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8)
書迷正在閱讀:偏要你獨屬我、三界都知道天帝有個白月光、龍傲天gay了反派(穿書)、以身殉界的老攻回來了、修羅場后我成了萬人迷(穿越)、穿成炮灰女配后女主她重生了(GL)、夢回90年代幫我老爸趕情敵(重生)、綠茶配青梅(GL)、[綜]金木重生·番外、虐文替身修無情道
三個小的在山下瀟灑快活,兩個哥哥在山上被佛光普照,出家人的慈悲為懷沒學到,倒是有朝著怒目金剛的方向發展的趨勢。 鄂倫岱后悔來山西當巡撫了,這地方比他想象中的還要險惡,他以前當都統覺得管理旗下已經很花心思,到了山西之后才發現,更難處理的還在后面。 不是說山西的商人不樂意培養族中子弟入朝為官嗎,為什么隨便哪家都和朝中有牽扯,剪不斷理還亂的你擱這兒織蜘蛛網呢? 鄂倫岱脾氣不好是真,辦事兒牢靠也是真,不然康熙也不會容忍他的臭脾氣那么多年,他來的時候就說了當巡撫就要干巡撫的活兒,肯定不會耽誤地方的事情,甚至還在皇帝面前立了軍令狀,結果來了才發現,噶爾圖那個混蛋玩意兒當了大半年巡撫凈和治下商賈眉來眼去了,朝廷下發的各種政令一大半都在書房堆著。 這是個當官兒的能干出來的事情? 他自己不干活兒,身邊的師爺刀筆吏自然積極不到哪里去,很多事情底下的官員都不知道,連消息都得不到他們上哪兒往下安排,真是荒唐他娘給荒唐開門,荒唐到家了。 鄂倫岱被氣的半死,他也不是樂意吃虧的人,雖然噶爾圖已經涼了,但是他想瀉火也不是只能找噶爾圖自己,于是乎,手段狠辣的代理山西巡撫派人去四川打探情況,噶爾圖來山西之前任四川巡撫,狗改不了吃屎,看看能不能查出點別的東西。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新上任的四川巡撫于養志竟然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和提督干架,原因更是離譜,當地人不樂意朝廷過去修路鋪橋,在兵丁干活的時候聚眾搗亂,甚至還發生了流血事件。 四川提督見狀當即帶兵過去巡查渡口,一邊讓兵丁繼續干一邊抓搗亂的人,沒出人命還好,一旦出了人命,那些搗亂的當地人可以直接被以造反的名義抓起來砍頭。 于養志剛到任,不想在任期發生亂民造反的事情,死活不同意提督上報,只想私底下找了罪名把那些當地人殺了完事兒,任期內出現亂民造反,他三年后的考核成績肯定好不了。 倆人意見不統一,從吵架發展到當眾打架只用了短短三天,正好讓鄂倫岱派過去的人從頭到尾看完了。 這下好了,他們倆可以接著打,鄂倫岱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山西代理巡撫先給他們把情況報到了皇帝跟前,也別說他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兒,他就是多管閑事兒了怎么著,皇帝都不介意,其他人一邊兒待著去。 他不光和皇帝告狀,他還能拉太子和雍郡王幫忙,噶爾圖造下的孽,就讓他的繼任者替他償還,他鄂倫岱活那么大歲數,吃什么都不吃虧。 大清境內重修官道已經進行了好些年,民間的反響非常不錯,修路修橋都是朝廷花錢,干活兒的也都是各地兵丁,不會出現農忙時節征召青壯年服徭役這種事情,百姓的正常生活不被干擾,反響自然不錯。 因為那些事情已經進行了好些年,每一任地方官上任都要干,差不多已經成了定例,所以太子他們尋常也沒有關注,只隔一段時間看看進度,根據送上來的賬單從戶部撥錢,被當地百姓反對導致項目進行不下去的還是頭一回。 胤禛把罵罵咧咧的鄂倫岱勸回書房,然后看向臉色同樣不怎么好的太子,二哥,尋常百姓不會干這種事情,大概是蜀中山民搗亂。 