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配音演員穿到年代文 第189節
作者有話要說:團長:人形優惠卡.jpg; 第121章 雙借調 今天的會議主題,是陸軍與文工團聯合執行任務的普及。 光州軍區的逃港問題得到極大改善,不止光州軍區本地的逃港人,從其他地區去寶安縣的也被感化了,目前也早就已經被遣返原地。 然而,其他地區仍有一些抱著逃港心思的人們,他們還沒去寶安縣,沒有碰上之前執行任務的光州軍區特派小隊,也就沒有被感化到。 所以,各地區需要一起行動,才能讓各地潛在的逃港人迷途知返,也能避免這些逃港人繼續涌向光州軍區,增加光州軍區的壓力。 百姓們出遠門需要單位出具身份證明,而在以往,各地只管核實這些證明的真假,是真的就直接放行,但逃港人也正是利用這一點,一去不復返。 這種其實防不勝防,只要百姓們手上有真實的證明,各單位的核查人員就不能阻攔——畢竟核查人員又不能一眼看出他們腦子里的想法。 說到底,還是思想上出了問題。所以,光州軍區的成功,讓其他軍區看到了一個解決辦法。 只是,這個辦法到底是不是能不能通用,還是一個問題,而這也是今天會議的目的,討論這個辦法的通用性。 在開會之前,軍官們都已經拿到了《回家》的劇本,并且已經提前看過了。 大會的位置按軍區劃分,再按職級排序,李瀟瀟坐在光州軍區那一片位置里,安安靜靜地坐在最后一個位置上,飛快地將各位大佬的意見寫下來。 “我看這個可以……”江茂顯然是十分羨慕光州軍區的成果,迫不及待想要去推行,“回頭大家讓部隊文工團把《回家》這劇本學起來,然后開始給百姓們表演,這樣文工團也不用只給戰士表演?!?/br> “聯合執行任務的想法是好的,但每個地區情況不一樣,南北風俗也不同,光州軍區的行動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計劃是量身定做的,像《回家》的劇本,他們用就很合適,但要是放在非沿海地區,怕是不太合適?!?/br> 這回說話的是瀾州軍區的一位軍官,瀾州地處內陸,百姓們大多連海都沒見過。 他的話一出,錦城軍區的孫橋也表示認同瀾州的說法,因為錦城也在內陸。 從前那些劇本,像《蛻變》《半邊天》等等,因為之前部隊文工團的正式表演,十有八九都是給戰士們看的,自己人內部的表演,當然就是演什么看什么。 但是,如果是要跟戰士們一起外出執行任務,目的不是像從前野訓休息時給百姓唱兩支歌放松放松,而是要潛移默化地引導百姓們思想上正軌,那必定是要對癥下藥的。 也就是說,給百姓們的表演,一定是要符合他們的口味的,要讓他們產生代入感的。 舞臺上總不可能真的把海搬過來,道具再精致也是有限,而且道具本來的作用就是喚起人腦中的印象,進而形成畫面。 如果百姓連海都沒見過,他們又怎么能想象得到海面呢? 實際情況實際分析,對癥下藥——這顯然更加合理,很多軍官也都認同瀾州軍區的說法。 也就是說,對于文工團與陸軍聯合執行任務的這個方向,大家都沒有疑問,問題就在于一個劇本不可能通吃所有情況。 “咱們再說得長遠一點……”孫橋說,“既然思想武器這么有用,咱們也不能只用來解決逃港問題,其他問題也是同樣能用得上的?!?/br> 隨后,他馬上就舉了一些例子。 比如說,征兵前可以來一個征兵相關的表演,讓年輕人們帶著雄心壯志進入部隊。 國慶期間來一個凸顯軍民魚水情的表演,有利于重大節日期間的穩定等等。 “孫師長說得很有道理,現在問題就是,每個區確實情況都不一樣,既然《回家》的劇本不能通用,那是不是得改編到合適為止” “這是第一個事情,第二個就是,像你剛才說的其他問題,每個問題又不一樣,是不是又得再排一個新節目” 江茂一陣見血地指出了問題,又說:“咱們各軍區的文工團,演員肯定都是好演員,只要有本子,肯定能演,但問題是現在沒本子呀,這些本子誰寫” 李瀟瀟一邊唰唰唰地記錄,一邊認同地點點頭,心想:對啊,這么多問題,每個問題對應一個劇本,那得出好多個劇了,誰寫得來這么多? 她寫著寫著,發現四周一下子沒了聲音,一抬起頭,發現所有人都在看著她。 