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后 第183節
書迷正在閱讀:第一萌寶:總裁爹地請自重、棄婦覺醒后(雙重生)、我爸是后媽年代文男主、八零海島戀愛日常、美人惑君、步仙階[修真]、我靠美食在逃生綜藝爆紅、婚妻已定:總裁,別亂來、歲月不敵他、請控制住你的向導素
其他人也是一臉茫然。 這話是什么意思? 已經開口了,縣令也沒想隱瞞,很快就開口解答了在場眾人的疑惑:“我們匈奴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且與秦國的并不相同,所以一般人并未想過要學其他人的語言和文字。但由于以前常常與趙國打交道,才有那么一小部分人特意學了趙國的語言和文字?!?/br> 但是,趙國與秦國的語言和文字并不完全一樣! 語言還好說,即便是趙國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方言,為了與當地官員打交道,所以一般都會把當地方言與官話一起學了,故而即便在秦國拿下趙國后,匈奴人也仍舊可以與當地人并秦國派遣到九原郡等地的官員交流。 可文字這東西,平日也用不到啊。 更何況…… 那縣令有些委屈:“可后來趙國滅亡,趙國文字被秦國文字取代,我們那時候就已經沒辦法看懂秦國的一些政令了?!?/br> 匈奴本就沒多少人學趙國文字,秦國拿下趙國后,趙國文字更被直接廢除。 倒也不是沒人想過學習秦國文字。 大篆還好,雖與趙國文字有一定差別,但字體相差不大。 可秦國這些年一直在搞文字改革,先后推出了小篆、隸書、楷書三種字體,小篆還在剛推出沒多久后就被更簡單易書寫的隸書全面取代,基本已經無人使用。 偏偏匈奴人并不知道,只以為三種字體都是秦國正在使用的文字,所以只能一樣一樣地學。 學不會就罷了,最怕的是將幾種字體混淆,或者將一個字認成另一個字。 挫折積累多了,也就沒人愿意學了。 所以,如今的匈奴是真的沒一個能看懂布告上文字的人。 林阡有些錯愕,很快反應過來,會出現這種情況固然有這些年字體更新換代的頻率太高的原因在,應該也有匈奴剛歸附大秦不久,又正好遇上學校開學,所以沒來得及進入學宮學習拼音與簡單漢字的原因。 像是中原各地在掃盲班與字典出現后,這些年也習慣了隸書與楷書,并不曾出現這些匈奴的情況。 嬴政突然問道:“你們自己不認識字,難道不會問?” 那縣令與同伴面面相覷,而后略有些不好意思地開口:“除了在集市與互市當中,我們出現在其他地方只會造成恐慌,當地百姓更是對我們避之不及。而且我們平日生活在草原上,到其他郡縣也是為了交易,一個月也就會去兩三次,也不愛湊熱鬧,擔心招惹了麻煩,所以……” 嬴政看向郡守:“他說的情況可屬實?” 郡守頓了頓,雖然不想承認,卻還是點了點頭:“大家都知道他們與過去不一樣了,但之前幾百年的遭遇與長輩灌輸的印象卻并沒有那么容易忘記,這種事情只能慢慢來?!?/br> 嬴政聽了,愈發覺得一定要讓這些匈奴的孩子入學。 不能讓這種割裂的情況繼續存在。 匈奴人個個身強體壯,青壯年可以如百越般和當地人混合在一起兵役軍訓,相處多了就會產生感情,自然就能忽略彼此身份視作一體;而讓小孩子與當地人融合的契機,最好的自然是學校。 他直接問道:“可存在你們想要帶著孩子去報名,卻被人拒收的情況?” 那縣令趕緊搖頭:“沒有沒有,我們是在來了郡城之后,才知道學校的存在,但同時也知道了學校已經招收完學生,都已經開始上課了?!?/br> 郡守忍不住開口:“其實微臣想過派人給他們送一份布告過去,但微臣派去的人在草原上轉了兩天,愣是沒找到他們人影,最后只能帶著布告空手而歸。后來想著報名時間這么久,他們每個月也都有人會帶著貨物到到各個郡縣去交易糧食物資等物,定然可以看到布告上的內容,所以便沒再多管此事?!?