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明月高空照,人間鼓樂笙簫時。 城中早已是一派通宵達旦的繁華景象,宮里就稍微顯得有那么一絲遜色。 乃是因為梁文帝自登基之時便一改前朝奢靡之風,凡是宮中份例皆按規矩行事,圣上又不喜鋪張,故而每年只到皇帝壽宴、春節、年底藩國進宮朝拜之時才大肆cao辦宴席。 本來這今年的中秋佳節,原是像往年一樣,各宮只管自己忙活,關上門來自個找個樂子也就完事,但偏因朝臣極力勸諫,說是要為民做個表率。中秋佳節,與民同樂,方能彰顯皇家禮儀風范,梁文帝這才松口,予以禮部特權,開始有模有樣地辦起了中秋佳宴。 禮部本沒有cao辦尋常節日慶典的經驗,好多東西也置辦不齊,只得慌里慌張得從宮外篩選,集合一批專攻宴會席面的節目班子進宮表演。 接連幾日,都能看見不少的雜耍藝人和舞女歌姬進宮安頓,個個鶯鶯燕燕,腰肢纖細,曲線玲瓏,一展喉便知其功力深厚,裊裊余音,響徹深宮。 沉寂了許久的大梁皇宮,宛如枯木又逢春,瞬間活躍起來。 這天清晨,嘉回還在臥房酣睡,因為昨晚貪玩與底下宮女一起玩耍耽誤了就寢時間,便特意吩咐荷月不用早起喚她起床。 本是個愜意滋潤又無事可做的早間,卻被一陣咿咿呀呀的動靜吵醒,嘉回趿拉上鞋,倚在窗邊,朝外探出半個身子,等聽完一曲,才反應過來,這是歌女晨時排練節目,正在吊嗓子呢。 她又重新爬上床,想著睡個回籠覺,可剛沾上枕頭,外頭斷斷續續又開始了清麗婉轉的吟哦之聲,這聲音雖不大,但卻極易勾得人心癢癢。 這下她也甭再睡了,索性翻身下床,待收拾齊整,與荷月她們一起,親自扎起了花燈。 白日時,福祿過來請安,說是太子妃邀約,要嘉回前去幫忙排戲,好為后幾日的中秋夜宴做準備。 可嘉回早在幾日前就已知會圣上,不予出席此次宴會,而且她本就對戲曲不甚了解,去了也怕給太子妃添麻煩,便一口回絕了對方的好意。 沒曾想到了夜間,福祿竟是去而復返,不過這次不是來請人,而是提著東西上門來了。 數十個大小箱子堆滿了院中石桌,除了月餅糕點、衣裳首飾和手工玩具,還有兩壇子桂花酒,太子妃這是忍痛又割愛,連自己珍藏了大半年都沒舍得喝的佳釀都分享出來了。 嘉回歡喜地收下,叫人把桌上的東西搬進庫房,才來琢磨著怎么消耗掉這兩壇酒。 時間到了中秋這天,還不到晚上宴會開席,宮里就已是笙歌鼎沸,熱鬧非常,丫鬟太監們游弋于各宮之間,送月餅,掛花燈,嘴里接連不斷地說著吉祥話。 宮道之上也不見停留之人,大多步伐輕快,一躍而過。 正好宮中已許久未辦喜慶之事,大家悶得慌了,好不容易趁此節慶,能無所顧忌吃喝玩樂,便是擋也擋不住的熱情高漲。 御花園設宴,款待文武百官及其家眷,禮部的人手忙不過來,便臨時抽調了各宮的得力宮女去做幫手,荷月和一干小丫鬟早早就去前頭布置宴席了,留下嘉回和小部分宮女太監在常樂殿里守門。 嘉回雖沒有過節的心思,但為著自己殿里的下人們,還是吩咐小廚房簡單弄了兩桌菜肴給他們,宮中沒有家人好友,隨意吃個酒也算是團聚了。 飯畢,已到了戌時,前頭御花園開始了歌舞表演,歌聲嘹亮,高入云霄。一曲作罷,還有長安名角兒登臺唱戲,余音繞梁,不絕于耳。 宮女太監們紛紛扔下手中活計,圍堵在宮門口,嘰嘰喳喳地朝外望去。 宮人大多年紀小,愛湊熱鬧,嘉回知他們好奇心重,便把人都打發了出去,小丫鬟小太監們歡喜異常,衣裳都沒換就歡天喜地跑去看戲了。 常樂殿是徹底沒人了,天色早已暗淡下來,月光透過云層,灑向殿中庭院,庭中樹枝在微風中搖曳,飄飄灑灑落下滿地花蕊,再由長風一吹,卷起地上殘花,落英紛飛,滿院芳香。 嘉回把筆墨紙硯全部搬到院子里,點好蠟燭,再擺上幾盤愛吃的點心,就著這清冷月光,提筆一蹴而就,約莫一炷香的功夫,便洋洋灑灑寫了兩大篇書信。 隨后把信箋裝進信封,放入匣子里封好,她想模仿前朝詩人,來場月夜花下獨酌的閑情逸事,可還沒來得及去拿酒壺,就被一陣濃郁酒香絆住了腳步。 嘉回四周查看了許久,確定并無閑雜人等,才小心翼翼地抬頭望去。 寬深莊重的房檐下,宮燈隱隱綽綽,琉璃瓦片上,花燈五光十色,各種光線交替反射,給暗黑的夜晚賦予了柔和的美感。 白衣少年高坐在屋頂之上,頭頂金冠,腳踏烏靴,他左手搭于膝蓋,右手輕執綠釉酒壺,半是搖晃間,再猛一抬頭暢飲。 他朝嘉回燦爛一笑,那笑容清俊明朗,竟把身后的月光也比了去。 嘉回微怔之時,他已飛身下來,純白衣裳奪目刺眼,他朝她走來,宛如謫仙一般。 月色涼如水,嘉回聽見自己撲通的心跳聲,她顯得有些急促不安,囁嚅著開口道:“聽聞今夜,宴國公府的女眷都入了宮,宴夫人許久未見你,你怎么不多陪陪她?!?/br> “阿娘身邊有祖母,有嬸嬸,有丫鬟仆役,自然也就輪不到我去打攪,前邊太過吵鬧,我便想著來殿下這里躲個清靜?!?/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