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全家穿越到古代(種田)在線閱讀 - 全家穿越到古代(種田) 第60節

全家穿越到古代(種田) 第60節

    對于這種在自家店門口公然收購的行為,辛芷和劉氏想生氣都沒理由,畢竟賣出買入,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人家從店里買走了商品,那東西就是他的了,是有轉賣的權利的,她們作為店家,是管不著的,哪怕人家把東西轉手一賣,就凈賺五兩銀子。

    不過人家不止買畫卷,就連寫意軒的宣紙和空白本子,都一口氣買了不少,但是五兩銀子一刀的宣紙,這位就一口氣買了二十刀,只能臨時讓身邊的仆從回家把馬車趕來裝,也不知道他買這么多宣紙回去是用來寫字還是糊墻。

    反正他作為頭名得到的□□,全都花在了寫意軒不說,自己還從荷包里掏了不少銀子出來,是寫意軒今天的貴客。

    這次辛芷和劉氏帶了差不多一萬斤的紙制品來昌都,其中棉柔紙就有四千斤,宣紙也雖然沒有過稱,但也差不多是這個重量,草紙少一些,只有兩千斤左右。

    一萬八百多張宣紙,除去搬運途中損耗的,和群英會消耗的那些,現在寫意軒里攏共是有一千七百九十刀紙。

    雖然辛芷和劉氏早就知道,自家的紙好,在昌都應該是不愁買的,但是她們真沒有想到,這紙竟然能這么好賣,一千七百多刀紙,只用了大半天,就賣的一張不剩了。

    參加了群英會買了宣紙回去,就克制不住的想要和朋友炫耀。

    文人的朋友大部分也是文人,他們雖然沒有參加上午寫意軒舉辦的群英會,但是他們只用伸手摸一摸這宣紙,就知道這個東西用來寫字肯定差不了。

    這下他們哪里還能坐得住啊,問清楚宣紙的價格后,當即就揣著荷包往寫意軒趕了。

    這來得早的,還能買到宣紙,雖然下午辛芷看情況不對,把宣紙也限了購,但是還是沒能抵住昌都這些文人的熱情,店里一千七百多刀宣紙——只撐到了下午三點,就賣的一張不剩了!

    第90章 第九十章、   返程、

    聽說寫意軒的宣紙售罄了, 最高興的就是那些手快買到了宣紙的人。

    昌都雖然大,但是文人墨客都是一個圈子的人,之前沒見過宣紙還行,大家也沒有多想要, 但是現在很多人都見過宣紙了, 知道這紙不論是用來寫字還是作畫, 其好用程度都遠遠甩開竹簡、絲絹、羊皮紙一大截了。

    想一想, 你自己還悲催的往竹簡上刻字的時候,你的朋友不但已經用上了雪白平整的宣紙, 還奢侈的把這想買都買不到的宣紙用來糊窗戶,這你能忍得了嗎?

    總之宣紙像是一滴沸水,砸進了昌都文人的這鍋滾油里。

    現在昌都文人們的日常就是, 早上起來罵寫意軒的掌柜不做人(賣貨之前不囤夠足夠的貨物,店里的貨物連一天都沒賣到就賣光了,弄得人心里欠欠的,辣雞?。?。

    罵完人后,再去和那些運氣好,買到了宣紙的人走動走動,說說好話, 求著人家轉賣幾張宣紙給自己過過癮。

    文人好面子,人家都求到面前了,之前買到了宣紙的人大部分都抹不開面子, 會把手里的宣紙勻一些出去給和自己交好的朋友。

    下午嘛, 他們就會去寫意軒問問, 這宣紙什么時候才能到貨,得不到確切的答案后,他們就會對著寫意軒的伙計抱怨幾句, 這文人龜毛起來也是難搞,所以寫意軒伙計的處境一下子就水深火熱了起來。

