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繼承博物館 第151節
書迷正在閱讀:世界上有一種關系,是妳和我、被病嬌關進小黑屋后(1v1sc)、掮客新娘(1v1)、綠酒朱唇、離婚之后[快穿]、小青梅她sao又多水、退休之后去趕海、鄉村最強小神農、半妖女帝美又颯、相府丑女張無夭
系統沒有專門降低外國人的搶票和抽獎機率,都是一視同仁的,甚至還擁有非常完善的語言系統,不存在語言障礙的問題。 可畢竟不是人人都會關注直播,也不是人人都會特意搶票飛首都參觀。 清陽博物館有再多神奇之處,對于不怎么關心這方面內容的人來說都只是首都遠郊一個不起眼的小博物館而已! 知道并關注清陽博物館的外國人少,搶到票的幾率自然也小。 連天天蹲守直播間的人都有哭搶不到票的,何況是不怎么熟悉華國網絡的外國友人? 那幾個國外小網紅大概是覺得這地方不是什么大景點,居然不樂意讓他們進去參觀,就順手黑了一把。 后來見熱度高了,他們覺得大有可為,立刻抓緊機會開始瞎編,搬運國內一些剪輯內容進行歪曲解讀并表示這些讓華夏人激動自豪的東西一定是假的! 華夏人正關起門來搞文化造假,準備愚弄全世界! 像那什么把書信放出去就能溯源書寫影像的技術,怎么可能出現在科技落后的華夏! 吳普看了都覺得很有道理,對系統說道:【你看看你,偷偷從未來回來孝順你爸爸也不低調點,現在給人發現了吧?】 系統:【…………】 系統不是很想再搭理這個人。 吳普一點都不擔心,系統也沒再瞎cao心。它按照吳普的意思麻溜開通了各個海外社交平臺賬號,正式把剛到手的合照發布出去。 這次過來的交流團都是各個文化領域有名有姓的人物,與吳普相熟的那位館長就管理著一座素來有“世界第一大”之稱的圖書館,與許多商政名流都有往來。 吳普也是以前跟著沈老偶然接觸過這位和氣的圖書館館長。 還是等到前段時間他為了館藏資源試著和對方溝通,雙方才真正熟稔起來。 是個好人來著! 他難道不該去陪他們走走,稍微暗示一下他們幫忙轉發點贊順便發布點游玩照片? 吳普立刻以要去陪客為由,心安理得把經營海外賬號賺外匯的事全扔給系統。 系統:【………………】 算了,管一個賬號也是管,管一百個賬號也是管,習慣就好! 系統麻利地把合照發了出去,并挨個給合照上的人發送提醒消息,看看他們樂不樂意幫忙轉發。 不少人都熱情地幫清陽博物館宣傳,陸續給這個嶄新的賬號帶來不少人氣。 系統嘗試著把昨天剪輯過的“公輸刻鳳”視頻發布出去,給外網觀眾介紹這個簡短又蘊含哲理的典故,果然慢吞吞地增加了一點點科普值。 誰會不喜歡看人做手工呢! 賺外匯,可行?。?! 這時候冬日的朝陽高高升起,博物館大門前也越發熱鬧起來,真正的游客們也在平時的開館時間陸續抵達。 不少人都是第一次過來,免不了拿著平安簽在廣場上三三兩兩地討論起來,覺得哪哪都很新鮮。 現代亞健康的人很不少,許多提前預定了房間的人都被建議去療養區享受按摩服務。 其實幾個區是互通的,即使住在度假區也可以去按摩中心體驗,就是路途比較遠,身體不好可能在游玩一天后很難再跨區往來,所以一般會建議就近居住。 每個人都開始快樂地調整起自己的游玩安排來。 一想到自己可以在博物館里待足一天一夜,不少人都決定今晚不睡了,玩它個通宵! 與此同時,蘇軾他們也受到吳普的邀請,三三兩兩地結伴出來好好熱鬧熱鬧。 新歷年這種后世才有的節日,不僅蘇軾這些古人沒有過過,國內的節日氣氛其實也不是特別濃。 頂多只是可以放一天假順便在各個社交媒體上感慨一下“無所事事的一年又過去了”。 只不過蘇軾他們聽說吳普今天請了不少人過來表演,保證博物館各個區域一整天都有驚喜,所以吃飽喝足后都積極出來閑逛。 事實上對于游客們來說,蘇軾他們也算是隨機掉落的驚喜之一。 博物館的兩大樂趣,一個是偶遇貓貓,一個是偶遇大佬! 就在蘇軾他們被熱情游客堵住合影的當口,不知哪兒起了個頭,各種樂器的合奏自廣場中響起,接著有人手持彩帶迅速在廣場上攔出一片空地。 