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4)
書迷正在閱讀:偏要你獨屬我、三界都知道天帝有個白月光、龍傲天gay了反派(穿書)、以身殉界的老攻回來了、修羅場后我成了萬人迷(穿越)、穿成炮灰女配后女主她重生了(GL)、夢回90年代幫我老爸趕情敵(重生)、綠茶配青梅(GL)、[綜]金木重生·番外、虐文替身修無情道
想什么呢?哪兒有那么好的事兒?胤禟搖搖頭,讓傻乎乎的弟弟打消不合時宜的念頭,天下那么大,哪能一點活路都不給人家留,汗阿瑪的意思是不讓商人做的太過,照他們現在的架勢,再發展下去別人就沒活路了。 他們要做的是讓那些富商巨賈脫離不出朝廷的管控,不是讓他們沒生意可做。 拿權壓人就沒意思了,說起做生意,八旗子弟真比不過那些時代浸yin此道的商人。胤禟捏捏下巴,斗志滿滿的說道,不過我們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晉商勢大,但是也會勾心斗角,汗阿瑪說要組織一個獨立于內務府的衙門專門處理商賈之事,至少談判的時候絕對不會吃虧。 胤祈和胤俄一樣只剩下星星眼,除了崇拜還是崇拜,先定個小目標,在俄羅斯開辟出一塊專門讓他們的人做買賣的地盤,然后將生意做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小錢錢,全都是小錢錢。 三個人湊在一起嘀嘀咕咕說個不停,直到皇帝率領群臣出場才意猶未盡的停下話頭。 康熙剛剛刺激完喀爾喀的三位汗王,正是心情大好的時候,喀爾喀三部前些年給他添了那么多堵,現在還是得臣服于大清,那幾個老東西不高興就好,看著他們不高興還得強顏歡笑的模樣他就高興了。 皇帝陛下心情好,免不得想心情更好,于是酒過三巡,就趁著熱鬧笑瞇瞇的宣布,今兒個難得齊聚一堂,蒙古各部的臺吉都是英俊勇猛的少年郎,朕的女兒們也到了歲數,正好趁此機會給她們選額附。 此話一出,皇子席瞬間安靜。 第144章 南不封王,北不斷親,這是康熙朝一直以來奉行的政策。 康熙要給閨女選額附,蒙古臺吉們又是期待又是緊張,說起身份,他們基本上都有資格尚主,模樣也沒有特別差的,具體誰能娶個公主回家還得看博格達汗的意思。 臺吉們眼巴巴的看向高臺上的皇帝,無視了大舅子小舅子審視的目光,只想知道博格達汗的最終會選誰當公主的額附。 純禧公主的公主府建在京城,她的額附隨她一起在京城當差,日子過的美的很,班迪臺吉也沒比他們大幾歲,要不是被博格達汗看重,哪兒有現在的機遇,真要留在草原,他連祖上傳下來的草場都保不住。 他們如果能娶公主,不管住在草原還是住在京城,肯定要比娶別人強,如果非要對比,他們其實更想去京城,京城多繁華,草原上再舒坦能有京城舒坦嗎? 要是在外面能和京城一樣舒坦,京旗那些人怎么可能死活不愿意回盛京老家,要知道盛京比他們草原更繁榮,京旗那些人連盛京都嫌棄,可見他們在京城的小日子過的有多好。 二格格三格格的額附人選早就定了下來,只是沒有明確的旨意而已,康熙想讓女兒留在京城,自然不會選能繼承王位的臺吉,但是身份也不能太低,最好從各家的嫡次子中選。 烏爾袞、噶爾臧,前者是巴林部札薩克多羅郡王鄂齊爾次子,固倫淑慧長公主的孫子,算是親上加親,后者杜棱郡王次子烏梁罕氏噶爾臧,這小伙子別的不說,模樣性子都好的很,三格格是個文靜的姑娘,得有個能逗樂她的額附才行。 大格格成親好些年了,二格格和三格格的額附都是科爾沁的臺吉,康熙笑瞇瞇看著烏爾袞和噶爾臧出來謝恩,擺擺手讓他們回去坐著,然后將目光轉向暗含失望的喀爾喀三部。 