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山寒[種田] 第211節
書迷正在閱讀:甩了頂流前任后我火了、[綜漫同人]身為普通人的我如何在橫濱直播、夫人嬌冠京華、莊家團寵小福寶、我家夫人甜又野、在她懷里俯首稱臣、逆流1992、厲少獨寵野蠻小嬌妻、女權世界之國民老公、替身情人:偏執總裁霸道寵
李青文要走了,江家的房子也晾曬好了,東西重新又搬了回去,給李青文和江淙特意留了單獨的房間。 新家寬闊整潔,大人孩子都滿臉笑容,但送行的那一日,依舊哭的不像樣子。 來的時候只有江淙和李青文,走的時候可不單他們倆,還有齊敏和馬永江等人,他們是要跟著江淙回邊城的,也要一起出發。 離開洪州那一日,送行的人很多,女眷們不知道灑下了多少眼淚,李青文勸說的嗓子冒煙,衣服都被打濕了。 江家和到底也沒硬下心來,抓著李青文的手,小聲的說了兩句。 李青文眉眼瞬間舒展,連連點頭。 各家各戶都給李青文拿了東西,吃的喝的用的,啥東西都有,其中竟然還有幾個竹子編的綠色的蟈蟈,因為挺好看的,李青文準備拿回去給蘇元寶,仔細的放了起來。 眾人在岔路口,紛紛下馬,沖著家里的長輩磕頭道別,然后踏上了路。 這樣的天氣,吃的不禁放,他們十幾個人吃個不停,但還是有不少餿了,只能忍痛扔掉。 當然,這種事情以后還不能跟家里的人說,要不一個個勤儉持家的,聽說了又得心疼。 往北走時,沒有來時那么順利,他們路上還碰到了逃難的人,聽說東邊蘄州突發瘟疫,不少人都四處亂逃。 逃難的人并沒有誰親眼看到過死人,只是聽到謠言就跑了,蘄州離他們這里很遠,齊敏等人倒是不擔心什么。 李青文卻莫名的有些心神不寧,但仔細想想,也不知道為甚么會這般。 即便離的遠,但世人談瘟色變,他們還是換了路往北走,之后就再也沒有碰到過逃難的人。 不走水路,經過的地方有很多村莊,馬永江他們發覺,許多地方都挖了糞坑。 人和家里養的活物的屎尿都在糞坑里面,混雜在一起,下個雨,太陽一曬,那味道,簡直是太臭了。 一問才知道,這是官府讓每家農戶挖的,還發雞仔,鼓勵百姓養豬和家禽,搜集糞便,放在糞坑里漚肥,另外還教他們熟糞完,再把糞給一遍遍的拍碎成粉末。 種田前,細碎的糞被拉到地里,一小堆,一小堆,待到開始種地時,撒完籽,單獨一個人用簸箕鏟糞堆,然后把糞一點點的撒到壟溝里面…… 馬永江聽說過,頂著大太陽打了個寒噤,“這、這太也惡心了?!?/br> 農戶們卻不嫌臟和臭,咧著嘴笑道:“聽說這樣弄,一年增產不少,真要這樣,干啥都值了?!?/br> 只有發了財的人才有銀子買地,大多數百姓一直伺候家里的田,只要能多打糧食,屎尿啥的一樣當成寶貝。 也不是只有他們這里這樣,別的縣也在弄,好像是朝廷下發的命令。 在農舍歇息時,李青文同這里的老農一起說糞肥和種地的事情,那些老農先是很吃驚,因為李青文這模樣一看就不是做這種粗活的,后來聽他說的頭頭是道,便開始稀罕了,招呼周邊的大家伙一起說話。 李青文特意看了他們這里的土,是大梁最多也是最普通的黃土,跟老農們說,啥時候該往糞坑里拉幾車土填進去更好些。 見李青文對這個如此上心,馬永江撇嘴,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那些狗官天天瞎折騰,他們動動嘴巴,吃苦受累的還是老百姓?!?/br> 李青文道:“這樣是管用的,給馬兒吃草,它才能跑,種地也一樣,一直要給地上糞,這樣長莊稼才有勁?!?/br> “仔兒?!”馬永江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瞪著他,“你這還沒做官呢,都開始為那些狗東西說話了,以后跟他們穿一條褲子,是不是就不認我們這些兄弟了?” 李青文吐了兩口氣,“我不是為他們說話,是為我自己。熟糞的事情,是我考試時寫上去的,戶部的人還特意因為這個找過我?!?/br> 雖然是官府的命令,但每一條都是他的主張,李青文也很意外,沒想到朝廷不但采納了,而且還動作這么快。 