你不說我還想不起來。太子爺有一下沒一下的敲著桌子,鄂倫岱已經把事情捅到汗阿瑪跟前,不用我們cao心,有那個精力不如看著他怎么讓百姓遷到邊疆,軍令狀不是好下的,任務完不成就要丟人了。 鄂倫岱一點也不擔心任務完不成,移民實邊這活兒他接的晚,其他地方已經干的差不多,有現成的答案給他抄,他還可以挑挑揀揀評價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最最重要的是,他還可以撿漏。 恪靖公主馬上要嫁到喀爾喀,皇上在京城留了做公主府,在歸化城也建了座公主府,百姓不樂意跟無頭蒼蠅一樣隨便搬家,讓他們跟恪靖公主去歸化城,待遇可比留在老家好的多。 最最最重要的是,對比才能體現出他的好??! 和羅荒野、北海這倆將軍府比起來,烏里雅蘇臺將軍府離老家最近,和那些遷到羅荒野、北海的百姓相比,雖然他們沒有吃不完的魚、沒有挖不完的各種礦藏、沒有冰天雪地下的美景、沒有只有在當地才能吃到的美食,但是,他們離老家近??! 那么大根蘿卜吊在前頭,就不信他的任務完不成。 第165章 臨近年關,臺懷鎮的年味兒越來越濃,這些年百姓的日子過的越來越好,逢年過節更樂意在家媳婦孩子熱炕頭,忙活了一整年,如今正是停下來享受的時候。 蒲松齡的科舉之路走的不順,這些年沒停過考試,卻也沒抱多大希望,他都四十多了還沒考中貢生,就算接下來的考試順順當當,以他的年紀也沒有在仕途上發展的機會,更何況他還沒本事順利通過接下來的考試。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是他的再強求也沒有用。 他這些年教書寫書日子過的還可以,前兩年老東家病逝,他又帶著東家族中的孩子去省城考試,考完之后就離開那里到別處游玩散心,他寫書略有成就,朋友也不算少,去哪兒都不愁找不到地方住。 然后,他就和老友一起被請去新遷來的鄰居家做客,再然后,飯后消食就溜達到了不遠處新建的書院里。 胤禟年紀不大嘴皮子卻是利索的很,有他在的地方根本輪不到胤祈胤俄費心活躍氣氛,還嫌倆兄弟礙事兒直接把人攆到旁邊玩兒。 呵,好一個喜新厭舊的負心人。胤祈最近看多了纏纏綿綿的話本,時不時冒出來一兩句奇奇怪怪的話,白天聽著還好,晚上的時候差點被著身邊人當成女鬼附身。 胤俄推著他離遠點,一邊走一邊說,九哥你少看點話本,過些天回京城汗阿瑪肯定要檢查功課,到時候被汗阿瑪發現你在外面天天看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妥妥要挨罵。 沒關系,該學的我又沒落下,閑暇時間看點閑書怎么了,汗阿瑪也不能讓人天天頭懸梁錐刺股,學習時間學習,休息時間休息,皇帝也不能不讓人休息。胤祈小聲嘟囔,講起大道理來一套又一套。 出門就是玩兒的,帶上作業出門那還叫出門玩嗎,那叫換個地方學習。 兩個人斗嘴斗的開心,另一邊,蒲松齡和他那老友已經被書院里的配置驚的說不出話,按理說以他們的年紀,見多識廣看到什么都不會太驚訝,但是這座新建的書院實在出人意料,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書院可以建成這樣。 自從琉璃廠可以燒出大塊的琉璃,那東西的價格就漸漸降了下來,不再和以前一樣一塊就要成千上萬兩銀子,富裕些的商戶也能用得起。 琉璃的價格如今不算太貴,但是像這座書院一樣所有的房間都裝上琉璃窗的他們還真沒見過,那么高的樓,那么多間房,這得花多少錢才能建成這樣? 此間書劍的主人,大氣??! 胤禟聽到他們的感嘆,面上帶笑矜持道,我家兄長覺得教書乃是福澤子孫的大業,恰巧新來的巡撫大人也覺得山西這邊的學子積極性不高,便建了座三晉書院來培養人才,不光請了傅眉傅先生來當山長,還請了許多成名已久的大儒來任教,幾位且來看看,這一整片竹舍都是為先生們準備的住處。 