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異能名太羞恥我說不出口、【機械獸人】永恒生命的二律背反、我在諸天開啟無數金手指、[紅樓同人]紅樓之我本涼薄、[咒回同人]關于我在夢中成為他們母親這件事、平平無奇戀愛小魔王[綜英美]、神醫丑妃美又颯、[韓娛同人]海鹽制造廠、穿成修真界男配的meimei、[文野同人]好好寫書,不要打架
那么問題來了,陽氏如果沒點特殊之處,怎么知道是他出手且因此恨上了他? 另外父皇一直十分偏心敏和姑母,跟這位姑母比起來,他們這些兒女都要往后靠。 但感覺敏和姑母的不對勁兒更多是因為她的新駙馬爾靜州。 直接收拾爾靜州,這個想法一出,楚王如遭雷擊,當即斷了片。 楚王再醒來時太陽都落山了……現在他得到了一好一壞兩個結果,好結果是他找到正主了,壞結果是這個正主他短時間內對付不了,對方顯然比他來頭更大……搞不好是什么圣人轉世。 不過圣人轉世居然去尚公主,他只能相信姑母和這位是真心。 因為又撞了回鐵板,楚王安生了些時日。 晉王皮rou傷好得很快,晉王府也在工部和內務府官員工匠任勞任怨加班下,趕在大婚前修復完畢——陽氏會做人,深知想要人家盡心盡職加班,必得好處給到位。 于是隔天她就派管事去工地送外賣,批發了布匹醫療又打了些小銀錁子賞給工匠們,而主事官員不僅有更好的加餐更有定制外袍和百兩銀票可拿……也不能給太多,給多了就有賄賂之嫌。 陽氏辦事妥帖,泰和帝都夸了她一回。 心里有陽氏多少有點看法只是沒表現出來的德妃冷眼瞧著,都不得不認陽氏是個極佳的賢內助,兒子眼光著實不錯。 尤其是讓泰和帝贊不絕口的則是他的meimei和妹夫。 meimei主動接手遭遇雪災和地震的百姓安置一事,直接以工代賑:提供御寒外套、靴子和手套以及一餐rou食和十個成年男子手掌大小的雜糧饅頭,只要百姓肯穿著新棉衣跟著老成的工頭上街初雪以及修整危房,超額完成直接給錢。 過了正月十五,那些遭災的百姓都已經各回各家。 泰和帝看完meimei妹夫遞來的折子,尤其是看完弟妹算完的這筆經濟賬,感覺有必要試著推行下去。 而誰來主持這份工作呢?自然是剛休完婚假的晉王夫婦。 楚王在朝堂上攥了攥拳頭,這是樁好差事,可惜讓五哥兩口子要到手了…… 如果任由五哥做大,此消彼長,五哥也興許有一天會強到爾靜州那樣,只要想一想就能讓他栽過去的地步。 加上爾靜州這個最大的攔路虎,他都不能放任不管。 如果能一次把這兩個心腹之患解決就好了。 于是他派了不少人專門打聽情報,也不針對敏和公主府和晉王府,不然也太明顯了。 他那個高座在龍椅上的老子眼里可不揉沙子! 一來二去還真讓他找到了點突破口。 一是因為退婚顏面大失從而恨上爾靜州爾逍父子的米家,以及啟陽王那個十分受寵的小兒子。 二是怎么反抗都沒有效果,被打發回娘家,怎么哭哭啼啼要死要活娘家都不肯為她出頭,從而連晉王夫婦和自己娘家一并恨上的……前晉王側妃,德妃的親侄女。 三是武安侯的妻子以及兒女們,尤其是武安侯原配所生的一雙兒女。 四是爾靜州的大女兒爾遙。經過一陣的了解,楚王發覺這姑娘是個寶藏。她是唯一一個稍微派人示好就立即有回應的。 爾遙也不是不慎重,她只是在最開始回應極快,隨后大約是確信是他在派人聯系的時候,書信的措辭風格為之一變,他能從字里行間看到滿滿的討好,還有對自己父親大哥的不滿,對晉王夫婦堪稱仇恨…… 這就很奇怪。 楚王再次調動直覺感應了一下:爾遙似乎也有些邪乎。那他先看看爾遙都知道什么有什么奇遇吧。 果然吊了爾遙幾天,對方就繃不住了。 爾遙想要投靠他,除非來到他身邊,不然不會說出心底的秘密。 楚王來了精神,感覺趁著姑母姑父在京郊溫泉莊子里小住的機會挖次墻角,也不是全無機會。 他有直覺加持,也不怕在這種小事上橫生枝節。 于是在爾遙會武安侯府看望老太太和武安侯的路上,她……失蹤了。 覃靜州令急匆匆來報的管事退下,才對泠境說,“楚王行事還挺慎重?!?/br> 泠境應道:“橫豎過會兒她就得被送回來。爾遙是個燙手山芋,楚王才懶得把她留在身邊?!?/br> 一如他倆所料,大半夜爾遙被打暈,丟在了公主府門口。 公主和駙馬一家子還在溫泉莊子,管事只好先把爾遙弄進府里,趕緊打發人再去報信兒。 爾遙醒來后,就看見大哥和小妹坐在自己床邊,看著她都是一副一言難盡的模樣。 想起楚王喂她的那粒藥以及自己稀里糊涂似乎把所有秘密全吐露了出來,她翻身彎腰摳起嗓子,想要把胃中的東西全吐出來……哪怕她知道丹藥下肚這么久吐也沒用。 小熙頓感無奈,“大姐,撞南墻的感覺如何?你以為只有你重活一世嗎?” 爾遙瞪大眼睛,死死盯著小妹,半天說不出話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無名和小小燕子飛啊飛兩位老相好的霸王票,么么噠~~~~~ 第204章 側妃的渣爹12 · ? 前陣子爸爸和泠小姐忙著賑災, 給爾遙出題就落在了小熙頭上。 當然,小熙不能只管出題,還包攬批改作業。 幾個來回小熙對這個便宜jiejie的雙商有了全面了解:因為無知而固執,不撞南墻不回頭的那種。至于撞了南墻回不回回頭, 她現在就在仔細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