不少人只覺自己身邊一空,抬眼看去,只見本來正和她們閑聊的老朋友或新朋友齊齊脫了裹在外面的羽絨服進了空地之中,于樂聲之中翩翩起舞。 她們身上穿著的各個民族的傳統服飾,等到自己民族的樂器聲響起時,便會有對應的年輕小姑娘和年輕小伙子出來主舞一小段,余下的人只以最簡單、最基礎的舞蹈動作安之如怡地當綠葉做陪襯。 所有人都被這熱鬧的景象吸引。 熱愛歌舞是人類的天性,從遠古時期人們就愛圍著篝火手舞足蹈歡慶獲得獵物的歡喜,后來漸漸發展出各種用于祭祀、求偶、交友、展示自我等等用途的舞蹈,有著非常廣泛的社交意義。 每一支民族舞里都藏著一段又一段古老而悠長的故事,從每一個佩飾到每一個動作都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找到呼應。 人群逐漸被吸引過來,眼也不眨地看著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型表演。 這些年輕的小姑娘小伙子不一定能做出多高難度的動作,卻有著獨屬于年輕人的蓬勃朝氣,每個動作都洋溢著年輕人對生活的熱情以及對美的追求,引得每個人都忍不住駐足觀看。 很快地,有人注意到表演完的小姑娘小伙子逐漸退場,場中的人卻沒有少,只是那一張張面孔不知不覺間變得成熟起來,第二輪合奏開始時主舞的人就從年輕男女換成了中年男女。 她們穿著一樣的服飾、跳著一樣的舞,比起年輕人那仿佛能掬出一捧陽光來的朝氣,她們的笑容中多了幾分歲月贈與她們的成熟與內斂。 最后接替她們入場的便是一個個發絲泛白的老者了,她們有些依然成雙成對,有些卻已經形單影只,可輪到自己主舞時依然懷著飽滿的熱情跳出每一個動作,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像極了年幼的孩童。 三輪合奏結束,彩帶被人收起來了,奏樂的人抱著樂器退場,舞者們也回到了人群之中,那些極具特色的舞服裹藏在厚厚的羽絨服里,只余下零星一角告訴周圍的人她們剛才曾經離開人群去給大伙來了一段表演。 所有人都感覺剛才仿佛做了一場漫長的夢,夢里每個人都過完了很長很好的一生,心里沒有什么遺憾,只余下一段段遙遠而美好的回憶伴隨著那歌和那舞不斷地轉、翻、跳。 蘇軾一行人剛才被游客沖散了,此時他們三三兩兩地散落在人群里頭,同樣也在回味著那場許多人合作完成的表演。 這場由各族男女輪番上場的舞蹈表演仿佛朋友聚會般輕松自然,全程不需要多高難度的動作,卻處處都透著難以言喻的美。 杜甫更是當場詩興大發,琢磨出一首長詩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整首詩從歌舞之美講到人生感悟,讀來句句都韻味十足。 杜甫把詩稍作修改,發到自己的社交賬號上跟大伙分享。 落單的王安石收到杜甫發新詩的提醒,第一時間點進去認真研讀并積極點評,末了還熱情地追問“剛人太多走散了,不知子美兄如今在哪個位置”。 杜甫看了一眼這個評論。 當場收起手機當沒看見。 與此同時,跟著無人機參觀的直播間觀眾也從安靜觀舞的氣氛里回過神來,趁著舞蹈結束的空當刷屏聊了起來—— “一開館就開大,這個館長不按套路出牌??!” “這些舞蹈演員看起來都好專業,館長上哪請來的?剛才的伴奏好像也是各種民族樂器的現場合奏!” “啊啊啊啊啊我為什么沒有搶到票,好氣,好想看現場!這舞也太好看了,每個人都很專業的樣子!” “學舞蹈的大一生不請自來,剛才我看到我們舞蹈協會的會長在和館長聊天?!?/br> “小聲說,學民樂的也看到我們會長了?!?/br> “我們會長也在,今天是會長集體開會?” “咱館長到底認識多少大佬?” “最后有幾段獨舞把我給看哭了!明明老奶奶看起來一點都不難過,可是看著她滿懷熱情跳著一樣的動作,身邊卻沒有舞伴了,眼淚就一直掉一直掉!” “我也是,明明她們的獨舞加起來都不到一分鐘,還是印象特別深??!” “到老都還熱愛著自己年輕時愛做的事,其實也是一種幸運吧?