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異能名太羞恥我說不出口、【機械獸人】永恒生命的二律背反、我在諸天開啟無數金手指、[紅樓同人]紅樓之我本涼薄、[咒回同人]關于我在夢中成為他們母親這件事、平平無奇戀愛小魔王[綜英美]、神醫丑妃美又颯、[韓娛同人]海鹽制造廠、穿成修真界男配的meimei、[文野同人]好好寫書,不要打架
大太監皮笑rou不笑的樣子,獨孤側妃心生不祥,她借口換衣裳的機會趕緊打發心腹出宮,去東宮以及內閣搬救兵。 心腹們領命而去,她忐忑難安卻也不得不跟著大太監前往乾清宮。 跟著自己多年的獨孤側妃是什么人,海成王當然心里有數。 他還知道他不打算扶正側妃,導致側妃心生不滿……但他對側妃更為不滿,要不是側妃是三兒子生母,他都想當時讓側妃陪著他的王妃一起去了。 此時聽楊氏告狀說獨孤家其志不小,如今就忙不迭地急著往王爺信臣愛將后院里塞人……分明是在應付王爺:你不肯扶正我,但我仍舊有手段成為實際上的皇后! 說起來獨孤側妃有點冤枉,因為派自家姑娘去勾搭覃靜州和司承暉確實是她的主意,但她真不知道自己同母哥哥借著她的名義,用自家姑娘四處結交青年才俊以及王爺看重的臣子武將。 獨孤側妃聽大太監說了一半,就膝蓋一軟,跪在了地上。 失魂落魄的側妃被內侍們抬回了咸福宮,而得知自己庶弟惹出大禍而匆忙往府里趕的獨孤大老爺——也就是獨孤老爺子的嫡長子,因為太多心急火燎半路上出了事,落馬斷腿…… 獨孤大老爺斷腿斷得很嚴重,太醫看過就說很難痊愈……這意思就是獨孤大哥要瘸了,基本這就是宣告獨孤大哥仕途到此為止。 因為獨孤側妃得勢而一直隱忍的獨孤老太太大怒,當著眾人就親手賞了獨孤側妃親娘兩個耳光子。 仗著兒女在府里橫著走,連老太太都能穩壓一頭的老姨娘被扇得腦子嗡嗡響,她抹了抹嘴角溢出的鮮血一聲沒敢吭。 獨孤老爺子頂著夜空疲憊歸來,進門就見到姨娘跪在地上,口稱知道錯了,老爺子不原諒她她就不起來。 老爺子怒極反笑,“那倆孩子真是你親生的?!?/br> 老太太鐵色鐵青,就在邊上站著,“若非你治家不嚴,何至于此?”老太太兩個嫡女,一個是海成王念念不忘白月光,另一個則是同樣早亡的先皇后,如今寄予全部希望的大兒子又落了殘疾,她有些心如死灰的味道,“我不管了?!?/br> 望著老妻蕭瑟的背影,老爺子呼吸一滯,心口微痛,他敲了敲心口,吩咐大管家,“沒讓她出來見人了?!?/br> 囂張了大半輩子的老姨娘當即被堵了嘴,哪怕她心有不甘仍在盡力反抗,還是讓孔武有力的嬤嬤們合力拖走。 她在路過一直圍觀但始終沒敢吭聲親兒子時,眼中滿是祈求,而她的親兒子回避著她目光,只是自顧自地抹淚。 獨孤家這點“破事兒”當晚就傳遍了貴人朝臣遍地的內城。 覃靜州也住在內城,夸獎完專程跑來復命的弟子,還問,“心結了卻點兒了?” 沒錯,獨孤大老爺會落馬斷腿,正是眼前這位弟子的好戲。 弟子心悅誠服地磕頭,“當年若非這狗官,養我長大的舅舅一家也不會含恨而終。往后弟子這條命就都是師父的了!” 覃靜州讓大兒子把弟子扶起來,“我的確有事交給你去辦……你過陣子就去守著楊氏,別讓她死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周末愉快! ----- 為了兩個螃蟹,我蕁麻疹三天,吃了兩天息斯敏,依舊不后悔哈哈哈。 那天的螃蟹應該是近五年的最佳了,非常鮮甜,完全不腥,我可是天津人,吃海鮮長大的! 第75章 掀桌的老父親15 · ? 這位弄瘸獨孤大老爺就了卻心愿的弟子跟著大郎見了幾個師兄弟后, 順順利利成為一名大內侍衛。 大內侍衛主要分三撥,直屬于皇帝的,名?上歸屬于大內侍衛但實際上聽命于太子的,以及負責守衛后宮諸位娘娘還有住在宮中皇帝公主的。 這位弟子毫無疑問屬于最后一種, 入職后他驚訝地發現不僅他的同僚, 他的上司, 還有頂頭上司的大兒子都是“自己人”…… 看到師父的布局, 自以為猜到師父的志向,這弟子越發興奮起來。 他跟著上司和同僚一起拜見過楊氏, 在當值之余,就和同門們湊在一起琢磨并修煉師父新下發的功法。 楊氏告狀告到海成王那里,海成王令獨孤側妃閉宮自省, 獨孤老爺子果斷幽禁他那位姨娘……東宮三殿下什么都知道,但卻故意裝聾作啞。 他越來越覺得妻子和幕僚們說得對:王爺有意分隔開他和他母妃還有獨孤家族。 他現在都記得他媳婦那番話:殿下,您若是王爺,如何忍得下獨孤氏所作所為? 他要是他父王,早找理由把獨孤家族都發配了! 如今他父王擺明了就是不想他母妃封后,甚至不惜用楊氏來摁住他母妃……這個天下人都瞧在眼里,但他已然入住東宮, 且父王至始至終沒有埋怨乃至于遷怒他,他……肯定要忠君!要孝敬父王! 所以獨孤側妃被關在咸福宮,身邊女官費了很大力氣終于求到了他面前, 他也無動于衷。 自此三殿下就在海成王這兒徹底留下“拎得清卻薄情”的印象。 隨后海成王嚴厲“提點”了獨孤老爺子,獨孤老爺子考慮再三,選擇了致仕保平安……不得不說, 姜還是老的辣。 海成王少了個心腹之患,又夢見了幾次白月光, 沒有再對獨孤家做什么,而在楊氏小意溫存之下,他決心多活幾年,多培養下小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