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山寒[種田] 第214節
書迷正在閱讀:甩了頂流前任后我火了、[綜漫同人]身為普通人的我如何在橫濱直播、夫人嬌冠京華、莊家團寵小福寶、我家夫人甜又野、在她懷里俯首稱臣、逆流1992、厲少獨寵野蠻小嬌妻、女權世界之國民老公、替身情人:偏執總裁霸道寵
提到這個周瑤就一臉煩躁,將茶碗重重的放在李青文的身前,“睡甚睡,一會兒就得被吵醒?!?/br> 仿佛應和她一般,里面原本微弱下來的孩子哭聲又大了起來,旋即便聽到了劉月蓉和劉月云姐妹倆哄孩子的“哦哦”聲。 李青文往里看了一眼,但是被屏風擋住了,問道:“誰家的孩子,怎么放到你這里來了?” 像是被他逗笑了,周瑤道疲憊的臉上多了幾分神采,“還能是誰家的,當然是我的?!?/br> 以為她在開玩笑,李青文回了一句,“你甚么時候成親的,我咋一點都沒聽說?” 應該是誰家的孩子生病了,所以送過來治病的,李青文是這般尋思的。 但周瑤好像并沒有說笑的意思,擺手道:“成甚么親,這孩子是我生的?!?/br> 沒有一個姑娘會把這種事情拿來開玩笑,李青文猶豫了一下,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里面的孩子哭聲又大了,劉月云說可能是餓了,周瑤起身說要去喂奶,李青文便告辭回家。 回到家以后,李青文閃身去了后屋,同娘親問起了周瑤的事情。 “她回來時就抱著這個孩子……”陳氏道:“聽說孩子他爹已經死了,唉,周姑娘這樣菩薩一樣的人,命未免也太苦了?!?/br> “她家的小丫頭特別鬧人,嗓門也響亮,是個磨人的主兒?!苯弦矅@息道。 周瑤回來時,姜氏和陳氏還有李茂玉也一直幫著看孩子,姜氏生的兩個女兒都很乖巧,不咋哭,省心的很,她一個生了四個孩子的人了,依舊被周瑤家的小娃娃給哭的心慌。 李青文這時候才敢確信,那個哭起來驚天動地的孩子竟然真的是周瑤親生的。 年幼時便跟隨父親流放,周瑤有一身的好醫術,救無數人于苦難,自己卻無法脫身,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人成親生子,結果相愛的人卻英年早逝…… 李青文沉默良久。 哄孩子的事情李青文幫不上忙,第二日,便和小四哥和村里其他人一起,將周瑤旁邊的兩個房子收拾出來,用柴禾燒的熱熱的,這樣周瑤和孩子一天分開幾次,她好抓緊時間睡個覺。 村里的人對周瑤一向敬重有加,知道她帶著孩子回來,紛紛送上自己家縫制的小被子、小衣服和尿布什么的,以表達她過去對大家伙的照顧之情。 因為奶水不足,另外從村里尋了個新媳婦給孩子喂奶,再加上李茂玉娘三個,還有陳氏和姜氏的幫忙,周瑤終于慢慢穩住了陣腳。 李青文再次來看她時,周瑤倒是沒有之前那般疲態,啜著蜂蜜水,興致勃勃的問他京城的事情。 周家原本也是京城人氏,只不過后來獲罪,再也沒有回去過,京城是周瑤的老家,小時候的記憶依舊還在,說到京城時,雖然不復從前懷念的神態,但也依舊跟別處不一樣。 另外,周瑤著重問了李青文洪州的事情,看他兩眼發光,臉上帶著不自覺的笑,她形狀姣好的眼睛眨了眨,看來是自己瞎擔心了。 看著周瑤莫名的眼神,說個不停的李青文問道:“怎么?” “沒甚?!