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科院和爺爺一起穿了 第59節
檄文內容是鄭氏如今得天之雋佑殲滅偽帝匡扶天下清明,清河崔氏六房其四皆感念其大義愿歸附于鄭氏共匡社稷,清河大祖房倒行逆施甘為偽帝爪牙,不日鄭氏將興兵討伐。 清河崔氏六房的族地除了大祖房在清河,南祖房在湖州,其余四房的族地都在寧州和甘州,如今這些地方都是鄭氏的地盤兒。 “鄭氏是想把清河架到火上烤嗎?” 時知沒生氣那四房做的事,平日里沒事兒的時候都想互咬一口何況是如今這種局勢,他們已經成為鄭氏砧板上的魚rou,為了生存怕是做什么也由不得他們自己愿不愿意。 時知把檄文看了半天,諷刺笑道:“正愁沒機會甩掉他們,這次倒是多虧鄭氏遞來枕頭?!?/br> 很快清河也發了檄文,沉痛斥責了崔氏其他四房的行為,背叛舊主、附逆國賊清河羞于其毫無骨氣的懦夫同宗同族,今日以后清河與其他出崔氏五房徹底分宗,再不與其他五房同宗共榮辱,“清河”之名也再不與其他五房共用。 并表示熙興帝雖然帝位不正但景氏卻是大良正統,鄭氏狼子野心天下皆知,清河絕不與國賊妥協,今景氏雖亡但鄭氏不義必遭天譴,鄭賊若是來犯,清河一定力戰到底。 分宗是大事,尤其是清河崔氏這樣的老牌世家,他們的名望地位是相互共享的,大祖房如今退出宗族另立新宗,這其實也很冒險。 崔氏六房解散的后果就是“清河崔氏”這個牌子很有可能要在以后跌出頂級世家排名,可時知壓根就不在乎,崔氏也到散伙兒的時候了,只要清河不倒一切都不是問題。 亂世里的世家排名有什么值得在意的,不過就是任人宰割的牛羊而已。 大祖房弄這一出兒,所有圍觀者都有些咋舌,這大祖房倒是干脆,頂級世家就不當了,想來也是,如今最要緊是保存夠實力,等天下太平了,現如今的世家又還有幾家能留下? 鄭濂在知道熙興帝臨死前還坑了他一把后就立即決定加快統一的步伐,只要力量足夠強,來再多冠冕堂皇的攻擊他也不用怕。 跟清河這一場仗原本是想準備充足了再打,可如今他覺得趁著清河那邊兒也準備不足打或許更好。 崔氏沒有能領兵打仗的能人,他們現在能守住手底下那點兒地盤兒恐怕都很勉強,有錢有糧可不一定就能打勝仗,之前他們打下冀州也不過是趁著他控防不足鉆了空子,如今他騰出手來可不會再讓清河占便宜了。 這次他一定把后方也布防好再去攻打冀州,總不能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如今北方正是數九寒天,清河在冀州占盡優勢,他要是想出兵晉州就要成為他的大本營,晉州太原王氏自從表示跟他結盟后就一直在龜殼子里裝死,到如今也該是他們出力的時候了。 王刻在接到鄭氏的出兵命令后就整個人萎靡了,他父親如今病重,整個太原終于到了他手中,可亂世求存這道題太難了。 鄭氏和崔氏的大戰就在眼前,晉州和冀州馬上要淪為戰場,他們太原王氏這次恐怕要被逼成為馬前卒了。 可這場仗不管結果如何對于太原來說都是滅頂災難,鄭氏為了贏一定會把王氏最后一滴血用盡,鄭氏若是輸那崔氏也一定會清算王氏,就算不死也得成為階下囚,看看盧家就知道了,那還是清河的外祖家呢。 他此刻終于明白祖父、父親的用心了,族人遷入江南或許還能給王氏傳承留點希望吧。 王刻在書房發呆了許久,他最終決定把希望放到王釗那里,江南局勢復雜卻比此刻的晉州安全,他是走不了了,但可以送一部分族中小輩和族中最要緊的東西去投靠王釗,到如今能活一個是一個吧。 