對勁兒…… 因為維光美說的是:“還真氣著了,連表哥都不叫了,我有些傷心……” 維父猛地站起身來,一巴掌把維光美扇倒在地。 如果說他媳婦寒夫人剛才說起貴妃跟兒子舊情未了還可以解釋成“昏了頭,口無遮攔”,現在兒子這話就是……自曝罪行! 而維父對維光美動手,泠境還沒說什么,寒夫人先撲了過去,仿照李夫人給毫無防備丈……夫差點頂了個跟頭。 惱怒之下,維父反手就是一巴掌。 寒夫人如此一來臉更腫了,在懵逼了片刻后她還想不依不饒,卻讓實在看不下去的泠境示意宮女死死拉住。 寒夫人同樣氣惱,她猛地扭頭想說什么的時候剛好對上泠境冰冷的目光……她好像終于想起來,自己這個侄女可是剛剛復寵的貴妃。 而維光美默默爬起來,揉了下臉,對氣惱悲哀還很無奈的父親說,“父親,您等我說完,兒子還沒瘋。有些話咱們也必須跟娘娘交個底?!?/br> 維父一想頓覺有理:皇帝真是一言難盡,好像總在明君昏君之間轉換……這次似乎也是毫無征兆地變回明君,誰知道他會不會再恢復成昏君?難得進宮,正好一起商量個章程。 他目光略過被媳婦撞得生疼的肩膀,再看向目光澄凈的兒子,感覺兒子確實不太像徹底昏頭的模樣。 于是他平復了一下心情,坐了回去,不忘當著大舅子的面兒訓斥妻子,“你非得胡鬧個沒完,逼得娘娘處置你?” 被宮女們牢牢制住的寒夫人此時想不慫也不行。 但她最后的倔強就是不主動開口認罪。 一直作壁上觀的寒氏父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偷瞄了眼上座八風不動的娘娘,決定先聽維光美怎么說。 自知闖下大禍的李夫人更是盡量縮著身子坐在椅子上,安靜如雞。 眼見小姑子挨打她心中只有片刻的快意,旋即擔心起來:女兒因此跟娘家翻臉……應該不至于,但經此一事,許是跟娘家生分上了……悔不當初!剛剛哄著點她,管住小姑子的嘴,起碼她這個當娘的能落著點好。 李夫人的心思此時此刻無人在意,廳堂中眾人的注意力大多放在維光美身上。 而維光美也確實如他所說,有跟心上人交底的心思,“雪柔,皇帝昏聵,這些年要么不理朝政,要么恣意妄為,天下百姓深受其苦。咱們這樣的人家既受百姓供奉,便該替百姓做主?!?/br> 泠境直接聽笑了:論盤剝刮地皮,維家是當初世家里最頂尖兒的那一批。 維家的佃戶需要把收成的三分之二交給維家,姜靜州本尊的皇莊也只要四成……皇莊還包良種工具和部分肥料,你也配說“要替百姓做主”這種話? 維光美卻被這美不勝收的笑容鼓舞個正著,他再接再厲道,“皇帝沉迷修仙,咱們正好助他一臂之力……若真能飛升而去,對咱們對百官對百姓都好?!?/br> 說到這里,維父和寒父都微微點頭:這番話哄不住老油子,但忽悠貴妃……許是差不離了。 得到父親和舅舅的贊許,維光美也回了個淺淡的笑容,壓低聲音說,“太子一直勸諫皇帝,屬實礙事!” 泠境整個人的氣勢為之一變,“你覺得他礙事?然后呢?” 維光美感覺不妙,癡癡地望著上座的心上人,試圖喚起雪柔對他的情意。 為太子看診開藥的太醫進了天牢,他雖然拿住了太醫的家人,但完全不能保證太醫在嚴刑拷打之下不吐露分毫,不把他們供出來。 如果太醫真的招供,他們無論如何都需要已然復寵的雪柔在皇帝面前調?!蛘哒f吹吹枕邊“勁風”。 再說寒家和維家都是雪柔的娘家人,兩家人牽涉到謀害太子的大案之中,雪柔又怎么能獨善其身坐視不理? 維光美打定主意,輕聲說起他們怎么收買太醫對太子下手……當然太醫也不敢真對太子用什么毒藥,光是取藥熬藥就得經多少宮人之手? 而宮人之中總不乏通醫理之輩。 所以他花了大價錢找承恩公家的姑娘買了個精妙的方子,明面上是調養溫補為主,實際上能誘發宿疾……眼見著太子喝這藥喝到吐血,萬萬想不到太子吐血病得奄奄一息,直接勾起了皇帝的慈父心腸,皇帝居然丟開修煉大事,走出觀星臺直奔東宮。 接下來的細節他知道的就不多了,但太醫和國師接連落網,太子搬到乾清宮,皇帝也恢復勤政,批復積壓的奏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