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十代目社畜打工指南、[綜漫]社恐玩家,被迫成王、[綜漫]養崽后我在異世界作威作福、哥譚夢游記[綜英美]、成了伏羲的二婚對象[洪荒]、[快穿]女種馬之rou欲橫流、快穿之雙xing受的yinluan生活、征服她(百合,純百)、李生與我、[綜漫]屑老板都怕的吃貨嬸嬸
而且他感覺,甄家應該不單單對他一人進行了監控,而是對所有的獨立于忠順親王陣營的官員都防范了起來。 林如海就當不知道此事,平日里該怎么給太上皇發折子,還怎樣發。 本來就算甄家監視了他的密折,他想用其他途徑往京都送信,還是很容易的。不過太上皇這一招,弄得整個江南風聲鶴唳的。林平早上已經發現,林家外面,有不明人士出現,好像在監視林家。 甄家已經不單單是監控他的密折了,還監控起他這個人。林如海不得不謹慎再謹慎。 如今,是甄家最慌張的時候,也是最容易狗急跳墻的時候。 像甄家這種,忠順親王的外家,是忠順親王最有利的支持者,握著江南財政,欠著國家大筆的官銀,又舍不得身上的權利,一定會被新帝視為眼中釘。 自己是太上皇當年親派的巡演御史,只要不引起甄家確切的懷疑,甄家應該不會直接和自己動手。不過自己也不能有太大的動作,以免將甄家的視線引到自己身上,讓甄家真的懷疑自己。真的讓甄家不管不顧的動起手來,自己沒有絲毫的勝算。 林如海之前想過的很多方案。但是這些人和自己一樣,如今都在甄家的監視之下,為了不使甄家起疑心,算是不能用了。 如今想來想去,能用且甄家不會懷疑的,林如海只能想到薛家和賈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就是賈雨村。 這其中,賈家和甄家畢竟是老親。有賈家在,甄家應該會相信自己沒有其他的意思,省的甄家狗急跳墻,傷了黛玉。 但是這密信,卻是不能讓賈家幫忙送的。 在賈家眼中,林家和甄家孰輕孰重,林如海不敢賭。 而賈雨村,畢竟是金陵知府,手中是有權的。如果自己沒有記錯的話,賈雨村今年就要回京述職。 林如海之前打聽過賈雨村在金陵做的事情,沒打算讓他幫自己送信。賈雨村攀附權貴,忘恩負義,如果此事交給他,他可能直接將自己賣了。賈雨村此人,終究還是在官場中變了,當時自己看錯了人。 不過賈雨村,還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林如海真正想要幫自己送信的人選,是薛家。 之前他對薛蟠要娶林黛玉沒有正面表態,但是這種態度,已經相當于拒絕了。 自己拒絕后,薛蟠還在林家呆了兩天,而且接下來的幾個月,還是照常往林家送東西。如此可見,薛蟠對于林家應該是有一份真心的。不管薛蟠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黛玉,林如海都覺得,薛蟠其實是一個好人選。 薛蟠之前給黛玉帶信的時候,沒有拆開黛玉的信件,因此對于薛蟠的cao守,林如海還是信的過的。 而且薛蟠此刻去京城,也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就是參加春闈,不至于引起甄家的懷疑。 不過他要好好想想,怎樣才能讓薛蟠同意替自己送信。 林如海思量著,咳嗽了一聲,連忙用帕子捂住嘴巴,吐出一口血。 林如??戳丝磁磷?,不在意得將帕子扔到火盆中,坐在書桌前,開始給賈家寫信。 恰好賈家老太君又來了信,說的不過是老生常談,是要接黛玉去賈家。賈老太君還說了元春封妃,特意點出太上皇要嬪妃娘家建省親別墅,就差直接寫讓自己出銀子了。林如海冷笑,不過這正和他意。 林如海給賈家回了信,先恭喜賈家有了娘娘。然后說自己身體不好,快支撐不住了,讓賈家派個主子過來,將黛玉接到賈家教養。而自己的賀禮也讓黛玉一起帶到賈家。 這信林如海就是讓甄家人看的。自己和賈家的關系越緊密,甄家對自己越放心。 他要借著賈家的人,先將甄家的注意力從林家引開。 等黛玉和賈家的人回京的時候,最好能和賈雨村同行。雖然黛玉和賈家的主子都是官家子弟,身上卻沒有實際的官職,甄家可能不放在眼里。不過賈雨村不同,他是有實權的官員,有他在,甄家就不會太過分。 到時,想來甄家應該不會為難黛玉,而會選擇和賈家套交情,讓甄家的人暗中搜檢行禮,然后讓賈家的人看住黛玉。 這樣也行,只要黛玉能沒有危險的到達賈家就行。 這一波人,同時也是給真正送信的薛家打掩護。 林如海寫完信,將黛玉叫了過來,將自己的安排細細的叮囑了一遍,說道:“如果到時候,甄家真的要搜,你就當自己不懂事,被嚇住了,讓他們搜,只要你平安就好?!?/br> 黛玉一一應了。 林如海之前已經讓黛玉將甄家的罪證全部記在心里,如果薛家真的出現什么不測。黛玉平安到了京城,可以將這些默寫出來,到時再找機會呈交皇上。 作者有話要說: 注1:參考紅樓夢。原文:次早賈璉起來,見過賈赦賈政,便往寧府中來,合同老管事的人等,并幾位世交門下清客相公,審察兩府地方,繕畫省親殿宇,一面察度辦理人丁.自此后,各行匠役齊集,金銀銅錫以及土木磚瓦之物,搬運移送不歇.先令匠人拆寧府會芳園墻垣樓閣,直接入榮府東大院中.榮府東邊所有下人一帶群房盡已拆去.當日寧榮二宅,雖有一小巷界斷不通,然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連屬.會芳園本是從北拐角墻下引來一股活水,今亦無煩再引.其山石樹木雖不敷用,賈赦住的乃是榮府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桿等物,皆可挪就前來.如此兩處又甚近,湊來一處,省得許多財力,縱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全虧一個老明公號山子野者,一一籌畫起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