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7)
書迷正在閱讀:偏要你獨屬我、三界都知道天帝有個白月光、龍傲天gay了反派(穿書)、以身殉界的老攻回來了、修羅場后我成了萬人迷(穿越)、穿成炮灰女配后女主她重生了(GL)、夢回90年代幫我老爸趕情敵(重生)、綠茶配青梅(GL)、[綜]金木重生·番外、虐文替身修無情道
只是肯定歸肯定,辦學堂的錢國庫還是不能出。 不是他不 愿意,而是這兩年周邊不安穩,他們一邊防著老毛子一邊防著噶爾丹,還要提防西藏那邊跟著湊熱鬧,國庫的銀子要留著用來打仗,開辦學堂的錢只能他們自己想辦法。 皇帝陛下如此回答,幾個阿哥都傻了,他們自己籌錢?他們哪兒來的本事籌錢? 幾個人垂頭喪氣的離開乾清宮,趴在桌上癱了一片。 這個年紀的少年人最不怕的就是挫折,兩個真少年加兩個假少年很快又打起精神繼續琢磨,他們自己沒辦法籌錢,但是他們可以找人幫忙,赫舍里氏、葉赫納拉氏、佟佳氏、馬佳氏他們幾個的外家一起努力,就不信辦不起一所學校。 學校的選址最好解決,和后頭那些燒錢的項目相比,買房子的錢根本就不是錢,索額圖干這事兒熟練的很,沒兩天就把地方給他們找好了,弄的太子懷疑他是不是圈地圈出來的經驗,不然怎么速度那么快? 學校的老師交給明珠來找,他認識的都是些大儒,其中有不少都是不慕名利的真名士,聽到他們興辦義學,甚至工錢都沒問就直接答應要到學校任教。 有這些大儒在,技校的名聲不用他們宣傳就能傳出去,不過他們畢竟是技校,和尋常學堂不一樣,不能只學四書五經,更重要的數算。 精通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物理和化學暫時找不到老師,精通數算的士子卻不難找,實在不行,找賬房先生也能應付應付,反正化學老師不能找道士,他們怕到時候教出來的學生不愿意找正經工作,畢業后一股腦全跑道觀煉丹去。 太子殿下的確厲害,那些孩子學會數算,以后也更容易找到活兒干,教也不用教的太深,有《九章算術》就差不多了,若是天賦好些,讓皇上開恩科破格提拔也不是不可能。納蘭成德感嘆道,旁邊的顧貞觀也不住點頭。 京城不缺能講課的師傅,每年落第的士子那么多,閑賦在家的大儒也不少,只要義學里的孩子愿意學,其他就都不是問題。 《新聞報》出了好多期,如今已經走上正軌,他們倆這會兒就在編輯部坐著,整理下一期要出的文章。 原本都以為這《新聞 報》只是太子一時興起,目的達到后就不再辦了,沒想到后來越辦越紅火,甚至還能憑賣出去的報紙賺錢。 最后那兩版廣告果然是最能賺錢的版面,商人們逐利而行,嗅到商機后都來編輯部要上廣告,弄的他們不得不另外派人和這些商人交涉。 賺錢的東西就容易跟風,《新聞報》一旬出一期,一期的內容一會兒就看完,看完之后要等到下旬才能買新的,因此每次出新一期的時候,買到的讀者都痛并快樂著。 不知什么時候起,京城悄無聲息又多了別的報紙。 顧貞觀手里拿著一份最近新出來的《娛樂報》,捏著胡子看著上面的內容,越看心里越來氣,有辱斯文,真是有辱斯文,后宅的事情怎能放到報紙上來說,實在是有辱斯文。 成德往那邊掃了一眼,看到上面巨大的標題《驚!佟佳氏鄂倫岱和老父親大打出手,原因竟是》陷入沉默。 這風格獨特的標題,真是該死的眼熟啊。 第78章 * 眾所周知,能夠娛樂大眾的東西最能賺錢。 太子開技校缺錢,愁了幾天后終于想起來他手里還有張牌沒打出去,于是拉著胤祉嘰里咕嚕商量了好半天,章程什么的直接照搬新聞報,內容和新聞報避開,說是娛樂版就堅決不沾半點別的,京城可說道的事情那么多,不怕沒素材,就怕版面不夠用。 