土謝圖汗、現在應該叫多羅郡王,多羅郡王噶勒丹多爾濟沒想過皇帝會把公主嫁到喀爾喀,喀爾喀三部前些年和朝廷的關系算不上好,因為準噶爾部的威脅被逼無奈才臣服朝廷,皇帝肯定不放心把公主嫁到他們那里。 康熙倒不這么想,他自己的閨女自己了解,三格格性子文靜,二格格和四格格可不比男兒差,他想把人留在京城,人家自己還不樂意呢。 朕的四格格也到了成婚的年紀?;实郾菹驴聪蚩柨γ晒诺南?,頓了一下喊出一個名字,敦多布多爾濟。 噶勒丹多爾濟身后,剛滿二十歲的年輕臺吉愣在當場,腦袋一片空白,旁邊人提醒了好幾聲才讓他回過神,幾乎同手同腳的走到中間的空地上,砰的一聲跪在地上。 雖然膝蓋底下是草地,但是聽那動靜,所有人的膝蓋都跟著疼。 這小子,太實在了。 康熙也沒想到敦多布多爾濟會激動成這樣,不著痕跡的挪了挪腿,然后朗聲宣布道,敦多布多爾濟,封鎮國公,尚主。 敦多布多爾濟握緊拳頭,聲音都在顫抖,謝博格達汗恩典! 喀爾喀三部如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皇帝開恩讓格格下嫁喀爾喀,噶勒丹多爾濟還有之前的札薩克圖汗、車臣汗都出來謝恩,博格達汗愿意從他們喀爾喀挑選額附,也就意味著之前的事情可以一筆勾銷,頭頂上掛著的刀終于能拿掉,怎么可能不激動。 格格出嫁時至少是個和碩公主,有公主在喀爾喀,博格達汗就算對喀爾喀有不滿,看在公主的面子上也會輕拿輕放,不會一言不合就派兵鎮壓。 打仗多傷人吶,還是太太平平的好。 公主要是來了喀爾喀,他們得把人供起來哄,敦多布多爾濟好樣的! 短短一會兒的時間,三個額附的位子全部許了出去,宴席的氣氛也火熱起來,胤祉盯著二格格的準額附烏爾袞,怎么看怎么不滿意,二格格是他的親jiejie,還好烏爾袞是次子,成婚后要在京城生活,不然他得更慪氣。 不是他說,他覺得這些蒙古臺吉沒一個配得上他們家的jiejiemeimei,別說額附,當面首都不夠格。 老三心里不舒服,一杯又一杯的喝悶酒,喝上頭了之后開始拉著旁邊倆兄弟嘮叨,烏爾袞和噶爾臧都是不用繼承爵位的次子,也就是說,二jiejie和三jiejie大概率都會留在京城,只要留在京城,他們就能給jiejie們撐腰。 胤祈托著臉看著他們家三哥一邊喝酒一邊絮叨,感覺要不是還記得這兒是熱鬧的宴會,他能一邊喝酒一邊哭。 烏爾袞和噶爾臧兩個人不用繼承爵位,敦多布多爾濟可是要繼承土謝圖汗、不對、是多羅郡王的位子,喀爾喀里京城比科爾沁還遠,四jiejie嫁到那么遠的地方會不會受欺負? 胤禟將目光從樂的找不著北的敦多布多爾濟身上收回來,撇撇嘴小聲道,九哥,四jiejie那么厲害,她只需要用一根小手指就能把那位摁住,還想欺負四jiejie,四jiejie不欺負他已經是萬幸。 四格格的生母郭絡羅氏貴人是宜妃的jiejie,只是姐妹倆的關系并不算親密,不過即便如此,胤禟對對四格格的了解還是比別人多。 胤俄齜牙咧嘴的搓著胳膊,點頭符合胤禟的話,四jiejie厲害的很,真讓她留在京城她反而不樂意,額娘說四jiejie在我們出發之前特意去找了汗阿瑪,讓汗阿瑪給他在喀爾喀部挑額附。 說著,像是怕別人聽到他們話,四下看了看,確定沒人注意他們這里,然后才神神秘秘的繼續說,可怕的是綏蘭也跟著去了,那祖宗口氣比四jiejie還大,四jiejie選了喀爾喀,綏蘭說過幾年去準噶爾抓個額附,如果她該成婚的時候準噶爾還不太平,她就親自帶兵去打準噶爾,還能順便抓個額附。 胤祈:?。?! 厲、厲害。 不愧是他看著長大的meimei,巾幗不讓須眉,要是綏蘭打仗比大哥還厲害,大哥會不會回家抱著閨女哭? 