令兄有心了。蒲松齡旁邊的中年人感嘆道,他是山西本地人,對山西境內各地的學風很是了解,如果真的能把傅先生請出來,這書院的名氣也就打出去了。 鄰家新搬來的幾個少年人不是本地口音,家里的兄長又能和新來的巡撫大人說上話,大概是京城的八旗子弟出來游玩,不然他實在想不出來什么人會在五臺山附近建書院,還把書院建的如此不同尋常,除了那些錢多的沒地兒花的權貴子弟,也沒人能閑的搗鼓這些。 蒲松齡倒沒想那么多,他不光喜歡狐鬼故事,對各種沒見過的新鮮玩意兒也好奇的很,要不是他身上沒有功名,不配來這樣的書院教書,他甚至想試著在這里住幾年。 這里的學生不光要學四書五經君子六藝,還要學什么物理化學等等沒聽過的新鮮本事,話說回來,他雖然年紀大了點,但是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個年紀的學生似乎也不奇怪。 他自認沒本事來這里教書,可不可以等書院開始招生的時候來這里求學,在這里求學一年束脩多少,有年齡限制嗎? 胤禟正琢磨著怎么提出將人留在書院教書就聽到這人問招生要求,愣了一下趕緊擺手,先生莫要妄自菲薄,以先生的本事,如果先生愿意,書院掃榻相迎。 于是,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我不行我不可以我太高攀了你行你可以你其實很厲害的客套話。 胤祈胤俄遠遠的看著他們你來我往,面面相覷覺得他們大概這輩子都學不會胤禟這本事,算了算了,他們還是老老實實當他們的小廢物吧。 兩個人溜達到竹樓附近,透過窗子看到里面的小書房,驚嘆一聲算是知道蒲松齡他們為什么那么震驚了,別說蒲松齡,他們也震驚,上次來的時候里面的東西沒裝齊全,沒想到裝齊全了顯得那么別致。 書桌書柜休息室,甚至連水龍頭和抽水馬桶都有,這些東西放到市面上,肯定又是下金蛋的母雞。 這東西怎么弄的,我在京城都沒有見過,九哥,我和十哥不在的這些天京中又出了多少好東西?胤俄興致勃勃的轉著水龍頭,也顧不得水涼直接用手去接,自個兒在水龍頭那兒玩的不亦樂乎。 胤祈托著臉看著顯出幾分孩子氣的胤俄,搖頭晃腦感嘆這才是他記憶中那個和他一起上房揭瓦的臭弟弟,京城沒有這些東西,應該是二哥讓黃履莊剛研究出來的,臺懷鎮在五臺山里面,山里竹子多,也方便引水到書院。 而且山里的山泉水很干凈,稍微凈化一下就可以平常使用,不用擔心水質問題,身邊有個能工巧匠就是好,二哥真是賺大發了。 可惜紫禁城沒有水,不過沒關系,等咱們出宮開府的時候找個離水近的地方,那時候學會做這些東西的匠人也多了,到時候咱們在府邸里用。胤俄的小算盤打的啪啪響,好東西他也要有,讓汗阿瑪在宮里干看著羨慕去吧。 臭小子看上去挺聰明,怎么偏偏是個傻子。胤祈煞有其事的搖搖頭,催著異想天開的傻弟弟出去,然后拿出他的小本本唰唰唰記上幾筆。 他們的工匠其實很厲害,就算有時候創新差了點,但是模仿的本事超出當前世界平均水平一大截,只要給他們一個模板,甚至只要一個靈感,他們就能造出更好的東西。 內務府的能力強的很,管轄的造辦處織造處等各種衙門中基本都是有祖傳手藝的匠人,但是一個個的學完全套再精細打磨效率太低,或許可以試試標準化流水線。 流水線是個好東西,二哥說過八旗兵的武器已經換的差不多了,基本都從弓馬刀劍換成了火器,兵部工部對火器的研究依舊熱火朝天,能夠連發的燧發槍火銃已經淘汰了好幾撥,要不是國庫的銀子不夠他們花,八旗兵綠營兵的火器能半年換一回。 如果能降低生產成本,再想法子提高生產效率,到時候讓守邊疆的士兵全部裝備上最先進的武器,把膽敢進犯的敵人打的哇哇叫。 