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十代目社畜打工指南、[綜漫]社恐玩家,被迫成王、[綜漫]養崽后我在異世界作威作福、哥譚夢游記[綜英美]、成了伏羲的二婚對象[洪荒]、[快穿]女種馬之rou欲橫流、快穿之雙xing受的yinluan生活、征服她(百合,純百)、李生與我、[綜漫]屑老板都怕的吃貨嬸嬸
注2:本章元春省親內容參考《紅樓夢》原著。 第73章 入住大觀園風波 賈元春回了宮中后, 就一直思索著清寧縣主林黛玉。 林姑父去世以后,皇上封了林姑父為列侯,封了黛玉為清寧縣主。即使真如賈家所說, 這一切是黛玉將林家的百萬家財獻上去換來的, 那又如何?黛玉這個縣主是實實在在的, 而且還有封號! 林姑父這么多銀錢獻上去,如今在皇上心中占據一席之地, 是皇上心中的忠義之臣。林姑父已經去世了, 只余下黛玉一個孤女, 那么這份遺澤都在黛玉身上,以后就會落在黛玉的夫婿身上。 黛玉是自己的表妹,這關系說親近也親近,說不親近,等黛玉嫁人了,自然就和自己這個表姐疏遠了。 元春自然是希望能跟黛玉更加親近一點的。既然黛玉如今住在賈家,如果能促成寶玉和黛玉的婚事,到時對寶玉有好處, 對自己也有好處。 賈元春在宮中生活不易。母親想讓自己給寶玉求個爵位,因此不在意黛玉。元春苦笑, 爵位哪里是好求的?如今明明有更好的,更適合寶玉的路。 元春聽說黛玉帶著林家的人獨居在梨香院,平日里寶玉去找黛玉, 黛玉一般都不見的, 這怎么可以?元春覺得自己要向賈家表明自己的態度,還要給寶玉和黛玉制造相處的機會。 還有大觀園,如此景致,要是被封鎖了, 豈不寥落? 元春讓太監夏守忠去賈家下了一道諭,讓賈政不必封鎖大觀園,眾姐妹和林黛玉、史湘云等只管在大觀園中居住,寶玉也隨進去讀書。還給了賈家眾人賞賜,其中寶玉和黛玉是一樣的,是兩柄上等宮扇、兩串紅麝香珠、兩端鳳尾羅、一領芙蓉簟,而給眾姐妹和史湘云的是兩柄上等宮扇、兩串紅麝香珠。(注1) 等夏守忠走后,鴛鴦捧著元春賞賜給黛玉的東西,去了一趟梨香院,將東西呈給了黛玉,并將元春的諭令簡單說了。 鴛鴦笑道:“林姑娘,老太太說,既然娘娘說了,大觀園可以入住,那邊的景致好,白放著也可惜了。林姑娘住在這梨香院,到底狹窄了些。因此讓林姑娘也隨著眾姐妹一起住到大觀園中,彼此在一塊相處著,也有個伴?!?/br> 黛玉收下了東西,客氣得讓紫鵑將鴛鴦送走,然后去打聽打聽具體的情況。 紫鵑將元春的諭令完整的內容,和給眾人賞賜下來的物品都打聽清楚,回來一五一十得都給黛玉說了,黛玉氣的發抖。 給自己和寶玉賞賜一樣的東西?讓寶玉這個已經十四歲的外男和自己住一個園子? 她賈元春怎么好意思說出口! 原先黛玉對賈元春就有些不滿。不過她體諒到元春身在宮中,有些事情不是她的本意。因此,雖然不滿,黛玉也都按捺在自己心中,從來沒有表露過。 不過這次,明明晃晃的,就是元春算計自己,真的當她好欺負不成? 黛玉拿出奏折,鋪開,開始給皇后娘娘寫奏牒。寫了兩頁,黛玉的氣也慢慢散了,看了一下自己寫的內容,都是對賈元春的不滿和怒火。黛玉不由失笑。果然是封了縣主,有了底氣,自己的氣性就是比以前大多了。 不論怎么說,賈元春都是賈家的娘娘,是賈家的依靠。她不喜元春,但是也不想因為自己,讓賈家蒙受太多的損失。 在這次省親的過程中,黛玉看出來了,元春身邊的太監對元春并沒有太多的敬意,元春在宮中的處境,并沒有賈家人說的那么好。如果自己說的嚴重了,真的讓宮中借此對元春進行了處罰,外祖母還不定心傷成什么樣子。 而且,元春怎么都是皇上的嬪妃,自己這樣指責元春的不是,難免讓皇上皇后覺得自己打了他們的臉。 黛玉將之前的奏牒扔到火盆中,又重新拿了一本空白的。這次黛玉倒是沒有寫太多,只是說明收到賢德妃讓自己住在省親別墅的諭令,感謝賢德妃的美意,不過如今她還在孝期,只能辜負了,還望皇后娘娘海涵,其余的一個字都沒有說。 皇后娘娘收到自己的奏牒,自然會警告元春,如此就夠了。 黛玉封縣主去宮中謝恩的時候,皇上賞了黛玉兩個嬤嬤,姜嬤嬤和衛嬤嬤。還給了黛玉一塊令牌,代表著黛玉的身份。 黛玉將令牌和奏牒給姜嬤嬤,讓林平將姜嬤嬤送到宮門口,讓她將自己的奏碟送到皇后手中。 皇后看了奏牒冷笑了一聲,這賈氏如今越發的張狂起來。 這省親別墅,既然是為了省親而專門建造,那么賈家人住進去,屬于僭越。這些先不說,反正賈家僭越的事情,干得也不是一件兩件了?;噬现蓝疾还?,自己也犯不著管這些。 不過,賈氏憑什么以為,她的手能伸的那么長,管到皇上親封的縣主面前!就是自己,在面對這些宗親的時候,也是客客氣氣的,賈氏竟然敢下諭讓清寧縣主和一個外男住一個園子!聽說還給孝期的清寧賞了紅麝香珠? 皇后寫了一封懿旨,先夸清寧純孝,贊揚她為天下子女之典范,讓清寧安心守孝,不用顧慮其他?;屎筇暨x了兩匹素色錦緞、一對東珠簪子和一對上好的和田玉鐲子賞賜給清寧縣主,以示嘉獎。她吩咐身邊的大宮女田姑姑帶著儀仗,和姜嬤嬤一起出宮,去賈家給黛玉下旨意。 等姜嬤嬤走后,皇后讓人將元春請了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