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再婚夫妻 第193節
她家四個全須全尾長大可真幸運啊。 “那以前因為什么?” 金氏:“說是小兒麻痹癥,還有個是發高燒,我也不懂。還有一個沒保住。也是因為他媽身體不好。本來不打算生了。從我兒子那邊過繼一個。 “早幾年生活好點,身體養回來一點,結果又懷上了。當時也不敢要,怕孩子不健康。果然,七歲了,還跟人家四五歲一樣?!?/br> 杜春分跟邵耀宗面面相覷,都沒想到看起來只有五歲的孩子居然七歲了。 “嬸子,這個核桃好。有人跟我說吃什么補什么。吃核桃補腦,松子油多補身體。每天吃一點,這個冬天過去應該能好點?!?/br> 金氏知道這是安慰的話,但中聽,“那我以后每天給他吃點?!鳖D了頓,“我在這兒不打擾你們吧?” 杜春分:“不打擾。您別怪我只顧收拾東西就行?!?/br> 金氏接道:“得收拾收拾?!?/br> 杜春分沒收拾臥室,先去廚房把她爹買的油鹽醬醋和她帶回來的歸置好。 邵耀宗也沒閑著,在最南邊墻上砸幾個釘,然后接一根很長的繩子,一邊拴在釘子上,一邊拴在屋檐下的石柱上。 看著這房子,邵耀宗好奇:“嬸子,這房子不是咱們部隊蓋的吧?” 王金氏道:“不是。以前的老房子。別看二十多年了,聽說好幾層磚頭,墻特別厚。關上門在屋里說話,在走廊下都聽不清。屋頂也好,也不知道里面放的什么。修一次三五年都不用擔心漏水?!?/br> 邵耀宗欣喜,太好了,總算不用擔心在臥室聊天,隔壁聽得一清二楚。 “我就說要是咱們部隊蓋的,不可能讓屋檐伸出來,廊檐底下還打兩個水泥石柱撐著。這太浪費了?!?/br> 王金氏剛搬過來的時候也被這氣派的房子驚得不輕,“是呀。我以前還以為咱們人民的軍隊墮落了?!?/br> 杜春分:“不會的。即便有也是個別人。這種情況很難避免。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清正廉潔?!?/br> 這么簡單的道理,金氏也懂,見杜春分把米面之類的都放柜子里,好心勸她:“你該把櫥柜搬堂屋里。這邊還沒開始冷。等過些天下大雪,出來都能把人懂僵。弄去堂屋,做飯的時候就不用過來了?!?/br> 以前在邊防師,杜春分也打算把櫥柜移堂屋。等到開春暖和,不需要烤火,再在廚房點個爐子。 然而那邊的房子雖然足夠寬,但南北進深不多。 如果那邊深四米,這邊至少有五米五。 那邊的廚房也很矮小,她腌的菜準備的干貨也沒法放廚房。糟魚、咸菜壇子堆在堂屋,再把櫥柜弄過去,就沒法坐下吃飯了。 杜春分:“這是老杜放的。他不懂,等會兒我就跟邵耀宗抬過去?!?/br> 邵耀宗聞言過來。 王金氏先一步過去幫他們開堂屋門。 杜春分見她這么積極,小聲說:“這個小老太太蠻好的?!?/br> 邵耀宗小聲說:“要是個不省事的,王旅長也不會讓她帶孩子?!?/br> 杜春分想想很有道理,她若是陳月娥那種人,也不可能在自己有幾個孩子的情況下還養王旅長。 “嬸子,你歇著吧。我們自己來就行了?!倍糯悍执舐曊f。 金氏道:“動起來暖和?!笨吹剿麄z出來,提醒道:“小心,有臺階?!毖劢怯喙饪吹轿鍌€小孩擠在墻角,也不知道聊什么,小毛蛋乖乖地聽,“毛蛋居然愿意跟甜兒她們玩兒?!?/br> 杜春分順嘴問:“他不愛跟人玩嗎?” 王金氏長嘆一口氣。 杜春分被她嘆的心里咯噔一下,就聽到金氏說:“這孩子小的時候跟他姥姥姥爺。那老兩口可能覺得毛蛋身子骨弱,那話咋說,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慣的喲,我剛來的時候都不敢大聲說話。 “以前我們村地主家的少爺也沒這么嬌氣。我當時就想,這可咋領。我得回去。我那侄子就說,想怎么領怎么領。他們哥幾個以前吃了上頓沒下頓也沒見餓死。這孩子不可能一輩子不見風,一直讓長輩抱著。 “我領夭折了,也是這孩子的命。你還別說,我在屋里待不住,知道不該帶他出去,也忍不住領他出去轉轉。病生了幾次,身體反而越來越好。小杜,你說這是咋回事?” 杜春分是廚師不是醫生,哪知道咋回事。 邵耀宗:“大人一天到晚一動不動,吃飯的時候都沒胃口,何況孩子都不下來走。如果不是肚子里的病,只是身子骨虛,那稍微動動,就能多吃點飯。吃的下飯,身體慢慢就好了。不過這也是我猜的。您想知道還得問醫生?!?/br> 金氏這輩子還沒過過一天到晚一動不動的日子,不知道那種感受。但她知道忙了一天,不光吃飯香,睡覺也香。 “醫生說肚子里沒病。我覺得你說得對。我以后得多帶他出來走走。再這么下去,明年再不上學就太大了。我聽人說,這邊的孩子六歲就上一年級。對了,你家這幾個上幾年級了?” 杜春分:“五年級?!?/br> 金氏吃驚,看著都不大啊。 邵耀宗解釋:“周歲十歲,虛十一。我打算明年再讓她們上一年五年級。這樣以后高中畢業就下鄉,我和春分也不用擔心太小被人欺負?!?/br> 杜春分不禁瞥邵耀宗,這事她咋不知道? “爹的主意?!?/br> 杜春分冷笑,想說什么,聽到金氏說:“這個主意好!” 邵耀宗一聽有幫腔的,趕緊說:“嬸子也覺得好?” “好!特別好?!苯鹗隙溉粔旱吐曇?,跟地下工作者接頭一樣,“你們常年在部隊不知道鄉下知青的情況。下鄉的地方有熟人,或者那邊的人好還好。壞的地方,別提了。我大兒子和兒媳婦早些日子來看過。啥來看我,以我的名義打秋風差不多?!?/br> 杜春分不禁看邵耀宗,怎么這么多喜歡打秋風的? 隨后想想,要不是跟邵耀宗的爹娘鬧僵,他爹娘能一年來四次。 甜兒幾個下鄉的可能性極小。 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杜春分覺得還是得做兩手準備:“嬸子,你繼續?!?/br> “碰到不好的村子,好看的女知青能被逼的嫁給村里的人。好的男知青能被綁去做上門女婿?!?/br> 杜春分懷疑她沒聽清:“嫁人?倒插門?” “這還是好的呢。有的聽說,我也是聽說,被強jian了都不敢聲張?!?/br> 杜春分的呼吸一窒。 邵耀宗不禁問:“就沒人管?” “知青是外鄉人,大隊長肯定都向自個村的人。早些年下去的知青年齡大不好糊弄。這幾年下去的都是初中畢業生。一個個十四五歲,十五六歲,還不是人家說啥是啥。有父母撐腰的還好,就怕父母被打倒。那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苯鹗险f完直嘆氣。 杜春分立即決定讓四個孩子留一年級。 邵耀宗問:“那鎮,或者縣革命委員會呢?” “那些人厲害也不敢管村里的事。很多地方一個村的人都是親戚。大家團結起來,革命委員會都進不了村。再說了,很多知青的戶口掛在村民家里,吃住也在那兒,不聽他們的能行嗎?!?/br> 邊防師那邊的高中畢業生,不是去師長老家,也是去副師長老家。有老家人照看,過得還好。邵耀宗就以為其他地方辛苦,只是干的多吃的少。做夢也沒想到還有這些糟心事。 金氏道:“我可不是嚇唬你們。像你們家這幾個孩子,到了不好的地方,絕對有命去沒命回。你們可不能讓她們去。實在得去也得找個好地方。小邵,小杜,聽說杜局認識軍首長,到時候讓他找軍首長問問,能不能進話務連,或者其他單位?!?