眾人聞言一起看過來,俱是一臉驚詫,他們以為考試都是些附庸風雅的東西,咋還考這些腌臜的玩意? 雖然有點不敢置信,但李青文不會說謊的,馬永江立刻改口,“仔兒說的有道理,哪能又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的?!?/br> 其他人也立刻覺得糞坑是個好東西,雖然臭了點。 一邊走,李青文也在打聽之前并州過來的流民,還真讓他碰到了兩家人,但是他們從前是做買賣的,有些積蓄,跑了之后在這里重新生活,并州的房子已經回去賣了。 路上,一行人說的最多的便是陶若凝的爺爺和孫家的案子,馬永江和齊敏都掛念心上人,自然想要早點替他們洗刷冤情。 這兩樁案子比他們當初的要復雜些,一個是因為畫中對朝廷含沙射影被判罪,一個是文書中出了重大紕漏,致使。 陶若凝的爺爺只是個畫畫的,深居簡出,老爺子耿直,因為不愿意給一個貪官作畫,得罪了人,被誣告,對方勢力大,而陶家只剩下陶若凝一個女子,無法撼動對方。 這幾年,為江淙他們奔走時,李青文也在關心這個案子,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怎么的,誣陷陶若凝的爺爺的人,跟林唯盛的事情還有些瓜葛。 當然,他之所以知道,還是因為蘇樹清的告知,怕李青文魯莽行事會出現什么差池,蘇樹清私下里說了一些林唯盛的那個案子。 林唯盛當年的確參與了策書的書寫,因為他文采好,一個好友特意跑到隔壁縣求他動筆,出事之后,他的好友被斬首,卻沒有供出他的分毫。 之所以這個案子會被翻出來,并不是那策書多么的重要,是因為朝中兩股勢力在相互斗,有人想利用林唯盛來殺人。 林唯盛到底是不想牽累家人而自縊,還是因為當年的事情而愧疚,亦或者是被人所殺,真相到現在依舊沒有浮出水面。 這個時候,李青文是期望考試能夠順利,他能入朝為官,不管大小,也能為二哥分憂解難。 第236章 一行人在六月到了京城, 李青宏看到他們也是高興壞了,畢竟許久不見。 馬永江他們也住進了東城的院子,第一次看到羊蝎子火鍋店里這么多人, 一個個洗把臉, 都想嘗一嘗。 因為鋪子里沒空桌,他們便在后面屋子里吃,不管是羊骨頭還是調料一個都不差,十幾個人吃出來的羊骨頭端下去一盆又一盆, 一個個吃的都很盡興。 聽說羊蝎子火鍋馬上就要開第三家, 馬永江問啥時候能在邊城和洪州吃到這個。 邊城倒是還好說, 把配料告訴娘親和姑姑她們,想吃自己家就做了, 但洪州可有點難,李青宏分身乏術, 沒法扔下京城的這些跑那么遠。 回來的第二天,李青文沒看到二哥回來,以為大理寺忙,只問了一嘴。 李青宏說有事去了蘄州, 李青文和江淙離開后不久, 二哥就動身去了, 沒說甚么時候回來。 聽到這話, 李青文手里端著的蜂蜜水的碗一下子就掉在了地上,一聲清脆過后,碗被摔的稀碎, 蜂蜜水撒了滿地。 “去、去了哪里?”李青文問道。 “蘄州啊?!崩钋嗪瓴幻魉缘目粗? “仔兒, 咋了?” “我們回來的路上, 聽說蘄州出了疫病?!崩钋辔挠行┬貝?,雖然他竭力勸說自己,二哥可能沒有那么倒霉。 李青宏愣住了,旋即也開始害怕起來,他一直在京城,并沒有聽說這事。 疫病這種東西十分可怕,不少地方一旦發現這個,十戶不存一,一個村子,一個鎮子的人可能無一幸免,世人談之色變。 李青文和李青宏立刻就要去往蘄州,江淙知道后,先去了大理寺,想要問清楚李青卓到底去了蘄州的哪里,他們去找人也好找些。 但是,大理寺的人卻說,李青卓去的是青州,二月時走的,按照道理應該早回來了,遲遲未歸,不知緣故。 青州和蘄州挨著,但是,明明去青州取案卷,為甚么在離開的時候對家里人說的是去蘄州? 雖然不明白,但是現在也不是想這個時候,江淙和李青文等人再次出城。 蘄州在東邊,從京城星夜趕路,六七天就能抵達。 但是,他們才走了四天,前方的路就被封了,幾步一崗,十分森嚴,人和馬都不得通行。 見狀,李青文更慌了。 很顯然,蘄州是真的出了事,所以才會阻攔里面的人出來,外面的人進去。 