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1)
書迷正在閱讀:玫瑰金湯利(1V1)、渣人不成反被艸【古言np】、寰宇之征(玄幻,人外,NPH)、[綜英美] 美利堅咒術建設日常、大漠游俠傳、東楊(古代 武俠 nph)、[網王] 當我成功嫖了幸村精市以后、上天臺、都市最狂仙醫、[綜漫] 我在柯學世界當四人組幼馴染
殿、殿下,為了朝堂和天下的安穩,還請您早日繼位 有了這話,下一秒在場所有人齊聲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請殿下早日繼位。 作者有話要說: okk,明王成功兵不血刃的獲得三方勢力支持。 二皇子那邊的,平日慢慢滲透。 大皇子那邊的,籠絡好關鍵人物。 至于剩下的?;庶h,那就是中間派墻頭草,自己懂規矩。 照顧小奶貓快樂并痛苦著,下班時間本來不多,還被喵喵分走一半,不過值得!因為太可愛了! wb搜晉江不歸海,點擊就看萌化人心的小奶貓! 第178章 老皇帝的喪禮和明王繼位是一起進行的。 駕崩當日, 眾文武百官齊聲擁護明王成為新的當權者,對方也順水推舟默認了此事,同時開始cao辦老皇帝的喪事。 不過在此之前, 有些賬還是要算一下的,比如那個趙侍郎。 上午的祭天儀式,對方負責在外圍警戒,早在老皇帝還未清醒那會, 明王就已經下令先將人偷偷圍住。 在大殿內換好了孝衣, 身邊又有人來問被貶為庶人的二皇子怎么處理,次日是否還要問斬? 對此, 明王只是道:先押入地牢, 別讓人死了就行。 底下人聽了這話, 知道明王另有安排,便領命下去。 衣服換好明王來到停放靈柩的乾清宮內,因為喪禮用度在生前就已被安排妥, 明王只要讓底下人按流程走,自己守一守靈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還要昭告天下, 國喪三年, 舉國皆哀,禁一切娛樂活動。 守完靈, 登基大典要準備的東西基本已齊全,之后又有禮部尚書及首輔書奏繼位。 之前的喪事暫停, 新帝開始繼位, 各級官員就位后,眾人再度奏請一番,這才正式來到保和殿登臺階坐上龍椅。 禮成完畢后,明王正式成為新帝, 立皇后,原后宮人全都送去給老皇帝陵墓守靈,朝堂勢力重新開始劃分。 老首輔很識相的主動上折請辭,對方身體自從之前中毒過后,便一直大不如前,之前也是因為大皇子放心不下所以才堅持,現在換新主主政,他這老人自然該退隱請辭換新的內閣了。 只是明王不應允,下旨安撫老首輔,讓他放心繼續做自己的工作就行。 難能就讓老首輔就這么走了?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總不能把所有官員都換了吧?像老首輔這種有自知之明的,還要留著安撫人心。 之前的?;庶h官職換到不重要的職位晾著,重要崗位都安排上自己的心腹。 至于陸修遠,原本的六品編撰,因之前的救老皇帝有功,被明帝直接升了一級,現在是從五品的侍讀學士。 別看只是從六品到了從五品,畢竟翰林院官職清貴,掌院領頭人也不過正五品而已。 聽到這封賞,底下人心思各異。 雖然侍讀學士官職不高,但侍讀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給皇帝和太子講經解史,每天都能面圣,還相當于皇帝的顧問。 也就是說對方雖然是從五品,但照目前這情況,三四品級的官員都不敢小瞧了他。 更有膽子大的一些官員,甚至猜測陸修遠救駕這么大的功勞,明帝沒有提升他去做三四品的京官,而是繼續窩在翰林院,是不是存了以后讓對方進內閣的心思 畢竟這功勞名為救駕,實則是從龍之功 不過這都是底下人猜測,而被猜測的兩位也不在意這些,只是開始忙著處理登基后的后續問題。 朝堂官員安頓下來后,明帝收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 那天他正在御書房批改奏折,暗衛前來報信。 趙侍郎逃了。 話音落地,明帝一拍桌子站了起來:懸賞令都發了怎么還能逃了? 暗衛跪在下方沉默不語。 他們這些人早在祭天那會就已經將外面的趙族長圍住,只是到底沒對方城府深,中了對方的調虎離山之計,讓這老狐貍跑掉了。 之后他們又緊隨蹤跡追尋了數十日,甚至將沿途翻遍了都沒找到趙族長。 明帝也知道那趙族長的狡猾,自己平復了一下心情就讓暗衛他們下去繼續尋找。 