    而那些之前運氣好,趕在寫意軒限購之前買到了大量宣紙的那些文人的日子一下子就更不好過了。

    因為——想要宣紙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你分一點,我分一點,分完之后,他們才發現自己手里也沒剩幾張了,只能趕緊把剩下的幾張宣紙,捂得緊緊的,誰來求都不撒手了。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么,之前在寫意軒一口氣買下了二十刀宣紙的土豪黎和正,現在的日子才真是水深火熱。

    黎和正家里是江南富商,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銀錢,之前在寫意軒用宣紙做過花后,他就意識到了宣紙的好,當天不但買了二十刀宣紙,還高價收購到了近十卷畫卷,就連草紙和棉柔紙,他也買了整整一馬車的。

    是的,就算是在古代,土豪買東西考慮的也不是錢,而是自家的馬車能夠裝下多少東西。

    黎和正家里有錢,又是家中嫡子,一手丹青在昌都也是頗負盛名,他出門一趟,花個幾百兩銀子買點作畫用的紙家里的人是不會說什么的。

    更別說這紙確實好用,這草紙用來糊窗戶,就挺好用的,一絲風都透不進來,卻能透進一些光亮。

    那棉柔巾就更加不用說了,現在黎家幾個主子的恭房里備著的就是這個,已經不用棉布和絲絹了。

    至于黎和正從寫意軒買回來的那些本子,也都派上了用場。

    黎和正的父母都夸他會買東西,這次買回來的東西都是頂頂的好用,他的母親高興之余,還順手又塞了一荷包的銀票給他。

    黎和正這次買紙 ,可謂是事事順心,唯一不順心的就是,寫意軒的宣紙太少,不夠賣,昌都絕大部分讀書人都沒有買到著宣紙。

    之后有當時在場的人把黎和正一次性買了二十刀宣紙的事情宣揚了出去,加上黎家的下人見主子屋里窗戶上面貼著的紙好用,私下里又聊了幾句,在這個大家都在找人求購宣紙的時候,黎和正用紙糊窗戶的事情一下子就被人傳揚了出去。

    對此黎和正表示自己很無辜啊,用紙糊窗戶的不是他,是他母親啊,用來糊窗戶的也不是宣紙,而是草紙啊喂!

    然而黎和正的解釋根本沒有聽,大家就只知道,這個人手里有宣紙!很多的宣紙!

    其實昌都的文人圈里也是有鄙視鏈的,像黎和正這種商戶之子,和那些世家的公子是玩不到一起的,不是他不想和世家公子玩,是人家看不上他,不愿意帶著他玩。

    不過黎和正擅丹青,在學院里也是有幾分盛名的,黎作為江南首富,手里把著江南一大半絲織生意,從小就是被人捧著的主,倒也不稀得去討好那些眼高于頂的世家公子,反正他也有自己朋友圈子。

    對于找過來想要買紙的人,黎和正倒是可以毫不猶豫的開口拒絕。

    可是對于一向交好的幾個朋友,黎和正就拒絕不了了,只能把手里的紙分一些出去。

    作為江南首富的嫡子,五十文錢一張的東西,黎和正總不好轉賣,所以這些紙他都是白送的。

    黎和正生平第一次慶幸自己交好的朋友不多,一人送半刀紙,他也就只送了兩刀紙出去。

    黎和正這人心氣高,平常在學院也不會刻意去討好先生,和先生們的關系也是淡淡的,每年只會按照家中父母的吩咐,送先生一些節禮。

    不過黎家財大氣粗,黎父準備給先生準備的節禮一向豐厚,所以學院的先生對黎和正的態度還是挺和善的。

    然而惦記著黎和正的宣紙的并不只有書院里的學生,也有書院里的先生。

    在天華國,讀書人尊師重道是必須的,面對學院里的同學,黎和正能直接拒絕他們的請求,然而當提出要買紙的人變成了平常替他授業的先生們的時候,他就沒法拒絕了。

    沒辦法,黎和正只能咬著牙齒又送了七刀宣紙出去,一位先生半刀紙,雖然不多,但是現在昌都的宣紙是一紙難求,一下子得到了五十張宣紙,黎和正的先生們已經很滿足了。

    就這樣,九刀宣紙就這樣送出去了,黎和正來學院的時候攏共就只帶了十刀紙,加上這兩天黎和正自己用掉的一些紙,現在他手里也沒有多少宣紙了。

    不過好在黎和正家里還有十刀紙,倒是不缺沒有紙用。

    黎和正想到還有一千張宣紙,自己省著點用,應該能夠撐到寫意軒補貨,心中一下子就安穩了下來。

    然而黎和正怎么都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就是去學院里待了一旬,再回家的時候,自己的宣紙竟然就不見了?

