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一言不合:……拜拜?!?/br> 林渙直播間的人也算是存續久的了,雖然也是有來有往,但大多數眼熟的人都還在,按他們的話說,他們陪著歡寶一路從三歲小孩成長成了現在的八歲大孩。 想想也是很辛酸。 畢竟沒有哪個直播間觀眾看別人家直播的時候還要跟著一塊兒學三百千和四書五經的。 你不學?沒關系,也就是下回歡寶上課的時候聽不懂而已。 像極了當年學微積分和高數時候低頭抬頭就茫然不知所措的自己。 做歡寶的觀眾,痛并且快樂著。 # 沈倦會跟著林渙他們一塊兒進京,自然也收拾東西。 幾家約定好了從揚州碼頭出發,一路跟著押送江南稅收的官船往京城去。 又因為黛玉還在熱孝之中,他們到了揚州以后是足等過了七七以后才上的門。 這中間還發生了個不大不小的事兒:榮國府里頭派來接黛玉的仆役月內就登門了。 那會兒林渙正在念書,聽了這消息都驚了。 素來講規矩的人家都是避著人家的孝期的,哪有人家才守孝一個月就上門的? 這會兒守孝的時間有七七的,也有百日的,再長些的有一年三年,因著榮國府里催得急,加上這會兒馬上臘八節了,過了臘八就是年,林如海想著不好叫黛玉年節的時候才登門,故而只叫她守七七的孝期,已經是縮短了時間了,加上路上還要走上一個多月,算著到了榮國府也差不多出了百日的熱孝。 林渙他們都避諱著不肯登門,結果榮國府這幾個仆役愣是不知道,大大咧咧就在門口求拜見了。 把林如海氣得夠嗆。 賈敏本就是榮府出身的女兒,他們竟然自己都不在乎,難不成真是人走茶涼了么! 再來,林黛玉怎么也是現在賈府老大大的外孫女,那邊府里竟也只叫了幾個奴仆過來接人,來個正經爺們都沒有!這是不把誰放在眼里呢? 林如海氣得不行,當即就想算了,不送黛玉去京里了,扭頭看到一身素淡、面帶愁容的林黛玉,頓時就嘆了口氣。 愁??! 黛玉還強忍著眼淚安慰他:“爹爹何必在意,女兒又不是常住他們家了,他們在乎不在乎又有什么關系?我只當我是個客人,并不算是親戚罷了,若在那府里受了氣,我只往秦姨家去就是了?!?/br> 她素來和林渙關系好,便是這幾年通信也沒斷過,說這話的時候自然也有底氣。 林如海摟住她:“可憐我的玉兒,才不過六歲就要離了我,叫我怎么舍得!” 父女倆大哭一場。 等收拾好心情,林如海思忖著剛剛黛玉說的話。 “我只當我是個客人,并不算是親戚?!?/br> 是啊,他原先只想著那是黛玉的外祖家,應該不會虧待了黛玉,若是他們誠心來接人,他便舍了黛玉送她過去,也沒必要帶許多的仆從丫鬟打他們家的臉。 從前林家單傳,平日里來往的親戚朋友不多,更沒有要接黛玉去家里住的,林如海對于這接送禮儀并不十分敏銳。 而從認了林風起這個堂族兄弟,兩家時常來往,林渙和黛玉關系又好,他家時常接了黛玉去府里住著,收拾行李的時候大多都一應俱全,別說是丫鬟婆子,就連黛玉常用的茶盞杯子都帶著 ,生怕她行走坐臥之間有不習慣和不舒服的。 林如海也漸漸通曉了這互相來往的禮。 若那榮國府里真是把黛玉當外孫女寵著,他給黛玉準備那些丫鬟婆子、箱籠物件,讓黛玉的日子過得舒服些,她們也不會覺得冒犯。 若是把黛玉當外人,那更要準備東西了,沒得叫人看輕了她。 思前想后,他還是給林黛玉帶足了人,一個奶嬤嬤王氏,兩個大丫頭兩個小丫頭,內院里傳遞消息看守門戶的婆子娘子、并外頭行走的小廝下人管事,足足十來個人,還有幾大箱的行李。 裝船的時候賈府里來接人的仆役都驚了,忙說:“府里都給姑娘收拾好了的,一應起居都和自家姑娘一樣,大人何必費心帶這么多的東西呢?” 【心上人:放屁!哪里給林meimei收拾好了?去了才說要把碧紗櫥收拾出來給林meimei住,連衣裳都沒裁好,還要現找布料呢,磕磣誰??!】 【紅樓我來啦:我一直不理解,為什么紅樓里要寫他們幾個姑娘的一應制物都是一樣的,元春是二房嫡女,迎春是大房嫡女,這倆就不一樣了,大房按理繼承爵位的,迎春的地位不比元春高?為什么元春是大姑娘,迎春是二姑娘?再有就是探春,她是二房庶女,結果也和姐妹們一樣,惜春更離譜了,她哥哥是賈珍,長房長子,繼承整個賈家的族長,她可是親meimei,長房嫡女,結果跟其他人也沒有區別?!?/br> 【紅樓我來啦:我說這話不是捧嫡庶神教,是這玩意兒就很不合理,古代嫡庶分明,結果賈府真就混著來,一點規矩都沒有?!?/br> 【白菜豆腐腦:你指望一個武夫出身的勛貴人家能有多懂規矩哈哈,不過我記得賈母出自史家,史家可是保齡侯尚書令史工的后人,那可是統領百官的人啊,和宰相差不多了,賈母也是經過大風浪的人,看她平時總說的自己還是姑娘的時候怎么怎么的,難道這點規矩都不知道嗎,還是假裝不知道啊?!?/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