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書迷正在閱讀:摘星星、追魂錄、快穿之枉為渣男、[快穿]美夢終結者、[快穿]系統,求放過、[綜漫]咒術最強說他要做大魔王、[綜英美]完全追蝠手冊、[綜漫]橫濱文豪今天寫作了沒、無限后宮-錦繡館、我家兵人說話了[綜英美]
——這也是她在凡間待的久了的結果,若在以前,明月跟她說第一句話時,她恐怕就直接開口告辭了。 明月也好脾氣:“那用我幫你找不?” 瑯嬛的天書非常好找,只要念出名字,書自會向你飛來。 可惜,十一也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她只能謝絕明月的好意:“謝謝,我也大清楚我要找什么書,我自己找就好。難得你有不忙的時候,還是好生歇著吧?!?/br> 明月更高興了:“我就知道,你最怕累著我?!?/br> 十一微微愕然,含糊說道:“自然?!?/br> 好不容易才進了瑯嬛,作為天帝的藏書,這里的書籍極為豐富。十一當日在這里許久,所看的書遠不到萬分之一。想想她當時甚是無知的對天帝說要看遍瑯嬛藏書的場景,恍如昨世。 這么多書,根本就不曉得哪本記載過這種事例,要找出書來,無異于大海撈針。十一決定一本一本慢慢找。如果這里有記載,一定會找到的。 她如今已經接受了她認識的顧清風是幻物這個事實,她內心深處也明白,他可能再也不會回來??伤桓市?,她總要為他做些什么。 瑯嬛極大,自然也有供神仙休息的地方。明月最中意的就是涼亭了,內設有仙桌仙凳,還有各色仙果。天帝原本考慮的很好,讓神仙看完書之后在此休息,輕松舒適??上旖缟裣衫斫獠涣颂斓鄣目嘈?,天上閑來無事坐在一起論道的仙家不少,然而,埋頭在瑯嬛讀書的仙家卻寥寥無幾。 這涼亭幾乎成了專門為明月準備的。他最愛在涼亭四處張望,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成群結隊打此經過的美貌仙侍。 明月正吃著仙果欣賞著周圍風景,遠遠地看到他的新同伴回來了。他連忙站起身來,沖同伴招手:“清風,清風!” 他的這個新同伴是剛飛升沒多久的,可能是明月清風名字太過合拍,上面就直接把他分配到了這里。明月挺歡喜,多了個同伴,預示著他的工作量減半;而且,他作為前輩,可以指示新同伴去跑腿,他怎么會不歡喜? 清風很快飄到進涼亭,在明月三步外站定:“文昌帝君說,他借去的那些書,三日后讓我去取。他說我們他還需要一本關于論道的書,我們少給了他?!?/br> 明月滿不在乎:“你不用這么傻,他說是三日后取,你忘了取也沒關系。時間長了,你就知道,這里的天書,大多時候都是擺設。就算他借去三百年,也不會有別的仙家來借。至于少的那一本書,他只說關于論道的,又沒說具體名字,也沒說是哪個仙家所著。這瑯嬛關于論道的天書多了去了,難不成還要我們一本一本給他找嗎?他問起,只消回答沒找到就是了?!?/br> 清風點頭:“原來如此?!?/br> 明月看看他的新同伴,個子比他高又怎樣,修為比他高又怎樣?只要比他來的遲了一日,在他面前就永遠是晚輩! 明月是瑯嬛古籍所化,看著年紀小,但是仙齡極長。他一直守著瑯嬛,甚是寂寞,每逢有仙家來看書,他必要扯著對方說上許久的話。 如今來了一個同伴,他雖然不大瞧得上從下界飛升來的神仙,但還是很好脾氣地教清風在天庭的生存之道以及偷懶之道。最讓他滿意的是,這個清風倒也聽話,讓他省心又省力。 明月又給清風講了不少天界眾仙逸事,要他小心行事。明月慨嘆道:“可惜你是生在了下界,你若是生來仙胎,就不會是在瑯嬛了?!?/br> 清風只是笑笑,心說:“你生來可是仙胎,自幼長在天庭,你不依然是在瑯嬛看書?” 明月又道:“唉,那也怪你,若是你像夙止那般讀書多,才華橫溢,也不是沒有出頭的機會。天帝座前的文書,當年可是人間的大才子呢!可惜,你為了成仙,只管修行法術,本末倒置……” 他嘮嘮叨叨說個不停,清風耳中卻只聽到“夙止”二字,他疑惑地道:“夙止這名字好像在哪里聽過,為什么想不起來了呢?” “夙止的名字,你可不要說,我敢直呼他姓名,是因為我比他仙齡長。你一個后輩,這樣背后叫他的名字,他可不會輕饒了你!” 清風一驚,連忙稱是。 明月這才略微緩和了臉色,“夙止,就是司命神君啊。他本來是人間的話本先生,話本寫的甚好,天帝看了心生歡喜,機緣巧合成了仙,正好前任司命專職,他便做了司命神君。這瑯嬛的藏書里頭就有他先時寫的話本呢?!?/br> 作者有話要說: 顧清風之所以叫清風,就是為了明月啊。如果喜歡勤勞的作者君,可以試著收藏一下專欄的,我不介意。 完結之后不知道還能不能看見各位 ☆、如夢似幻清風念【六】 清風暗暗記下,他剛到天界,對天界諸神不大了解;旁邊有熱心的明月關照,他雖然嘴上不說,但心里甚是感激。 明月說的乏了,又道:“你若好好表現,總有上升的機會。不像我,我本來就是古籍,怕是永遠都要留在瑯嬛了。有朝一日,你要是走了,可得記得回來看我啊?!?/br> 清風笑笑:“哪里,我能成仙就不錯了,哪里還想的許多?” 他畢竟是初來乍到,不敢如明月那般公然玩忽職守,雖然明月說文昌帝君需要的那本書不用找,但他還是不大放心,不過是一本書的事,找出來送去就是了。沒必要為了一本書得罪文昌帝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