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書迷正在閱讀:今天想見你、[綜漫]橫濱有個傻白甜、[綜漫]神靈小姐今天也在躺贏、[綜漫]這是什么時間線、七零協議婚姻[古穿今]、重生后庶女只想長命百歲、異界卡牌師、念念婚寵、七零女配的團寵閨女、[綜漫]飼養員有四只手
直到年底算賬。 姑且不提道路左近城鎮的稅賦都有可喜增長,單是過路費一項,便能在給所有養路卒發了薪水、給護路軍士發了津貼之外,收回了十分之一的修路成本。 再有人注意到,道路修通的時間其實是今年的夏天,它帶來的利好便更加可觀。 皇帝立刻得到了如雪片一般的賀贊折子,百官紛紛夸贊陛下英明,大燕銀行投資得當。 皇帝自然也高興,但卻沒忘了建議他建銀行、修大道的兩個人。 于是公主喜提新封號:皇帝在“嶧城”二字后為她加了個“明”字兒,以示她擁有上天賜予的靈秀,是天家最出色的小姑娘。 公主挺高興的,她就是喜歡別人夸她漂亮,夸她聰明,夸她卓爾不群。 但同樣受到了表彰的葉清瞻,卻對君上的賞賜足足懵了半分鐘。 他以為皇兄會賞賜珍寶,賞賜宅邸,又或是給他一句“小伙子不錯好好干”之類的鼓勵。 可他收到的是一套新近發行的《大燕農技詳解》,兩大車用無數罐子密封送來的種子,一個說話磕磕巴巴、一緊張還會不停地打嗝的農事官。 若非宣旨的太監順便捎來了他“可愛侄女”的書信,他幾乎懷疑皇兄這是在暗示他解甲歸田。 讀了信才知道,皇兄之所以賞賜他種地套裝,竟是嶧城公主和舒蘭與揣度他的心思,特意為他求來的! 葉清瞻只覺心下悲涼。 他寫信抱怨農業上頭他改革不動,其實是瘋狂暗示公主侄女去求求她爹,該撥款搞“大燕好農民”選舉了。 選出出色的莊稼把式,賞他,夸他,讓天下人都看得到他。 這么cao作三兩次,大燕的農業科技發展水平應該就會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不斷提升。 若不如此,葉清瞻實在想不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辦法。他面對著什么也沒有的局面,可不只能用笨辦法前進嗎? 否則,這沒有良種、沒有農機、沒有農藥、沒有大棚、沒有科學種植、沒有研究人才的困局,該如何打破? 在這一年里,他愁得喝了無數杯黃酒,卻只干了兩件事。 其一,發動百姓修水渠,挖池塘。就算不能主動應對天氣變化,至少盡量減輕水旱災害的危害。 其二,組織人手在各村里都修堅固高大的“大倉”,在南梁人前來搶糧的時候,百姓們可以帶著家中財物糧食躲進去,一邊放煙花燒烽火召喚燕軍,一邊用大倉里附贈的連發弩予以還擊。 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葉清瞻對此并不滿意。他仍然和嶧城公主、舒蘭與保持著信件聯系,不時哭訴,希望他們靈光一閃,在皇帝身邊提個醒兒…… 于是兩位留在京城的小幫手認為,她們從他的書信里讀到了他的夢想與需求…… 他想要糧食!想要能種出好多糧食的方法!有糧食他就無敵了! 舒蘭與認為,如果葉清瞻真想得到這些東西,他直接去找鹿鳴就行了。鹿鳴把自己的幾個“發明”留在京城葉清瞻的鋪子里寄售賺錢,單“洗衣漿”一樣,就給他賺了不下二百兩銀子??伤藚s跟著葉清瞻去南邊見世面,想找他再方便不過。 他那個空間里,就算拿不出超級稻的種子,摸出幾個土豆切開來種下去,總是沒問題的吧? 她在回信中仍然建議,沒錢搞不動海選嗎?那就先貼個榜出去,征集一下民間好種子嘛。 而嶧城公主卻覺得,可以吃的東西大約都已經被百姓們種出來了。因此,葉清瞻的敘述,被她理解成了“皇叔想要幾個種地的人才”。 種地的人才其實不那么好找,除了朝廷的農事官有些理論基礎外,再好的莊稼漢,也不過是憑借自己的經驗在天地里伺弄。 這就不好選了,每塊田的狀況不一樣,每一年的狀況也不一樣,嶧城公主怎么想都覺得葉清瞻的選人才計劃不太可靠。 等這么選出農業人才來了,不還要驗證他的經驗堪不堪用么?那又要花掉一年時間。 不如直接送個能用的人給他。若只給個人,不夠用,那便把書也給他,種子也給他,叫他放心折騰吧。 嶧城公主一片好心,讓葉清瞻每天被小農事官打攪。 懶惰的毅親王實在不想自己讀農書,索性將書籍和種子都交給他打理,囑咐他一定要為大燕的農業發展找到一條新路,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千萬不能不當回事——若有人敢怠慢農技探索,盡管來找親王殿下,殿下支持農科研究! 這本來是一句美好的祝愿,葉清瞻壓根也沒指望那小子一個人能干成什么事兒!他甚至覺得,微服去鄉下田間找老農聊天,也比在這個時代種對照組來得靠譜些。 但萬事都怕人認真啊。 那農事官年歲小,心眼少,怕說話,可偏偏自認責任重大。因此他每日里不是伺弄各種秧秧苗苗,便是滿地抓葉清瞻,匯報他的實驗進度,尋求親王殿下的支持理解和鼓勵。 葉清瞻簡直覺得自己是受害人了。 天下有誰喜歡聽一個結巴的人一邊打嗝,一邊像是卡了條的磁帶一般單字循環“臣種了豆豆豆豆豆豆“呢? 他端得是身心俱疲,他甚至反思了一下:無論是做王爺,做將軍,做紈绔宗室,還是做江湖游俠,都不該cao心一個農事官到底種了多少種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