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嘉德帝姬順著他的目光望來,含笑道:那姑娘之前未曾見過。不過本宮聽說這次春日宴李大人家的千金也到場了。本宮觀英兒與那姑娘并肩而行,且梁姑娘都落后一步,本宮斗膽猜測,那位姑娘應當是李大人家的千金罷?!?/br> 說是猜測,但嘉德帝姬的語氣已經很肯定了。 太子望著李情的目光露出深深笑意,“李姑娘,倒是與孤有緣?!?/br> 嘉德帝姬心頭一動,已經聽出了太子言外之意,望向李情的目光都含了幾分異樣。 有太子這一句話,這位李姑娘日后貴不可言吶…… 第42章 冊封的圣旨來得比想象更快。 宣和元年三月十九, 選秀之期未至,李府先迎來了冊封的圣旨,而此時距離春日宴僅僅過去了幾日。 李邦彥接完圣旨, 紅光滿面的送走傳旨的御前總管道:“我兒果然沒讓為父失望,聽說這則封妃圣旨乃是太子殿下親口所求, 太子很是中意我兒??!” 府上出了一位太子妃, 闔府上下皆與有榮焉, 李邦彥更是意氣風發,喜形于色。 李情表情如舊,神色淡淡的看不出喜色, 心底五味雜陳。 太子大婚是國之重事, 封妃的圣旨是下達后, 欽天監拿著李情與太子的生辰八字合算婚期, 沒多久,李情就收到了宗人府的通知, 她與太子的婚期被定在年后。 婚期一定,宗人府將太子妃的儀仗隊送往李府,同時派遣宮里的嬤嬤女官教導未來太子妃必要的宮中禮節。 宣和元年四月初三, 宮中選秀落下了帷幕,宋徽宗下旨封蔡京外孫女梁玉蝶為太子良娣, 童雨為太子孺人, 并與五月十八由一頂粉色小轎從皇宮西側門抬入東宮。 李情聽到消息的時候, 只淺淺一笑, 心中毫無波瀾。 倒是李邦彥頗為擔心, 太子妃尚未嫁入東宮,東宮之內梁、童二女獨大,怕她們聯手先奪寵, 使絆子給李情,在東宮內安插了不少眼線,時常傳些東宮消息出來。 李情一邊兒聽著東宮傳出的梁良娣與童孺人爭風吃醋的消息,一面兒由教養嬤嬤教導宮規利益,惡補皇家宗室與各家官宦家中的關系網等等,同時還要學習如何以太子妃等身份待人接物。 如此過了幾月,教養嬤嬤滿意的宣布李情出師了,而后回宮復命。 轉眼到了下聘之期,宗人府進進出出將按例準備的聘禮一車車抬入李府,其中最令人咋舌的卻是兩只大雁。 宋國民間男女定親之時,素有男方以大雁下聘的習俗,寓意男子向女子許諾與妻同心同德,兩心相許的恩愛之意。 其中以活雁最佳,蓋因大雁一生只得一位伴侶,因此以活雁下聘亦有終身不納二色之意。 不過由于活雁難獵,宋人重文抑武,因此民間的男方下聘皆以死雁代替。 因著皇家身份尊貴,民間男女定親的習俗早已被皇室擯棄,誰也沒有料想到的是,太子的聘禮中竟然會有一對活雁。 據說這是太子一大早親字去獵場活捉的大雁,可見對未來太子妃的重視。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皆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移到了李府,自打下聘后,李邦彥收到了不少官員的示好,風頭無兩。 對此,李情卻是眉頭緊皺,心底隱有疑惑。 宋朝皇室重文抑武,皇室中人皆不是能文善武的類型,便是再重視這場婚禮,太子也不會喜歡狩獵之類的活動,更遑論親手捕捉一對活雁了。 難不成是拿弓箭做做樣子,讓侍衛活捉的大雁? 但這似乎與太子性情不符…… 李情蹙眉沉吟。 這位太子的性情與當今那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都是愛好工筆詩詞歌賦之人,于政事上毫無建樹,偏又生了文人sao客的憐香惜玉與風流多情,東宮妃嬪不少,得他一二寵愛的亦是多如過江之鯽。 東宮的女人們都快斗成烏雞眼兒了,在太子面前卻是親如姐妹的模樣,偏生這太子跟瞎了眼似的看不到,只以為后宮和諧。 她與太子說穿了不過一面之緣,哪來的什么真情真意!她甚至都不知道,太子為何突然變得如此重視她,總不可能是對她一見鐘情? 李情搖搖頭,甩去腦子里不靠譜的猜測。 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弛,待容顏不再,又能得幾分好? 誰當真,誰才是傻子。 當然,太子重視這場婚禮總比敷衍了事要好。 時間一晃如流水,轉眼到了婚期。 婚禮當天,嘉德帝姬作為宗室挑選出來的五福夫人,乘坐帝姬儀仗將太子妃的品級服飾送入李府,一眾女官行叩拜禮后圍著李情團團轉,先是服侍她換上太子妃袍,而后梳妝,等待太子前來迎親。 李情居住的院子里堆滿了各種嫁妝,珍寶珠玉、絲綢布匹、新打的家具等足足有一百六十臺,從院子里一直堆到門外,擺得滿滿當當。 臨城縣主以手帕交的名義送了添妝,回身進了李情的閨房作陪客。 不多時,前些日子參與春日宴的千金閨秀們也陸續送來了添妝禮。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齊眉……” 李情長發披肩端坐在梳妝臺前,嘉德帝姬接過女官手中的梳子,梳齒輕輕劃過她如瀑布般的黑發,每梳一下都伴隨著一句吉祥的話語兒。 這亦是送福之意。 “恭喜太子妃?!?/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