李瀟瀟:“……” 不是,都看著她是什么意思? 孫橋一臉慈祥,看李瀟瀟的目光像看著一塊寶藏:“都說咱們軍人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咱們,咱們就去哪里,為祖國的繁榮發展添磚加瓦,李瀟瀟同志,你怎么看” 李瀟瀟心中叫苦不迭,這工作量,一年都完不成,她還想著明年想辦法調去滬市,接下來的幾個月她盡量少接時間跨度大的工作,否則在她完成之前,根本不可能走得開。 但現在這種場合,這么多雙眼睛看著她,個個職位都比她高了一大截,她根本不可能拒絕得了。 她看向鄭國興,鄭國興朝她微微點頭,她只好朝孫橋說:“孫首長說得是?!?/br> 關鍵時候,鄭國興開口救場了:“可是,孫師長,除了我們光州軍區,還有六大軍區呢,哪怕李瀟瀟同志一個個軍區替你們寫,那誰先誰后” 他接著又說:“寫劇本可不是說寫就能寫,一個就很花時間,更何況一個區還不止需要一個。那排最后一個軍區的,等拿到劇本,黃花菜都涼了?!?/br> 這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哪怕李瀟瀟愿意寫,可她也只有一個頭腦一雙手,要是真的讓她寫,誰都想被優先安排,可這么多軍區,總要排個先后順序。 “鄭首長說得有道理,我也是這么想的。各位,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看要不這樣,讓李瀟瀟同志到各軍區部隊文工團,跟話劇組交流,點撥點撥,讓話劇組的同志們也學一下寫劇本?!?/br> 瀾州軍區的蕭云天說:“演員同志也好,話劇組的老師也好,要是再不行,就文工團的團長親自上,總有一個能學會怎么寫話劇劇本的?!?/br> 這話的意思,就是讓李瀟瀟巡回教學,到各軍區支教,協助各軍區寫出自己的話劇劇本。 比起讓李瀟瀟一個人寫完六個軍區二十幾個劇本,這顯然是好多了。 借調李瀟瀟和重鋒,這本來就是其他首長最希望的事情,這早在大會開始之前,他們就已經討論過了,讓主辦方將李瀟瀟請過來開會,也是為了這一點。 鄭國興哭笑不得,有點心疼李瀟瀟,這姑娘從進入部隊,似乎就一刻都沒停過,一直在外面奔波。 雖說文藝兵經常要外出表演,但通常只會在自己軍區內各省活動,像她這樣要全國軍區輪轉的,還是頭一個。 既然李瀟瀟被借了出去,重鋒自然也不能幸免,畢竟逃港打擊計劃就是他們兩人共同完成的,陸軍在和文工團配合時,到底什么時候出手,要做到什么程度,這些都要精準把控,而這只有重鋒有過經驗。 一文一武搭配組合,一起到各區傳授經驗,這才能讓各區學習的效果最大化。 一次性借出兩員大將,鄭國興心頭都在滴血了,一臉rou痛地說:“春節前后時間充裕,大家可調節的日子也多。各位體諒體諒,重團長明年三月份就得回來了,不然光州軍區的野訓接不上?!?/br> 盡管野訓一般是五月開始,但準備工作都要提前做好。 李瀟瀟是文藝戰士,目前不負責管理工作,而且比起陸軍軍務,文工團的工作顯然要簡單一點,除了創作劇本之外,她的其他工作都能由其他人代替。 但重鋒不一樣,他職級本身就不低,不可能長期借調出去,只是剛好春節前后,工作也沒那么繁重,所有集訓也會安排在過年之后,所以短期借調問題還不大。 于是,在各位首長的協商之下,大會最后做出了決定:三月十日之前,李瀟瀟和重鋒到六大軍區進行交流。 平均下來,每個軍區大概能分得八九天左右的時間,李瀟瀟需要給每個區開一個編劇速成班。 按照就近原則,她和重鋒會現在京市軍區逗留,接著是沈城軍區,泉城軍區,瀾州軍區,錦城軍區,寧城軍區。 通過了這個決定之后,李瀟瀟到陸軍這邊的會議就結束了,后面再次返回文工那邊的會場。 文工團的同伴們知道這個消息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葉老師有點無奈又心疼,最后嘆了口氣:“京市這邊也就算了,還不算太冷,沈城那邊比這兒冷多了?!?/br> 李瀟瀟笑著說:“不打緊的葉老師,這還有時間準備呢?!?