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劇情補全、[HP]月亮也會奔你而來、明珠[娛樂圈]、[獵人]命運道標、重生之我繼承了萬頃良田、情是欲的墓志銘、[霹靂]亂花漸欲迷人眼、向流星雨的許愿[狼人殺]、[邊伯賢同人]你如初陽綻放、穿成海王師尊后我一心分手
哈利把抽到的小白鼠送給了珀莉:“嗯……我聽說你特別擅長保護神奇生物課?” 珀莉哈哈地笑起來:“是啊,這份圣誕禮物補得不錯。不過凱特爾伯恩教授送了我一只刺佬兒,我覺得在寢室里同時養它和小白鼠大概不是個好主意?!?/br> 哈利不清楚刺佬兒是什么,韋斯萊的雙胞胎之一給他解釋:“一種和刺猬很像的東西,它們身上的毛刺蘊含著特別的魔力?!?/br> 另一個眉飛色舞:“珀莉,你介意把刺佬兒掉下來的毛刺賣給我們嗎?你也用不到那些——” “前提是道恩會掉毛刺?!辩昀蚪財嗔怂麄兊脑?,她已經給那只刺佬兒起好了名字,“我不會讓他生病到掉毛刺的?!?/br> “嘿,別這么無情啊——”雙胞胎勾肩搭背地站在一起,“我們可以交換嘛,比如刺佬兒喜歡吃老鼠——不如這樣,我們把斑斑給你——” 羅恩憤怒地大叫起來,珀莉瞪著他們,居然覺得自己有一絲心動。 但她很快克制住了自己亂轉的念頭:“你們在胡說什么。刺佬兒不吃老鼠,我不想把它們放在一起養是因為這些小白鼠只是普通的老鼠,它們活不長的?!?/br> 她把小白鼠捧在手心:“我得另外找個籠子裝它們,然后之后去霍格莫德的時候放它們走?!?/br> 下午的時候,赫奇帕奇的休息室空無一人。壁爐里的火焰熊熊燃燒著,珀莉穿著那雙新獲得的襪子坐在那旁邊讀塞德里克送的那本書。 “……對物品施加長效的變化咒需要長期的練習。巫師必須在腦海中清晰地描繪出他想要達成的結果,細節越豐富越好……” 珀莉面對著攤在自己面前的羊皮紙。羊皮紙上攤著兩張照片:一張來自講述過去的書籍,那是彼得·佩迪魯的照片,另一張來自她先前拍攝的,是羅恩的老鼠斑斑。 她需要一個特殊的效果:將老鼠和人之間轉變的圖樣繪制在羊皮紙上。 這相當困難,珀莉試了好幾次都發現自己在羊皮紙上變幻出了奇怪的效果。她有些氣餒地打開系統,挑選了最簡單的往巨怪頭上扔石子兒的效果開始嘗試變幻。 她試了幾次才成功,這還是因為她有能借鑒的圖樣。 “也許我該換個思路?!辩昀蛘酒鹕韥?,用魔杖敲打著自己的手心,“我得看著清晰的圖像來變幻出這樣的畫片……我該先通過麻瓜的方式做一套動態圖?!?/br> 1991年的麻瓜電腦還不能幫助她達成這個功能,但她可以換一個方法——把靜態變化的圖片一張張變化出來,制作一個類似翻頁動畫的玩意兒。她只需要把既定的圖畫拉伸或縮短一些就可以。 動態圖實際上也是這個原理,它們通過每一幀圖片的變化而達成一種動態的效果。 想到這個方法,珀莉一下子興奮起來。她數了數自己手頭比較緊急的需求:阿尼馬格斯(小矮星彼得版)、蛇怪(暫時還沒想好要怎么制作這個畫片)以及魂器。 魂器的畫片制作起來是最容易的,她只要把魂器的卡通圖案放置在同一個畫面中,再給它們增添一些會動的特效就可以了,難度反而在文字描述上。 珀莉對伏地魔的魂器具體是哪些東西有印象,但是已經記不得《哈利·波特》中對魂器本身的描述是什么了。她顯然也沒法偷偷溜進禁/書區去閱覽那些危險的黑魔法書籍。 但是無論如何,她犯愁的那些內容有了一些解決的辦法,這是好的進展。 作者有話要說: 凱特爾伯恩教授的鳥蛇:這個設定來自于手游《霍格沃茨之謎》。在游戲中,他擁有一只客邁拉獸、一只護樹羅鍋和一只鳥蛇。順帶一提,這個游戲沒有國服,也沒有漢化。 刺佬兒,一種和刺猬非常相似的神奇動物。哈利他們的O.W.L.s考試上被要求把刺佬兒從刺猬中分辨出來,訣竅是輪流給它們喂牛奶——因為刺佬兒討厭被主動喂食,喜歡被無意中遺留下的食物。 弗雷德和喬治曾經向蒙頓格斯購買過刺佬兒的羽毛(原作寫的是羽毛,我感覺有點奇怪姑且改成羽刺了),蒙頓格斯給他們開價六西可一袋。 ************* 今早五抽又全圖鑒了,安詳,我還攢了50 的券。 第13章 獨角獸 圣誕節過后,學生們又迎來了校園生活。 珀莉去歸還鳥蛇的時候,凱特爾伯恩教授樂呵呵地說:“看來你和她相處的不錯?!?/br> 珀莉的鳥蛇卡熟練度已經到3400了,可見她們確實一直待在一塊兒。 “以后得了空也可以來找我喝茶?!眲P特爾伯恩教授晃了晃這個茶壺,又神秘兮兮地說,“也許我們還能一起認識一些新朋友?!?/br> 珀莉趕緊應是。 她轉身準備出門的時候,凱特爾伯恩教授又喊住了他。 “對了,珀莉?!?/br> “?” “你對獨角獸怎么看?” 珀莉的眼睛微微一亮。她含蓄地說:“我想沒有一個女巫會拒絕獨角獸的。就像男孩子們更偏愛火龍一樣?!?/br> 凱特爾伯恩教授哈哈大笑。 “可惜,我們的克里斯蒂娜遠在羅馬尼亞……” 珀莉反應過來“克里斯蒂娜”指的大概是那條挪威棘背龍,她好奇地問:“這是她的名字嗎?” “不,這是我給她起的名字!海格總喊那孩子諾貝塔。要我說,你也可以起個名字,有機會我們三個一起去羅馬尼亞探望那孩子,看看她喜歡哪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