光看之前那姓趙的出的主意就知道這老賊留著后患無窮,所以斬草必除根! 平安坐穩了帝位一月,雖然兵不血刃、朝堂也沒經過大洗禮,不過文武百官對明帝性格還是不了解,只能通過平日的言行舉止猜測的明王的真正性情是什么樣的。 提心吊膽的不止是朝堂的眾大臣,民間百姓也很關心這新繼位的皇帝是否是個暴君。 時至今日,陸修遠的顏如玉也不必擔心場子被砸了,在跟明帝溝通完畢后,報紙上的故事欄以及廣告欄部分都放上了明帝的廣告。 人都是喜歡八卦的,尤其是自己平時接觸不到的一些人,難免會產生一些好奇之心。 陸修遠就是利用這一點,連夜編寫了明帝還是明王時候的故事,然后放到報紙上廣泛傳播開。 北方的四月份天氣漸暖,但清明節的一場倒春寒又讓人凍得手腳冰涼。 是夜,底下的宦官奉命又給御書房添上了一盆炭,陸修遠放下手里的毛筆,伸手在炭盆上方烤了下手。 火紅的木炭散發的溫度讓他冰涼的手指漸漸回暖,他人也情不自禁喟嘆了一聲,好暖好舒服。 書桌對面一身玄黑的明帝見他這樣子,伸手試探了一下溫度,一臉不解道:有這么冷嗎? 陸修遠在炭盆上搓了搓手,說的一臉無奈:最近氣溫越升越高,微臣便換上了單衣,誰料到下午竟然變了天。 聽了這解釋,明帝感慨道:看你冷成這般,朕都有些不忍心了,要不讓小林子送個湯婆子過來? 陸修遠笑了:陛下要是真不忍心,就應該讓微臣早點回家歇著去,而不是坐在這邊寫手書。 哈哈哈!明帝大笑。 能者多勞嘛,這事也只能麻煩修遠了。 雖然對方叫的親切,但陸修遠心中有數,自己幾斤幾兩,什么位置都一清二楚,并不會被這些稱謂迷惑了內心。 哪怕明帝現在喜歡自己,但以后肯定會有更好的臣子,他到時就是過眼云煙了。 所以他也只是偶爾跟對方打趣一下,并不做什么過分的事情。 經過炭火的一通烤,手指不再冷的僵硬,陸修遠拿過旁邊的毛筆,在對方的監督下繼續編寫故事。 之前一味的說明帝好話,外面百姓頂多說明帝人好,可具體好在哪里卻又說不出來,事實勝于雄辯,還是要寫幾個對方還是明王時做的好事才行。 明王做的好事,之前的不清楚,陸修遠有印象的也就是兩人初識那會,河道崩塌洪水泛濫,對方去賑災然后被人暗害失憶 算了這種賑災的事不能寫。 除了這個,還有去年的黃河河道修理可以寫一下,畢竟修筑完畢后水災控制住了。 陸修遠盤腿坐在桌前詢問道:陛下當初修筑河道時有沒有一些比較暖心的事情發生? 暖心的事情?對面的明帝托腮認真思索了一番。 修河道的時候因為天氣不便做飯的時候,周圍百姓過來送飯算嗎? 算。 陸修遠點頭,然后提筆在紙上寫下十個大字的標題。 《軍民一家親,nongnong魚水情》 下面緊接著寫修筑河道條件艱苦,百姓們自告奮勇為前線辛苦的民兵送來水和糧食等等。 寫到一半,他手中動作突然停下。 這好像在宣傳上面只是重點表現出軍民和諧,展現眾人的團結精神,沒法突顯明王的個人魅力。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別的事情?陸修遠問道。 明帝見他問自己,想了一下當時的情況:其實送水這些都是少數,大部分都是過來搗亂的人 搗亂?他有些不解:修筑河道不是利民利國的大好事,怎么會有人來拖后腿。 畢竟又不是免費征用那些民兵。 明帝也不太清楚:或許那些人被大皇子買通,當時人多眼雜情況混亂,那些搗亂的人過來挖河道,沒法細了追究背后人是誰就被朕全都殺了。 一聽這話,陸修遠捏著毛筆想了一會,遂提筆寫道。 《感人至極!迷路百姓在黃河河道邊逗留,被明王親切送回老家》 明帝原本只是想瞟一眼看陸修遠打算怎么寫,結果沒想到讓他看到這么個標題。 這也能行? 對方語氣驚訝道。 他沖對方心照不宣的笑了笑:在某一層面上,這些的確也是事實。 看到面前陸修遠狡黠的雙眼,里面滿滿的聰慧機敏,這讓明帝心中不可控的微微一痛。 沒錯,你說的對。 明帝收回身子,重新坐正身體,然后閉目養神開始等他把文章寫完。 陸修遠此時腦海都是如何編故事,自然沒有察覺出來對方的異常。 變換了下姿勢,緩解一下盤麻的腿,他開始就著剛才的標題繼續寫下去。 有著寫話本多年的豐富經驗,他沒多久就把新一期報紙內容給編寫好了,接下來就拿回去讓顏如玉的員工印出來就行了,多印一些,像這種有朝廷兜底的宣傳廣告,他可不會擔心賣不出去。 作者有話要說: 第179章 新一期的報紙印刷出來, 再加上朝堂的有意配合,凡看到這幾篇文章的人,就沒有不夸明帝是明君的。 畢竟當初修理黃河的確是明帝本人帶著民工一起的。 不過不僅是這, 當初修理河道的那一帶還有人過來投稿。 