胤祉最開始有點不樂意,納蘭成德的主辦的新聞報是正兒八經的報紙,太子爺讓他來弄的這娛樂報只聽名字就不怎么正經,看那標題,看那內容,報紙印出來之后他們真的不會被人套麻袋嗎? 太子爺苦口婆心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從報紙的流通到賺錢的重要,從技校的開辦到人才的充盈,從工部缺人手到朝廷武器不夠,從國內民生到國際局勢,國仇家恨層層面面幾乎全說了一遍兒,這才終于讓老三點頭接了這個燙手山芋。 娛樂報娛樂報,剛開始當然得搞出點大新聞才好占據市場,佟佳氏鄂倫岱和佟國綱這爺兒倆就是現成的風云人物,佟佳氏的事情其實找老四更方便,只是太子不敢在他們家四弟面前說他要干什么,為了不讓自己被冷著臉的老四當孫子教訓,還是交給老三比較好。 胤祉答應的確是答應了,但是堅決不肯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娛樂報上,別人寫文章有筆名,他當主編也可以有筆名,再說了,他堂堂阿哥,名字出現在小報上很丟人唉。 要不是接了這個活兒可以名正言順找納蘭成德商量事情,他才不愿意干這種不正經的活兒。 筆名這種小事其實都不是事兒,就算胤祉不提,太子爺不會讓他傻乎乎的把自己的大名印上去,不然被人告到他們家汗阿瑪那兒,他們的娛樂報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佟佳氏是滿洲大族,鄂倫岱和佟國綱一個是皇帝的表兄弟一個是皇帝的親舅舅,娛樂報橫空出世,第一期就把讀者嚇的不輕。 新聞報一旬只出一期,在兩期發行之間的間隔時間有很多閑著沒事兒的讀者,看到和新聞 報差不多的娛樂報后順手買了,翻開第一頁就懵了。 這小報膽子真大,連皇親國戚家后院的事情都敢寫,真不怕被抓起來關進大牢嗎? 大多數人都有八卦的天性,有熱鬧不看是傻蛋,嘴上說著這小報如何大膽如何危險,實際上翻的比誰都快,就算他們知道佟國綱后院一團糟,也不妨礙他們在小報上再看一遍。 自己聽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小報上寫的有條有理脈絡清晰,嘖嘖嘖,寫文章的人不簡單吶。 你看看你看看,一等公佟國綱府、川陜總督禧佛府、還有護軍統領,工部左侍郎世風日下、世風日下??!顧貞觀將這不知道哪個同行搞出來的小報摔在桌上,氣急之下不小心把胡子給揪了下來,這會兒正對著那一小綹胡子心疼的不行。 納蘭成德表情古怪,將桌上的小報拿起來掃了幾眼,更加確定這是他們太子爺搞出來的玩意兒,標題的風格和他之前提到過的完全一致,甚至連內容都有點眼熟。 看這上面的內容,他們的膽子也太大了點,就算缺錢也不能這么搞,萬一被人盯上怎么辦? 也是,幾位爺住在紫禁城,尋常人也摸不到那兒去,就算上頭有皇上可以給他們告御狀,這種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事情,也沒人好意思將事情捅到皇上跟前。 以太子殿下的嚴謹,這上面寫的應該都是真事兒,這種事情放誰家都能治他個罪管家不嚴之罪,藏著掖著還來不及,怎么可能主動告訴皇上? 難道要他們拿著小報跑到乾清宮,哭著喊著說有人把他們家后院發生的事情寫成故事用來吸人眼球? 算了吧,丟不起這人。 納蘭成德一目十行將小報上的內容翻完,然后忍笑問道,這小報一份多少錢?