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到古代(種田) 第26節
書迷正在閱讀:專治極品[快穿]、九零年代重置人生、大師姐為何這樣、替嫁真千金:偏執墨爺寵上天、美漫之道門修士、太子替身日常、把心上人煉成丹之后、枕邊呢喃、我給反派當爸爸[娛樂圈]、炮灰假少爺在線養崽(穿越)
理智告訴林小花應該把這塊rou還給陳大娘,可是這可是rou啊,這么大一塊rou,夠他們吃好久了,以前只有在過年的時候,家里才舍得買這么大一塊rou吃。 今年年景不好,林家也鮮少吃rou,小小的林小花都快忘記rou是什么味道了。 見小姑娘望著rou忍不住咽口水,又不敢點頭答應的樣子,陳曼沒忍住伸手摸了一把她的頭:“小花乖,把rou帶回去,讓你阿奶燉rou給你們吃啊?!?/br> 這rou陳曼本來就沒想過要拿回去,要是林小花沒送他們的話,離開林家的時候她就把rou掛到林家院子外的籬笆上了。 去縣城的路上,辛勇和陳曼大概規劃了一下租種土地的事情。 主要討論的是一畝地該給大家多少錢。 這地和地之間還是有些差距的,有的地肥,不管種什么都比一般的地長得好一些,這種地肯定要多給點銀子。 有的地肥力不夠,就不能以相同的價格租下來了。 雖然租地的價格最后也要看村民們的意見,不過按照辛勇和陳曼的預想,肥沃一些的土地他們可以出二兩銀子租,中等的田地一兩半,實在貧瘠的地就一兩銀子。 貧瘠的地種不了辣椒和玉米,用來種點南瓜和蘿卜青菜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價格是辛勇他們想要接濟災民們才給出的高價。 按照林老爹說的,普通的土地種一茬能產兩百多斤糧食,上好的田,由最好的莊稼人侍弄,一茬的產量也不會超過四百斤。 年景正常的情況下,一斤精米能賣到十五文錢左右,把產量算到最高,四百斤,那一畝地的出產也就是六兩銀子。 辛勇只打算種一茬辣椒和玉米,也就是只租今年下半年的地,明年開春村民們還是可以種糧食的。 一畝上田半年租金就二兩銀子,這就相當于往年三分之一的收益,更別說一般情況下,一畝地畝產只能達到兩、三百斤,四百斤幾乎是不可能存在。 只用把地租出去半年,就能得到二兩銀子,自家還不用出力,這樣的事情,只要村民們稍微會思考,就不可能會拒絕這樣的好事情。 辛勇和陳曼都覺得這價格沒問題,暫時就這樣定下了。 再一個他們平常住在山里,地里種的玉米和辣椒肯定不能自己受著,所以只能讓村民們幫著澆水、施肥和除草,當然了,他們也不會讓大家白干,到時候他們可以酌情多給一點銀錢, 簡單來說,辛勇和陳曼不是田冬秀和鄭清芬,不喜歡種地,他們只想花錢把地租下來,然后就不想管其他的事情了,就想等著三個月之后收辣椒和玉米,為此他們愿意多給點銀子,就是不想自己出力侍弄莊稼,再說了,幾百畝地,他們想管也管不過來。 辣椒和玉米在這個世界都是稀罕東西,辛勇相信收獲的時候自己一定會從中得到比租地更高的利潤,玉米和辣椒收上來了以后,不管是作為種子賣出去,還是制作成副產品再銷售,都是能夠賺錢的。 在現代種地是富不起來的,就拿玉米來說把,在現代種一畝地的玉米,最后除掉肥料成本,最后能掙個七八百塊就算是不錯的了,在古代卻不一樣,古代人的有錢人,除了投資店鋪外,就是瘋狂的囤地,囤地,再囤地,古代不安生,隨便一場天災人禍都能把人折騰死,所以大家都堅信,只有手里有地有糧才是硬道理。 辛勇種的又是這個世界沒有的糧食,想不賺錢都不可能。 辛勇和陳曼趕到縣衙的時候,李和豫正好在縣衙,最近災民們的情緒逐漸崩潰,他作為縣令,要考慮的事情也很多。 李和豫是個好官,大家沒有錢糧,他這段時間也在想辦法解決,作為縣令,他深知要是災民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暴動起來有多可怕,前年晉西大旱,官員不作為,難民們可是聚起來沖進了府衙,上到府尹,下到府衙養的兩只看門狗,都被那群被逼急了眼的災民剁掉了腦袋的。 