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科舉我科學 第72節
書迷正在閱讀:sao冷大神的網戀掉馬日常、男神被快穿拆壞了、綠茶小師弟好sao?。ù┰剑?/a>、暴君馴養計劃、快穿之談個戀愛好了、朕成了霸總帶球跑的白月光(古穿今)、當小龍套擁有橫店簽到系統、禁止犯規(重生)、我用馬甲出鏡直播、我有金手指你怕了嗎[八零]
畢竟誰知道英王會不會一個遷怒,沒對上朝廷,先把周圍幾個州府占了? 這么一想,他們拒絕漳州流民進城也是情理之中。 瑞山王妃也是有些發愁:“這些漳州來的流民人數不少,最早的去年秋收后便開始走,最晚的也是年頭就離開了漳州,在路上不知道死傷了多少?!?/br> 最先離開的,是那些身無長物的百姓,活不下去想離開漳州混口飯吃,后面才是漳州的情形一日不如一日,百姓們生怕被抓壯丁而逃出漳州。 “漳州距離瑞山路途遙遠,說不準還有更多的流民在路上?!?/br> “母妃怕人多鬧出亂子,暫時不許他們進城,只在城外設了施粥棚,免得他們餓死,只是長此以往不是辦法?!?/br> 趙懷卻眼神一亮:“母妃,這些流民來的正好,瑞山現在最缺的就是人?!?/br> 瑞山王妃卻皺眉道:“你缺的是壯勞力,可流民一路走來瘦骨嶙峋,怕是做不了重活?!?/br> 趙懷笑道:“養幾天便好了?!?/br> “那朝廷和英王那邊……” 趙懷挑眉道:“他們遠在千里之外,只怕也沒工夫管瑞山的閑事兒?!?/br> 瑞山王妃一聽也覺得有道理,但還是說:“話先別說的那么早,流民良莠不齊,若是收容下來難免有刺頭惹事,再者他們身無長物,要養著他們也耗費財力糧食,此事還是等你看看那場景再說吧?!?/br> 趙懷點了點頭沒反對,心底卻已經下定決心利用這一批白來的勞動力。 他前一日還在擔心瑞山勞動力缺失,無可用之人,誰知今天就收到了上天給的大禮! 第73章 拆分入村 在回到瑞山城之前, 趙懷還略低幾分興奮,高興于一直以來為之困擾的勞動力缺口即將解決。 但靠近瑞山城之后,趙懷的臉色卻輕松不起來。 只見瑞山城外搭起了一個個茅草棚子, 四面透風, 一看便是為了趕時間偷工減料了,即使如此,里面也坐滿了流民。 草棚里面有老人、小孩和女人,但更多的卻是壯年男子, 從漳州到瑞山太遠,老弱病殘大多已經倒在了路上。 趙懷一眼望去,即使是壯年男子,一個個也是瘦骨嶙峋,他們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瑟縮在草棚里頭,間或看到幾個人蜷縮在一起的, 像是一家人。 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面黃肌瘦,這才是真正的難民會有的樣子。 趙懷放下簾子,微微垂下眼眸, 擋住眼底的不忍心。 在此之前, 他見過最為狼狽的百姓,也不過是瑞山旱情時期, 但當時的百姓還未到這種境地,即使愁容滿面也不至于骨瘦如柴。 這一刻, 趙懷明白了瑞山王妃的話,這些人哪里還能做什么體力活, 不過是強撐著一口氣罷了。 瑞山王妃見他臉色不好, 便知道兒子年幼心軟, 撫摸著他的額頭說道:“懷兒,他們處境艱難并不是你的錯,再者,若不是瑞山施粥,這些人恐怕撐不住這口氣?!?/br> 趙懷心底明白,嘆了口氣道:“孩兒只是沒想到會是如此場面?!?/br> 瑞山王妃嗤笑道:“這算什么,早些年青州洪澇,遍地餓殍,萬里惡疫,百姓易子而食也是常見的事情?!?/br> 趙懷一怔。 “大周皇帝的仁慈,從來都只對靈師,普通人的性命在他們眼中,恐怕連豬狗都不如?!?/br> 趙懷的神色慢慢變了,眼神越發堅定:“母妃,大周如此,但瑞山絕不會如此?!?/br> “只要孩兒還在一日,瑞山便不會有那般的場景?!?/br> 瑞山王妃眼神一暖:“好,懷兒好志氣?!?/br> 也許兒子自己也是無靈者,反倒是愿意為普通老百姓著想,這一點與他父親,他的祖先,甚至整個世界都不同。 瑞山王妃是靈師,但并不妨礙她旗幟鮮明的站在趙懷這一方。 趙懷沒有再多看那些難民一眼,但回到瑞山王府后第一件事,便是傳喚王長吏商量此事。 王長吏急急忙忙的來,流民來得突然,當時趙懷不在,王府只有瑞山王妃當家,王長吏忙上忙下,看著都瘦了不少。 如今主心骨回來了,王長吏連聲將這期間的事情一一稟告。 趙懷聽完,才問:“王長吏,本王有心將這些難民全部留下,融入瑞山之中,以瑞山王府現在的情況可能行?” 在趙懷手底下久了,王長吏一聽沒有反對,只說:“論銀錢是夠了,但換成米面卻不足?!?/br> 怕趙懷聽不懂,王長吏又解釋:“品香齋日進千金,吳家和曲家的生意也蒸蒸日上,瑞山王府賬上的銀子比先王還在的時候寬裕許多?!?/br> “但去年瑞山旱情對收成還是有影響,再者當時王爺怕百姓受苦,開倉放糧,年后又賒欠糧種,若是沒有流民,糧倉中的糧食足以堅持到秋收之后,可……” 趙懷一聽便懂了,就是有錢,但糧食不夠。 “那用銀錢從外面買呢?” 王長吏皺眉道:“價格會高兩成,且動靜大的話,恐怕會讓人心生警惕?!?/br> 趙懷皺了皺眉,很快說道:“那就讓曲家和吳家賣東西的同時大量買入糧食,對說便說去年瑞山大旱,百姓絕收,不得已只能買糧食來吃?!?/br> “本王會上書朝廷稟告此事,讓朝廷撥款賑災?!?/br> 王長吏猶豫道:“朝廷不可能給瑞山撥款,這豈不是白費功夫?!?/br> 趙懷笑道:“朝廷自然不會,但只要本王幾次三番的訴苦,難道他們還要阻止瑞山自己賣糧食不成,若有人敢阻止,豈不是想餓死瑞山上上下下這么多條性命?!?/br> 王長吏這才懂了,趙懷上書不是為了銀錢,而是為了掩人耳目,用去年瑞山大旱的事情,將他們收糧食的事情掩蓋過去。 王長吏也是個秒人,立刻說:“吳家與曲家與江南大族關系極好,若他們愿意定能神不知鬼不覺的買來糧食,屬下這就去辦?!?/br> 趙懷叫住他:“先等等,此事不急?!?/br> “這么多難民留在城外不行,遲早都會生出亂子來,再者他們在那邊群居,吃喝拉撒都在一塊兒,日子久了怕是要起疫病?!?/br> 王長吏十分為難:“殿下,如今瑞山城實在是沒有那么大的地方安置這些難民?!?/br> “而且難民龍蛇混雜,若是讓他們進了城反倒更容易生出事情來?!?/br> 瑞山王妃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將人攔在城門之外,只施粥并不允許難民入城。 趙懷卻說:“不能進城,但卻可以讓他們去附近的村子?!?/br> “這……”王長吏更加為難,“當地村民怕是不愿意?!?/br> 趙懷卻笑道:“等明日馬漢趕回來,本王會讓他再次招兵,到時候瑞山附近的年輕人定然都愿意來?!?/br> “他們來了,鄉下種地難免人手不足,此時這些難民出現,只需要花少少的錢糧就能雇傭,想必瑞山附近的百姓也不會反對?!?/br> 王長吏一聽,點頭道:“也許可行?!?/br> 趙懷又說:“當然,也不能讓難民就這么胡亂去,你帶人去城門口,先將難民按照戶籍劃分,以家庭為戶來調劑到各個村落,需要將同姓族群分開,不然難民人多,到了村子里反倒是容易生亂?!?