/br> 在學宮開設了“掃盲班”后,如今整個九原郡認識隸書、楷書的人比懂得篆書的人多很多,郡守在寫布告內容的時候還特意全用的學宮老師教的簡單文字。 誰能想到,這群匈奴當中竟然根本就沒人認識布告上楷書的人呢? 這事兒就是個徹徹底底的烏龍! 但即便是烏龍,這件事也透露出了一些問題—— 比如匈奴即便已經歸附了秦國,也仍舊與秦國少有交流;比如匈奴與各郡縣來往不便,所以才會一個月才去交易兩三次;比如兩方想要交流只能等匈奴主動前往郡縣,郡縣官員卻沒辦法找到匈奴,朝廷下達的政令也沒辦法第一時間送到匈奴手中…… 嬴政自然也想到了這點,而他也在第一時間想到了解決辦法—— 在草原上修路。- 但除了修路,還應該想一些其他措施。 林阡提議道:“可以在路邊開一家驛站,由各部落派人鎮守。一旦朝廷下達政令,便由郡守派人將其抄錄一份后送去驛站,再由看守驛站之人送達各位縣令手中?” 秦國的“郵政”業因戰爭而發達,開一個驛站也算輕車熟路,并不麻煩。 嬴政尚未開口,那縣令便忙不迭點頭道:“可以可以,我們很愿意派人到驛站鎮守?!?/br> 都已經吃過一次虧了,他們可不想再因為這些原因而錯過更多機會。 嬴政一頓,點頭:“等水泥路修好后,郡守立刻派人去各縣路邊開設一個驛站。驛站里的人需仔細挑選,如其他驛站般給予正經職位,靠朝廷發俸祿?!?/br> 那縣令眼睛一亮,更是興奮地連連點頭。 不過…… 一直沉默不語的李斯開口:“若匈奴真的無人認識隸書楷書,今年這些匈奴孩子恐怕不能入學了?!?/br> 那縣令面色一僵:“距離學校開學也沒多久,真的不能通融一二?” 李斯無奈:“并非不能通融,只是即便準許你們的孩子到學校去學習,他們也跟不上老師的講課內容。這些已經入學的孩子,都在學宮內至少學習了一年的拼音與簡單文字,學校的教材也都是按照這些孩子的水平編撰,匈奴的孩子不曾學過拼音與簡單文字,上課恐怕很難聽懂?!?/br> 這話一出,所有匈奴縣令都愣住了。 張良見狀笑道:“這對你們而言是好事兒啊,學宮開設的拼音文字課程主要是為了給當地百姓掃盲,講課內容其實不多,三四個月就能教完了。你們的孩子既然不曾學過拼音與文字,就算之前報名了也沒辦法讀書,還是要去學宮學習?,F在后悔還不如盡快將人送去學宮,明年開學便可報名,也不算耽誤了孩子?!?/br> 匈奴縣令們一聽,眼睛立刻亮了起來。 ==·震怒·== 嬴政一行人在九原郡待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親眼看著那些匈奴人將孩子送到學宮讀書,并正式開始修路之后,這才滿意地準備離開。 離開之前,嬴政到學校去看了眼冒頓與韓信兩人。 韓信自不必提,他天生腦子聰明,學起東西來快得驚人,而且基本不偏科;冒頓竟然與韓信相差不大,而且在政治上面還更有天賦,語文方面卻有些拖后腿。 嬴政看過兩人的成績,又親自見過了兩人與同學的相處模式,心里有了數。 不久,嬴政一行人離開九原郡。 那日正好是休息的時候—— 林阡原本想要推行雙休制,但意外遭到了從大臣到百姓的全部反對,最后只能為這些可憐的學生爭取到了一個月休息兩天的“特權”。 冒頓與韓信兩人站在城墻上,看著嬴政一行人離開。 韓信只覺得高興,冒頓卻看著秦王的背影怔怔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等人走遠后,韓信拽著他就往樓梯方向跑:“好了好了,陛下都已經離開了,我們就不要在城墻上打擾叔叔伯伯們守城了?!?/br> - 他們很快又去了中部地區。 這邊土地肥沃,有著相當廣袤的平原地區,百姓生活喜樂安康,當地官員也算盡忠職守—— 雖然也有一些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但都在嬴政指出后立刻調整好了。 