我們還是趁著年輕好好發展點有趣又長久的愛好吧,我特別喜歡看書!想想要是我老了,還能捧著一本書讀得津津有味,感覺也一定很快樂?。?!” “我喜歡做手帳,每天把本子貼得花里花哨,感覺就很開心?。?!” “烘焙使人快樂!就是得把體重秤砸了,吃一口胖三斤的易胖體質哭得好大聲?!?/br> 第138章 跟看清陽博物館的直播還是很有安全感的,即使錯過了直播內容問題也不大,官方網站會放出完整版和精彩剪輯,所以大伙聊起天來自然輕松愉快。 清早這場開場舞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游客們這里走走那里逛逛,總有機會遇到點意外驚喜。 有些表演可以熱熱鬧鬧地圍觀,有些表演只適合靜靜觀賞。 由于吳普請來的大佬太多,不僅游客們感覺目不暇接,連負責直播的無人機都有點忙不過來。 有趣的內容遍地都是,一時都不知道該看哪兒好! 系統只能調用博物館自身的全方位監控把所有表演記錄下來,方便以后剪輯出來當成小彩蛋陸續放出去。 蘇軾他們也算是切切實實地飽覽了一回現代藝術之美,這些極具特色的表演向他們展示了千百年來華夏各個領域的傳承和發展。 尤其是一些年紀比較大的爺爺奶奶級人物,大多瞧著便很有氣質,她們一路與志同道合的老朋友說說笑笑,輪到自己出手時又顯得那么地輕松自如,仿佛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也有些當了一輩子對頭的,見了面就飆起戲來,誰都不讓著誰,偏又各有各的精彩,簡直讓人不知該支持哪邊好! 也許比起曾經造就無數輝煌的前輩們來說,這些“后輩”還算不得是足以名留青史的大家,可她們始終孜孜不倦地為自己熱愛無比并決定要為之奮斗終生的領域添磚加瓦。 歷朝歷代都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 這些人也許并不是什么天才,也許并不能做出什么大成就,她們僅僅有著那么一點點熱情以及那么一點點天賦,就孤注一擲地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其中,拼盡全力成為絢爛文明史中極不起眼的小點綴。 可若是沒有這些“不起眼”的普通人參與,那許多東西便成了斷章與絕唱。 每一個表演仿佛都在告訴駐足欣賞的人:去做吧,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吧,哪怕眼前還不能有所成就,歲月也會賦予它們最美好的意義。前人已經為我們創造過足夠多的燦爛輝煌,余下的路我們得自己去走! 吳普忙活完接待的事,溜達去與大伙一起湊熱鬧吃餐車做的飯。 今天堂哥駱啟也特意派人來幫忙,多開了很多流動餐車在休閑區和療養區,足夠滿足這次元旦活動巨大的客流量。 吳普和蘇軾幾人對坐切牛扒,口味倒說不上多獨特,主要是蘇軾他們以前不太能吃著牛rou,瞧見一大塊牛rou就挺饞。 作為土生土長的古代人,他們對五六分熟的牛扒接受度良好,要知道唐宋時期就喜歡搞生切的,每次皇帝搞聚會把魚釣上來就現場叫御廚片成薄片分著吃。 更過分點的,什么鹿rou牛rou都能片薄了上桌,供大伙嘗個鮮美滋味。 “膾”字就是專門為這種切成薄片的吃法發明的,從孔子那會兒起就講究“膾不厭細”! 蘇軾他們吃飯的時候倒是沒什么人上前來打擾求合照,只是遠遠地把他們有模有樣切牛扒的一幕給拍下來,發出去給大伙分享這古今交錯的用餐畫面。 蘇軾他們本人倒是不覺得有什么特別,他們過來這邊的日子不短了,什么吃法都嘗過幾回,使起刀叉來瞧著都熟練得很。見著了吳普,蘇軾還和他分享今天的游玩感悟,覺得這樣的熱鬧深得他心! 吳普笑道:“什么樣的熱鬧你不喜歡?” 蘇軾一琢磨,那還真沒有。他笑著說道:“我確實都喜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