/br> 將人口打亂直接分配,雖然會將親朋好友直接打散,不符合難民的心思,卻能將一些亂子扼殺在萌芽里。 這辦法有些損,卻是對瑞山城最有利的法子。 王長吏擅長內政,立刻便明了:“是,屬下這就帶人去辦?!?/br> 趙氏點頭,等王長吏離開,趙管家才來匯報這一個月中發生的事情。 瑞山王府一切都好,倒是工匠坊那邊搗鼓出好幾樣新玩意兒。 趙懷一聽,立刻來了興趣:“走,去看看?!?/br> 結果被瑞山王妃一把拉?。骸凹笔裁?,你回到王府都還沒喝口水喘口氣,哪有這么忙的,明日再看也不遲?!?/br> 趙懷嘿嘿一笑,聽趙管家說那幾樣也不算太急,便說:“好吧,那我明天再去看?!?/br> “趙管家,等馬統領帶著礦石回來,你派人直接送到工匠坊,尤其是鐵匠坊,現在東西都齊了,務必讓他們拿出成果來?!?/br> “是,屬下遵命?!壁w管家一一答應。 趙懷又吩咐了幾句,趙管家一一應下,又說:“殿下,屬下還有一事稟報,李大郎那邊已經來過三趟,說糧種計劃進行的十分順利,已經出了第一批優質糧種?!?/br> “哦?這么快?”趙懷驚喜叫道。 糧種改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有靈師幫忙,趙懷也準備好了打持久戰,沒想到李大郎倒是有幾分能耐。 趙管家還要再說,瑞山王妃臉色不善:“懷兒!” 趙懷摸了摸鼻子,他把自己剛答應的事情給忘了。 “趙管家,你去一趟糧種所,讓李大郎明日來一趟王府?!?/br> 聽見糧種的成效,趙懷心思一轉,又有了一個主意,瑞山城地處南方溫度較高,雖說現在播種晚了一些,但也不是趕不上種一輪。 不過這件事他還得想想怎么辦才最好,趙懷沒有立刻吩咐,只等見了李大郎,知道具體情況再說。 趙管家見他沒有其他吩咐,這才告退離開。 趙懷看向瑞山王妃,后者沒好氣的說:“你倒是成了大忙人,坐下之后連看一眼親娘的時間都沒有,見完這個見那個,連口水都沒喝上?!?/br> 她倒不是怪兒子忙,而是心疼他的身體。 其實趙懷心里還想見一見王昊,李大郎,以及自己的兩位meimei,問一問這些時候的情況,最好再去演武場走一趟,跟瑞山王妃商量一下后續征兵的事情。 不過這些事情都不算著急,早一點晚一點并沒有差。 聽瑞山王妃這么一說,趙懷忙道:“母妃,孩兒這不是想打發了他們,再跟母妃好好說話?!?/br> 瑞山王妃撲哧一笑,捏住他的臉頰說道:“你啊你,忙可以,但也不能不顧自己的身體?!?/br> “你瞧瞧自己,出去一個月是不是沒吃好睡好,瘦的身上都沒rou了,回來之后可得好好補一補,母妃為你準備了好吃的,待會兒你多吃一點?!?/br> 趙懷這時候還在笑:“多謝母妃,兒子一定不會辜負母妃的一腔厚愛?!?/br> 結果等到了餐桌前,趙懷傻眼了,這雞鴨魚rou滿漢全席的,別說一個他,就算十幾個他都吃不完。 看著那油汪汪的冰糖肘子,趙懷笑并痛苦著。 他暗暗琢磨,這算不算朱門酒rou臭路有凍死骨? 趙懷很想說一句,娘,咱們把這些rou送給城外頭的難民吃吧,但瞧著瑞山王妃往他碗里頭夾菜的勁兒,他愣是沒敢開口。 這一吃,就差點堵住了嗓子眼。 接下來幾天,瑞山王妃愣是拿出喂豬的精神喂養兒子,打算將他養胖一些。 趙懷實在是受不住,第二天就跟著李大郎跑了。 而此時的瑞山城外,一道政令將難民們砸的暈暈乎乎,一時間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