敝墁帒袘械目吭诤竺娴谋蛔由?,嘟囔了一句。 因為屋子里燒著助眠的熏香,說著話,倆人都昏昏欲睡,江淙進來時,便看到李青文和周瑤對著打呵欠,不同的是,一見到他,李青文便立刻清醒,像是歡樂的小鳥一般飛了過來,而周瑤只是扯過被子,讓他們出去把門關嚴了。 因為李青文剛才打了瞌睡,剛從森林歸來的江淙一邊跟周瑤打招呼,一邊給李青文包裹的嚴實些,要不然等會出去被風雪一激,受了風寒可就不好了。 半閉著眼睛,看到那兩道身影親密的靠在一起,周瑤翻了個身,聽到門響后,埋頭睡了過去。 因為江淙回來,李青文從周瑤那里出來,沒有立刻回家,而是到了營地里面,跟老邢頭還有方氏等人一起湊了個熱鬧。 在京城時,特意打造了十幾個銅火鍋,跋山涉水的帶回了邊城,到了冬天這個閑暇時候,終于派上了用場。 李青文前世生活的北方小鎮,冬天里家家戶戶都愛燒火鍋,提前將排骨煮一煮,火鍋肚子里面先碼一層酸菜,再放一層排骨,然后再放炸丸子,再碼一層酸菜、海帶、凍豆腐,然后鋪一層成片的五花rou,裝滿再倒一些老湯,這樣火鍋就算是裝好了。 火鍋中間是個銅制的煙囪,從上到下都是空的,可以放木炭燒。 一排火鍋全都擺在門外,炭火在底座處燒,白色煙剛冒出來就被風吹的到處都是,同時,香味也傳出去很遠。 雖然一個火鍋便能頂一盆菜,但他們這里都是胃口不小的人,李青文又用豎窯做了烤魚,這個東西看著麻煩,其實比別的菜更加的簡單,弄干凈魚之后,塞好料,放進去烤熟就行了。 鐵鍋里熏了幾只雞,焦香氣冒出來,把雞皮染上一層誘人的顏色,就是燒完糖的鐵鍋得趕緊洗,要不,涼下來以后可就難弄干凈了。 銅火鍋燒好后,有的送去了李家,有的送去了周豐年那里,當然周瑤也是少不了的……分到最后,擺到馬永江他們桌上的就只剩下了三個,當然是三桌各一個。 難得江淙和蔣立平同時有空閑,齊敏把孫家的人請來,馬永江也帶過來陶若凝和陶老爺子,老孫則去李茂群那里拉了一車啤酒過來。 此時,邊城的天氣已經很冷了,李青文看著那一桶桶幾十斤重的啤酒,不由得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句話——你要常溫還是冰鎮的啤酒。 還沒看他們喝,李青文想了一下,手背都忍不住冒出一層雞皮疙瘩,牙疼。 第240章 飯弄的差不多了, 李青文去豬圈那找老邢頭,跟羊一樣,邊城的豬也是從安陽關換來的。 邊城的冬天不好過, 人和可以靠著火炕和火墻, 還有暖和的被褥,牲畜的圈可都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像是豬圈,不能跟并州時候一樣,得蓋的嚴嚴實實,墻砌兩道,上方的頂棚也是厚厚的,豬身上的毛稀疏又短,不能保暖, 應當好好照看著。 李青文到時,老邢頭正好喂完豬, 風很大,里面的母豬叫喚的聲音都聽不太清楚。 他一來,不用多說, 老邢頭也知道該吃飯了, 一同回去, 洗手的時候,熱氣騰騰的飯菜已經上了桌子, 最中間的是冒著淡淡青煙的銅火鍋。 齊敏和另外幾個人一起,將木桶弄開, 往外倒酒。 待所有人坐齊后,開始吃飯, 銅火鍋上面的蓋子拿下來, 有人用筷子將上下幾層菜挑開, rou、酸菜、丸子、凍豆腐這些經過熱煮后,湯水和味道相互混合,咸香十足。 大家伙埋頭開始吃,吃的冒汗了,再喝一杯涼爽的啤酒,每個人都會發出舒服爽快的聲音。 