知道是誰出的嗎? 一份二十文,比我們的貴了一倍,不過還真不清楚是誰出的。顧貞觀rou疼的把不小心拽下來的那嘬胡子放在紙上,包好之后塞進懷里,能知道那么多高門隱私 ,想必辦這小報的人大有來頭。 納蘭成德點頭表示贊同。 那可是當今太子殿下,來頭的確大的不能再大了。 * 娛樂報的銷量比新聞報更好,只是少了廣告這個大頭收入,掙的錢和新聞報比還是有點不夠看。 太子暫時也沒打算讓娛樂報接廣告,這種娛樂小報賣的好就夠了,暴露地址容易被人找上門,所以寫文章的寫手和印刷的地方都得保密,等過段時間京城的百姓接受了娛樂小報的存在,到時候再悄悄給出合作的門路也不遲。 總之,在得到康熙準許之后,京城第一所技校很快籌建了起來,選址放在了城外,地方很大,設計圖由太子爺提供,除了教室宿舍食堂之外,還加了幾間面積不小的實驗室。 冬天天寒不好過,有個能夠躲風避雪的地方對很多人來說足以救命,技校的招生進行的非常順利,第一屆的學生比預期多了兩倍不止,這還是在他們限定了年齡的情況下。 胤禛后來查了查名冊,發現報名的不只有育嬰堂出來的孤兒,還有些百姓家的孩子,就算技校要學的東西很多,每天還有活兒要干,只要能吃飽穿暖,對那些孩子來說就是一條出路。 他們平時一樣要干活,天不亮就要起床勞作,累的渾身酸痛還不一定能吃飽,睡覺的房子可能還漏風,學堂的大人說他們到學堂后上午讀書認字學習數算,下午干活,晚上還可以歇著,這種程度的活兒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在學堂可以吃飽飯。 冬日的京郊萬籟俱寂,馬蹄聲驚起林子里的鳥兒,等路人過去后又恢復了寂靜。 太子爺對他一手促成的技校格外重視,他自己年紀太小不能當校長,也得給學校找個足夠厲害的人物充門面,也不用去別的地方找,直接從南書房拉就行。 朱彝尊、高士奇、張英、陳廷敬、王士禎 哪個拉出來都能鎮場子。 當然,這種活兒還得看他們的性子,太子選來選去,不是嫌這個太傲氣就是嫌那個不夠圓滑,選到最后還是選了朱彝尊,不為別的, 只因為他是南書房中唯一一個有空當校長的大臣。 卑微太子,在線落淚。 朝廷在開辦技校的事情上一路綠燈,太子把他們兄弟幾個的家底兒全掏出來辦學校,連胤祈胤禟胤俄幾個小家伙的錢袋子都沒有放過,金瓜子再小也是錢,兌成銅板值好多錢呢。 只要錢到位,萬丈高樓都能平地起,第一場雪還沒化的時候,京郊的技校已經大致成型,第二場雪剛下下來,教室宿舍食堂等要緊的地方已經能夠投入使用,實驗室什么的慢慢建,培養人才刻不容緩。 太子帶著胤禔胤祉胤禛來校舍參觀,對匠人的施工速度表示高度贊揚,民間的泥瓦匠,干起活兒來比工部的人快多了。 今年招了九百三十余人,全是六到十三歲的孩子,現在學堂剛開始講課,等他們熟悉了這里,明年開春就能分給不同的先生教導。胤禛全程看著技校建成,對這里的所有事情了如指掌,介紹的活兒不用別人來,他自己說就行。 男女舍分在不同的地方,女孩子那邊紡紗織布刺繡的課程比較多,男孩子則是木工泥瓦匠烹飪等課程較多,識字算數則是兩邊都要學,畢竟他們最初的目的只是從中挑出能為朝廷效力之人,其他的只是附帶。 太子給技校設定了不同的班,如果天賦好,就著重培養,如果天賦不好,就讓他們挑選自己感興趣的作坊學手藝,如果既不愿意學習又不愿意學手藝,那就更好辦了,直接扔出去自生自滅便是。 不過這些貧苦出身的孩子幾乎不會出現那種情況,對他們來說,能吃飽穿暖已經很難得,有辦法學手藝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怎么會不愿意學? 