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科院和爺爺一起穿了 第18節
時知也這么覺得,等過幾年觀察一下局勢再說,她希望這批東西最好永遠沒有用武之地。 沒幾日留在氓山的人傳來消息,那些兵士果然在掙脫捆綁后以為是工匠和民夫下的手,就想跑出來報信,但一出來就發現外面早已經變天,于是許多人拿了在山洞里發現的金子就逃了,剩下的看這樣的情況也都各自散去了。 而就像時知猜測的一樣,氓山藏著榮安太后的寶藏這件事也很快傳了出去,很多人前去打探,就連長安都特意派了人過來,可最終都一無所獲。 白雀他們要在貓耳山待挺長時間,時知也囑咐了一起去貓耳山的人短時間不要出任務,就安心蓋房子好了。 孫女回來了崔教授在家住了兩天才又回農莊了,時知倒是很想和爺爺一起去,但她功課落下不少,再這樣下去阮mama要炸毛了。 白雀送時知回來后就去了貓耳山,時知告訴他建造基地的大部分東西都已經運到了山里,只要再補一部分生活物資就可以動工了。 白雀這次回去就是要帶著那五十個工匠和自己手下一起把房子建起來,時知下的命令是入冬前得把房子起好,過了年她要把篩選合格的人送過去培養。 白雀和他手下帶回來的上百個孩子分散在各個莊子里一邊做活一邊識字數數,每個孩子的品性能力都有人在暗中記錄。 時知的整理的教材已經差不多了,過了年她會親自去貓耳山住一段時間。 “女郎,莊子上送來的六個小丫頭都安排好住處了?!卑⒑缃褙撠煏r知院里的人事安排,加了六個小女使自然得她來安置。 時知手中練字的筆沒有停下:“知道了?!?/br> 這六個女孩子最大的九歲最小的七歲,都是白雀他們帶回來的,經過半年觀察,時知挑出了最出色的六個女孩子。 她打算提前培養一些“小助手”,留給她準備的時間越來越短,她必須準備的更充足些。明年去貓耳山阿茄阿葫她們不適合跟著,男孩子也不適合貼身跟著她,所以最終選了六個女孩子。 六個女孩兒在莊子上養了半年,小臉不再是面黃肌瘦的樣子,但突然被領到家主府她們還是有些忐忑。 但這半年跟著學了規矩也學了字,見到時知后也都規規矩矩行了禮。 時知看著幾個小孩子強做鎮靜的樣子笑了笑:“不用怕,府上的人大多和氣,以后你們就知道了” 幾個女孩低著頭不敢答話,時知也不勉強又繼續溫聲道:“你們叫什么名字???” “奴婢們請求女郎賜名?!?/br> 稍微大一些的女孩兒大著膽子回話,她們聽帶她們來的人說了,她們交了好運了,跟著女郎可是有大前程的,女郎身邊的差事比家主那里都吃香呢。 她們在莊子上就聽過,有臉面的仆人都是主家賜名的,如果能賜姓崔,那更是一種榮耀。 時知不知道這些女孩子來之前已經被莊子的仆人“洗腦”了,但她也了解這個時代的一些認知。 時知把自己寫的字抽出一張來:“上面的字學過了嗎?一起念出來?!?/br> 幾個女孩看了一眼紙張,她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學習能力自然很不錯。 “勤學之、明辨之、篤行之?!?/br> 時知滿意的點頭:“這是我先生對我的期待,也是我對你們的期待,勤、學、明、辨、篤、行這六個字以后就是你們的名字了?!?/br> 這一聽就是好意頭,幾個女孩激動的行禮:“奴婢謝女郎賜名?!?/br> 六個女孩子被單獨安排在一個院子里住著,并不與普通女使在一處,這是之前就定好了的,她們過來并不做普通活計,為了不惹人眼單獨放個小院子也方便。 時知每天都會花一個時辰教她們數學和科學常識基礎,另外的時間時知讓人帶著他們繼續學習認字、讀書、算賬。 這件事在家主府并不算太過出奇,因為時知以前有教過她身邊的女使,但她們早過了學習的最佳年齡,雖然都識字可學習效果一般,因為相比學習這些“奇說怪論”,她們大概更愿意學習阮mama教的那些知識。 時知失望之余也很理解,時代不同身份不同,這些女使家里都是世仆,從小的教育讓她們早就有了根深蒂固的追求和價值觀。 于是時知就讓阿茄阿葫培養她們,術業有專攻,在這個時代學習阮mama那些時知也沒什么不好,起碼對她們來說會更開心,這也算“服務型”人才。 所以當她發現崔氏還有白雀這一類人時時知第一個想到的不是什么暗諜刺探,她想到的是培養她需要的“實業型”人才。 時知并不覺得想學內宅里用的學識有什么不對,環境造就人才,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教的東西在當下的確作用不大,就連她自己現在也不敢保證以后一定有大用。 原來時知的數學課一開始還是很有市場的,沒看阿秋就是她培養的嗎?算賬理事在這個時代也很有用,所以就連阿茄阿葫阿秋也會聽一下,“九九乘法表”已經是每個院子里女使都會背的了。 