噫惹,好可怕哈哈哈哈哈。 宮里的格格們小時候和阿哥們一起學弓馬騎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在京城并不流行,平時街上經常能看到策馬出行的姑奶奶,將格格和阿哥放在一起比試,阿哥有時候都比不過他們。 康熙是個心細的老父親,他對兒女的婚事很看重,挑人的時候慎之又慎,除了四格格主動要求去喀爾喀大展拳腳,其他格格都留在京城,在京城的公主府中,公主才是正兒八經的主子,額附只能算是借住的,天子腳下皇城根兒上,要是再有膽子給他的閨女委屈受,那只能說是老壽星上吊找死。 他們滿人可不講究從一而終,一個不合適就換,真當他的公主缺男人不成? 二格格三格格的嫁妝內務府早就準備妥當,康熙不準備往后拖,宣布了消息后就訂下婚期,回宮后立刻將閨女的封號擬好,下令內務府在入冬前將典禮準備妥當。 新鮮出爐的恪靖公主帶著meimei們看著兩個jiejie收拾嫁妝,不知道她什么時候能成婚,以汗阿瑪的態度,估計還得再等兩年。 二格格封號榮憲,三格格封號端靜,姐妹倆只差一歲,成親的日子又趕到一起,她們倆不像恪靖那么心大,對即將到來的成家出去住既緊張又期待。 嫁衣是江南織造所準備的,春天的時候就到了京城,她們家的姐妹騎馬射箭不在話下,真讓她們一針一線的繡衣裳,怕是這輩子都嫁不出去了。 公主出嫁,后宮的女人都開始忙碌,總擔心嫁妝單子會不會出問題,、府布置的舒服不舒服、公主府的宮女和嬤嬤怎么安排 額附來京城后當什么官她們沒法過問,閨女在宮外過什么日子心里總得有個底數,這些天不只榮妃,連鮮少出門的郭絡羅貴人也經常造訪承乾宮。 恪靖公主在兩個jiejie房間里待了一會兒就帶著綏蘭出門,她們在宮里可沒有閑著,汗阿瑪怕烏庫瑪嬤無聊,特意讓她們倆給烏庫瑪嬤當學生,聽烏庫瑪嬤講草原上的故事。 說是講草原上的故事,其實本朝初年的事情也沒少講,姐妹們中她和綏蘭明顯對草原更感興趣,別的姐妹留在京城享福,她可不愿意,她要給汗阿瑪分憂。 烏庫瑪嬤經歷的事情很多,汗阿瑪讓她和綏蘭每天去給烏庫瑪嬤解悶,想來是默許了她們的打算,不知道等綏蘭二十歲的時候汗阿瑪能不能平定準噶爾,她還挺想看綏蘭帶兵打仗時英姿颯爽的模樣呢。 姑奶奶們在慈寧宮有說有笑,乾清宮也熱鬧的很,時隔三個月,胤祚終于想起來給家里寫信,老父親一邊埋怨一邊拆信,還不忘把兒子們全喊過來一起看。 老六跟著傳教士穿過俄羅斯往西走,一路上見識了許多在大清見識不到的風景,少年人心情開闊,從字里行間就能看出來他在外面非常過的非常好,或許晚上睡覺的時候會想家,反正信上沒看出想家的意思。 信箋厚厚一摞足足四五十頁,除了第一頁禮節性的問安,剩下的全是他在路上的所見所聞,可把老父親給氣壞了。 胤祈打著胤禎的旗號搶到前面看信,一目十行速度飛快,沒一會兒就看到最后一頁,被他用完就扔的胤禎字還沒認全,這會兒還停留在第一頁。 十五:就很氣! 九阿哥無視了氣鼓鼓的弟弟,拿著最后的那幾張興奮的跑去太子跟前,二哥,你看,六哥說他在那邊認識了新朋友,那個朋友還整理了一堆問題讓他回答,可好玩兒了。 太子挑挑眉,看到紙上寫的內容,臉上的笑容更加明顯,不錯不錯,厲害的很。 了不得哦,老六的新朋友名叫萊布尼茨,整理的那一堆問題之中,第一個就是:學習漢字有捷徑嗎? 還愣著干嘛?拐回來??! 