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我在哥譚當房東的日子、[綜漫]馬甲攻略屑男人的可能性、[綜漫]身為普通人的我如何在橫濱直播、[綜漫]白月光皆是我馬甲、這片海我承包了[直播]、[綜漫]關于我開局就是火影這件事、[綜漫]審神者加班拯救世界、[綜漫]宿儺是我亡夫、[綜漫]被男人包圍的硝子小姐、[綜漫]從零開始的馬甲人生
茯苓聞言笑道:“他到底還小了些,他父親與他太婆婆愛的跟什么似的,離了他吃飯都不香呢,等閑都不肯讓帶出來?!?/br> 都說是嚴父慈母,他們家倒反了過來,因是二十六七 歲才得了這個兒子,她夫君寶貝得緊,竟比她這個當娘的還要溺愛。 眾人聞言都有些遺憾,嘆道:“原說還能見一見小家伙呢?!?/br> 茯苓笑道:“倒不著急,橫豎都在京里,日后見面的時候多著呢?!?/br> 李紈也理解當母親的心情,這么小的孩子確實不放心帶出來,便道:“可起了名字不曾?” 茯苓忙笑道:“有一個小名,是他太婆婆起的,叫小石頭?!?/br> 眾人登時笑了,道:“這名兒也有趣,可有什么緣故?” 茯苓笑道:“哪有什么緣故,不過是老一輩的規矩,賤名好養活?!?/br> 探春便道:“可有大名?” 茯苓笑道:“也是他父親起的,大名周琰?!?/br> 黛玉聽罷點了點頭,道:“琰乃美玉,是個好名字?!?/br> 說了一會閑話,茯苓忽想起一事來,忙笑道:“只顧著說話,倒險些把正事忘了,這次從江南回來也沒什么好東西,便給二爺和姑娘們帶了點土儀回來?!?/br> 說罷讓人打開帶來的箱籠,都是些江南風物,都是些筆,墨,紙,硯,各色箋紙,香袋,香珠,扇子,扇墜,花粉,胭脂等物,一份份都配合妥當,用簽子寫好了。 寶玉黛玉并三春姊妹都是筆、墨、紙、硯、扇子、扇墜等,夏竹淡菊紫鵑等人則是脂粉頭油、香珠、香袋幾樣。 姐妹諸人都收了東西,忙對茯苓道謝:“jiejie破費了?!?/br> 惟有黛玉猛然看見故鄉之物,不禁有些觸物傷情,想起母親已亡,又無兄弟姊妹,遠離家中老父,寄居親戚家中,也只今日才得見些家鄉土物;想到這里,不覺的又傷起心來了。 寶玉深知黛玉心腸,但也不敢說破,忙岔開話頭,指著箱子里剩下的東西道:“這里面是些什么?” 茯苓忙道:“是一些小玩意兒,也不知道二爺和姑娘們喜歡哪一樣,故而沒有細分,大家撿自個兒喜歡的挑罷?!?/br> 眾人聞言都來了興致,七手八腳的把東西拿出來,擺了滿滿一桌,有膠泥花盆、膠泥小爐子,有彩繪泥人、用模子脫出來的膠泥小樓、小亭子,還有五彩風箏,江米人、染色細高粱桿垛成的六角亭等等,都十分小巧別致。 寶玉探春等人素來便愛這些,一見之 下喜歡的跟什么似的,寶玉率先為黛玉挑了一套竹根摳的小盒子,笑道:“meimei你瞧,這盒子真真精致有趣?!?/br> 黛玉也知他心意,按下心中愁緒,淡淡一笑接過小竹盒子,只見這小盒子共有十二只,最小的制錢大、最大的小碗大,盒身鏤刻著花草蟲魚等圖案,而且每個盒子都著帶著小蓋子,那小木蓋嚴絲合縫,極為精巧別致,不禁贊道:“好巧的手藝,難為他怎么做出來的?!?/br> 探春也托著一個小巧的膠泥小爐子在掌心細細賞玩,贊嘆道:“樸而不俗,直而不拙,真真有趣?!?/br> 寶玉卻獨愛一個精巧別致的彩繪昭君泥人,那泥人捏的十分精致,衣襟發絲纖毫畢現,五官精致,栩栩如生,幾乎與真人無異,寶玉愛不釋手的把玩許久,道:“其他的我都不要,這個便給我罷?!?/br> 眾人見狀都笑道:“放心罷,沒人跟你搶?!?/br> 之后迎春選了染色細高粱桿垛成的六角亭,惜春挑了一套江米人,李紈也選了一套膠泥小樓、小亭子,其他的便由淡菊紫鵑等人分了。 剛把東西分好,便聽外頭丫頭傳話道:“蘭哥兒回來了?!?/br> 李紈聞言放下手中的東西,笑道:“快讓他進來?!?/br> 賈蘭今年五歲,先前便由李紈啟蒙,念完了三百千,如今已經開始學四書了。 如今賈蘭不似在原著中那般毫無存在感,王夫人極疼愛他,賈政也甚是喜愛這個聰慧伶俐的孫子,年初便打算讓他去家學讀書,只是李紈深知賈家族學混亂,良莠不齊,便悄悄透了風聲給王夫人,王夫人又與賈政提了,上月賈政便為賈蘭請了位西席先生,專門在外書房教導賈蘭。 賈蘭進屋后先給李紈請了安,又給寶玉黛玉等人見了禮,李紈便笑道:“快去見過你茯苓jiejie,先時她還照看過你的?!?/br> 賈蘭作日便聽人說母親身邊出去的一位大丫鬟今日會上門拜訪,他記性甚好,見了茯苓依稀還有些印象,當下忙上前作揖,脆聲道:“jiejie好?!?/br> 茯苓忙側了側身,只受了半禮,又扶起賈蘭,拉著手端詳了一番,見他穿著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蹬著青緞粉底小朝靴,身量雖小,眉眼間卻已頗有一番俊秀氣度,不禁 贊嘆道:“幾年不見,哥兒出落得越發俊俏了?!?/br> 賈蘭小臉微微一紅,道:“jiejie謬贊了?!?/br> 茯苓見他一副小大人的模樣,不禁抿嘴一笑,對李紈道:“我還記得哥兒小時候的淘氣模樣呢,一晃眼都入學攻書了?!?/br> 李紈笑道:“你別瞧他這會子規規矩矩的,其實淘氣的很,打小便是古靈精怪的,你還記不記得他三歲那年的事?” 茯苓笑道:“如何不記得,那回可把我們嚇得不輕?!?/br> 眾人都有些好奇,忙問道:“是什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