燒火炕和火墻的屋子很熱,這啤酒比高粱白酒更受歡迎一些,就是喝多了得一趟趟跑茅廁,然后大家伙換成白酒繼續喝,一直喝到半夜才將將盡興。 一個個帶著酒氣散去時,李青文在旁邊房子的被窩里已經睡過去了。 曾經這里擠了幾十人,現在大多數回到洪州成親生子,房子里面沒有那么擠了,但依舊鬧哄哄的。 江淙回來時,李青文聽見些動靜,但沒有睜開眼睛,一下睡到了第二日天明。 江淙要去新城找周豐年,一同吃過早飯后,李青文回家。 今天風格外大,沒什么人串門,恰好李茂賢也在家,李青文便想著先試探試探口風。 “爹?!崩钋辔倪f過去一碗茶水,鼓氣勇氣道:“我的親事……” “這個不急?!崩蠲t一反從前緘默的模樣,接過茶水,痛快道:“等你讀完書以后再說?!?/br> “讀完書我也不想……”一邊觀察著爹爹的臉色,李青文一邊循序漸進的開始逼近自己的目標。 李茂賢看著小兒子,點頭道:“那就等到你想再說,強按著牛喝水總是不好,害人誤己?!?/br> 沒想到爹如此讓步,李青文有些意外,還想再開口,李茂賢卻道:“仔兒,人這一輩子很長,人生在世沒有想的那般順遂,很多事情順其自然最好?!?/br> 李青文正琢磨爹的這話,李正顏回來了,往爺爺身上撲,李茂賢把孫女抱到外間去掃身上的雪。 因為小侄女的突然出現,李青文的計劃被迫中斷,這讓他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氣又消散而去。 這兩天,姜氏抱著小女兒去周瑤那里住了兩日,之所以留宿,是因為周瑤的女兒在有玩伴的時候就不那樣哭個沒完。 周瑤醫術再高明,也沒法治小兒啼哭,不用她開口,聽孩子哭啞嗓子的姜氏也心疼這個小東西。 不可避免的,李青文又聽到了一些關于周瑤和這個孩子的事情。 這個小丫頭才幾個月大,而周瑤去年春天才從邊城回安陽關探親,算算日子,大概回去沒多久便成親了,偏偏孩子他爹又沒了…… 因為周瑤救助了很多人,大家伙相信她的為人,大都只在心里犯嘀咕,鮮少說出來,大冬天的,沒甚事情做,可不是天天瞎捉摸。 雖然不說,但只要口風和眼神有些不一樣,總歸就會一些話傳出來,畢竟不是人人的嘴巴都那么緊的。 李青文倒是沒閑著,回來后,便跟陶若凝還有孫家人一起商談了好久,自然是關于兩家案子的事情。 江面上一上凍,李青風帶著人去釣回來許多狗魚,回來后,有的凍上,有的燉了,有的炒成了rou松,李家則把rou化凍后剔下來剁成rou泥,做丸子和灌rou腸。 因為老祖宗說那銅火鍋好吃,李青文特意去了二爺爺家里,教幾個嬸娘怎么裝火鍋,自然被留下來吃飯,吃完飯又陪著老祖宗說了一下午的話。 回去的時候,李青文繞到營地里面,順便去方氏那里拿梅干菜,還沒到地方,先看到了老孫和小姑。 老孫把雪鏟到車上,然后往營地外面拉,因為冬天下雪不斷,光鏟雪不夠,還得把雪拉出去,要不很快就堆無可堆。 老孫鏟雪,李茂玉站著沒動,好像一直在說話。 李青文剛要招呼一聲,就看到老孫抬手把小姑上的帽子給掰正了…… 待李青文拿上菜干往回走,心里頭還在想剛才看到的。 老孫他們早就是自由身,因為之前在洛維大公的領地豁出性命打仗,發了一筆橫財,他們原本都可以舒舒服服的回老家蓋新房置地,再加上以后有做蠟燭賺錢的分成,日子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余。 