可到了后面……一言難盡,時知也就不再浪費時間了,她明白自己太心急,所以才靜下心來去整理教材,教學也是要有規劃。 這一次時知的教學還算順利,什么都不會的孩子反而更好教一些,畢竟都是很聰明聽話的孩子。 “阿葫,給阿勤她們每七日加一份兒甜食果子的份例,從我的私賬上出?!睈蹖W習不讓老師cao心的孩子必須得獎勵! 白雀讓手下的死士靈猴和飛鷂保護時知,平日里上完文化課,這六個女孩子還要暗地里接受這二人的一些訓練,在家主府住下后她們活動范圍暫時只能在一個小院子里,時知也只能用甜食給她們帶去一點快樂了。 崔教授的麥子今年順利收獲了,時知暫停教學去農莊幫著崔教授一起記錄數據。 正當崔氏又一次和外界兌換“福種”時,一個消息傳來讓時知和崔教授都有些懵。 新帝給自己的嫡長子訂親了,女方也是崔氏女,不過不是大祖房的時知是崔家小祖房的嫡女。 這事兒其實說到底是皇帝和崔氏小祖房的事兒,原本崔教授和時知做為“同族”只是被告知一聲而已。 然而時知想到原著里男主和女主關系曾經一度緊張,問題就是男主后期為了得到更多世家的支持不斷拉攏頂級世家,崔氏小祖房的嫡女還差點成了男主的“平妻”,雖說最后沒成但這也讓女主好一陣惱火。 時知當初還嘀咕就男主和他身邊人這個行事作風,要是單純的言情文分分鐘她都想讓“男配”上位了,整個一個“大豬蹄子”!也是從這個情節開始時知一下子失去很大的閱讀興趣跳章節跳的更歡脫了。 這小祖房還真挺能“鉆研”,雖說這次訂婚的不是原著那個,可時知總感覺以后還有的是好戲看,畢竟崔家的女兒并不少,“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是世家的生存法則之一,只是可憐了這些無辜被卷入利益博弈的女孩子了。 就在時知默默吐槽時,緊接著又來了一封信,一封從桐州州府濟陽城來的信。 知微書院的山長病重了,他打算辭職,鑒于崔氏大祖房在知微書院的特殊地位,辭職前要先和大祖房打個招呼。 這兩封信湊到一起,時知和崔教授就有些犯嘀咕了,沒別的意思,主要是知微書院它不是一般的書院。 它背后代表的政治色彩太濃烈了,這讓崔氏大祖房的當家人不能不慎重考慮??! 大良建國后“科舉制”漸漸取代了“舉薦制”,表面上是世家與寒門的利益爭奪其實是世家和皇權的斗爭。 如今朝中官員有六成是科舉選官入職,但科舉入職的官員有七成來自大大小小的世家。 文化壟斷的在這片土地已有千年,游戲規則改變了,世家立馬改變了策略,他們在自己的地盤扶持出大大小小的各種書院,知微書院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由崔氏大祖房主持建立的。 它成立的目的很明確,收攏各種人才為世家子弟服務,打贏這場教育文化戰爭和政治資源爭奪戰。 原本書院成立之初,只有頂級世家只有崔氏六房一知微書院的支持者和資助者,后來滎陽鄭氏與范陽盧氏支持那兩所書院因各種衰落后也開始轉而支持知微書院。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這場賬是世家打贏了,因為科舉制的官員大多還出自世家子弟。 然而有些東西還是不一樣了。 幾百年前寒門子弟哪怕做官也要投入世家門下,可如今只要讀書好就有機會,世家終究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了。 所以這種情況下,做為世家勢力代表知微書院就顯得更重要了,原本崔教授和時知沒打算摻合這里面的事,畢竟大祖房朝堂上的人才凋零,現在讀書的子弟是不少可離他們出頭還早著呢。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知微書院山長要退下來,那大祖房就必須得有應對,尤其是在崔氏即大概率將要出個太子妃的時候,更得謹慎了。 崔教授和時知討論了許久終于定下了對策,濟陽城是必須要去一趟的了。 百年前文化中心是在北方,可隨著朝廷扶持海外商業的舉動,經濟中心南遷了一部分,南方的寒門崛起了他們或許文化底蘊不如老牌世家但財力卻漸漸追上來了。 江南十幾個豪族就是這幾十年起來的,他們除了讓自己的子弟讀書同時扶持寒門的讀書人,英才書院的大部分學生就來自豪族和寒門。 世家還在努力控制著朝局,但北方寒門中的文人卻被更開放更活躍的南方吸引了,再加上有揚子江這個天塹為屏障,江南少戰亂,文風漸漸竟然壓過了北方。 大良前幾任皇帝都有扶持南方寒門與豪族的舉動,比如給英才書院為代表的南方書院御賜各種榮譽,每年還撥款資助寒門讀書人,北方書院就很少有這些待遇。 再比如把管理海外貿易的官員變成南方人的專屬,世家除了偶爾分點湯,這一塊根本插不進手。 