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緊接著從宮門內走出十幾個小太監,有條不紊的領著貢士們入場。 顧瑾玉隨著隊伍往前走,十分守規矩的低頭垂眉,沒有亂看。 點名、散卷、贊拜、行禮。 每個流程顧瑾玉都在家和師父模擬了不下五遍,因此過得穩穩當當。 一切結束后,顧瑾玉被領著來到了自己的座位旁。 因著他是會元,所以座位非常顯眼,就在第一排的最中間,距離上首的皇上直線距離不超過五米。 眾人入座前齊齊拜見皇上,得到平身的允許后,才坐了下來。 相比于上次召見,這次的皇上才像一個真正的一國之主,表情嚴肅,一舉一動都充滿威嚴,讓人不敢直視。 等到太監們將皇上出的題目發給每個貢士后,大殿終于安靜下來了。下午就要交卷,時間緊急,大家都不敢浪費時間,全神貫注的開始做題。 顧瑾玉拿到題目后,下意識先默讀了兩遍,然后心里就是一涼,額頭開始滲出了細密的汗,生平第一次陷入了進退兩難之地。 而現場如顧瑾玉這般的不在少數,就連一直胸有成竹的李志遠臉色都難看起來。 不為別的,只因為這次殿試的題目......嗯……過于膽大。 不,不能說膽大,或許用刁鉆來形容更好一點。 只見方方正正的白紙上寫著一段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直白的翻譯出來就是,如何看待世家與權貴。 再直白一點,就是皇上在借殿試正大光明的敲打世家和權貴。 可敲打歸敲打,殿試卻容不得馬虎,顧瑾玉將墨磨了又墨,遲遲下不了決定。 如果隨大流寫的話,顧瑾玉有一肚子的官話套話能用,什么世家清貴有傲骨,權貴忠誠有忠骨……洋洋灑灑能寫一籮筐,既夸了世家也沒得罪權貴,實為中庸之道。 可這樣寫又如何能在一群雷同試卷中脫穎而出呢?顧瑾玉很確定自己要是這么寫的話,別說一甲了,二甲可能都進不去。 那要怎么寫呢?這次殿試的內容也決定了以后的站位,究竟是偏向世家還是偏向權貴。 顧瑾玉仔細思索了近些年的政令,內心漸漸有了注意…… 顧瑾玉不動聲色的將手在袍子上蹭了蹭,蹭掉了汗后,冷靜下來。開始堅定的在草稿紙上寫了起來,再也沒有絲毫的猶豫。 上首的皇上一直在默默的觀察著下方的貢士,他并不意外眾人的表情。只是在顧瑾玉動筆的那一刻挑了挑眉,眼底露出了一抹趣色。 皇帝從來不會委屈自己,既然心里多了幾分興趣,也不遲疑,直接站起來向下方走去。 大家都沒想到皇上會突然下來,有個別心智不堅定的手還抖了抖,在草稿紙上留下了幾滴墨汁,也幸好是草稿紙,要是滴在考卷上都不用考試了。 顧瑾玉見皇上停在自己身邊,身體也不由得僵了僵,幸好手很穩,并沒有出什么岔子。 皇上來的時候,顧瑾玉的策論已經寫了一半了,再要去改也來不及了,顧瑾玉只能按照自己原來的想法繼續往下寫。 因為角度的問題,顧瑾玉也看不見皇上的表情,更無從分辨皇上是什么心情,只能一步一步的繼續往下寫。 皇上沒有在顧瑾玉身邊站太久,畢竟整個大殿足足有一百多人,皇上也得將目光分給其他人一些。 皇上走后,顧瑾玉忍不住送了口氣,雖然他對于皇上并沒有常人所有的畏懼感,但總歸還是有些放不開。 破題之后,顧瑾玉的靈感不斷,文思泉涌,一口氣寫完了策論,正好也到了午膳時間。 大概也是怕油膩冷硬之物壞了貢生的肚子,御膳房特意蒸了不少饅頭,配有各式的糕點,還有一碗熱湯。雖然有些干,但顧瑾玉還是努力的吃完了,當然熱湯并沒有喝多少。 并不是顧瑾玉不渴,而是怕正答卷的時候突然想解手,當然并非是殿試的時候不讓解手,而是為了防止作弊,解手的過程全程有人跟著,就連脫褲子都有人盯著。 饒是顧瑾玉不是什么拘謹之人,但也接受不了那種情況,只能盡力從源頭解決了。 吃完后,太監們訓練有素的收拾好食盒,下午的考試又開始了。 因為顧瑾玉上午已經寫的差不多了,所以下午還是很輕松的,只需要對草稿紙上的內容進行潤色,再謄抄一遍就可以了。 顧瑾玉將草稿紙的內容足足檢查了三遍,確保沒有禁詞和違規字義后,這才動筆開始謄抄。 為了確保自己不會在書法上失分,顧瑾玉寫得又慢又穩,等到寫完時,已經有十幾個人交卷了。 李志遠自然是第一個交卷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給皇上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事實上皇上自然是認識李志遠的,只不過之前的印象都處于‘李愛卿的幼子’、‘老四的玩伴’等等,對于本人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 不過一切在李志遠交卷的時候都改變了,不管怎么樣,李志遠敢第一個交卷都讓皇帝對他多看了幾眼。 至于是好是壞,還需要看了試卷再說話。 殿試結束后,眾考生又在太監的帶領下,井然有序排隊出宮。 顧瑾玉剛出宮就看到了自己的好友,還沒來得及上去打招呼,李志遠就從顧瑾玉旁邊走過去了。 “這次殿試我不會再輸給你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