江淙去打聽,那些官兵卻緘口不言。 就在他們準備繞路而行時,馬永江他們從后面追了上來,說是李青卓回來了。 李青文立刻調轉馬頭回京城,看到二哥的一瞬間,腦袋里的那根弦,這才松開。 虛驚一場,李青文禁不住問道:“二哥,你不是去青州取東西,咋去了蘄州?” “順路去蘄州做點事情?!崩钋嘧恐兰依锶藶樗鹀ao心了,解釋道:“沒說清楚讓你們受驚了?!?/br> 之前的那些天,李青文的確嚇壞了,不過看到人好端端的,也就慢慢好了。 李青宏也問他有沒有遭受到蘄州的疫病,李青卓只說,他出來的時候尚早,疫病還沒有蔓延。 雖然李青卓的事情讓他們可是心驚rou跳了一陣子,但很快,李家也有喜事——李青宏要定親了,對方正是他兩次上香途中相助的陸雪寧。 陸家是前些年搬到京城的,陸雪寧有個讀書的哥哥,跟李青卓一樣,也是在考試前去廟中給哥哥求福,所以才有了兩個人這段緣分。 定親是大事,理應李家和陸家兩家一起商定,但是李家長輩都在邊城,這就有點麻煩。 陸家人都挺通情達理的,再加上對李青宏十分滿意,陸雪寧的父兄愿意走一趟邊城商談此事,所以李青文和江淙等人,再加上李青宏和陸家的幾個人準備好后,一同從京城出發,坐船回邊城。 在離開之前,他們買下了城郊路邊的一塊地,大約兩三畝的樣子,在京城往南的主路上,離各個私塾不遠,人來人往很是熱鬧。 這塊地是從幾個賣家手里買的,原來是各種歇腳的茶肆或是吃食店的,被一塊買下,通通推倒,臨街的依舊蓋成火鍋鋪子,后面的那些地,李青文準備建成房舍,供往來行人和附近的讀書人食宿。 道別時,蘇元寶掉眼淚了,哭著要跟李青文一起去邊城,但是太遠太辛苦,李青文舍不得他遭罪,只說等以后長大了,一定帶他來。 最后,蘇玉寶買了許多rou給李青文,讓他帶給狗狗。 當然,離開時,這些rou都加了鹽巴,做成了rou干,要不不出一天都得臭了。 采買好東西后,一行人被送到了碼頭,上了船。 通往臨肅的船依舊是船老大他們在忙碌,因為熟悉了,李青文他們不再像從前那般拘謹,江淙幫著扯帆,李青文則用泥爐子烤魚吃。 陸家是客人,有甚好東西自然得緊著他們來,陸家大哥雖然是讀書人,卻不迂腐,雖然沒在家里做過這些事情,但也笨手笨腳的幫忙,并不只等著吃。 江淙他們不白坐船,在京城買了不少東西給船老大他們,投桃報李,船老大他們也將新鮮的海物拿給他們弄著吃。 因為結果還未出來,李青文暫時不用再埋頭苦讀,坐船的這些日子,變著花樣弄吃食,不光是馬永江他們再次嘗到的美味,船上其他人也多多少少吃了些,對李青文的手藝贊不絕口。 同樣的魚,李青文只撒了些粉末,就變得特別好吃,這實在是了不起。 這就是調味料的作用啊,李青文答應,回去只有,磨兩袋子香粉給他們帶過來,以后在船上就能吃到同樣味道的東西。 船頭有兩個籠子里面養了雞,長時間出海,光吃海物可受不了,因為一直有海風吹,倒是沒有甚難聞的味道,只是略微有些吵。 一起說話時,才知道,臨肅換了管事的人,雖然流犯們依舊出海,但不像從前那般頻繁,總算能歇口氣了。 不知道怎么說到了那些逃荒到臨肅的人,船員們說,有一些人回攏北城了,在其中,李青文和李青宏還聽到了熟悉的名字,但并沒有開口再詢問其他。 閑適的日子總是很短暫,他們抵達臨肅,下船后,換成了車馬。 陸家這幾個人不會騎馬,當然要坐車,他們看到北方壯闊的荒野,俱是驚嘆不已,李青宏在身邊照顧著,他們是第一次上門做客,還是要走這么遠的路,自然要周全些。 李青文雖然往返邊城許多次,但鮮少在這個時節走動,多半都是下雪的時候,看到周遭的一切,頗有幾分懷念的感覺。 他們行到密林之后,路的兩邊便能看到整齊的小樹,聽說這些都是李青文他們栽種的,陸家人滿臉震驚。 他們以為,在這種地方求生本來就不容易,沒想到竟然還能下這份苦功夫,真的是令人佩服。 還沒看到邊城的影子,他們路上反倒先遇到了放羊的李青風和一群大狗。 李青文早就聽小四哥說,在安陽關買了幾百只羊回來,親眼看到這么多山羊,依舊覺得可真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