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9)
書迷正在閱讀:小花仙之黑暗救贖、第一種植大師(全息 重生)、大影帝他懷了條小人魚、上錯花轎被鬼cao(鬼夫 高h)、迷失真心(百合H)、明sao暗婊【nph】、每天都有美男勾引她(高H NP)、性癮難戒(NP,粗口,黃暴)簡體、貪戀滿分、極品房客圖鑒(np 1V5)
但隨著時間的一點點流逝,百姓中腹痛昏厥的人越來越多,發燒頭暈的人數量也越來越多,病人們的臉色開始變得青紫腫脹,尤其是當人們發現第一個人病了,他的家人也陸陸續續生病之后,瘟疫兩字終于傳開了。 河安縣周圍的郡太守臉色鐵青,又不得不迫于京都的壓力,給他們不斷提供物資,源源不斷送去藥材,只是私底下,他忍不住給自己的幕僚抱怨,瘟疫這可是能輕易放縱的?照我看,就應該直接將這些生病了的人送去荒山野嶺,讓他們自生自滅,萬一傳染了更多的人,那可怎么了得! 郡縣通往鄉鎮的城門已經封閉,只是哪怕如此,郡太守都怕的要死。 這瘟疫離他也太近了吧! 為此,郡太守送去一部分藥材,但是醫師一個都沒放走,就怕哪天自己生病了卻找不到能替他治病的人。 這是白琦離開的第十七天。 季琛在紙上畫了一個圈,記錄下時間,然后懶洋洋拿著一本奏折翻閱幾下。 【春耕的推遲,或許要改為夏耕】 季琛隨手一勾,批了一個準字,同意了內閣的開倉放糧的準備工作,然后又翻開下一本,見是一個毫無內容的請安折子,干脆利落扔一邊,連圈都懶得懶了。 【河安縣洪水消退,周邊地勢平緩,附近三郡縣洪澇危險接觸,西南邊依舊需注意】 季琛撐著下巴想了許久,寫下建議若干,又看向下一本,翻著翻著忍不住瞳孔微縮。 然后,季琛慢慢坐直了身子,凝眉沉思。 單獨看這份奏折,他完全看不出來,為啥夏國忽然要來找他們共同商議如何解決越國境內的瘟疫,為啥要給越國送醫送藥,就怕越國抗不過來。 他腦子里忽然冒出一個有些扯淡的猜想。 不會是夏國天天派人手盯著越國,然后被派出來的jian細見越國內部亂成一片,想著回去匯報,結果不慎沾染上了瘟疫,然后把夏國的人也給傳染吧?? 事實上,真相遠比季琛想象的更加扯淡。 夏國如今兵荒馬亂,他們的丞相正站在朝堂上怒吼:誰叫陛下去見那個人的?縱然是要禮賢下士,也不必如此冒險! 皇帝王爺雙雙病倒,皇宮一片混亂,朝臣們有苦不敢言,誰叫陛下自認賢明喜歡彰顯圣德,樂意接見這樣的小官呢?這下可倒好。 這個jian細是他們安插過去的人,三天前給他們帶來了越國內部出現洪澇的消息,信誓旦旦表示越國如今一片混亂正好下手,陛下還和藹可親接見他,結果還沒等他們商量好打不打越國,怎么個出兵,皇帝就病倒了,而且就連后宮的諸多妃嬪皇子也漸漸有了一些癥狀。 一病不要緊,夏國的巫醫檢查,說是得了越國的瘟疫,他們累死累活換了各種方法治療了三天,成功讓夏國皇帝吐血一升 丞相終于繃不住了,壓著巫醫說只讓他們用最穩妥的法子,不許他們隨便下藥,然后火速派人前往越國,愿意兩國共治瘟疫,共商大事。 只是,丞相也忍不住想,莫非是越國得老天庇佑?旋即,丞相又忍不住搖頭,就越國那個第一年旱災第二年洪澇的模樣,哪里會是得老天庇佑,照他看分明就是他們太有毒,誰惹他們誰也跟著倒霉罷了。 