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書迷正在閱讀:[HP]霍格沃茨在校就讀生、[綜漫]我的氪金游戲一定有問題、[綜漫]異能名為彩畫集、[綜漫]大庭葉藏的穿越、[綜英美]今天我也活下來了、[綜漫]我轉生成了橫濱碰瓷王、[綜]禍水、[咒術回戰同人]如何在只有BE的選項下打出HE結局、知更(骨科1v1姐弟)、她鐘情于我(NP扶她rou文)
這話一說,眾人都想起來了。 先前元春去皇覺寺時,是說過這話,說夢見先帝,孩子與佛有緣,要去寺中抄經,替先帝與皇家祈福。 正在此時,那太監也欲言又止起來。 第120章 太后瞧見, 便慈聲道:“還有何事,你只管說出來?!?/br> 太監磕了頭,繪聲繪色道:“那仙佛顯靈時, 正立于元貴人回宮的路中間呢!老奴斗膽, 猜想許是先帝舍不得公主回宮, 希望貴人與公主繼續在皇覺寺抄經祈福, 也好為圣上盡孝,讓先帝盡享天倫之樂呢!” 宮中不想元春與公主回宮的,豈止陳妃一人, 老太監的話一出口,立即有好幾個妃嬪連聲附和。太后望向昭帝,昭帝若有所思。 元春不過生了一位公主,他也不缺女兒承歡膝下,所以她們是否進宮, 昭帝是無所謂的。賈家雖然倒了,可她兩個親兄弟還算出息, 若真讓她長住皇覺寺,他倒更放心些。 昭帝心里有了盤算,便看向太后。 多年母子, 太后心領神會, 便笑道:“既是先帝的意思,依哀家看,就讓元貴人與公主繼續住在皇覺寺, 孝敬先帝吧!只是依祖宗規矩,貴人不能撫養孩子,這位份還需晉一晉,皇后, 你說呢?” 皇后一聽,趕緊道:“母后說的是,是臣妾疏忽了?!?/br> 她微微低頭,唇角是笑,心中卻嘆息。 原本她壓著這事,想在過年時,讓元春與其他妃嬪一同晉封,這樣便能減少皇帝對元春的關注。沒想到現在,元春成了眾妃中的焦點了,也不知是哪里來的好運氣...... 想了想,她笑著道:“宮中有好幾位姐妹,也許久沒有挪動了。臣妾原想著等過年后,一同向圣上奏請,今日倒可沾沾元貴人的福氣了?!?/br> 說著,她點名了幾個年紀大了,卻還在低位的嬪妃的名字。那些年輕水靈的,皇后可不會笨得讓她們爬上來。 太后聽了直點頭,昭帝也沒什么意見,只是說到元春,太后卻道:“既在神佛面前伺候,那就晉元春為賢妃吧,這樣也體面些?!?/br> 賢妃!四妃之首? 皇后與陳妃俱是一驚,面上卻不敢顯露出來。 兩人偷偷望向昭帝,昭帝面色平靜,欣然點頭:“可?!?/br> 圣旨一出,眾人臉上五顏六色起來,只是大過年的不敢掃興,大家還是勉強笑瞇瞇的,十分為元春高興的模樣。 可心里,卻紛紛打起小鼓,暗自慶幸元春不能回宮。 不愧是做過貴妃的女人,就算娘家倒了,自己被貶為貴人,卻不過一年半載,又回妃位了!還是賢妃之位! 昭帝在上位,欣賞著眾人的隱秘神色,十分滿意。 四妃缺一,陳妃想自己擠上去,皇后想塞她的人進去。他正發愁呢,把元春填上去正正好。后宮又成三方勢力,皇后與陳妃也可稍微消停了。 陳妃便是要咬碎牙,也得扯著笑臉,道:“還是圣上心疼小公主?!弊討{母貴,皇帝這是心疼孩子,才越級晉升元春,和元春可沒什么關系! 昭帝只是笑,沒有反駁。 皇后笑意不變,一轉頭,便與太后道:“臣妾想,小孩子家嬌貴,便要盡孝,也不能太素樸了?;视X寺附近正巧有個供皇覺寺吃喝用度的皇莊,不如修繕一番,撥給元妃與公主居住,這樣孩子也能住得舒服些?!?/br> 地方修好了,最好元春和公主住在那一輩子! 畢竟是皇家人,太寒酸也不行,太后與昭帝自然同意了。 于是,原本要迎接元春回宮的太監,又捧著圣旨,身后跟著一堆抬著賞賜和過年份例的宮人侍衛,飛奔去了皇覺寺。 回到云霞宮之后,陳妃氣得連摔了三個茶盅,還打了小宮女兩巴掌出氣。 “這個賤人,也不知是什么運氣!若回宮來,我有的是法子整她,沒想到她不僅沒回宮,還晉了賢妃!竟然壓在我頭上了!” 原本元春回宮,陳妃已經買通了儀仗隊中的小太監,打算在她進宮門之時,弄斷車駕車轅,到時候就算摔不傷元春和孩子,也會讓她們多個不詳的名聲。 大過年回宮時,在宮門口車轅斷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到時候,宮人們到處散播,元春和公主是因為背棄了為先帝抄經祈福的諾言,才招來不詳。再有個高僧來向太后進言,不僅能把元春和公主重新趕回皇覺寺去,還可以讓她們灰溜溜凄凄慘慘地回去! 結果現在什么盤算都完了! 宮女忙安慰她:“娘娘,至少元......她們十幾年不能回宮了,宮中的事一年變過一年,就算以后公主大了,她們回宮還有什么用?宮中已然是娘娘的天下,將公主隨便挑個人嫁出去,元貴人又年老色衰,圣上哪里還記得她?還不是全憑娘娘拿捏嘛!” “娘娘還懷著龍胎,快別生氣,免得嚇到咱們小皇子了?!?/br> 到底是陳妃心腹,幾句話安慰了陳妃,讓她冷靜下來。陳妃憐愛地摸著自己肚子,總算臉上有了笑意。 看到這里,寶璁便從幻境中出來了。 這天降神佛的主意,還是從陳妃那里得來的。陳妃盤算著讓元春和公主成為不祥之人,他干脆就反一反,不用元春到宮門口,連皇覺寺都不用出,直接弄了個祥瑞出來。 如此,既破了陳妃的計,也能讓元春和公主繼續住在宮外,一箭雙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