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莉迪亞相信自己的信仰,也十分肯定每一次的禮拜她也都是虔誠而自然的。 她信任上帝,不懷疑全知全能的神的能力,也愿意將自己的心愿和期待寄托給神明。 唯一特別一點的地方,可能是她不同于同時代女性的那種獨有的一點點的野心。 但這其實也算不上什么。 “我要成為這個時代走在時尚最前沿的女性?!?/br> 這實在是在樸素的一個愿望不過了。 到巴黎的貴族小姐們的圈子里問一問,十個里有四五個會用神秘的笑容揮著扇子并不正面應答而是默認這個愿望,有那么兩三個會直接地大方地回答你“為什么不可以呢”。 這樣看,想要做一個引流潮流的光鮮亮麗的人物的小姐夫人確實相當多。 莉迪亞不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對,甚至于說很大程度上,她不過是創造力和行動力更強一點。 比起那些小姐夫人只會讓人幫她設計、按照她的想法去改衣服,莉迪亞還會自己畫圖,甚至自己參與進來,來做出最好看最漂亮的衣服,這其實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也許又有些人會說了,自己動手那多么不體面啊。 但是畫設計圖就和畫風景畫似的,說來也不過是畫畫的一種。 至于說繡活一類的,莉迪亞倒確實可以把大頭的工作安排給達西家族的裁縫來。 但如果這件事情變一個情形—— 全英國的東西和人都是為國王和女王服務的。 那若是女王期待她為她設計衣服呢? 要知道每一位王后、女王都少不了各色各類的女官輔佐她指導她,莉迪亞也不期待能夠成為宮廷里的人物,雖然某種程度上說,她達西夫人的身份也足夠她去侍奉女王,但—— 誰讓她舍不得達西呢? 所以說,若是能夠與這位準女王說上話,或是能夠得到她的一點喜愛和贊賞來,那就真的是她實現愿望的希望、也是達西家族的希望。 如果她設計的衣服能夠被女王夸贊甚至穿在身上,毫無疑問,她會揚名的! 有時候,莉迪亞的腦海里會很快地略過這樣的念頭,但隨后便被其他的事情所替代。 嫁了一個好丈夫,對于絕大部分女性來說,基本人生已經完成了一半左右的目標,接著撫育孩子至成人,是剩下一半的人生目的。 而這對于一個殷實富裕又有身份的家庭來說,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比起每天為一日三餐的飽腹、為孩子沒有紳士身份而被輕視擔憂,莉迪亞幾乎一下子站在了一個接近成功的附近。 哪怕不努力,莉迪亞的人生也是成功的。 至少大部分人知道了她的背景,又知道她有這樣一個恩愛體貼的丈夫,是絕對不會說出她的人生“可真不幸”這樣的話來。 莉迪亞需要自己為自己尋找一點目標,但這份安逸之后,她也想要讓自己實現一點除了對于家庭、丈夫和責任以外的目標,若是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達成自己的愿望抱負,便是不像是男人們那般達成什么了不起的榮譽,能夠做到自己最期待的事情,那也是對她的一種嘉獎了。 莉迪亞很快地便也已經清晰地意識到了自己心中的這種期盼和愿望。 她沒有和達西提起這件事情,是知道這目前還是沒有影子的事情,同時他對于她的某些想法也不是全然無知。 但有時候,達西的態度已經能夠說明問題,對于莉迪亞對于維多利亞公主的格外的探知和一些其他的似乎不太“正?!钡暮闷?,達西一律接受,也盡自己努力為她尋找一些答案。 盡管出于謹慎沒有將想法和他點明,但達西同樣以這種方式無聲地支持著她。 僅憑借莉迪亞自己,是絕對不會知道類似“維多利亞女王在生父早逝以后,早年曾在其舅父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監護下接受教育,最重要的是她曾長期受自由主義思想的熏陶”。 要知道,在英國一派貴族普遍的知悉中,這位被生母公爵夫人仔細地保護著甚至“鎖起來”的年輕的公主似乎被認為成是一種乖順而服從的女孩。 莉迪亞不知道是這位公主那對于自由和進步思想的理念主導了她的行為,還是被她母親公爵夫人刻板而嚴厲的教導所束縛了自己。 要知道,實質上有不少英國貴族對于這位來自德國的公爵夫人評價并不高,尤其對方對于小公主過分的近乎偏執的保護**日積月累地就造成了相當的矛盾,讓不少人非常不滿。 而由公爵夫人和她認命安排的那位剛愎自用的審計官約翰·康羅伊一道形成的一套“肯辛頓體系”,嚴格到有些無情地約束著這位年輕的公主的一言一行。 也正是這一套體系嚴防死守,將公主父親那一邊的親戚和有關的大貴族一道隔絕在外,是公主無法見到那邊的支持者,并且強迫她更為依賴和依靠母親這邊的人。 公爵先生還為達西帶來了一個消息,就在去年的時候,行至拉姆斯蓋特的時候,這位未成年的公主因為眾多頻繁的公開訪問式的游覽而搞得身心俱疲,幾乎沒有太多的休息和放松時間,一直保持著接見和會面狀態以至于終于生病。 英國這邊知道消息的貴族普遍認為,是這位傲慢自大的審計官在最初認為這是小公主為了躲避會面而裝病出來的結果,就因為這一念之差,差點耽擱了對小公主的救治,這位審計官就顯得更加可恨而令人生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