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書迷正在閱讀:今天想見你、[綜漫]橫濱有個傻白甜、[綜漫]神靈小姐今天也在躺贏、[綜漫]這是什么時間線、七零協議婚姻[古穿今]、重生后庶女只想長命百歲、異界卡牌師、念念婚寵、七零女配的團寵閨女、[綜漫]飼養員有四只手
“他們強奪我們的糧食,不給便要殺人放火……殿下啊,朝廷總說,偽朝治下的百姓亦是良善之人,可他們怎能對我們下如此的毒手……”鄉老們涕淚漣漣,“他們家中難道就沒有勤苦耕織的爹娘,如何忍心搶掠別人一年艱辛才換來的糧食,如何忍心燒掉百姓們的房舍?那會子可是眼看要入冬了,是要凍死餓死人的??!可見什么良善無辜,全是哄我們的話了,他們生來便是虎豹豺狼!” 葉清瞻見人,舒蘭與便站在屏風后頭聽,聽到此處,心里亦是一震。 殺人放火搶掠,是戰爭中難以避免的事情,莫說在這個時空里,便是在現代,入侵他國的軍隊,或許也會對被侵略的國家施行蠻橫的欺凌。 說不準,燕國軍隊打到南梁時,也是這么做的。 但對于這些燕國父老……他們只能憎恨那些蠻橫的敵兵,期望戰爭不要再發生在自己的土地上,可卻不會反對戰爭。 他們甚至說:“若是咱們能將偽朝打下來,就再也沒有人敢這么搶咱們的東西和孩子們了?!?/br> 這有錯嗎?沒有。 舒蘭與豁然明白,有時候,百姓想要天下統一,四海太平,并不一定是出于什么渴望骨rou團聚的民族大義——譬如現下的燕和梁,都分開快要一百年了,百姓們之間還有什么骨rou之情?他們甚至覺得防線對面的都是天然野蠻的牲畜了。 可他們不想成為內戰的犧牲品。 他們只想要一個安寧的年頭,可以安心耕種自己的土地,蓋自己的房子,生息繁衍,不用擔心自己的口糧被人搶走,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親人倒在屠刀下。 那么簡單甚至卑微的愿望。 因此,百姓們憎恨欺壓他們的人,是多么合理。 在這個時空的原劇情線上,這些百姓受盡了燕國內戰的苦楚,便毫不猶豫地投向南梁——百姓啊,卑微得甚至用一行代碼就可以批量生成的百姓,卻能叫燕國轉眼之間就丟了大半國土,連楊英韶帶著那么驍勇的北境軍浴血廝殺都難收覆水。 舒蘭與隔著屏風聯扇的縫隙望出去,看著那些蒼老又憤怒的面孔——一路行來,那些面容不停地變換,可神情卻是如出一轍。 他們求葉清瞻發兵征討南朝。 這樣的民意,誰能違拗呢?更況,葉清瞻也好,皇帝也罷,都早有此心。 接下來只需要為一場遲早要來的戰爭做準備就是。 葉清瞻到得澤州前便發了王令,召集治下各地主官前來澤州王府議事。這四州的官吏雖然由朝廷派遣考核,可平日里執行的多是毅親王府的政令,哪里敢怠慢?前二日便皆在澤州城里聚齊了。 馬隊進城當日,葉清瞻誰也沒見,只向官員們所居驛館送了禮物。第二天卻是起了個大早,自去庭中習練一回劍術,又將還團在被子里的舒蘭與揭了出來:“阿婉!起來干活兒!” 舒蘭與睜眼,見得房中還黑沉沉的,只有幾支燈燭點著,不由一聲哀嚎:“我不,我腰疼,我要躺著……” 換過班的侍女們頓時偷眼打量葉清瞻。 殿下昨兒夜里很行的樣子? 葉清瞻卻靠向舒蘭與,在她耳邊說了幾句話——舒蘭與立刻精神一振,坐了起來。 區區坐了一個月馬車帶來的身體勞累,怎能讓她放棄全面了解毅親王府實力的大好機會! 原以為葉清瞻會只和她說說經濟,可他既然讓她去旁聽四州主官述職,那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還有比這更好的機會嗎?四州的人口、耕地、賦稅、財力,今年預估的收成——但凡是要制定下一步發展計劃需要的數據,今天都能得到個概算。 而這些數字的用途,大約還不止于此呢。 舒蘭與精神煥發,端坐鏡前,讓侍女為自己梳妝,葉清瞻坐在一邊,捧著一盞暖杏酪慢悠悠地喝:“口脂用那個牛血色的好,端正霸氣,適合王妃娘娘?!?/br> 舒蘭與大吃一驚,忍俊不禁道:“你還知道牛血色?” “我還知道人魚姬?!比~清瞻挑挑眉,“如果不是鹿鳴現下不知所蹤,那蘇姑娘另有要事,我倒是覺得,叫他們合伙開個脂粉鋪子也不壞。這脂粉釵環,女人用的物事,極好賣。用來籌措軍費,堪稱一本萬利,不比造酒差?!?/br> 舒蘭與抿了抿“牛血色”的口脂,瞧著鏡子里的自己,問:“釀酒的生意……今年還做嗎?” “做啊,酒坊都開起來了,不做豈不浪費?” “先時釀酒,用的都是偽朝的便宜糧食,如今偽朝連著兩年絕收,還能買到便宜的存糧嗎?”舒蘭與扶了扶鬢邊紅寶石花簪,“若是原料價格太高了,這釀酒的利潤也就薄了啊?!?/br> 葉清瞻微微一笑,眸光直望著妝鏡,盯住舒蘭與的眼睛:“釀酒有利潤自然是好,沒有利潤又如何呢?只要能用他國的糧食維持酒坊運轉,哪怕賠本也是好的?!?/br> 舒蘭與在鏡中與他目光相對,心下一驚:“……就真不管那邊人的死活?” “他們的上官若不管,孤王能管得了什么呢?”葉清瞻道,“再說,絕收兩年……就算沒有出口糧食,也差不多該餓死人了。若是不想餓死,只要過河來,我就給他們發三日口糧,再送他們回去啊?!?/br> 第137章 舒蘭與想起在現實中讀過的小說里的情節,大約是男主安利其他領主種植“經濟作物”,自家獨種小麥,等到當年別人家的百姓因為缺糧快要餓死的時候,當著人家的面烹飪糧食,弄得百姓們人心浮動,而領主們不得不前來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