/br> 而且,這個世界跟她前世的世界不一樣,她正好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去看看。 第122章 小八卦 光州軍區的話劇演員們除了白天要開會之外,晚上還要進行話劇《回家》的排練。 表演將在大會臨近結束的時候進行,到時候除了大領導們會來觀看之外,各類型的參會者都會到場,包括文工、軍事、軍工等。 這是話劇第一次登上最高舞臺,盡管李瀟瀟等人已經演過很多遍了,但大家仍舊絲毫都不放松,葉老師也在全程跟著。 除了葉老師之外,重鋒也一起坐在場邊上看著。 練習場中就只有他們這十幾個人,現在也是休息時間,但重團長仍舊一副軍姿坐著,脊背挺得筆直。 演員們一開始看到他就回憶起六月時的特訓,不由得皮rou一緊,但后來發現人家根本沒在看他們。 人家一直就看著李瀟瀟同志,連眼睛都不帶眨的,其他人在他眼中仿佛不存在一樣。 十二月初的京市對于南方人來說已經很冷,這年代并沒有什么羽絨服或者防寒內衣,防寒都是穿的實打實的棉服,里面再穿點厚毛衣。 因為下個月要去沈城軍區,所以重鋒和李瀟瀟都臨時購置了一些厚衣服,但李瀟瀟上臺時也不會穿得太厚。 演員穿得太厚會影響肢體靈活,所以大家上臺前都會先做一輪熱身,然后將厚外套脫下來,然后才開始排練。 李瀟瀟演的是病弱的馮淑敏,不像其他演員那樣動作多,坐在凳子上只覺得冷颼颼的,排練一結束就馬上跑下臺拿衣服了。 “好冷……”李瀟瀟裹著大衣,說話時都呼著白氣,“這才十二月初啊,怎么感覺比去年還冷?!?/br> 她原地跳了幾下,腿上一陣微微刺痛發麻,血液像是凝住之后重新緩緩流動。 今年確實是比往年要冷一些,葉老師早就已經給學生們準備了姜湯,這會兒都招呼著大家過來喝一碗。 重鋒就坐在葉老師旁邊,見李瀟瀟還在臺邊蹦蹦跳跳,他順手端起一碗姜湯,走了過去朝她說:“先喝姜湯,驅寒,小心別感冒了?!?/br> 淺金色的姜湯熱氣騰騰,滿滿一碗,李瀟瀟噗一聲,看著重鋒,眉眼彎彎:“這么滿都沒灑,團長你也太穩了?!?/br> 她冷得直哆嗦,接過來肯定得灑一地,干脆湊過去低著頭,抿了一口,熱辣的觸感滾過喉嚨,一路朝肺腑間蔓延,最后落到了胃中,溫暖了整個人,讓她有種活了過來的感覺。 碗中的水面落了一點,李瀟瀟這才從重鋒手中接過碗,咕咚咕咚將姜湯一股腦灌進去,然后長長地嘆了一聲,摸了摸暖呼呼的小肚子:“舒服?!?/br> 她瞇著眼,剛才還略帶蒼白的臉色終于透出點微紅,鼻尖因為姜湯的蒸汽,掛了一層薄而細密的水霧。 “是不是該餓了”重鋒微微低著頭,顯得目光更加溫和,“去同和居吃點夜宵嗎?” 同和居就是上回他們從文藝俱樂部出來后去那家飯店,李瀟瀟最近迷上了它的三不沾,兩人時不時就會過去打包一份回家吃。 葉老師正走過來想吩咐李瀟瀟兩句,剛好聽到重鋒這一句,咳了幾聲,瞪了重鋒一眼:“你別一天天攛掇我學生吃夜宵,演員晚上不能吃太多!” 李瀟瀟一陣心虛:“老師,我只吃一點,不多的,您放心?!?/br> 葉老師見她這么說,擺擺手,一副“你看著辦”的表情,畢竟所有的學生里頭,這孩子是最讓自己省心的一個,說吃得不多,那肯定就是不多的。 “過幾天就要上臺了,晚上好好休息,吃夜宵也別弄得太晚……” 葉老師隨后又說了一下明天的安排,朝兩人揮揮手,“快去吧?!?/br> 李瀟瀟應了一聲:“好的老師,老師明天見!” 兩人往出口處走,其他演員們看著他們的背影,不由得都一臉感慨。 江秀蓮和程珍珍當初第一次見李瀟瀟時,是因為李瀟瀟以市文工團演員的身份去軍區交流,當時她們聽說她是重團長的關系戶,私下抱怨了兩句,剛好被重鋒聽到,被他要求當面解釋。 那還是她們第一次看到重團長計較閑言閑語,畢竟他的性格出了名的冷酷無情,背后被討論的事情多了,她們也沒想到會被抓了個正著。 她們在軍區久,小道消息也收得多了,程珍珍去年就來參加會議,早就知道李瀟瀟住進了重家——能住進去的,關系怎么可能簡單? 江秀蓮是之前隱隱約約就猜到,現在再看看重團長天天早晚接送,嘆了一聲:“每次我看到重團長站在瀟瀟旁邊,我都在懷疑這個重團長是不是真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