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91)
商君凜命宮人帶顧太醫過去。 不多時,顧太醫就回來了:陛下放心,貴君身體沒出現任何問題,臣去看了那花,并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雖然顧太醫保證了沒有問題,商君凜還是后怕的不行,接下來的好幾天都要時時刻刻看著沈郁才安心,也不許沈郁再去看那花。 沈郁倒是很想再去看看,他后來問過,除了他,其接觸過花的人都沒表現出任何異常行為,他想知道,那天的事是必然還是偶然。 當然,那天之后,商君凜發了好大的火,命人將放花的地方里里外外都清理了一遍,其實他也知道,不一定是花的問題,還有可能是有人在放花的地方動了手腳,沈郁剛進宮那天不就中了暗算嗎。 別說,還真讓他們找到點東西。 是致幻的藥,劑量很小,顧太醫拿著小木塊放到鼻子下聞了聞,這樣小的劑量對人體起不到任何作用,僅僅是聞一下,很快就會被代謝掉,難怪那日沒在貴君身上發現不對。 商君凜渾身散發冷氣,小木塊是在花架上被發現的,很顯然是被人故意放進去的,商君凜嚴防死守,沒想到還是讓人動了手腳。 命人將花架抬過來,商君凜冷聲道:顧太醫看看這里還有沒有。 顧太醫繞著花架走了一圈,搖頭:回陛下,其他沒有了。 沈郁蒙著面紗走過來,面紗上浸了藥,是顧太醫特別調配的。沈郁身體較之常人要弱一些,許多對常人來說不要緊的藥物可能會對他造成影響,沈郁又對給自己造成幻覺的東西感興趣,想來看看,便想了這么一個法子。 面紗不是透明的,只露出一雙清透的眼。 沈郁的眼睛極美,眼尾微微上揚,不笑時也會給人一種在笑的感覺,尤其是當下半張臉被遮住,這雙眼的魅力便越發凸顯出來。 這木塊是怎么發現的?沈郁低頭打量被放在小幾上的木塊,大約兩指寬,和那木花架的顏色渾然一體,鑲嵌在內側根本發現不了。 這事說來還是個意外,見到沈郁,商君凜身上的冷氣頓時收斂,有個做事毛手毛腳的小宮女,搬花時不小心弄倒了架子,這木塊掉了出來,被負責的宮人發現。 宮人知道陛下在嚴查,不敢隱瞞,拿到木塊的第一時間上報上去,接下來的事就是沈郁看到的這樣了。 花花草草都被搬到了別的地方,沈郁轉了一圈,也沒看到安王送來的那株花,他走到商君凜身邊,戳了戳男人手臂:陛下,那株花呢? 放在別處了,放心,不會給你扔了的。知道沈郁那日的異常和花無關,商君凜對花的敵意也沒那么大了。 這木塊是誰放進來的?想的法子倒是精巧。 還在查,商君凜順勢摟住沈郁的腰,將人帶遠了些,阿郁別靠太近。 那木塊放的位置就在安王送來的花的旁邊,難怪沈郁會在花附近受到影響。 這個人想做什么呢?讓陛下誤以為是安王害了我? 等抓到人就知道他們想做什么了。商君凜語氣溫柔,眼底卻是一片冰寒。 沈郁和商君凜在這邊又待了會,孟公公進來說有大臣找商君凜,沈郁便和他一起離開了。 進宮的是丞相,為的還是肅北的事,肅北上層官員被抓,留下大片空缺,這些位置暫時由朝廷派過去的人頂替,但這不是長遠之計,必須早日安排合適的官員過去。 不是所有本地官員都同流合污了,尤其是周邊小城,有不少有擔當的官員,方大人挑選了一些,考查后將人調到主城任職,還有一些原本就在主城任職的小官員,方均根據他們的實力,留下部分,剩下的派到了小城里重新磨煉。 跟他一起來賑災的朝廷官員也被他叫到了主城,暫代部分職務,侯大人等人在肅北經營多年,根基不淺,雖然現在人被抓住了,但他們遺留下的關系網不是一朝一夕能斬斷的。 為了收拾爛攤子,方大人忙的腳不沾地。 時間轉瞬即逝,很快到了行刑的日子。 肅北還是晴空萬里,沒有一點要下雨的跡象。 一大早,得知侯大人等人要被處刑的百姓紛紛前往刑罰地點,曾經逝去的人不會回來,但他們至少能親眼看著罪魁禍首受到應有懲罰。 犯人被押往刑場,面對即將到來的血腥場面,在場的百姓沒有一個露出害怕之色,他們眼里有激動,有欲除之而后快,有快意,有恨意,唯獨沒有害怕。 方大人坐在主位,荀朝坐在下首,感受到刑場傳來的怒視,他微笑回望。 時辰到! 鋒利刀刃高高揚起,落下 仿佛一并斬去了所有罪惡。 沖天血腥味,是為了祭奠枉死之人的在天之靈。 轟隆 當最后一人被處置,大片烏云飄來,遮住了烈日,觀刑的人愣愣抬頭,有冰涼水珠落在臉上。 