一行人在中部幾個郡縣待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然后才繼續南下,他們一路從九原郡途徑上郡、太原郡、巨鹿郡、邯鄲郡、東郡,然后來到了碭郡,再取道陳郡,抵達了泗水郡。 嬴政等人還面見了這些地方的官員,親自去看過了當地的學校。 一開始眾人只覺得這些地方的百姓安居樂業,學校也辦得有聲有色,完全讓人挑不出錯來。 但隨著巡游的郡縣越來越多,林阡總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對。 這感覺就如隔靴搔癢般讓人說不清到底是什么地方不對勁兒,卻讓人如鯁在喉,總是提不起勁兒來。 一直到他們在參觀泗水郡學校的時候,看著那教室里面清一色的男孩兒時,林阡才終于找到了原因:“陛下,這教室里面怎么全是男學生?” 嬴政定睛一看,果然沒在教室里面看到一個女孩兒。 林阡皺眉,有些記不清了:“我們之前路過的幾個郡縣,教室里面也是這般情況嗎?” 嬴政轉頭看向其他官員。 李斯與馮去疾二人對視一眼,紛紛搖頭。 其他官員也都記不清之前情況,只能低頭躲避嬴政視線,唯恐被他選中回答問題。 就連張良,也只能隱隱約約記住一些情況。 但不確定的事情,萬萬不可拿出來說,因為一旦后續調查的時候發現情況并非如此,他這種“信口雌黃”之人可是會被追究責任的。 不過,他轉頭看向自己的屬官:“我記得,你記憶力不錯?” 那人點頭:“卑職記得?!?/br> 張良便直接向嬴政舉薦了對方:“這位是微臣手下屬官,名為蕭何,之前被奉常調去為幾位公子的婚事幫忙,因做事有條理且博聞強識,特意被微臣調到了身邊?!?/br> 博聞強識? 嬴政將視線落在蕭何身上:“你記得之前幾個郡縣的情況?” 蕭何立刻站出來:“回陛下,記得。陛下帶著我等從九原郡離開之后,一共經過了上郡、太原郡等七個郡縣,泗水郡為第八個郡?!?/br> “在上郡時除去過郡城外,還去了周邊三個縣城,郡城內看過兩個班級,學生分別是三十四個與三十三個,前者男女人數為十九個男孩和十五個女孩,后者則為十五個男孩與十八個女孩,比例基本持平?!?/br> “陛下在兩個縣城分別旁聽了一個班的課,前者二十八個學生,男十五,女十三;后者一共二十五個學生,男十三,女十二……” “在太原郡時除去郡城外一共去了三個縣城??こ侨タ催^三個班,人數分別是四十二、四十一和三十九。男女比例則為二十一比二十一,二十比二十一,二十比十九……” …… 林阡在旁邊聽著,眼睛越睜越大,心頭的震撼更是難以言語。 這都是什么人啊,都過去這么長時間了,他竟然不但記住了他們經過幾個郡縣,這些郡縣又是哪些,甚至連他們去過多少學校,參觀過幾個班級,班級里面的學生人數與男女人數都記得一清二楚。 【就這驚人的記憶力,干什么不能出頭?難怪會被稱作漢初三杰?!?/br> 【蕭何真的不是照相機記憶嗎?】 【逆天了好嗎!】 嬴政轉頭看了林阡一眼:漢初三杰?眼前這個蕭何也是? 他記得林阡提到其他兩位漢初三杰分別是張良與韓信,韓信不必提,如今還是個小孩兒,而且韓信走的是軍事這條路,雖然需要著重培養,卻并非秦國當前緊缺人才。 張良擅長謀略,這些年辦事盡心盡力,填補了秦國的人才空缺。 那么,這位蕭何是哪方面的人才? 林阡沒注意到嬴政的眼神,仍舊在仔細分辨蕭何報出來的一系列數據,而越是聽,她臉上的激動越少,眼底反倒漸漸爬滿了怒氣。 “碭郡除郡城外一共去了兩個縣城,每個學校都參觀了三個班級,郡城學校的學生人數分別是三十二,二十九,二十七,男女比例是二十五比七,二十二比七,二十五比二;縣城學校的學生人數分別是……” “我們剛來泗水郡,尚且不曾前往縣城,在郡城學校至今為止只參觀了一個班級,學生人數三十,男女比例三十比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