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十代目社畜打工指南、[綜漫]社恐玩家,被迫成王、[綜漫]養崽后我在異世界作威作福、哥譚夢游記[綜英美]、成了伏羲的二婚對象[洪荒]、[快穿]女種馬之rou欲橫流、快穿之雙xing受的yinluan生活、征服她(百合,純百)、李生與我、[綜漫]屑老板都怕的吃貨嬸嬸
誠太妃深吸了一口氣,緩和了情緒,問道:“是哪家的姑娘?” 司徒澈看誠太妃不太高興,也不敢說自己喜歡的就是薛虹,而薛虹是女兒身,平日里都是女扮男裝。 司徒澈扯謊道:“我經常在一起玩的薛虹,母妃你也知道的,就是他堂妹。如今薛虹客居在薛府,我喜歡的就是薛府的姑娘?!?/br> 誠太妃想了想,問道:“就是那個商賈之家?商賈之女,還想嫁入皇家?如果你真的喜歡,以后娶了正妃,就納為側妃好了?!?/br> 司徒澈不高興的說道:“母妃,她不是商賈之女,她哥哥,如今已經是舉人了,明年就要考進士。她父親是紫薇舍人,也算是書香門第,官宦之家了。而且他哥哥和薛虹都對我有救命之恩?!?/br> 誠太妃冷笑:“進士是好考的?考不考的上還是兩說。如果不是她家人對你有救命之恩,她的身份,連側妃都當不上,最多當個侍妾?!?/br> 司徒澈不容置疑的說道:“母妃,我就是喜歡薛家姑娘。要么我就誰都不娶,要娶,我就娶薛家姑娘?!?/br> 誠太妃氣道:“你這個不孝子!蕊兒有哪點不好?你父王去了,你不能娶妻,她等了你三年。如今,你一句不娶,就不娶了?” 司徒澈也冷笑道:“我可從來沒有說過要娶她!我和她沒有婚約,也從來沒有說過讓她等!母妃,蕊兒現在才十六,找個人家嫁人完全來的及,不要硬往我身上塞?!?/br> 司徒澈說完,轉身就走。 留下誠太妃在屋子里氣的心口疼。 但是誠太妃也不敢多做什么。 四年前,誠太妃想讓司徒澈和白蕊定下親事。她覺得司徒澈對屋中里的侍女太過親近,就趁著司徒澈外出的時候,將這侍女給尋了個錯處,打發出府了。誰知道這侍女性子這么烈,竟然尋死了。 司徒澈知道后,就帶著墨染一個,直接離家出走了,一走就是大半年,音信全無。后來還是誠親王去世,司徒澈知道消息后,連忙往京都趕。沒料到他在梁山被劫,差點死在梁山。 從此以后,母子之間的隔閡更深。司徒澈的事情,誠太妃也不太敢插手,害怕再把兒子逼走了。 司徒澈走后,白蕊進了屋子,誠太妃抱著白蕊說道:“蕊兒呀,你的命怎么這么苦?!?/br> 不說司徒澈,單說寶釵。 寶釵跟著薛蟠進了云臺書院,做了薛蟠的書童。晚上,薛蟠住在外間,讓寶釵住在里間。 白天薛蟠去上課,寶釵就在書院里面閑逛。 云臺書院在京郊的云臺山上,分為上、中、下三院。 薛蟠所在的是上院,里面的學子都是已經取得舉人功名的人。 進了云臺書院的大門,就是一個廣場,叫做思辯廣場。廣場的中間有一個八角亭,亭中樹立了三塊石碑。 中間一塊石碑上寫了書院成立的歷史。上面刻著書院成立和傳承過程中艱辛和歷代院長的堅守。云臺書院幾經風雨,最后還是傳承了下去,如今已經是京城五大書院之一。左邊的石碑上,是書院建立了這么多年,考上的進士的名單。右邊的石碑上,寫的是從書院出去的大賢,有著書立說的,有是詩畫名家的。 寶釵看著,肅然起敬。 廣場的東、西、南、北四邊,都有一個十米長,五米寬,一米高的石臺。這臺子上,就經常會舉辦出現文會。有時,對于圣人言,比如《論語》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有數種完全不同的斷句,而其釋義完全不同。這些時候,就會出現文會,大家公開來辯一辯。而書院的廣場全是來聽辯的學子。 除了文會,有時也會有書院的老師或者學子,在這里開講壇,傳達自己的觀念。 臺子后面的墻上,就是宣傳欄。學子可以將自己認為寫的好的文章詩詞貼上去,也可以將一些自己不解問題貼上去。 出了思辯廣場,往里走,就是三層高的禮賢堂。 禮賢堂的一樓是夫子們講大課或者開講壇的地方。禮賢堂的二樓和三樓,是書院先生們平日里辦公的地方。 禮賢堂后面,分左、右兩邊。左邊就是書院先生和學子的宿舍和庖湢,右邊是平日學子上課的教室。而教室中有一棟樓,高三層,寶釵進去看了看,是藏書樓,里面是各種各樣的藏書?;旧鲜烂嫔嫌械臅?,這里都有。 藏書樓第三層都是經史子集,科舉用書,以及各種不同的注釋。 第二層則多是歷代科舉的程文,以及一些書畫詩詞的書籍,雜論等等。 第一層,有很多卷宗,除此之外,竟然有很多話本,游記等等。這些在學子眼中,可是不務正業的閑書。 寶釵在藏書室呆了大半天的時間,午飯都忘記吃了。 出了藏書樓,再往后就是后院。 云臺書院建在山上,后院就是后山,種了松柏。有時學子讀書累了,可以在此處踏青,有時也會在這里舉辦一些詩會之類的。 云臺書院的上院,占地十二畝,建筑面積四畝??粗淮?,卻培養出數不盡的人才,將云臺書院的思想傳遞了出去。 寶釵看著云臺書院,心向往之。 晚上,寶釵問薛蟠道:“哥哥,怎么藏書樓中還有話本?” 薛蟠笑道:“你也覺得奇怪?我剛看見的時候,也覺得奇怪,覺得話本難登大雅之堂。不過先生說了,學習圣人言,是為了讓我們明辨是非,知道做人的道理。而話本,雖然有很多巧合和夸張的成分,但是話本中有很多世事人情,讓我們知道,生活中不僅有是非,還有情理。話本也只在上院中有,下院和中院中時沒有的。上院的學子都是舉子,以后大概率是會做官的。做官,就不能只會圣賢書,做書呆子,也要知道庶民是怎么生活的。這樣,才能不被人愚弄,也才能不做個昏官庸官。那一層中除了話本,更多的是卷宗。書院收集了史上和本朝的一些典型的卷宗,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讓學子們了解世情,也開闊視野?!?/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