近十年,南方除了英才書院其他書院也漸漸崛起,可北方專收世家子弟的學院卻漸漸衰落,如果不是世家子弟除了書院還有家學和能單獨拜大儒為師的教育資源,如今科舉為官的勝利者是誰還不一定呢。 曾經桐州算是北方文風盛行的文化中心之一,雖然這些年因為北方動亂文人南遷較多,知微書院仍舊保持著北方第一書院的地位。 知微書院能和南方的英才書院并稱“南北”大書院這離不開頂級世家的支持。 時知和崔教授雖然穿成了世家子弟但骨子里并不看好也不待見世家文化壟斷的行為,但這次去濟陽城其實是想找人接“棒”。 祖孫二人都不愿意繼續參與這場爭斗,更何況如果未來真的要天下大亂那么清河也不會是一方凈土,他們最急迫的是如何在這場混亂里有足夠的籌碼生存,那時候這些文化教育和朝堂政治斗爭都不是最迫切的事。 可崔氏大祖房利益卻不是他們倆可以完全代表的,所以商量了半天打算把這個事扔給感興趣的人去做好了。 崔教授和時知甚至有些羨慕太原王氏了,勢力逐漸南遷,也沒有像崔氏一樣扛起斗爭的大旗,而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在江南扶持起個寧江書院,雖說也是以收世家子弟為主,但它也不排斥寒門入學,把“和而不同”的中庸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 雖說比不上英才書院的影響但現如今也是江南數一數二的書院,在江南那種文風盛行的地方這很不容易了。 崔氏大祖房不再抗大旗,但其他五房應該是很愿意抗的,要不是書院是當初大祖房的家主出錢建的,又在大祖房勢力的地盤上,他們早就搶過去了。 可這些年動作也一直沒停,書院的副山長崔博就是出自小祖房的嫡脈。 百年前的知微書院山長是崔氏大祖房說了算,畢竟是人家出錢建的,到后來別的世家也參與知微書院影響力慢慢擴大,就變成了世家們的投票。 崔氏大祖房原本強盛時與其他五房關系還不錯,利益也大體一致,所以崔氏擁有六票投票權,這是大祖房以創立者身份爭取來的。 后面加入的盧氏、鄭氏因為參與太晚就和其他幾個早期參與者二等世家一樣只有一票。 大祖房除了有投票權還有一票否決權,當然了山長不是年年選,一二十年選一次的活動,大祖房這否決權其實都沒用到過,因為二十年前大祖房還沒衰落至此,在知微書院的影響力比其他幾個世家加起來都厲害的多。 可如今就很微妙了,大祖房甚至都已經把自己的勢力撤出長安了,那原本是為了爭奪政治資源的書院還能讓他繼續控制嗎? 第27章 .頹勢崔家現任家主和未來…… 如果可以,崔家現任家主和未來家主都想表示:我們不想,我們不配,你們以后隨意哈。 原本應該崔教授親自來一趟的,但不說崔教授要忙著推廣麥子沒時間,就算他有時間這次他也不方便過來。 因為這次“放權”的借口是“老邁病弱”無心理事,為了表示真誠一點,只能由時知這個繼承人親自來一趟了。 畢竟大祖房其他人還是很看重這塊利益和榮譽的,崔教授要是只寫封信表示他不參與了,不說其他世家怎么想,光是族人也不能同意。 時知出發前,崔教授把族老們聚在一起開了個會,除了把知微書院要換山長的事說了,同時也說了皇長子和小祖房嫡女訂婚的事。 大祖房衰落不是一天兩天,族老們再不想承認也明白如今大祖房于知微書院的地位不過是掛名罷了。 沒有人才就等于沒有后續力量,那你又有什么資格去做為世家的代表去掌握這部分資源? 靠名望?別搞笑了,幾大頂級世家哪個又比崔氏差了? 更何況大祖房如今是崔氏墊底的,要不是其他五房撐著名頭,單單大祖房一脈的實力早就掉出頂級世家的行列了。 “約束子弟勤學上進,要是有好苗子,老夫親自給他們寫推薦信,不管是大儒也好,書院也罷,只要本事到了都不會委屈他們的?!弊鰹榧抑鞔藿淌谧龀隽吮WC。 趁著族老們心里也憋著一口氣,崔教授又打了份雞血,讓大家回家督促兒孫上進,屬于大祖房的榮耀和資源他們早晚會拿回來的! “投票”會議還有半個月才舉行,幾大世家都派了嫡枝中有地位的人代表家主投票,畢竟除了大祖房別人家都離得太遠,你總不能讓人家家主放下家里或者朝廷的大事跑來這里吧? 別的家族也不會讓家主親自到知微書院選山長,崔氏大祖房這一次也不適合讓家主去,畢竟他們不是去投票而是去“放權”的。 那么大祖房的代表時知去最合適,雖然她的年紀代表她還沒有能力和閱歷承擔這么重要的事情,但正因為這樣才能切到好處提現大祖房的“重視而又無奈的放棄”。 時知這次出門沒有輕裝簡行,她按照世家女的排場帶足了人手才由崔和親自隊往濟陽城出發。 大祖房雖然要放棄知微書院,但并不能太過示弱,這里面涉及的東西太復雜,時知也很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