第145章 太子爺對歐洲那些人才惦記了很久,中國和西方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有些事情就算方向可以努力,一時半會兒也很難進行下去,儒家思想延續千年,思路不是說打開就能打開的,如果將歐洲歐洲那群天才來到大清,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優秀的學者會互相吸引,只要老六能帶回來一個,就能拔出蘿卜帶出泥,吸引一連串的人來大清。 胤祚出發之前他發愁怎么讓他找準目標精準拉人,沒想到就算他不說,那小子也精準的找到了難度最低的大佬。 萊布尼茨,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史上難得的通才,本人就是一座行走的科學院,這位大佬對他們這里非常感興趣,許多年來一直和大清的傳教士有信件來往,老六的家書里還提了一句,大佬最近寫了本書叫《中國近事》,可見人家對這片土地有多向往。 更巧的是,這位大佬和另一位大佬有沖突,人家在風頭正盛,他在那邊待著也是心塞,不如到時候跟著老六一起來大清。 沒錯,另一位大佬就是牛頓,被蘋果砸中的那位幸運兒。 而他們兩個起沖突的原因,就是將后世無數學生折磨的死去活來的微積分。 萊布尼茨發現了微積分的基本原理,有意思的是,英國的科學家牛頓幾乎同時也發現了微積分的原理,牛頓還有他的追隨者們指責萊布尼茨剽竊,但是世上就是有這種巧合,萊布尼茨真的沒有剽竊,無端被人冤枉這種事情誰都受不了,更何況被冤枉的也不是無名小卒。 這個時代的歐洲,最繁華的三個城池是巴黎、柏林和倫敦,萊布尼茨在這三個城市的科學院都有職位,可惜英國皇家學會成立的學術法庭支持牛頓,還對萊布尼茨群起而攻之。 這個時候邀請他來大清,成功的幾率足有九成。 行走的科學院啊,這種大佬值得他在京城另外蓋一座科學院給他落腳,到時候不光能讓他近距離研究中國社會,還能挑出來一堆奶娃娃來向他學習。 先把科學體系建立起來,再辦其他的事情就是事半功倍。 想想就期待。 家書底下附帶著一本手抄版本的《中國近事》,問題是在場除了胤祈沒人能看懂,九阿哥笑的眉眼彎彎,拍拍胸口二話不說應道,不用擔心,我可以把書譯成漢文滿文蒙文,等過幾天我們一起研究這書里寫的東西。 難得碰見新鮮東西,兄弟幾個都好奇的很。 那么多人傳著看,信件很快散的不成樣子,康熙拍著桌子讓他們把信整理好,待會兒還要拿去慈寧宮給兩位太后看,現在弄亂了待會兒怎么看? 知道了知道了,汗阿瑪您再等一會兒,兒子們看完立馬整理好。老大背對著老父親應付道,看完手上的這一頁又扒拉著找下一頁,不出所料的將信紙扒拉的更亂了。 康熙吹胡子瞪眼看著鬧成一團的兒子,哼了一聲氣哼哼的坐回去,心里罵罵咧咧,嘴上還是什么都沒說。 兒子們年紀越來越大,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會擔心他們兄弟會不會為了皇位反目成仇,還好他的擔心都不是真的,看他們這鬧成一團的樣子,怎么著也想不出他們反目成仇會是什么樣子。 兄弟間能互幫互助就好,父慈子孝,兄弟友愛,天家最難得的就是這些,他不怕孩子們在他面前放肆,只怕他們有了別的心思,玩什么笑里藏刀。 還好還好,現在看來,他的傻兒子還沒有修煉到那種境界。 康熙自己沒有經歷過爭奪皇位的爭斗,不過他繼位的時候朝廷危機四伏,也不是安安穩穩的長大,兒子們一個個都出落的非常優秀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因此造成他們之間掙的你死我活就不好了。 他寧可兒子們沒那么優秀,也不想他們為了皇位反目,現在這樣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