朝臣們也紛紛嘆氣,如今可好,夏國本來是好好的,如今命運逆轉,硬生生又被拉回到和越國差不多的水平! * 作者有話要說: 小劇場: 【一開始】 夏國:商量商量怎么出兵。 【現在】 越國:要不,商量商量怎么出殯? 第84章 重建 忙碌日常 陽光正好, 季琛靠在躺椅上,將這份奏折再掃了一眼,想了半天也無法僅憑著這些字句, 就隔著老遠的距離理清夏國的動向, 干脆便放到了一邊。 天大地大, 夏國要是非要送醫師和藥過來,他也不必攔著。 橫豎還能給尤涵做個參考, 怎么算他們也不虧。 盤清利益關系, 季琛吃瓜不嫌事大,根本就沒想過去回復夏國的奏折,直接將奏折往角落里一扔, 眼睛一閉毯子蓋好,開始了午間休息。 結果沒休息多久, 季琛又被叫起來了,這回是內閣如今的首輔寧源親自過來。 他憂心忡忡拿著另一本奏折過來, 陛下,夏國急報, 說是為了幫助我國,直接送來了二十名巫醫以及十車藥材,務必要兩國攜手,最快時間研發出藥方來。 季琛才剛睡醒,還有些恍惚,等到寧源再重復一遍, 才理清思路。 修長的手指在奏折上輕輕一點, 季琛終于認真了幾分, 問向寧源, 真的派人過來了? 寧源憂心忡忡點頭, 確實如此,邊境附近的安泰郡已經接到了人,如今硬著頭皮押送他們前往河安縣附近。 安泰郡的郡守自己一肚子苦水,他本來也是日常守衛邊境,日常派出人在城門鎮守,結果在城門附近發現一群衣著古怪的人,守門的士兵認真一問,還沒要他們交出路引審查,結果這些人毫不猶豫承認了自己是夏國人,請求進入越國境內,說是來幫助越國解決瘟疫。 安泰郡郡守: 他初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一口茶頓時就嗆進了喉嚨里。 不論兩國以前有多少齷齪,至少如今他們簽了停戰條約,互相認定為兄弟之國,鄰國伸出援助之手,他們還真不好意思把他們轟走,而且過來的人只有醫師,總共也就二十余人,真的一個旁人都沒有,可以說這一次他們的表現算是無比安分了,可謂是誠意十足。 安泰郡郡守既沒辦法拒絕,又不能接受,于是派人護送他們之后又火急火燎給京都傳信,解釋這件事情。 當然,寧源表示,安泰郡的郡守愿意背鍋,只要他們有任何異動,他們就在路上把人殺了,一旦夏國追究,責任他一力承擔。 就說他們是水土不服,或者是被攔路搶劫了。寧源也認可這個主意。 季?。?/br> 盡管寧源一臉期待,季琛還是冷酷無情拒絕了這個要求,而且讓寧源通知護送他們的軍隊,好好把人送過去,將人移交給白琦,盡力發揮他們的價值。 季琛挑眉,還有嗎? 寧源尷尬道:還有五位使臣,已經日夜兼程趕路,是由夏國派出來的人,據說是皇帝重臣,特意出使,來向陛下討教一二。 季琛眼睛一亮,來了興致,搞事的? 寧源凝重點頭,他覺得是。 事實證明季琛和寧源都想多了。 這五位使臣跋山涉水來到京都,第一天大朝會就是來勸季琛,務必要親君子遠小人。 為首的使臣振振有詞,將不要臉發揮到底,臣等路經洪澇區域,只見周圍治理有方,百姓安頓,那些大臣為了陛下境內的洪水和瘟疫如此辛勞,必然要多多犒賞,尤其是那位白琦大人,更是表現完美,不愧是陛下未來的枕邊人。 邢亦臉色難看,一系列自認正派的臣子也臉色好不到哪里去,這人說的好像都挺對,可最后一句話怎么聽都是不對! 