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十代目社畜打工指南、[綜漫]社恐玩家,被迫成王、[綜漫]養崽后我在異世界作威作福、哥譚夢游記[綜英美]、成了伏羲的二婚對象[洪荒]、[快穿]女種馬之rou欲橫流、快穿之雙xing受的yinluan生活、征服她(百合,純百)、李生與我、[綜漫]屑老板都怕的吃貨嬸嬸
而許遷,則是被薛蟠安排著,去打聽這次選侍的章程。許遷是許升的親弟弟,上一次去接英蓮的母親,被薛蟠發現,許遷靈機巧變,特別善于和人打交道。打聽選侍的事情,要和內務府的人打交道,交給許遷正合適。 如今兩天過去,許升已經將賬簿都拿了回來,分門別類的放在前院他的書房,正帶著十二個賬房先生一一核算。這些賬房先生一個個都是算賬的好手,都是許升臨時重金請來的,和薛家之前的生意沒有一絲關系。薛蟠要求,每一家生意的賬簿,都必須經過五位賬房先生的單獨核算,分別將結果寫下來。 其實經過上一世,薛家的生意哪家好,哪家不好,哪家的大掌柜衷心,哪家的中飽私囊,薛蟠大致都知道。他只是有點呆,并不傻,上一世自己也跟著走過貨,盤過賬,即使當時能被掌柜的糊弄過去,如今也都想清楚了。 自己家的生意,他早就有了盤算,哪家留下,哪家裁撤了,他的心中有數。查賬,只是給自己以后的運作,找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省的有些小人,借此攻訐薛家。 皇商的生意,他是不準備做了。做皇商生意,牽扯到宮中和內務府的人脈。內務府的那幫子人,簡直是喂不飽的,多少錢給進去,就沒個底的。 之前母親想將寶釵送進宮中,也是希望寶釵能幫忙一下薛家的生意,而薛蟠不會將寶釵送到宮中去。 薛家想繼續做皇商,一就是拿錢砸,結果很大可能就是引來一幫子的吸血鬼,趴在薛家的產業上吸血。他們薛家除了落個皇商的名聲,掙的錢都要貼進去。 二就是像上一世一樣,巴結著賈家和江南的甄家。他們家都是有女子在宮中的,元春雖然還沒有出頭,甄家卻是有一個老太妃。賈家和甄家是老親了,薛家和甄家卻沒有什么交情。說到底,還是要巴結著賈家。 但是薛蟠卻不愿意這么做。上一世已經證明,賈家也是一個填不滿的窟窿,而且賈家不僅沒有保住薛家的皇商之位,反而在上面捅了一刀,把自己這個薛家的主事人弄成了黑戶。而最后,賈家和甄家都犯了事,敗落了。所以,還不如一開始,薛家就和他們保持面子情,其余的一概不親近。 皇商競爭激烈,其他家都是有權有勢,薛家表面上與有權有勢,但是這些權勢也就能?;H?,實際上都靠不住。所以,薛家還不如趁這這個權勢能?;H说臅r候,趕緊抽身后退,不要再去趟這個渾水了。 薛家是憑借木材生意做得皇商,宮中所需的木材不多,其實所謂的皇商,就是薛家掏錢鋪路買個名頭。 除了木材生意,京城的鋪子還有一家當鋪,一家雜貨鋪子和一家藥店。 他打算將當鋪和雜貨鋪子關掉。雜貨鋪子不掙錢,當鋪普通的物件也不掙錢,能掙錢的東西,說不得會牽扯到后宅的陰司,還是關掉好。 至于藥店,他想了想寶釵和林姑娘的身體都不怎么好,一些好的藥材,比如百年的人參,藥店都是自己珍藏的,很不好買,自己的藥店還是留著吧,以后給寶釵和林姑娘配藥方便。 雖然以后不做皇商,但是這個木材的生意也不能停掉。不僅不能停,還要做大才行。木材鋪子要多開幾間,在城郊多買幾個不同位置的院子,當做倉庫。 不過,只一間用薛家的名義,這件店的生意只要維持就好,最好慘淡一點,以免日后被賈家盯上。 其余的要用別人的名義才行,他想起了應天府知府,他剛剛認得劉叔叔。他打算其余幾間鋪子掛在劉叔叔的名下,給劉叔叔三成干股。等回金陵后和劉叔叔商議一下。 三年后,賢德妃和其余幾位嬪妃就都要省親,幾位嬪妃的家人都是鉚住了勁的比拼建設省親別墅,為自己家的娘娘掙面子,光他知道的,大觀園就花費了一百萬兩白銀還不止。建設大觀園,薛家白白的拿出了價值十萬兩白銀的木材,母親還另外給了五萬兩白銀的銀票,結果也沒落個好。 這一輩子,為了不得罪賈家,這五萬兩白銀他薛蟠不得不出,不過,他要從賣給賈家的木材中再掙回來。 還有其余幾家嬪妃的娘家。光建省親別墅這一波生意掙的錢,都夠他們平日里忙很多年了。 薛蟠仔細盤算了一下,覺得這個錢,還是能掙到手里的。 上一世嬪妃省親的旨意下得很突然,省親別墅修的特別急,當時京都只要有好木材,幾位娘娘的娘家人都會搶一樣的買走,價格也虛高很多。 所以到時,好木材不怕沒人要,只怕你沒有。 后來從江南運過來的山石和木材,也是在通州碼頭就被人直接訂走了。 所以,只要他提前將木料屯好,就不怕生意不來。 不僅是木材,還包括布料,山石,花木,只要是建造省親別墅能用得到的東西,那一段時間都被搶瘋了。 薛蟠有些心動,除了木材,其他的東西自己要不要也參一腳。想了想,薛蟠打消了這個念頭,木材生意,薛家已經做了好多年,在東北和江南都有自家的山林園子,也有運輸和儲備木料的工藝方法,這一套東西薛家已經運作了好多年。 而其他行業,誰知道里面有什么樣的坑。每個店鋪,身后站的是誰。 如果以后他打算一直經商,倒是可以慢慢接觸,但是他以后是打算考科舉走仕途的,就沒有必要去趟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