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配音演員穿到年代文 第110節
團長受傷了很重的傷! 二月寒風吹過,刺骨的冷,李瀟瀟只覺得寒氣從腳底順著脊背往上竄,冷得她渾身發動。 第59章 露鋒芒 李瀟瀟愣在原地,帶路的戰士催了一下,那兩名原本在說話的演員都看了過來,一見是李瀟瀟,都熱情地迎了上去。 其中一位還是李瀟瀟之前就認識,就是跟她一起看《無名英雄》的莫潔梅。 莫潔梅笑著說:“哎呀,瀟瀟你來啦!我們剛才還在猜你是在今天這批,還是在明天那批呢,沒想到剛好就來了?!?/br> 去年年底交流會上,光州軍區的交流團隊戰績赫赫。 往年能得到全國推行的,也就只有樣板戲有這殊榮,而樣板戲也已經很久沒有出新的了,盡管《蛻變》和《半邊天》沒有被列入樣板戲,但能在全國推廣,這兩部作品有多成功,大家心里都有數。 因此,光州軍區的也一下子風頭無兩,所有文藝兵都與有榮焉,也都期待著李瀟瀟加入光州軍區部隊文工團。 這幾天都是文藝兵招收面試時間,大部分文藝兵都要去駐地給不能回家的戰士表演,剩下的小部分就是留在軍區協助面試工作。 跟莫潔梅一起的演員叫徐小燕,見其他人都眼神微妙地看著李瀟瀟,馬上拉了拉莫潔梅。 她用眼神示意莫潔梅注意點分寸,不要讓其他面試者覺得李瀟瀟好像跟軍區有什么關系,甚至覺得李瀟瀟面試只是走流程似的。 徐小燕也朝其他四名面試者笑了笑:“各位同志請跟我們來?!?/br> 李瀟瀟回過神,也顧不上要避嫌了,反正這里應該也沒其他人看著,兩名演員都是認識她的。 她朝莫潔梅著急地低聲問:“小梅,你們剛才說誰受傷了,是重鋒團長嗎?” 按理說這些面試者還沒加入部隊,莫潔梅和徐小燕談這些是不合適的,但她們剛才說的聲音小,也沒想到李瀟瀟耳力這么好,居然就被她聽到了。 徐小燕已經先領著其他四人走在前面,李瀟瀟也知道莫潔梅不方便說,所以特地拉著她落到后面。 莫潔梅十分為難:“瀟瀟,你知道規矩,別為難我了……” 李瀟瀟忽然想到了前幾天她打電話的時候,接電話的是方浩明。 當時她還在疑惑,為什么他一個勤務兵都回來了,團長竟然還沒回。 現在看來,團長根本早就回來了,但是受了傷,而且是非常重的傷。 按莫潔梅她們剛才的說法,是差點人都沒了! 可方浩明竟然還瞞著她! 李瀟瀟心亂如麻,一想到也許差點她和團長就永遠見不到面,她就頭皮發麻。 她眼圈發紅,朝莫潔梅說:“我不問細的,你就告訴我,他現在人怎么樣了?” 莫潔梅一看她這樣,也有點慌了:“我、我也不是很清楚。真的,不騙你,那邊好像單獨隔離開了。但我估計人還是好的,不然軍區里早就那啥了……瀟瀟,你別這樣,先面試完再想其他?!?/br> 她在心里補充: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早就有通報了,現在也沒什么確切風聲,那應該人還好好的。 但莫潔梅見李瀟瀟這狀態,也不太敢說出來,只好想安慰著她。 李瀟瀟想起方浩明通話時的語氣還算輕松,也稍稍冷靜了下來。 她想起了在原著中,直到書中大結局,重鋒都還活躍在一線,是全書中有名有性的角色里最強悍的人。 李瀟瀟慢慢地松開了莫潔梅的手,既是跟莫潔梅說,又像是在給自己下心理暗示:“對,你說得沒錯,他不會有事的?!?/br> 莫潔梅有點好奇她與重團長的關系,但現在顯然不是適合問這種事的時候,看她冷靜了下來,心里松了口氣,又說:“你要不要去洗把臉,你的眼睛……” 李瀟瀟搖了搖頭,她今天帶了妝,不方便洗臉,只找了個地方補了一下妝。 前面那組實際上才剛開始面試,她這組只是提前過去候著,等正式開始時,她臉上應該看不出什么問題。 面試設在一個大課室里,每次只容一個人進去,進去的人時間有長有短,大多進去的時候都緊張,隨后有人自信滿滿地出來,也有人是哭著出來的。 輪到李瀟瀟的時候,她從容地走了進去。 偌大的課室里只放了面試官的桌椅,總共有三名面試官,她最熟悉的葉老師并不在其中,邊上還有一名文藝干部演員拿著一疊紙,站在一邊。 