    他的宣紙呢?他那么大一堆宣紙去哪里呢?怎么就只剩下十幾張?

    黎和正當時腦子里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是——家里是進賊了嗎?

    這賊眼光還不差,他書房里這么多金玉擺件他不偷,就盯著他的宣紙偷?

    然而事實證明黎和正真的是想多了,他這院里的護院不是擺設,他這些宣紙,是被他的親爹拿去做人情了。

    聽院里的丫鬟說書房里的紙是被親爹拿走了之后,黎和正直奔住院。

    聽兒子問起宣紙,黎父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喜滋滋的說道:“你那紙買得真是太對了,你是不知道,這些天有多少人找我要宣紙?!?/br>
    “說起來也是奇怪了,這五十文一張的東西,怎么那么多人想要呢,你是不知道啊,就連衛尉大人都來找我了,就是為了這宣紙,我看你書房里宣紙有不少,就拿去送人了,不止是衛尉大人,還有那幾位平常我們沒有找到門路擺放的大人,我也讓人送了些宣紙去,已經有兩個人給我回信了?!?/br>
    聽說父親把自己的宣紙拿去做了人情,黎和正差點一口氣沒上來,然而看著父親高興的數著那幾位大人平常有多難搭上線,苛責的話黎和正又說不出口了。

    黎和正心里明白,父親這一切的鉆營,都是為了自己,因為他要來昌都念書,父親和母親連家里的生意都拋下了大半,就是為了陪著他,昌都不比江南,黎家在昌都還沒能站穩腳跟,父親的盤算也是為了家里能好。

    黎和正不是小孩子了,這些道理他都懂,然而道理歸道理,一想到書房里剩下的那十幾張宣紙,他心里還是難受。

    黎和正心里有氣,卻不能對著父母發泄,只能蔫蔫的回了自己的院子,把自己關進了書房。

    之前能夠半刀紙半刀紙隨便送人的黎和正,手里能夠用的紙一下子就不到二十張了。

    晚上作畫的時候,黎和正第一次把整張的宣紙裁開了用的。

    此時黎和正心里有著和昌都廣大學子同樣的期盼——希望寫意軒的掌柜能夠趕緊把貨給補上。

    被整個昌都念叨著的辛芷和劉氏,此時已經坐在回??h的客船上了。

    寫意軒的生意實在是太好,宣紙只賣了一天就售罄了,店里的棉柔紙和其他紙制品,也只撐了三天。

    三天之后,店里已經沒有商品買了,店里的伙計每天只能坐在空空如也的柜臺前,不斷地向客人重復宣紙已經在趕工了,一個月后就能上架了。

    東西賣完了,她們一直待在昌都也就沒了意義,必須得趕緊把生產出來的宣紙往昌都運。

    這次不到一萬斤紙制品,替辛芷和劉氏賺了近兩萬兩銀子。

    分錢的時候,辛芷凈得一萬兩千兩銀子,劉氏少一些,只有八千多兩銀子,她本來就只分四成,分得自然就少一些了。

    辛芷這一萬兩千兩銀子是她凈賺的,劉氏這八千兩銀子缺還要除去之前租下寫意軒給出的兩年租金。

    這些都是她們之前覺得在一起做生意之前就商量好的事情,辛芷出技術,劉氏出造紙工坊以及運營期間所產生的一切費用。

    不過就算只有八千多兩銀子,劉氏心里也已經很滿足了,這個賣紙的生意她之前所有的投入加起來都沒超過五千兩銀子,造紙工坊那邊的造紙工坊就只花了不到兩千兩銀子。

    ??h作為縣城,木材價格低,人力價格也低,造紙坊工坊那邊她的所有投入加起來還沒有寫意軒鋪子五年的租金多。

    這次劉氏得到的分成,除去前期的所有損耗后,還能凈賺近三千兩銀子。

    這還是她們第一次到昌都賣紙,她不但已經收回了本錢,還賺了三千兩銀子,這門生意,真是出乎她意料的能賺!