李和豫還年輕,可不想落到那個地步。 可是朝廷不給銀子,李和豫也沒有辦法,他手里雖然有一萬多兩銀子,但那不是他自己的銀子,而是欠辛家人的買酒錢。 李和豫已經叫隨從烏長帶了衙役和兩瓶酒走水路去隔壁的寧安府買糧了,上次萬壽節太子送上的一瓶酒可謂是引起了轟動,眼下整個天華國都傳遍了,大家都在打聽這酒到底是從何處出來的,有些不差錢的世家甚至放出話來,愿意以萬兩黃金的價格求購一瓶酒。 這就是天華國巨大的階級差異,有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災民和普通人,也有為了享樂豪擲千金、萬金的世家貴族。 這些消息都是李和豫在岳丈寫給妻子的家書中知道的。 李和豫手里還有十幾瓶酒,難得這酒在昌都這么的受歡迎,當然要趁著這陣東風趕緊變現,所以他準備讓劉氏這幾天再帶十瓶酒回一趟昌都。 一共十九酒瓶酒,兩瓶酒賣給了周冀,兩瓶酒拿去換了糧食,十瓶酒拿回昌都還銀錢,李和豫自己就只留了五瓶酒,不過他給自己留的都是好的,四瓶xx藍,一瓶xx液,這幾瓶酒,他是準備作為傳家寶供起來的。 對于拿出兩瓶酒去給災民們換糧食這件事情,李和豫心里其實是不怎么心疼的,他是一個好官,真心想要替災民們做些事情。 再說他賣這些酒一共就只花了一萬多兩銀子,之前在昌都賣了一瓶酒后,他就已經回本了,剩下的這十幾瓶酒他相當于是白賺點,所以拿兩瓶酒出來接濟自己轄下的災民這種事情,他還是承擔得起的。 算算日子,烏長他們出發也快十天了,應該也快回來了。 等糧食一到,??h的災民也就有活路了。 看到辛勇和陳曼,李和豫和劉氏十分的熱情,現在辛家人在他們眼里,不是普通的山民,而是他們的財神爺。 劉氏招呼丫鬟給兩個人上茶上點心,李和豫則是回房取銀票了。 李和豫把裝銀票的盒子遞到辛勇面前,道:“這里面是一萬兩千兩百兩銀子,辛兄你先點點?!?/br> 聽李和豫說完,陳曼和辛勇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里看到了大大的疑惑——不是一萬四千兩百兩嗎?怎么變成一萬兩千兩百兩了。 沒想到呀,這李和豫看著和和氣氣,十分好相處的樣子,事了事了了竟然還跟他們玩壓價這一套了?原本說好的價,硬生生給少了兩千兩。 好家伙!他們忍不住都要直呼好家伙了! 顧忌著自己還在縣衙,辛勇和陳曼心里有情緒也不好表現出來,只低頭看著盒子里的銀票沒出聲。 好在李和豫見他們性子不高,連忙解釋道:“一共是一萬四千兩百兩,我先給你們一萬兩千兩的銀票,剩下的兩千兩我再給兩百兩黃金給你們,數量上還是一樣的?!?/br> 其實兩百兩黃金和兩千兩銀子數量上還是不一樣的,銀子兌換成黃金還要給手續費,這算是李和豫賣給辛勇他們的一個好。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記住啊,明天這個時候,…… 足足二十斤重的黃金, 被李和豫整整齊齊的碼在盒子里,滿滿一盒子,只看著就讓人震撼得緊。 尤其是辛勇和陳曼這種生活在現代的人,就只在逛金店的時候見過這么多的黃金。 現在這滿滿一盒的黃金, 可都是屬于他們了。 看著那滿滿一盒的金子, 陳曼立馬琢磨著回頭一定要找個好的銀匠, 用這些金子給女兒好好做幾套首飾當嫁妝。 陳曼早就琢磨著要找機會拿銀票換點黃金了, 現在有了李和豫給的這兩百兩黃金,她倒是不用特意跑到錢莊去兌金子了。 等辛勇把銀票收到懷里后, 劉氏笑語盈盈的招呼貼身丫鬟把她之前準備的錦盒取了過來。 在陳曼疑惑的眼神中,劉氏伸手打開了錦盒,盒子最下面裝的是兩匹上等絲綢, 絲緞上面放著一個更小的盒子,里面裝的就是兩只御造的金步搖。 “這是我們夫妻兩給你們準備的一點小禮物,東西雖然不值多少錢,但也是我們夫妻兩的一片心意?!?/br> 看清楚盒子的東西后,陳曼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她客氣的說道:“夫人您也太客氣了?!?/br> 李和豫聞言趕忙說道:“說來倒是慚愧,這些東西的價格遠比不上你們之前送的琉璃杯?!?/br> “辛勇也忙不迭擺手道:不, 不,不,這些東西已經很好了, 我們這些山野之人, 還從見過這么精致的布匹?!?/br> 陳曼看著盒子里的兩塊布, 已經能夠想到嬌嬌俏俏的女兒穿上這個顏色的衣裙,該有多好看了。 李和豫和劉氏言明這些是回禮,辛勇和陳曼也不好拒絕。 加上這么好的布料, 現在在??h拿著銀子也買不到,陳曼打心里想收下,所以他們也沒和李和豫夫妻兩假客氣,十分爽快的收下了他們的這一份謝禮。 清完帳后,辛勇開始和李和豫聊起了正事。 聽辛勇說想要租種東山村附近幾個村子的空地種糧食,李和豫對他的印象更好了幾分。 之前李和豫和辛勇交好,是看在有利可圖的份上,現在聽他說想要租種村民們的地,他心里對他的敬佩就更加純粹了。 李和豫也知道辛家人有錢,別的不說,就說他自己,就已經給了小兩萬兩的銀票給他們的了。 然而辛家人有錢還不忘記救濟災民,足見他們的人品是真的很不錯,要硬說起來,??h有錢的富戶還是有那么幾位。 洪災剛過的時候,李和豫也去游說過那些富商,想要勸說他們和自己一起募捐一筆銀子,好在城門口設立粥棚,救濟災民們。 然而大家對此好像并不熱衷,有些看在他這個縣令的面子上不得不捐的,也就只捐了百八十兩銀子意思了一下。 那點銀子哪夠建粥棚的,??h有上萬名災民,靠那幾百上千兩銀子,只夠災民們喝上一天的粥。 最后一千多兩銀子李和豫全部發給那些被洪水沖垮了屋子的災民們了,銀子花完后,那些富商怕他再找上門,一些閉門不出,還有的干脆收拾細軟去府城了。 跑去府城的富商也不是以后就在府城發展了,只是想避一避李和豫這個整天追著自己要銀子的縣令,等災情穩定了再回??h。 辛家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既有錢,又不吝嗇于幫助災民,雖然他們沒有直接給災民發銀子,但是用高價租下了他們的地,也算是給了大家一條活路了。 李和豫一臉贊許的拍了拍辛勇的肩膀,道:“辛勇既是一心想要救助災民,契書的事情愚弟自然會替你辦妥帖,你就放心吧?!?/br> 夸獎的話誰都喜歡,但是李和豫明顯誤會了自己租地這件事情的目的,他覺得自己有必要解釋一下:“租地雖然是辛某想要救助災民才決定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也不是沒有私心的?!?/br> “我先祖以前出海的時候,也從海外帶回了一些果樹和糧食,這些年我們也一直有種植這些糧食,不過大人您也知道,往常我們住在山里,山里能種植的土地并不多,所以這糧食一直也沒能大規模的種植起來?!?/br> “這次因為洪災,老鄉們好多土地都空著,我就想著把他們的地租下來種這些糧食,我這么做也是為了賺點銀子,倒也沒您說的那么無私?!?/br> 辛勇在心里琢磨著:無私奉獻這樣的人設一旦立了起來,以后再有什么事情李和豫還不得立馬想到他們,這可不行,他寧愿自己在李和豫心里的形象不要那么好,也不愿意以后再去面對那些未知的麻煩事。 聽辛勇說完,李和豫也來了興趣,他好奇的問道:“海外的糧食,有什么特殊之處嗎?” 這海外的美酒格外可口,海外的瓜果也特別的美味,不知道這海外的糧食,是不是也同樣的不同凡響。 