李瀟瀟走到面試官們中間的正前方,然后停了下來。 她站得筆直,微微向前傾,腳跟并攏,向外打開六十度,肩、手、頭、頸、雙唇、下頜,所有細節一絲不茍,雙眼平時前方。 面試官們面了一上午,李瀟瀟是唯一一個站了標準立正軍姿的人,不由得多看了她一眼。 面試官手上有她的資料,里面沒詳細寫她父親李衛國的信息,只寫了是復員軍人。 來進行文藝兵選拔的人里,也有不少是部隊里軍官的親屬,會站軍姿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像李瀟瀟這么標準的確實不多見。 小姑娘像一顆挺拔的小白楊,站得既正又直,每一次都透著勃勃生機,連最嚴苛的教官,恐怕都找不出半點錯誤。 面試官們當然不知道,訓練李瀟瀟軍姿的人,曾經是兄弟軍區里最頂尖的那撥偵察兵之一,各種軍姿最容易給人留下第一印象,她之前當然會著重訓練。 左邊那名面試官是個四十來歲的女人,長相溫婉,看著十分有氣質,朝李瀟瀟笑了笑:“李瀟瀟同志,現在選拔正式開始了。請你先念一下紙上的內容,一分鐘內,能念多少是多少?!?/br> 女人的聲音像珠玉落盤,明亮悠揚,在這個年紀仍舊能保持這種音色,顯然是花了大功夫保養和訓練,李瀟瀟一聽就知道這應該是位歌唱家。 面試官朝干部演員點點頭,干部演員朝李瀟瀟走過去,遞給她一份稿紙,上面是一大版文字。 李瀟瀟接過后快速看了一下,里面是一篇流水賬日記。日記的主人應該是一名剛入伍的文藝兵,里面零零散散地記著一天的訓練流程,有不少碎碎念的感想。 讓演員念稿的目的,一般是看演員的普通話發音是否標準,尤其是方言口音重的地區,這點是必不可少的考驗。 在現代,有個漢語方言種類劃分,一共分成七大種,除了官方普通話之外,其他六種都是南方方言,粵語就是其中之一,樣板戲中甚至有專門的粵劇,如沙家浜。 粵語與普通話發音完全不一致,互不相同,粵省人民說普通話時,通常都會帶著非常重的方言腔,能說出標準普通話的人并不多。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粵省里的小地方文工團演員,即使跟其他省的演員混在一起,只要一開口,就很容易被認出是粵省人。 市級以上的文工團,挑選演員當然是寧缺毋濫,除了要求發音準確之外,口齒靈活也是基礎條件,在此之上,才考慮臺詞戲感。 在現代,正常語速每分鐘大概是240個音節,播音語速大概是每分鐘300個音節。 李瀟瀟看了下內容,心中有數。臺詞功底是基本功,面試是一次展示的機會,做到要求是及格線,多出要求之外,才是加分點。 面試官既然看的是咬字和語速,那她就在這基礎要求之上,再給出和內容相符的臺詞感情。 一分鐘準備時間之后,李瀟瀟開口了—— “昨天被罰跑,今天差點起不來,實在是太累了?!?/br> “為什么要連坐唉,那對做得好的人也不公平啊。不過小王很厲害,明明長得最瘦小,一句抱怨的話都沒有,我得向她學習才是!” …… 李瀟瀟的語氣從疲勞無奈,到強打起精神抱怨,到轉念一想時語氣微急,連眼神都跟著亮了亮,繼而又迸發出少年人該有的積極心態。 整個轉變過程流暢自然,連加速的語氣,塑造的是一名性格略帶急躁的少年人,絲毫看不出是在念稿趕答題。 李瀟瀟時間掐得剛剛好,一分鐘后剛好停在了日記的中間,斷句完整。 右邊的那位面試官聽完后,朝女面試官笑了笑:“莊老師,你入伍新兵訓練時的心情是這樣的?” 李瀟瀟微微睜大了眼,這居然是面試官的日記? 莊老師咳了一聲,眼里也帶著笑意:“差不多?!?/br> 她朝李瀟瀟贊賞地點了點頭:“咬字清晰,感情用力時還能讓人聽清楚詞,臺詞功底很不錯,沒有只用喉嚨發音,這點很好?!?/br> 李瀟瀟連忙說:“謝謝莊老師?!?/br> 莊老師朝右邊的面試官說:“袁老師,我這邊沒問題了?!?/br> 袁老師“唔”了一聲,低頭看了一眼李瀟瀟的履歷。 烈士遺屬,根正苗紅,成績矚目,履歷非常漂亮,團里也很久沒招到這么耀眼的新人了。 