兄弟幾個在校舍中轉了轉,聽著老四板著臉和他們介紹,要不是知道他們家老四的實際年齡,只聽這說話的語氣,說他是幾十歲的老先生都說得過去。 太子抱著手臂走了一會兒,感覺校舍里還少了點東西,學生天天除了學習就是勞作,再添點蹴鞠跳繩等玩的東西才好。 天朝男足的崛起從大清開始,沒毛病。 二哥,這里 是義學,不是尋常孩童上的學堂。胤禛面無表情看過去,只想把這家伙腦袋里的水給晃出去,你清醒點,咱們花錢不是給他們享受的。 太子爺嘆了口氣,無奈放棄剛才想到的好主意,這個老四,總那么較真干什么,太認真了活著很累,像他這樣才能活的開心。 胤禔和胤祉也都覺得他們家老四說的對,他們抽干了家底來辦學校不只是做善事,救濟百姓朝廷專門有官員去干,他們要在這些孩子中挑出可塑之才來培養,整天玩鬧也不像話。 他們身為皇阿哥還每天天不亮就要起來讀書,漢文滿文蒙文齊頭并進,弓馬騎射樣樣不能落下,皇子讀書尚且這樣,沒道理他們掏錢給別人享樂。 行行行,你們說的都對,時候不早了,回宮吧。太子沒想和兄弟們起爭執,他們自小接受的都不是平等教育,這時候和他們說那些有的沒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他被當成神經病。 再說了,世上哪兒有真正的平等? 四個人上了馬車,看著越來越遠的校舍還在討論,胤禔指著旁邊的林子,一邊說一邊比劃,這邊野獸多,不過沒有虎豹那些厲害的東西,野豬倒是有不少,正好可以用來給學生們練習射箭。 大哥,那些孩子最多在義學待三年,你覺得三年能讓他們學到能打野豬的地步嗎?胤*人間清醒*禛靠在車廂上,捂著湯婆子給他們家老大潑冷水。 太子撇撇嘴,三年的時間,放在四弟身上自然不行,孤五歲就能射鹿,那些十幾歲的學子打只野豬怎么了? 這年頭的野豬屬于有害動物,跑出林子會糟蹋農田,農人們閑下來的時候還會組隊去打野豬,學生們打到野豬還能送到食堂給自己加餐,何樂而不為? 胤禔完全沒聽出太子在暗戳戳吐槽胤禛,還憨憨的撓撓頭,一本正經的說道,三年可以學很多了,大哥我七八歲的時候都能打到豹子,當時也沒學幾年騎射。 胤禛抿緊了唇,閉上眼睛眼不見心不煩。 胤禔大馬金刀坐在他旁邊 ,手肘撐在腿上托著臉很是疑惑,咋啦? 大哥,你喝不喝?餓不餓?快來喝口水吃點點心墊墊。胤祉的白眼都快翻到天邊,為了避免他們的馬車半途掀翻,趕緊找東西堵住他們家老大的嘴。 夭壽哦。 老大遲早有一天得栽在他這張臭嘴上。 * 寒風呼呼吹過,天上的雪花卷啊卷,卷了幾圈終于落到地上的銀白中看不出原本模樣,透明窗子后面趴了個粉雕玉琢的小娃娃,漂亮的眼睛看著外面的雪花,一朵落下后又去看另外一朵,自娛自樂玩的不亦樂乎。 外面又下雪了,額娘不準他出去玩,弟弟meimei也被拘著不能出門,他只能自己給自己找樂子。 小家伙乖乖的待在屋里,趴在窗前看了會兒雪,然后坐在厚厚的毯子上和狗狗玩,小京巴今年三歲多,早就是只成熟的大狗狗了,只是京巴犬成年了也就那么大,心智換算成人類也是五六歲的小孩兒,和胤祈一起玩完全沒有障礙。 外面風雪交加,康熙在南書房坐著也坐不踏實,總是害怕這大冷的天兒再把他的寶貝疙瘩給凍病了,到了中午就帶著他今兒剛得的娛樂小報去了承乾宮。 老父親這次是真長了記性,進屋后脫了斗篷,在爐子旁邊烤了好一會兒,確定自己身上暖融融的沒了冷氣兒,這才彎腰把他的寶貝疙瘩抱起來,讓阿瑪看看有沒有長r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