江南 王釗在聽到崔鄭兩家要打仗后整個人就焦慮不已,他雖然和兄長斗得你死我活,可太原王氏畢竟是他的家族,如今父母子侄都在別人手里捏著命他如何能不擔憂。 小盧氏知道丈夫的心思,她寬慰道:“鄭氏還需要世家支持不會對王氏下死手,人在鄭氏那里最壞也死不了人的,若是到了阿蓁手里,大不了妾身親自厚著臉皮去清河求她,想來總能留下一條命的?!?/br> 當初盧氏一族的命留下了,小盧氏就再沒過問娘家的事,只要父母兄弟留條性命,其余的她不會過問。 王釗苦笑:“要是能落到阿蓁手里倒是好了,那孩子會給你我兩分薄面,給那邊兒留條命在,我擔心的是鄭氏為了贏,會故意犧牲整個太原王氏的性命來打擊清河的名聲?!?/br> “郎君是說鄭氏會用王氏一族給阿蓁潑臟水?”小盧氏被王釗的話驚到了,那她得抓緊時間告訴女兒! “但愿是我杞人憂天?!?/br> 王釗長嘆一口氣,他心里隱隱感覺自己的猜測怕是要成真,鄭氏的野心和狠毒已經超出所有人的預測,他不能不把事情往最壞想。 思慮再三,王釗抱著最后一點希望,寫了一封信命人快馬加鞭送去冀州,不管怎么樣他得試一試,希望還來得及。 王釗猜得一點都沒錯,鄭氏真地打了這個主意,如今群雄逐鹿世家都在觀望投靠對象,原本出身頂級世家的鄭氏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可而今又冒出個崔氏,那就不好說了,很多人都想再看看。 如果太原王氏這樣的家族都能被崔氏滅掉,那眾世家還會有投靠崔氏的心思嗎? 盧氏那還是崔氏當家人的外祖家都被抄了老家,當時還能說是情勢所逼,畢竟是盧氏為難崔氏在先,而且崔氏也沒下死手,可再來一個王氏,尤其是被滅族了的王氏會怎么樣? 世家只會畏懼崔氏如虎,再不會把他崔氏當成同類投靠,甚至還會主動和鄭氏站到一起剿滅崔氏的力量。 第95章 三更 時知在邊界巡邏防御工事時收到了江南來的兩封信,一封是小盧氏寫的提醒她注意防備鄭氏利用王氏害她,一封是王釗寫的懇求清河對太原施以援手,只要留條活路,王氏必有重謝。 關鍵時刻就看出這親娘和后爹的區別了,說的都是一個事兒,可角度完全不同。 時知把飛鷂叫來:“你派人悄悄去趟太原,把這封信交給王刻,要是還沒傻到家他知道該怎么辦?!?/br> 時知把王釗的信原封不動讓人帶去,到底能不能做出決斷就看王刻自己了,再過幾天晉州鄭氏大軍完全入駐晉州,那時知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沒辦法搭救。 鄭氏如今正在甘、寧兩州往晉州調兵遣將、集結大軍,王氏接到鄭氏地部署命令是攻取冀州桃源郡的任務。 桃源是冀州六座防御城池中從北邊往南數第二座城池,它原本并沒有什么過于特殊的,讓王氏打這里也不是不行。 可桃源郡與晉州相接處是最平闊的原野,這里是最適合騎兵作戰的地方,所以現在崔氏那支王牌騎軍主力就駐扎在這里。 王氏的一萬私兵是這兩年拉起來的,他們的裝備比普通駐軍要好不少,可桃源那四千騎兵卻是崔氏大軍中武裝到牙齒的底牌,讓王氏的步兵去打桃源的騎兵,就連最克騎兵的弓弩手他們都比別人使得溜,這不是明擺著送人頭嗎? 王刻從接到這個調令后一開始他想不明白鄭氏到底想干什么,可他卻明白王氏這場仗是打不贏的。 鄭氏此次計劃派十萬大軍過來,擺明了是下決心要拿下冀州和桐州的,可他們為什么明知道這樣安排等于制造一個薄弱點給對方還這樣做? 