    而且莊子那邊的造紙工坊每天都有新的紙產出,這門生意還能長長久久的賺下去。

    劉氏心里門清,造紙的方子是辛芷出的,有這方子,她和誰一起做都能賺錢,自己不過是靠著她才能得的眼下的這些好處,這些事情,她都是記在心里的。

    分錢的時候,辛芷心里還擔心過,劉氏心里會有意見,其實劉氏真不是那種眼高手低的人,之前四六分成也是她自己提出來的,來昌都一次,就賺到了八千兩銀子,她已經很意外,很滿足了。

    再說辛芷,她現在是一門心思的搞錢,上船之后就把劉子真那不舍的樣子拋到腦后了,甚至已經在和劉氏商量擴建造紙工坊的事情了。

    第91章 第九十一章、   開春了、

    宣紙在昌都供不應求, 單莊子上這一個造紙工坊顯然是供應不上整個天華國的廣大學子的消耗的。

    擴建造紙工坊的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了。

    之前在昌都的時候,辛芷已經和劉子真商量過了,讓他幫著在綏州等地籌辦造紙工坊。

    反正劉子真要建香皂坊,再幫著她們弄個造紙工坊, 也不過是捎帶手的事情罷了。

    再說了, 辛芷和劉氏也沒打算讓劉子真百忙, 綏州等地的工坊, 因為她們基本不出力,所以劉氏只分力一成, 辛芷四成,劉子真一個人獨得五成。

    原本劉氏是一成都不要的,不過造紙工坊這事是辛芷和她一起合作, 她們是合作伙伴,辛芷也不是那種有了更優選擇后就把合作伙伴一腳踢開的人。

    造紙工坊的一成利聽起來不多,可是那不膽子是一家造紙工坊,而是邊關的數家造紙工坊,到時候劉子真要是一口氣開個十家八家造紙工坊,這就是十家八家造紙工坊的一成利潤,這也是很大一筆進項了。

    造紙其實也不是什么技術活, 劉子真手底下的傷兵殘將那么多,直接從軍隊里拎出來就能用,根本不用擔心人手的問題。

    不過邊關的造紙工坊一時半會兒的也支不起來, 寫意軒那邊, 還是要指著潞村的這家造紙工坊每天的產出。

    劉氏和辛芷商量過之后, 決定在縣城旁邊的一個村子里買地再建一個造紙工坊,她們回到??h沒多久那邊就開始動工了,冬天出來打短工的人多, 工程進度很快,再有個半個月,造紙工坊分坊就能竣工了。

    這次辛芷她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特意多砌了幾口池子,分坊這邊光是裝紙漿的池子,就足有二十口,等這邊正式開工之后,能比潞村那邊的工坊多出將近一倍的產出。

    辛芷和劉氏盯著分坊這邊的時候,也沒忘記潞村那邊的造紙工坊。

    之前的宣紙在昌都賣得那么好,辛芷也不是個小氣的人,想著工坊這邊的工人們平常造紙也辛苦,回來之后,她自己掏了點銀子出來,以她和劉氏兩個人的名義給大家發了一次獎金。

    在天華國,其實是沒有獎金這個概念的,一些和善的主家,在年節的時候會給手底下的人的額外發點賞錢。

    這不年不節的,辛芷和劉氏就給大家發獎金,獎金的數量還不少,普通工人一人一兩銀子,工坊的兩個管事的獎金則是翻倍發的。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