下雨了! 就在這些作惡的官員被處置后,下雨了! 百姓紛紛朝著皇城的方向跪下,高呼陛下萬歲。 饒是見慣了大場面的方均,在親身經歷這一刻的時候,也茫然了一瞬。 誰也不曾想到,肅北盼望了那么久的雨,會在這一刻,會在這樣一個時機,落下來。 消息傳回朝廷,滿座皆驚。 阿郁,商君凜一走進來,就將青年擁進懷里,朕有時候想,阿郁會不會是天上派來的仙人,等完成任務就回到天上去? 又或者,阿郁是花中仙子,那株花只會對阿郁一人表示親近,阿郁還能cao控下雨 商君凜邊說,邊急切的在沈郁臉上印下一個個吻,像是要通過這種方式確定沈郁的存在一般。 沈郁: 沈郁擔憂地摸了摸商君凜額頭:陛下這是受了什么刺激,怎么開始說胡話了? 第130章 臉上的親吻密切而急促,沈郁能感受到從商君凜身上傳來的nongnong不安,他還是第一次切身體會到商君凜身上出現這么大的情緒波動。 朕沒有生病,商君凜嘴唇貼著沈郁的額頭,呼吸間氣息盡數噴灑在沈郁肌膚上,他抓住沈郁的手,放在手心,朕沒有生病。 陛下怎么突然說出這樣的話,我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人,怎么會是陛下嘴里的仙人。 奈何商君凜現在是聽不進去的,他陷在自己的猜想里,越想越覺得在理:如果不是仙人,阿郁怎么會知道那么多東西?還能知道肅北會下雨? 沈郁拿出來的東西,哪樣不是前所未有的? 沈郁張了張嘴,發現自己無法解釋,重生這件事說出去太駭人聽聞,他還沒想好要不要告訴商君凜,這是埋藏在他心中最大的秘密,也是他身上最大的底牌。 不過,很快,他從商君凜的話里聽到了重點。 肅北下雨了? 他臉上的震驚表情不似作偽,商君凜定定看了他一會:阿郁不是早該知道了么? 陛下怎么會覺得我早就知道了?要不是聽陛下說起,我現在還不知道這件事呢。 肅北下雨,不是阿郁做的嗎?說話時,商君凜緊緊盯著沈郁的臉,不錯過他臉上一絲表情變化。 陛下怎么會這么想?沈郁哭笑不得,我怎么可能做到讓肅北下雨? 時間是阿郁定下的,商君凜總算恢復了些理智,擁著沈郁坐到榻上,肅北傳回消息,說當日行刑結束后,肅北就下了一場大雨,這場雨連續下了好幾天,現在肅北災情已經基本得到緩解了。 陛下怎么就覺得這雨跟我有關?沈郁挑眉。 因為時間太巧了,剛好是在行刑結束的那一刻。商君凜摩挲沈郁的手指,消息傳回的那一刻,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場雨和沈郁脫不開關系。 不然怎么解釋沈郁偏偏選了這樣一個時間呢? 那一刻,他非常慶幸,下令時沒有將沈郁暴露出去,緊接著涌上心頭的就是后怕,種種神秘之處聯系起來,他越發覺得沈郁是傳聞中的仙人。 陛下,肅北會下雨真的跟我沒有任何關系,我只是查閱典籍,發現肅北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下一場大雨,便將時間定在了歷年大雨來臨之前,若是不下雨,對我們也不會有什么損失,若是下了雨,后面可cao作的空間就大了。 沈郁不想讓商君凜繼續這個危險的想法,他了解這個男人,若真讓他認定他是個隨時可能離開的仙人,指不定會做什么。 而且這句話他也不算說謊,只是他多了份前世記憶,確定今年的這段時間也會下雨罷了,至于具體下雨時間會在行刑結束后,也是他沒想到的。 陛下不信可以看我做的筆記。為了推算出一個相對小的范圍,沈郁這段時間查了不少關于肅北的事,并將關于秋季下雨時間抄錄下來,結合前世后來的記載,推演出大致時間范圍。 沈郁的手稿就擺在不遠處,商君凜思緒回籠,想起沈郁曾找他要書的事:你當時要這么多書,就是為了這個? 不然呢?沈郁譴責地看向他,陛下不應該清楚,我一向不喜歡看這些嗎。 朕還當你是換了口味。沈郁一提,商君凜就想起來了,有段時間,沈郁不看話本了,轉而看起了記錄各地情況的書籍。 沈郁拿了記錄的筆記過來,放到商君凜面前:陛下自己看。 商君凜翻完,緊蹙的眉頭漸漸松開。 那個時候,我還以為陛下會問,沈郁見商君凜不再緊繃,心里的石頭稍稍落地,半開玩笑的抱怨,如果陛下當時問了,我還能討個賞賜。 阿郁想要什么?現在說也不遲。 