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這道命令除了在固縣得到了很好的實施,在其他地方都遭到了抵制。 后來就連陸大儒和劉學政都來勸顧瑾玉收回命令。 可一向好說話的知府大人卻在這件事上表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堅持。 他管不著孩子在家要干多少活,但堂學是必須要上的,就算所有人反對都不行。 顧瑾玉甚至明文規定,家中有孩子故意不讓其堂學,若有人舉報,則可得賞金五十文,而被舉報人挨十下鞭笞。 這道命令一出,極大的平息了許多百姓的怨氣。尤其是在有人嘗試進衙門舉報真的得了50文賞金之后,大家的熱情更是達到了頂峰。 以前門可羅雀的衙門開始變得熱鬧起來,百姓進進出出。 這個舉報他婆婆不讓小姑子上堂學,那個舉報他表姐家的姨媽家的表舅不讓自己女兒上堂學…… 大家都想方設法地賺這五十文錢,有人甚至變成了職業探子,組織人專門在有女兒的人家門口蹲著,只要到了上堂學的時間沒女孩出來,立馬舉報。 而衙門也會十分配合的沖進被舉報者家里,一波送女孩上堂學,另一波抓女孩父母上衙門鞭笞,效果十分顯著,堂學也很快在全府城推行下去。 顧瑾玉推行堂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提高百姓的素質。素質提上去了,犯罪率都可以降低,順便也能遏制一下重男輕女的風氣。 短時間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時間一長,鎮南絕對會截然一新。 * 在知道自己視若親父的老太監被抓后,唐文盛差點掰斷了自己手中的筆,他宛如一只困獸一般,在不大的書房里走來走去,絞盡腦汁的思索著營救的法子。 但很快他就沒精力想這些了,因為顧瑾玉派來的府兵找到了他藏身的地方。 因為唐文盛來鎮南是心血來潮之舉,所以跟隨來的他來的人并不多,只有6個暗衛和一些掌管商鋪的管事,也就是說如果硬碰硬是絕對不行的。 幾乎沒怎么思考,唐文盛就決定要逃走。 但顧瑾玉從來都不會小瞧唐文盛,自從偷盜了科舉試卷的府兵中得知唐文盛的藏身地,顧瑾玉就派了八百府兵捉拿唐文盛,務必要將他就地正法。 唐文盛幾乎將自己的底牌用光,才從鎮南逃了出去,但這時候的他衣衫襤褸,狼狽的不像話。 “顧瑾玉,是你逼我的!”唐文盛在極度的憤怒下,反而冷靜了下來,開始思索翻盤的法子。 突然,他想到了老太監無意間說的話。 顧家村的后山里,藏著前朝寶藏! 只要他找到那批寶藏,就會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到時候用那些財富招兵買馬,未必不能奪回這個天下。 不過在回顧家村之前,他還需要再去一趟京城,那你還有一個暗點。 唐文盛腦子轉的飛快,很快就想好了以后的路,更何況他也不是沒有后手,事情還沒到前世那般糟糕的地步。 與此同時,皇宮中。 “那老太監說臨安府藏有前朝寶藏?” 武成帝的臉藏在陰影中,聲音分辨不出喜怒。 暗處,一個人影突然出現在武成帝面前,聲音喑?。骸笆?,屬下用了重刑,那老太監直說在臨安府,具體的方位怎么都不說?!?/br> “竟然還是個硬骨頭?!?/br> 武成帝哼笑一聲,將手中的筆扔回桌子,輕描淡寫的道:“既然不說,那就讓他沒有再說的機會吧?!?/br> 暗處的人領命而去,留下武成帝一個人在原地自言自語:“前朝寶藏?真的存在嗎?” 武成帝對這個寶藏是否存在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但他當初攻入皇宮的時候,發現的確少了許多金銀珠寶,難道前朝末帝的機會將寶藏藏了起來嗎? “前朝寶藏……臨安府......看來是時候動用白虎營了?!?/br> 武成帝看向虛空,目光中是說不出的銳利。 第一一三章 晉江首發,感謝訂閱…… 風平浪靜的臨安府突然迎來了大批神秘的人, 都是武成帝派來的探子,但因為并不能確定前朝寶藏的確切方位,所以這些探子的蹤跡都很隱蔽, 并沒有引起一些人的警覺。 只有溪山縣的向夫子敏銳的察覺到了不對勁, 陳天和走的時候給他留了一部分人手。 而向夫子也并非一般人,當初若不是他堅持為王家求情,如今在金鑾殿上絕對有一席之位。 只可惜因為向夫子當年年輕氣盛觸怒了皇權, 以至于被革去進士功名,永不錄用。不過即便落得如此下場,向夫子也不會后悔。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王家失火案只要是人都能看出來里面的蹊蹺, 向夫子做不到熟視無睹。 現在臨安府突然涌入大批探子,讓向夫子不由得多想了些,莫非這里有寶藏的消息被誰宣揚了出去? 向夫子猶豫再三,還是給徒弟陳天和寫了封信。 前朝寶藏確實存在, 當初他和天和之所以選擇在此處定居, 就是因為天和在陳家聽到了一些消息。只可惜他們人手還是不夠,在這里待了四五年都沒有大的收獲。 信寄出去很快就得到了回復,陳天和告訴向夫子放心,那些人沒有三年五載是找不到寶藏的。 見自己徒弟這樣說了,向夫子提起的心放了放, 但還是做了些手腳, 讓手下的人想盡辦法誤導那些人, 以此拖延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