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異能名太羞恥我說不出口、【機械獸人】永恒生命的二律背反、我在諸天開啟無數金手指、[紅樓同人]紅樓之我本涼薄、[咒回同人]關于我在夢中成為他們母親這件事、平平無奇戀愛小魔王[綜英美]、神醫丑妃美又颯、[韓娛同人]海鹽制造廠、穿成修真界男配的meimei、[文野同人]好好寫書,不要打架
送走親自跑來報喜的司承暉,覃靜州又樂了,“我大概知道海成王在原劇情里是怎么死的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又感冒了…… 第66章 掀桌的老父親6 · ? 劇情里說得非常清楚, 司承暉為皇帝分憂,獻上妙計,皇帝果然用這個堪稱“下三濫”的手段把海成王算計個正著。 不過劇情里并沒有詳述海成王的過去以及為人,也沒有直接寫司承暉如何向皇帝獻計, 但根據若干細節, 尤其是司承暉一邊敷衍安陽公主一邊在京中與紅顏知己們相知相愛, 覃靜州不難猜出司承暉用的是美人計。 美人計在小說里都快被寫爛了, 但不得不承認時至今日美人計依舊有效。 海成王有個心上人,不滿十七歲就香消玉殞。而這位心上人又只有一個同父同母年紀相差不多的親meimei, 這位meimei后來做了皇后。 只不過皇后再怎么和皇帝感情甚篤,生下安陽公主后便纏綿病榻,在安陽公主八歲那年去世了。 海成王錯過了真愛, 求娶真愛的meimei不得,只能退而求“再次”,納了真愛的庶妹,還納了不止一位。 海成王三子還有那位郡主都是海成王真愛的庶妹們所生——特別一提,這兄妹倆還不是一個娘。 司承暉間接害死后海成王,他自己平步青云后,偶然遇到了逃命的海成王側室們, 被這兩位婦人驚艷到,他就把這兩藏了起來…… 劇情里寫得清清楚楚,司承暉見到海成王兩位側室, 瞬間明了曹丕為何要迎娶甄氏。 對了,劇情里還提到了一次,海成王真愛以及故去皇后的親爹姓獨孤, 是目前六位內閣大學士之一。 這已經不叫既視感了好吧。 系統都忍不住道:“我都對獨孤一家人的長相好奇起來?!?/br> 覃靜州也承認,“不僅是你, 我也好奇?!?/br> 親見獨孤氏后人的機會馬上就來了。 海成王拿到人證物證,連著帶血手印的口供一起命人送到京城,占據道德制高點的他不等皇帝反應,就派兵把山里那三千多精兵給包了餃子。 因為弟子再次兢兢業業做了向導,覃靜州也落了點功勞在身上。 年底,覃靜州前往府城拜見海成王的時候,不僅見到了有點交情的三殿下更見到了海成王愛女小郡主。 小姑娘長得可真俊,俊到連覃靜州都覺得賞心悅目的程度。據說安陽公主相對于花容月貌的母親,長得更像皇帝老爹。 見禮后,眾人一起往海成王書房走,三殿下走在最前面,小郡主落后哥哥半步,而司承暉跟著郡主面帶微笑目不斜視,但不遠處依舊有容貌嬌美的年輕女子目光落在司承暉身上……再也挪不開。 覃靜州看樂了,“不愧是男頻后宮文?!?/br> 系統感觸很深,“男主事業線暫且不提,但男頻后宮文里的女性角色八成都挺離譜?!?/br> 接下來順利地見到海成王,海成王一如覃靜州預料的那樣,不僅和氣言語間滿是嘉勉。 海成王要成大業,少不了四方助力,尤其是封地里的世家豪族的支持。 司家就是加上聯絡有親的趙家和韓家,依舊在本地世家豪族之中排不上號。 但司家有一支勉強過得去的百人武裝,最關鍵的是司家子弟是海成王要報復皇帝時最早旗幟鮮明追隨他投靠他的家族勢力。 正所謂千金買馬骨,第一個投效的勢力必得重賞,女兒又真心喜歡司承暉……海成王才下定決心成全女兒。 因為司承暉還在守孝,婚禮就定在他除服后第一個良辰吉日。 不過覃靜州實際上也在守孝,參加了海成王的慶功宴,他回到山上的大本營司家堡立即召集兒女女婿以及他親自挑選出來的弟子,告訴他們這陣子低調收斂,盡量待在山上習武。 兒女女婿以及弟子們在這大半年里固然長進不少,他可沒忘這群人還沒擺脫“半文盲”,文化水平實在不高。 在特地請來的先生們完成基本的掃盲教育之前,他都得把事情掰開揉碎給他們說清楚。 海成王高看他們,是因為海成王在“千金買馬骨”,解釋完這個典故,他鄭重道,“咱們出頭,少不了人嫉妒?!?/br> 他這么一說,相對憨實一些的新弟子們立時就懂了。 年后山下三家村果然和周邊鄰居們發生了若干爭執,事情不大,族老們上門討說法,覃靜州一句“稍安勿躁”就把人打發走了。 他死活不下山,就連鎮上發現一個練武奇才他都不為所動,而司承暉也窩在王府邊上的家里,借口守孝除非王爺郡主召喚,不然同樣不出門…… 覃靜州和司承暉茍了半年,京里也為如何對待海成王吵了半年。 海成王的人帶著一堆證據來告狀,直接給皇帝整了個下不來臺。只看大齊有那么多實權親王,就差不多能猜到皇帝和皇室族長宗令不是一撥的。 而且皇帝本來就不太能服眾,這回居然想用美人計——找個長得像海成王青梅獨孤氏的女子給海成王用藥,光是宗親們接連陰陽怪氣,皇帝就氣出高血壓來了。 可惜人證物證俱在,他可以不承認,但他攔不住宗親勛貴朝臣們有自己的看法……這群人幾乎都支持海成王。 此消彼長之下,布置在海成王封地邊上的幾支奇兵全軍覆沒,皇帝也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