齊敏和馬永江他們再次來邊城,一個是因為喜歡的姑娘在這里,另外一個是想收邊城的貨物運送到京城,兩地奔走,既能賺錢,又能為兩個案子出力。 老孫跟著來邊城時,李青文是有些不解的,因為他說了不想再東奔西走,只想安心的過日子,卻又從洪州不遠幾千里來到了這兒…… 原來跟馬永江和齊敏他們的目的并無差別啊,可是之前從來沒發覺過,不知道是他們之間確實沒甚么,還是他沒有想到過。 因為不確定,李青文回去后也沒有說,只旁敲側擊的問了幾句,倒是沒想到,原來娘親早就知道小姑和老孫的事情。 “你小姑好看又能干,只要是眼睛不瞎的,都能看的到……” 即便過去這么多年了,陳氏想到小姑子從前受的罪,依舊耿耿于懷。 到了邊城之后,本村和其他村子的人都有相中李茂玉的,也到她這里來打探過口風,陳氏從來沒勸過李茂玉再尋他人。 在邊城這里,李茂玉和四個孩子好好的,不缺吃穿,又有哥嫂看顧著,日子順風順水,別提多愜意了,再嫁人曾經的過往不免被提及,好好的日子不過,何必再遭受這個罪呢。 是以,陳氏只在李茂玉面前提了兩個,看到李茂玉搖頭后,剩下的自己便謝絕了。 老孫跟其他人不一樣,李茂玉幫著他們這群人做飯洗衣時,他也不聲張,只默默的幫把手,并無逾越之言和動作,就這樣水滴石穿了好幾年。 大家伙住的都不遠,就算老孫的動作再隱蔽,日子久了也能被人看出來,不過直到他被朝廷赦免無罪,也都沒有說什么,回去看了家里的長輩,又不聲不響的跟了過來。 這次他回到邊城后,陳氏第一次聽李茂玉問她,覺得老孫如何。 李茂玉從前吃了不少苦,真的打算這樣一直守著孩子一直到死,再也不想重蹈覆轍,但是人心都是rou長的,老孫這么多年對她如何,李茂玉心里還是有些不能平靜的。 乍一聽到這個,李青文有些意外,同時也在想,如果小姑和老孫真的成了,那他的輩分一下可就長了…… 李青文并沒有胡思亂想太久,他被拉去村里的學堂,給孩子們講學,畢竟是邊城唯二的舉人之一,他獲得了這等殊榮。 雖然李青文盡心盡力的按照書上講了,但顯然坐著的這些小滑頭,一個個更想知道京城到底有多大,人是不是多的數不過來,以及皇帝到底長什么樣子。 竟然這樣,李青文索性便縮短了講經義的時間,更多的是講述他在京城的所見所聞,果然一個個聽的兩眼冒光,不復之前無精打采的模樣。 把這些孩子的興趣給吊起來,李青文鼓勵他們好好讀書,日后如果能考到舉人,也能去往京城繼續進學和考試,到時候就能真真切切的游玩京城,總比現在只能干想強。 這話李青文要是從前說,大家伙都不會在意,畢竟飯都吃不飽了,誰能讀的起書啊,可現在不一樣了,家家戶戶衣食無憂,又靠著采摘藥材和做蠟燭賺了些銀子,只要自家孩子是那塊料,都是能使勁供孩子讀書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向往繁華的京城,還有不少人的愿望是以后坐大船。 在離開邊城之前,齊敏和馬永江還有李青風他們一起商量過,那時便往臨肅拉了些木頭,使了銀子,讓那里的人幫著打造大船。 不管怎么修路,從邊城往南的路都不會少幾里,從水路走無疑是最輕松的,這個他們早早就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