九阿哥捏捏拳頭,似乎已經看到在他的建議下大清出現好多流水線工業化大工廠,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劈叉一步進入工業化不是夢。 兄弟倆在竹樓里轉了好一會兒才出去,要不是輪椅不太方便上躥下跳,他們甚至想翻到林子里的假山上看看。 不得不承認,這邊的風景是真的好,如果他們念書的時候推開窗戶就能看到竹林搖曳,他們肯定學的比現在好,國子監的學生都都看不到那么好的風景,真是便宜這邊的人了。 他們去竹舍轉悠的短短一小會兒,胤禟已經成功將蒲松齡留下來教書,不光蒲松齡自己,他還表示要寫信給他散落在大清各地的好友,看看有沒有人愿意來五臺山轉轉。 拔出蘿卜帶出泥,又是一個大收獲。 胤禟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讓胤俄帶著胤祈在鎮上轉悠,當天晚上就跑回菩薩頂屁顛屁顛的找太子和四爺邀功,二哥找了那么多先生,到現在連山長帶先生一個都沒來,還是他最厲害,一天的時間就定下了好幾個。 四爺白了他一眼扭頭回去睡覺,留下太子面無表情站在原地無能狂怒,他能怎么辦,就算是太子,他也不能大過年的把人家從闔家團圓的時候強行拉到書院來好吧,當誰都和蒲松齡一樣可以滿天下溜達嗎? 臭小子還是挨揍挨的輕了。 十阿哥嘚瑟了半天,不出意料又是一頓竹板炒rou,在山上被哥哥揍,在山下被哥哥弟弟嘲笑,就像那風箱里的老鼠,左右都受委屈。 他委屈,太子爺覺著自己也委屈,毫不留情的揍完捅火的臭小子,扭頭拉著四爺開始叭叭叭叭說他有多艱難,他本來還想讓那些先生夫子在家過個上元節,現在看來也別過了,初七就來臺懷鎮。 他們在五臺山耽擱了好幾個月,再不回京就說不過去了,早點看到書院走上正軌早心凈,年后有年后的事情要忙,他可以不顧他們家汗阿瑪的臭臉幾個月不回京,幾個小的不行,他們額娘還在宮里等著呢。 于是乎,在年味兒還沒有散去的時候,低調樸素的馬車就一輛接一輛的來到了五臺山,接待這些遠道而來的先生夫子有山西學臺,學政官管的就是教育事業,不能別人把活兒干完了留他們悠哉悠哉拿政績。 山西學臺如果知道太子心里在想什么,肯定惶恐的抱著太子殿下的大腿哭,山西的學風就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好比去蒙古讓那些蒙古少年們從馬背上下來讀書寫字,在山西勸學難于上青天啊。 不是他不稱職,而是實在是沒那個本事。 新上任的山長傅眉傅先生剛下馬車就看到笑的燦爛極為熱情的學政,嚇的胡子都揪掉了兩根,他家里有個聲名遠揚的老爺子,以前不是沒和這些當官的打過交道,以前對老爺子熱情也就算了,在老爺子那里栽了跟頭后這些年也沒人再去熱臉碰冷屁股,怎么這會兒又犯病了。 傅眉在心里嘀咕個不停,艱難的維持住面上的云淡風輕,順著學政的指引來到書院給他安排的住處,然后就開始了他的震驚之旅。 等學政介紹完竹舍里的各種新奇物件兒,傅山長終于緩過神來,然后一臉慎重的問道,學臺,書院可以帶家眷,在下可否將老父接來此處奉養? 山西學臺??? 還有這種好事兒! 第166章 傅眉的老父親傅山,字青竹,崇禎年間率領學子士人進京告御狀的猛人,據說于學無所不通,經史之外兼通先秦諸子,長于書畫醫學,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他不會的,是個罕見的全能型人才。 只是這個大佬脾氣過于古怪,不管在前朝還是在現在都不樂意給朝廷面子,清軍入關的時候民間抗清情緒高漲,他還因為反清復明被抓入獄,出獄后脾氣也沒好多少,依舊我行我素,反清之心不改,后來看復明無望,這才返回太原府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