王刻到底是混跡朝堂多年,他很快就想通了其中關竅,兩軍交手后王氏這邊兒一旦露出破綻,那崔氏一定會把王氏的陣線當成突破口猛攻。 騎兵最擅長奔襲,崔氏這幾千騎兵只有后方大軍的全力幫助,撕出一條口子攻入晉州腹地也不是做不到。 或許王氏已經被放棄,最有可能的就是鄭氏想讓王氏當誘敵深入的餌,還是一個崔氏一定舍不得放棄的餌。 一個盧氏家底能養一個嘉州和一個燕州兩年的駐軍,嘗過甜頭的崔氏能忍住這個誘惑嗎? 最可怕的是,王氏的薄弱不是偽裝而是真的薄弱,崔氏一旦確認這點就很難忍住不動心思。 要是崔氏真全力攻打王氏的陣線,王氏部隊大概率是會被擊潰。 這一萬私兵是王氏自保的主要力量,他們被擊潰了,太原就無兵可以抵擋那支奔襲而來的鐵騎。 用腳趾頭想鄭氏也不會真放任他們進來,只要趁機把這只騎兵和給他們壓陣的軍隊包抄,晉州就不會有失,崔氏這支底牌軍隊也會付出慘痛代價。 可“誘敵深入”的王氏會面臨什么? 鐵騎踏太原,鄭氏萬一救援不及時,那殺紅眼之時誰敢保證太原不會遭到報復性的屠戮? 但他可以拒絕鄭氏嗎? 上了這條船就難再下了,晉州已經不是王氏的天下,在武力值差距懸殊的情況下,王氏已經失去了說“不”的權利,不然不用等崔氏的鐵騎來,鄭氏大軍就能把王氏一鍋燴了。 王刻現在只能寄希望于崔氏的當家人能聰明一些,忍住誘惑別動一口吞了王氏家底的心思,進而真把火力全集中到他家這邊兒來。 可捫心自問,換個境況王氏能忍住一口吞了崔氏的誘惑嗎? 答案讓王刻心里發寒,他不能寄希望于崔氏,也不能送信給崔氏預警。 萬一崔氏提前知道了鄭氏這個計劃卻找到了破敵之法,一邊兒把王氏吞掉,一邊兒又找到辦法順利脫身,那這就是引狼入室。 左思右想,王刻都覺得太原生機渺茫。 從冀州到太原快馬日夜不停趕過去,最少也要三天的世間,如今晉州戒嚴,崔氏的人想加快速度也不太好辦。 幸虧這會兒王氏在晉州的余威仍在,王釗給的王氏信物還算還有用,送信的人扮成王氏之人,總算在五天內趕到了太原。 王刻現在正在安排族中一小撮身份不打眼、天分不錯的小輩離開太原,他如今無法相信鄭氏不會生出犧牲王氏的心思,也不能寄希望于崔氏可以忍住誘惑,萬一人家真有辦法順利脫身呢? 王刻把家族中一部分最緊要的東西交給侄子,讓他去江南投奔時帶給王釗,希望江南的族人可以順利渡過這次人間浩劫,那樣王氏就還有傳承。 王刻沒安排他的子女離開,一是怕引起注意,二是他與王釗相爭多年,他的子嗣去了江南會引起家族動蕩,王氏現在經不起家族內斗了,只要王釗的子嗣順利長大,他們這一房就不會血脈斷絕,他也算對得起宗族雙親了。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這時候崔氏的人竟然帶著王釗的信物找上門了。 看到王釗給崔氏寫的求救信,他一時感慨萬千,王釗對于事情的預想結果比他預料的還要壞,王氏這次是真的要入絕境了。 他沒有懷疑這封信的真實性,因為他自己已經感覺到了鄭氏的可怕,他預料的結果是崔氏會不會上當進而對付王氏。 可其實還有一種結果,無論崔氏上不上當,只要王氏防線崩潰,崔氏就算不打到太原來,別人也能進來,鐵騎不止崔氏有,掛個崔氏大旗把王氏屠戮一空,誰又能證明不是崔氏干的? 到時候就連他們王氏自己恐怕也分辨不出對方到底是不是崔氏,若有族人僥幸逃脫,認定是崔氏干的,誰有能質疑? 沒有人會懷疑這件事得真實性,因為這太順理成章了,他自己不也這么設想過嗎? 