/br> 杜春分心說,可以。不需要找軍首長,她爹一人就能搞定。 上午剛發現李慕珍羨慕嫉妒她,杜春分不敢再顯擺,哪怕這位看起來過了羨慕嫉妒的年紀。 “才十歲,還早。說不定到時候就不用下鄉了?!?/br> 金氏直起身體,嘆息道:“這樣最好。我們家毛蛋,身子骨那么弱,到了鄉下可咋活啊。這么虛當兵部隊不收,進廠也沒法做工。唉!” 杜春分莫名想笑:“嬸子,毛蛋才七歲。不論當兵還是下鄉都是十一年后的事?!?/br> 家里只有幾顆白菜,一點蘿卜,得去買菜,不能再跟她侃大山了。 “嬸子,你坐著,我去買點菜。晚上老杜可能得在這兒用飯?!?/br> 王金氏領孩子的時候累,不讓她看孩子,她又閑的心慌,總覺得這一天白過了一樣。 “你不知道在哪兒,我帶你去?!蓖踅鹗铣鰜砭秃?,“毛蛋,去不去菜市場?” 小孩輕微搖一下頭,朝甜兒身邊移一下,緊挨著她靠在墻上。 邵耀宗見狀,道:“嬸子,讓他在這邊玩吧。我今天哪都不去。你不放心就快去快回?!?/br> 王金氏虛點點侄孫子:“肯定是見這幾個jiejie好看。你小子,最好不是這樣。否則等你長大,我非得收拾你不可?!?/br> 毛蛋扭頭給她個側臉。 王金氏氣笑了:“你給我等著啊?!?/br> 杜春分:“甜兒,堂屋暖和,帶弟弟去屋里玩兒。餓了就吃核桃,但不許讓弟弟自己砸?!?/br> “娘,我渴了?!毙∶啦唤f。 杜春分算一下時間:“再過一會兒就好了。去屋里看著水壺?!?/br> 甜兒伸出手,“弟弟,走吧?!?/br> 王金氏下意識想提醒,別,他怕生。然而卻看到毛蛋把戴著厚厚的手套的小手遞過去,還抿嘴笑了。 “這孩子——”王金氏張口結舌,“我回頭就告訴他爹?!?/br> 杜春分失笑:“多大點事啊。他才七歲。何況看起來才五歲。別說小孩,就是你我這個年齡的人,也喜歡長得好看的人?!?/br> 王金氏不得不承認,這話在理。 好比杜局,要是個相貌普通的老頭,他就是軍首長,大院的軍嫂們也懶得討論。 “那咱走吧?!?/br> 再往前都是職位高的人的住處,貨車出來進去吵得很,影響他們工作和休息。萬一車上有心懷不軌的人,還容易出大事。所以就把菜市場供銷社放西南方向。那邊也有個門,車不需要到住宅區。 學校和醫院在正北方。 王金氏出了胡同口一邊指給杜春分看,一邊直直地往北去??吹綄W校和醫院,往西拐,從樓房前面的小路,走百十米才看到菜市場。 杜春分忍不住說:“這么遠,南邊的首長來買菜得走一頓飯吧?” 王金氏:“多是勤務兵買。首長的愛人要是退休了,就愛人來買。那些首長整天忙的腳不沾地,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哪有空買菜啊。對了,小邵恐怕也得那么忙。我那個侄子三天都沒回來過了?!?/br> 杜春分心說,忙點好,越忙越說明機步旅很得上面看重。 在邊防部隊倒是閑得很,閑的盡是東家長西家短了。 杜春分道:“幸虧她們幾個大了,洗臉睡覺都不用我cao心?!?/br> “那你輕松,不像我們,早上得給他洗臉,晚上得給他洗腳。我當年在地主家干活,伺候大少爺也沒這么伺候過啊?!蓖踅鹗险f著就一個勁搖頭。 杜春分不好接這茬。 以己度人,她可以罵幾個孩子,數落邵耀宗,旁人,哪怕那人是老杜,她心里多多少少都會有點不舒服。 王金氏自個說了:“得虧他是我孫子。否則我得一天三頓打,兩天三頓餓。大小伙子,哪能慣成這樣。都怪那老兩口,還是教書育人的老師。幸好早退休了。否則還不知道得把人家孩子耽誤成啥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