袁老師又抬起頭,看著她說:“李瀟瀟同志,你曾經跟隨羊城劇社到白沙村,當時光州軍區的指戰員也在那邊外訓,你當時唱了一首方言歌,是自編的,是嗎?” 李瀟瀟點點頭:“是的?!?/br> 有個從其他戰區復原的爹,部隊里戰士來自五湖四海,互相學方言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袁老師只當她是從自己父親那邊學的方言。 他問:“目前話劇統一使用普通話,你覺得方言對話劇表演有什么用嗎?” 李瀟瀟覺得有點意外,為什么會問這種題? 在這個年代,在話劇表演中能說標準普通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1976年之后,話劇一躍成為最受歡迎的劇種,話劇團如雨后春筍冒出,甚至到了只要能說標準普通話,就能被招進去當演員的地步。 可在文藝兵面試中,居然問方言相關的問題不過,方言對于表演確實有用,而且大大的有用。 李瀟瀟想了想,說:“非常有用?!?/br> “文工團的作用是鼓舞人心。這個“鼓舞”,不一定是激昂式的。所謂“化悲憤為力量”,其實強調的都是心情轉化的力量?!?/br> “給他們所想,才是最直接的心靈支持。好比,當一個人饑餓時,給他食物才是最實際的。同理,指戰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很多人離鄉背井,思鄉心切?!?/br> 李瀟瀟緩緩地說:“作為演員,我沒法讓他們見到他們家鄉的親人,但我可以讓他們聽到家鄉的話,這比唱一出大戲,更能緩和他們的思鄉之情?!?/br> 當時她用《紅燈記》里一個唱段改變,其實原身的京劇功底并不扎實,唱原版會暴露很多缺點,但是改編成方言版,所有人的注意力只會集中到方言上。 即使有出錯,比起京劇演員練了千百遍而不該出半點錯誤的原版唱段,大家對改編版的容錯度必然會高很多,因為這么多種方言放到同一首歌里,難度很高。 更何況,那時除了團長出現時,她因為被嚇到而卡了一下,其他地方沒有出錯,指戰員們都親切地喊她為“小鐵梅”,觀眾里有一位副團長,當時去向指揮員提出讓劇社表演時,原本還想指定讓她唱李鐵梅的角色,可想而知那首方言歌,是有多受歡迎。 “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考慮一下,將劇本的某個角色臺詞改成方言?!?/br> “指戰員和本地百姓不同……”李瀟瀟笑了笑,說,“本地百姓聽不懂各地方言,但指戰員們,大多還是聽得懂的。而且這樣修改,能讓角色更有特點,主演仍舊用普通話,也不會破環整個話劇的規范性?!?/br> 袁老師認同地點點頭,卻又笑了笑:“不無道理。但你這么說,讓京劇組的“大戲”情何以堪” “還是剛才的例子?!崩顬t瀟鎮定地說,“方言歌只是緩解,安撫指戰員的傷感,振奮人心的基調當然還是得用激昂的,不管是樣板戲還是能公演的話劇,都可以。好比我們要烹飪一道菜,原料總得洗干凈,再進行腌制,才能更入味?!?/br> 袁老師在評語上寫了幾個字:反應很快,頭腦冷靜,思維清晰。 “這是對于觀眾來說的……”李瀟瀟補充道,“對于演員來說,方言有其他作用?!?/br> 袁老師筆尖一頓,抬起頭挑了挑眉,她該不會要說,演員說方言也有利于緩解思鄉之情吧? 然而,這小姑娘接下來說出的觀點,讓他也感到耳目一新。 “很多演員在排練的時候,尤其是在演新角色的時候,都會找不到感覺,生硬地模仿,導致臺詞僵硬?!?/br> “但其實我們平時在說家鄉話的時候,從來沒有考慮過說話感覺的問題?!?/br> “那是因為家鄉話是我們從小就開始說的,是骨子里的東西,我們說出來的時候,不用考慮發音標不標準,重音對不對,直接就是想說什么是什么,說出來的感覺就是對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