好在王釗沒有徹底放下太原,不管他們怎么斗總歸是都是王氏子孫,安排離開的那些小輩去王釗那里這步棋是走對了,王氏有這個退路他也可以放下心去安排接下的事情。 “你家女郎打算怎么救我王氏?” 王刻其實不抱什么希望,晉州大部分地區已經被鄭氏掌控,此刻也就太原和附近的地區還是王氏說了算。 太原王氏上萬人,留在太原的嫡脈就有五六百人,他們根本無法全都逃脫,要是動靜大了,連那些小輩也走不成了,鄭氏的眼線又不是吃素的。 崔氏的人把時知的安排口述給了王刻,女郎說了答不答應隨王氏自己,若是答應此刻啟程若是不答應那他即可離開。 王刻聽了對方的話,眼睛露出寒光:“此話當真,你家女郎真愿意派人在桃源邊防接應我王氏部分族人?” 崔氏的人回道:“我家女郎說了,太原王氏在晉州有著怎樣的力量世人皆知,若是敢動用全部力量反抗,總能逃脫一部分去冀州?!?/br> 問題是你家敢壯士斷腕嗎? 王刻的手顫了顫,他知道這是一個危險的決定,一旦崔氏不遵守約定,那么他王氏就會提前徹底覆滅。 “好,若是崔氏不負我王氏,他日太原王氏得以留存傳承延續,我王刻以王氏家主名義起誓,必定竭盡全力報答你家女郎的恩情,王氏若違此誓,人神共棄!” 左右都是死,那就賭一回,王刻最終還是拿出當家人的魄力來。 王氏的一萬私兵很快就集完了,他們按照鄭氏的部署向著自己要去的桃源郡出發,只是這次隊伍里加入了一支兩千人的王氏主將的親衛軍。 王氏年十三到二十五的男丁還有會騎馬的女郎都被王刻在一夜之間安排換上王家的軍服跟著大部隊離開了太原。 常年養尊處優的郎君與女郎面帶倉皇,可到底還是忍住沒哭,家主和族中長輩說了,這次逃命誰要是敢鬧脾氣或者掉隊,沒有人會管他們死活,在到達江南之前他們必須拼盡全力靠自己活著。 王氏的內庫私藏也被運糧草的馬車拉空了大半,只要他們順利到達前線,崔氏就答應接納他們從冀州到桐州坐船去江南。 那些財物就是王氏的謝禮,當然若是崔氏反悔不來接人,這些東西就只能便宜鄭氏,王氏這一萬人也會不惜代價和駐守桃源郡的崔氏軍隊同歸于盡。 王氏大軍開拔沒多久,鄭氏留在太原的眼睛就看出不對勁,但此刻太原早被封城了,王氏發揮了他頂級世家最大的能量去封鎖消息,太原終究是姓王的。 到了第三日太原的消息才被鄭氏的人想盡辦法傳出去,然而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按照計劃王氏大軍會火速前行,再有兩日就能到邊防線。 鄭氏的人就算此刻跑斷腿也沒辦法把消息即可傳給他們主子或者直接通知二百里外的鄭氏軍隊追人,等鄭氏接到消息再做出反應最快也得三四天才能趕到邊防線堵截。 只要在王氏負責的邊防線和崔氏的人接上頭,那他們家這些留下的就算死了也不怕,更何況鄭氏見到這個情景只怕反而不敢用之前的毒計了。 王氏已經識破這件事,那么再想扣屎盆子給崔氏就很難做到,天下的世家都看著呢,他已經寫了遺書,只要太原遭難那么江南就會把所有事公之于眾。 鄭氏只要還想得到世家支持就不敢讓王氏徹底消失,當然了王刻知道今后他王氏的日子不會好過,鄭氏一定會想盡辦法懲罰這個“背叛者”,可比起滅族來別的苦難又算什么。 只愿上天垂憐王氏,讓江南那邊別再經歷同樣的事情,這場大戰還未開始,太原王氏就已經進入敗局,就連保得性命還要依靠別人,想到這里王刻不由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