等肅北的事結束,陛下陪我去莊子上住幾天吧,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去住幾天。 商君凜正愧疚,自然是沈郁說什么是什么。 辛苦阿郁了,商君凜重新將人抱進懷里,只是阿郁在這件事里起到的作用,朕恐怕不能公之于眾了。 這件事太玄乎了,若是傳出去,沈郁將會被推向風尖浪口,被眾人目光匯聚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還是因為這種玄之又玄的事。 世人畏懼神明,卻也會有那么些膽子大的人生出不該生的心,況且,現在還有好幾股勢力隱藏在暗處,是敵非友,商君凜不愿拿沈郁冒險。 陛下不說,我也會要求陛下隱去我的存在的,況且,我也并沒有做什么。 沈郁向來知道人言可畏,這件事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安在他身上遠遠沒有保持神秘感起到的作用大。 不得不說,這場雨真的來的太及時了,時間又那么巧,這么好的機會,不利用簡直對不起天賜良機。 雨下的很大,卻沒有一個人抱怨,肅北百姓幾乎是喜極而泣,還有一種不真切感,他們盼了那么久,等了那么久的雨,就在這一刻,猝不及防落下。 久旱逢甘霖,沒有人不為這場雨高興。 方均是個頭腦很清醒的人,片刻怔忪后,快速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歸攏民心的時機。 雨下了一天一夜還沒有停,只是雨勢變小了些,龜裂的大地吸收到了充足的水分,路邊的花草樹木也煥發出新生機。 百姓或戴斗笠,或披蓑衣行走在淅淅瀝瀝的雨水中,他們感受這場來之不易的雨,也議論這場盼望已久的雨。 等了好幾個月,可算是下雨了。 是啊,不過你們說,這場雨是不是上天為了獎勵朝廷處置貪官下的? 我覺得是,不然為什么早不下晚不下,偏偏在那些狗官人頭落地的時候下? 罔顧人命,死不足惜! 整個肅北都在議論這場雨,一并被談起的,還有那些被處罰了的官員。 本來還有殘存勢力想引起動亂,一場大雨后,他們手下的人跑了不少,雪上加霜的是,還有不少到官府去告發他們,就為了能減輕一些自己身上的罪孽。 因為這場及時雨,侯大人等人在肅北經營多年的勢力被輕而易舉瓦解,這些人別說引起動亂了,能不被官府的人抓起來都謝天謝地。 方均發布了懸賞令,肅北的百姓已經認定旱災是上天為了懲罰這些貪官降下的,抓起殘存勢力來毫不手軟。 如果沒有他們,肅北是不是就不會有大旱? 所有人心中都這么想。 肅北的消息由京城傳向大桓各地,密切關注肅北災情的百姓得知后,引起了軒然大波。 酒樓茶館,大街小巷,每一個地方都在談論此事。 你們聽說了嗎?肅北下雨了,這下總算不用擔心肅北了。 斬了貪官就下雨,你們說,之前大旱會不會和這些貪官有關? 說起這個,你們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不知從哪傳出謠言,說肅北大旱是不滿陛下的做法,故意降下災難? 怎么會不記得,簡直是無稽之談,不說其他,就算真的是對陛下的做法不滿,為什么是肅北大旱而不是京城?明明京城離陛下更近。 就是想故意抹黑陛下吧,也不知道安的什么心,陛下派去的人將貪官斬了,立馬天降大雨,可見即使上天不滿,也不是對陛下不滿,而是對那些狗官的不滿。 自從陛下登基,我們的生活確實是越來越好,更不用提心吊膽擔憂隨時打到城門的敵軍,我也是想不通,為什么每次都有人抹黑陛下,說陛下濫殺無辜,說陛下殘暴不仁,可是從過年那會起,陛下處置的每一個人都是罪有應得,如果說處罰罪人也算濫殺無辜,那我無話可說。 你這么一說,好像也是啊,那之前陛下殺的大臣是不是也另有隱情?當時誰不為張御史叫冤,結果呢? 看事不能只看表面,以前那些詆毀陛下的話到底是不是真的,要是朝廷也能給個說法就好了。 官府不是有意見箱么,要不咋們問問? 話音落下,四周靜了靜。 轉頭,官府就收到了百姓的匿名詢問,那些下面能解決的匿名信不會拿到朝廷上去說,但這件事,明顯是他們左右不了的,他們自己也很想知道,有沒有什么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