沒想到李和豫會問起這個,辛勇求救般的看了妻子一眼,然而陳曼和劉氏正商量著要用那兩塊絲緞做什么樣的衣裳,根本沒有注意到他這邊,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說:“特殊之處?倒也沒什么特殊之處,硬要說的話,就是產量要高一點?” 之前辛芷為了嚇住家里這幾個蠢蠢欲動的人,沒少給他們念叨什么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出頭的椽子先爛這樣的話,弄得辛勇現在一往外面拿那些不屬于這個世界的東西時,心里就十分的忐忑,生怕會因此惹上什么禍端。 自家的那些糧食自然是好的,種種好處辛勇都沒敢細說,只能含糊的說了一下產量高。 畢竟等以后玉米種到地里了,那產量是瞞不住人的,他現在先照實說了,總歸是沒有壞處的。 聽說這海外的糧食產量高后,李和豫就激動了起來,他緊緊的抓緊了辛勇的手:“產量高?能有多高?是怎么個高法?” 李和豫作為父母官,并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他知道土地的出產對農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普通百姓一家大小,一年到頭除了貓冬的時候都泡在地里,就是為了地里的糧食能多出息個十斤八斤的。 毫不夸張的說,糧食就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要是民眾常年吃不飽,穿不暖,那那個國家也快走向覆滅了。 這次辛勇準備種玉米,李和豫問到糧食的產量,他也拿不出具體的數值,只能給出個大致的范圍:“這個我也沒有統計過,畝產大概一千斤左右?” 辛勇記得以前老媽稍微年輕一點的時候,種一畝地的玉米,最少都能收上來六、七百公斤的玉米,所以他說一千斤,算是取了一個很保險的數值了。 李和豫激動都快瘋了,他直直的盯著辛勇的眼睛,不敢置信的再次確認到:“此話當真?你這糧食的畝產真的能夠達到一千斤?” 辛勇試圖把自己的手從李和豫的手里掙脫出來,不過他的手勁實在是太大了,他試了兩次都沒能成功,只能干笑著說道:“應該能吧,不過要是地的肥力不夠,可能會短缺點?!?/br> 李和豫理解的點了點頭,一臉興奮的說道:“短缺點沒問題,辛兄你知道嗎,你的這些糧食就算是畝產對半砍,只有五百斤,也算是絕無僅有的高產糧食?!?/br> 李和豫原地轉了十幾圈后,總算是稍微消化了一些這個好消息,狂喜過后他的的情緒又低落了起來, 辛兄的祖先在山上已經住了幾十年,就因為他們久居深山,與世隔絕,才讓這么好的糧食埋沒了這么多年。 要是那糧種要是在幾十年前能夠面世,這幾十年里是不是就能少餓死一些人了。 不過李和豫很快又高興了起來,他樂滋滋的想:還是自己運道好,要不這么多年,怎么就讓他遇到了辛家人呢,他不但從辛家人手里買到了美酒,還能有幸見到這么高產的糧食。 李和豫都能夠預想到了,要是那糧食種出來后真有辛勇說的那么高產,那絕對是一件能夠載入史書的大事,以后不但辛家人能夠百世流芳,說不定就連他這個發現辛家人的伯樂,也能跟在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呢。 不過載入史書的事情還有些遙遠,在這之前,李和豫得盡快幫辛家人把租地的事情辦好,畢竟糧食早一天種下去,就能早一天成熟。 拋開載入史書的事情不談,??h要是真的能夠種出這么高產的糧食,李和豫這個??h的縣令,借著這波東風,扶搖直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李和豫覺得辛家人就是自己的貴人,要不是他們還活著,他都想要立個牌位好好的供著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