從那人的信里陸修遠得知當初修筑河道也并不是那么順利,還有不少大河道前面加固好,后面沒一會就崩塌了,而此人, 就是崩塌后的受害者。 對方在河道崩塌后不小心落水, 當時河水洶涌,在激烈的水流中站都站不起來, 只能在徒勞掙扎中被水流沖走。 那人內心無比絕望, 他曾是個讀書人, 可無奈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在考上秀才后就沒錢繼續讀書了,只能憑借一身力氣修筑河道來賺點錢貼補生活。 而現在錢沒賺到, 命卻要搭進去了,這讓人如何不絕望。 而在對方心如死灰之時, 是當時還是明王的明帝從天而降, 將他救上了岸! 所以那人在看到明帝以前修河道的二三事后,心中感情強烈, 一定要寫信來顏如玉投稿的原因。 陸修遠將一封厚厚的感謝信看完,內心略微復雜, 從此事件完全可以看出明帝會是一個很好的明君, 這真是個好事情。 感謝信末尾那個人還寫到自己不適合讀書,不過對方已經打算去邊境參軍打蠻夷,換另一種方式報答明帝。 知恩圖報,挺好的一個小伙子。 像這種事情, 就應該大力宣傳,這樣也方便明帝聚民心。 將這封信安排到了下一期報紙刊登后,陸修遠便在第二天上班的時候拿著這封感謝信單獨找了明帝。 升了官職就是方便每天面圣,工作日常也是去翰林院點卯或者在御書房旁邊的耳室呆著待命。 這職位雖然說是給皇帝和太子他們講經,但現在明帝才剛登基,位子還沒徹底坐穩,也沒功夫管這些錦上添花的事情。 不過陸修遠也沒閑著,經常被明帝拉著出謀劃策。 他也不知道對方為什么會這么信任他,不過也不能辜負對方的期待就是了。 陛下,這是之前修筑河道報紙賣出去后,一個秀才來的感謝信投稿。 將手里的信封給對方呈上去。 明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拿過那封信展開看了起來。 里面候著的宦官看到陸修遠過來了,出去沒一會就端了炭盆進來。 聽著炭盆內燃燒的木炭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這讓陸修遠內心抹了把汗。 他前兩日因為倒春寒的時候穿的單衣才會冷,現在天氣雖然沒回暖,但他換上了厚衣服也并不覺得冷。 不過好歹也是明帝的心意,他也不好意思提,干脆就裝作不熱吧。 陸修遠立在下方沒有等多久,對方就將厚厚的一打信件看完了。 這人有點印象。說完明帝用朱筆在上面寫了幾個字,把朕的回信寄過去吧。 陸修遠接過信件,沒有看里面的內容直接重新封上。 明帝見他還站著,趕緊讓人看座,順便問道:關于蠻夷的問題你怎么看? 嗯?怎么突然說到這個了。 對方見他不明白,笑著將手底下剛才翻看的奏折讓人遞了過來。 陸修遠看著宦官手里的奏折,那最外層清清楚楚寫著一個密字,內心有點猶豫。 這不是普通奏折,應該算是密折吧?他該不該拿了看?這樣會不會不太好 遞奏折的宦官見他遲遲不接也不催促,只是眉眼低垂一直望著地面。 上方的明帝見狀,干脆揮了揮手讓宦官退下,自己走到陸修遠面前。 修遠這是怕什么? 怕什么難道您心里一點數都沒有嗎? 君臣有別,微臣不能逾越 朕給你看的算什么逾越?對方直接將密折展開道:這是邊境前兩天發來的請示,時云旗對那些蠻夷想主動發起進攻。 原來是這個,那陸修遠大概知道一些信息了。 自從兩年前的邊境之行,除了收服勾埭族這一蠻夷族群,草原上還有其他不少游牧族群。 當時跟勾埭族定下十年契約,對方需每年進攻良馬一萬,牛羊各五千,同時為了讓契約維持時間更久,還直接幫助勾埭族轉型畜牧業發展,雙方互惠互利。 他們慶國農業大國,外面的蠻夷則都是逐水而居的游牧,勾埭族轉型畜牧業,可以不用到處奔波,只需要在草原上養馬養牛羊賣給慶國,這也是一個被瘟疫肆虐過的部落很好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同樣,等秋季草原上其他一游牧一族過來打劫的時候,對比慶國有厚厚的城墻防守,那邊境外層的勾埭族看起來更好劫掠一些。 對方就像是慶國養的一條看門犬,他們只需要在勾埭族不敵對面的時候稍微提供一點支援,便能在戰場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兩年時間,慶國除了自己的戰馬,還有勾埭族進貢的良馬,的確差不多可以反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