一位老臣率先站出來,陛下,您對這些外出的臣子已經頗為優厚,如今朝廷上上下下都在忙碌,眾多臣子便是沒有外派,也都忠于本職,并無懈怠,故 夏國使臣搶話道:正所謂洪水緊急,這些人在外也要經歷更多壓力,不如給他們贈與更多衣食,再為河安縣等地送去糧草藥材,安撫當地百姓。 吵架歸吵架,防備歸防備,夏國的使臣很快和越國的臣子達成一致,為河安縣以及周邊郡縣的安排列出條條框框,互相彌補缺漏之處。 季琛從善如流納諫,笑瞇瞇應下,旁邊的大臣覺得夏國人太過熱情,只覺有詐,奈何這些建議都極為實用,棄之不用似乎也不必。 下了朝,季琛還沒歇上一刻鐘,夏國的使臣又來了。 那五位使臣站成一排,對著季琛行禮,舉止極為妥帖,辛公公虎視眈眈看著他們,帶著自己會武的兩個小太監站在季琛身側,唯恐他們有什么異常。 結果,在辛公公的怒瞪下,那五位使臣面不改色,臣等有三勸,一勸陛下勤政 季琛咽下一口點心,再迅速用了一塊,捧著茶杯,品了一口,復又撐著下巴饒有趣味打量他們。 二勸陛下愛民如子,方可保江山安穩;三勸陛下防范于未然,趁瘟疫尚未擴大,應當下全力救治,如今合我等兩國之力,定然能迅速研制出藥方 在旁邊記錄皇帝起居的史官奮筆疾書,雙眼發亮,只覺人活久了果真什么都能看見,比如現在他就看見了夏國和越國的友好往來。 辛公公越聽越茫然,怎么這些夏國使臣,比越國的臣子都更關心陛下的江山?! 夏國的皇帝有這么愛民如子?呸呸呸,越國的子民,也輪不到夏國的皇帝來愛??! 夏皇死了。季琛擱下茶杯,隨口道出幾個字,又見下面的使臣眼神變化,驚慌、畏懼和幾欲噴火的憤怒交織在一起,又改口道:沒死,還活著,還有氣。 下面的使臣頓時色變,季琛仔細回想了一下他們的話,看著他們的臉色,又揣摩著道:染上瘟疫了吧。 看來是夏國皇宮都亂了? 看來既嚴重又不嚴重,壓制大半個月沒問題,但你們想要越國能提供方子,根治這場瘟疫。 寫到興頭上的史官終于停了筆,艱難咽了口唾沫,終于又一次察覺到了人心的險惡之處。 五位使臣臉色極為難看,季琛卻不緊不慢道,諸位,既然來了,那不如幫我一點忙吧,橫豎你們也想著這場瘟疫迅速中止,是不是? 他們僵持了許久,大約是一盞茶的功夫后,雙方終于達成一致,那五位使臣離開書房的時候腳步飛快,活像后面有惡鬼在追一般。 等到夏國的使臣都離開,季琛才重新端起茶杯,摩挲著杯沿,偶爾批閱奏折,一刻鐘后,趁著季琛放下手中的茶杯,辛公公這才上前倒茶,他揭開季琛的茶杯,這才發現里面的茶水一點都沒有減少,依舊是七八分滿。 悄悄將冷卻的茶水倒掉,換上一杯熱茶,辛公公又來來往往收拾東西,直到宮人開始點燈,這才意識到陛下又坐了許久,一直在認認真真批改奏折或者叫大臣來談話,晚膳也只是用了少許,就繼續忙碌。 這是從登基以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辛公公曾經也聽秦勝說過兩句,說像堯舜那樣的賢德帝王都是宿夜憂嘆家國大事,幾乎不休息,臣子若是能遇上,自然是三生有幸。 但秦勝話鋒一轉,當然,像陛下現在這樣,也是很好了。 他不是完美的君王,他們也不是最優秀的臣子,只是恰到好處的遇見了,又能互相包容互相體諒,一路扶持走到了今天。 在書案的奏折前,在備好的物資中,在遙遠的河安縣,各司其職,各盡其能,誰都不曾放松。 陛下看似沒有做太多,實際上已經在竭盡所能。 將離書案最近的一盞燭火點燃,辛公公輕手輕腳帶上了門,離開前,他下意識看向桌案上批改完畢的厚厚一沓奏折,又挪開目光,心里暗暗祈禱諸事順利,眾人平安。 坦白說,瘟疫的情況不容樂觀。 主要是洪水還沒退卻,如今已至四月底,春耕的時節要過去了,百姓是日夜憂愁,就怕今年便吃不上飯。 更有甚者,洪水來臨的時候,一部分人卷了金銀細軟就跑了,打算想著到時候再去買糧食,河安縣附近也算是魚米之鄉,土壤豐沃,但百姓自己挖的地窖差不多都淹沒了,能搶救出來的糧食也遠不足預期,周圍郡縣的糧價比一開始已經翻了整整五倍。 尤涵千叮嚀萬囑咐,說不能喝生水,洪澇里面的小動物和魚的尸體都不能吃,但也架不住百姓要囤糧食,再加上根本找不到多少干柴,想要燒開水也極為困難。 畢萱忙碌許久,匆匆來了河安縣一趟,給尤涵講了一些關于隔離區的事情,又匆匆拿走一批材料,決定再去炸幾個地方,修理更多區域。 偏遠地區沒有受到那么多關注,有些地方反而受災嚴重,如今流民漸漸匯聚成群,往著河安縣奔來,尤涵帶來的太醫院所有人都不得不上陣,一個個挑選可能染上瘟疫的人送進觀察區和隔離區,死傷的人群被火化掩埋,四周的人往這里聚集。 新上任的河安縣縣令是上次科舉的學子,畢竟前任縣太爺跑了以后他第一個站出來主持大局,如今他看著面前的慘象,只覺重新體會到了哀鴻遍野這個詞,但當他看到艱難維持隊伍的軍隊,看到忙而不亂的太醫們,又覺生機還是有的。 但在背后看不見的地方,太醫們并不和諧,尤其體現在夏國和越國的團隊上,尤涵就正在和其中一位巫醫爭論。 我覺得這個地方完全可以用人參來入藥,再加一些靈芝也不錯。 這方子是一般人能用得了的?就應該加一些蘆薈和綠豆,原材料越便宜越常見就越好。 夏國巫醫覺得尤涵簡直不可理喻,有好的方法好的藥材卻擱置不用,那些百姓有什么好救的,救活了也會餓死,干脆不管、找個地方把他們圈起來,還能減少其余人被傳染的風險。 尤涵也覺得夏國巫醫腦子進了水,還人參、靈芝,什么藥材貴就挑哪個,就算這些賬目國庫承擔,周圍的郡縣也不可能保存足夠救治數千人的人參!那這藥材她要從哪里要過來! 最重要的是,方子必須一個一個試驗,在不同病人身上觀察療效,夏國使臣早早想和尤涵各搞各的,試出了最好的方子就回國,奈何這些病人都歸尤涵管,他不能越過尤涵去找病人試藥,必須經過她的同意才行。 尤涵只想盡全力救人,哪怕她不滿意夏國的巫醫,但如今醫師數目就是少,能多一個都算是一份不錯的助力。 雙方各自忍耐許久,在互相折磨中也討論方案,雙管齊下,總算是得出了一個不錯的方子,然后又盯上了一開始裝病后來又真的感染上了瘟疫的鄭三。 尤涵淡淡道:你是醫師,對療效如何自己更為敏感,你放心,有我在,不會讓你死了的。 夏國巫醫瞇著眼睛,你是越國人,想必也不介意稍微犧牲一下吧? 鄭三: 他介意,他怎么就不介意! 臨時的太醫官寮里又熱鬧起來,熬出的藥一碗碗送往流民區,有病的治病沒病的預防,隔離區的藥材每天都少不了,白琦搖頭,繼續處理各項瑣事,從周圍的郡縣抽調藥材,不肯給的強行派人去敲門,京都送來的第二批糧食準時到達,周圍郡縣抽調出來的各項物資也抵達河安縣,如今這些東西分發下去,流民的情緒也漸漸高漲,不再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