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繼承博物館 第135節
書迷正在閱讀:世界上有一種關系,是妳和我、被病嬌關進小黑屋后(1v1sc)、掮客新娘(1v1)、綠酒朱唇、離婚之后[快穿]、小青梅她sao又多水、退休之后去趕海、鄉村最強小神農、半妖女帝美又颯、相府丑女張無夭
要是受些苦難、遭些波折就能寫出這樣的好詩,那他還是樂意去走一遭的! 李白左看右看,愛不釋手,一臉“我的詩真棒”的滿意表情。 吳普眼看火候差不多了,打開直播間給李白看,和他講起這些年大伙受苦受難的日子。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還要全文背誦! 簡直令人發指??! 為了彌補大伙這么多年來受的傷害,你這位始作俑者(之一)難道不該現場來個背誦并默寫全文嗎?! 李白:“………………” 好家伙,怪不得引他來看《將進酒》,原來是在這里等著他! 第121章 李白其人,熱情好客,特別愛交朋友(能和他喝到一塊就更好了)。 吳普給他看了直播間在線人數,居然已經直逼十萬,大多都是被“李白騎鯨”吸引來的! 再看彈幕,那更是密密麻麻,全都在說“來一個!來一個!”,那熱情簡直能直逼云霄。 甚至還有人現場背起時來,從“床前明月光”背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大伙怎么能不對李白又愛又恨呢,多少人的啟蒙都在學“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多少人潦倒時憤然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多少人低谷時寬慰自己“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 那些詩句背的時候千難萬苦,恨不能摔詩人本人臉上讓他自己背,可當某一年某一天看到某一個人或者某一道風景時忍不住脫口說出那些遙遠而美好的辭章時,就會欣喜且慶幸地發現它們早已烙印在自己腦海深處、融合到自己血脈之中。 怎么會不喜歡李白! 怎么會不喜歡那一個個曾經把才華貢獻出來堆壘出龐大而美麗的華夏文明的人! 李白看著屏幕上快到自己沒法看清的彈幕,看著那一句句或熟悉或陌生的詩句,一開始是想笑的,接著又斂了笑,點頭說道:“那我就背這首《將進酒》吧?!?/br> 吳普笑瞇瞇:“給你一刻鐘的時間夠嗎?” 李白信心滿滿:“沒問題,綽綽有余?!?/br> 李白是沒深刻認識到吳普有多坑,才會這么說。 等李白開始背的時候,吳普表示不能讓觀眾們干等著。他開始在旁邊介紹起《將進酒》另一個出土版本,那個版本名叫《惜罇空》。 這標題一聽就知道什么意思了:酒罇空了!不能繼續喝個痛快太可惜了! 大概就是李白和朋友們喝酒,喝著喝著發現酒沒了。李白正喝到興頭上,瞅了眼自己的朋友們,開始作詩瘋狂暗示:你們瞅瞅,酒罇已經空了啊,有沒有人掏錢去買點回來繼續喝? 《惜罇空》是敦煌出土抄本里的內容,里頭傳抄的這首李白的詩有好幾句和原句有微妙的差異。 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惜罇空》里頭是“天生吾徒有俊才”,前者是吹自己牛逼,后者是把朋友也一起吹了,還挺符合酒桌暢飲的熱烈氛圍! 還有另兩個字讀來更帶勁,那就是“古來圣賢皆寂寞”,在《惜罇空》里頭是“古來圣賢皆死盡”,聽著就很擲地有聲! 就是不怎么文雅。 想來更推崇風流雅致的宋人傳抄李白詩集的時候,應該會首選“古來圣賢皆寂寞”。 當初李白寫的到底是啥,現在已經沒人知道了,連眼前的李白本人都不知道——畢竟他還沒寫! 李白:“…………” 正在背詩的李白轉頭幽幽地看著吳普。 不帶這樣的,別人正在背詩,他在旁邊不停地說“這句可能是另一個詞”“那句也可能不太一樣”“震驚,李白原詩可能是這樣的”,這讓人怎么背??! 這個狗館長,可真不是人?。?! 吳普一臉正直:“你們唐朝詩文傳播全靠手抄,傳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錯漏之處,不拿出來探討探討,怎么能探討出最好的版本?我就是隨便給大伙講講,沒別的意思?!?/br> 李白才不信。 這家伙肯定是故意的?。?! 吳普在旁邊干擾了差不多十分鐘,把《惜罇空》與《將進酒》的區別仔仔細細給觀眾們講了一遍,就接到歐冶子的電話說他們帶著新劍過來了。 歐冶子不認識李白,可和他交流鑄件技術的鑄劍師傅認識,還是個李白詩迷,經常帶著家里人一起狂背李白詩的那種。 對方一聽博物館請了個李白就分外激動,拉著歐冶子要給李白打造一把佩劍。寶劍配詩仙,說出去多有面子! 歐冶子見朋友這般熱情,欣然答應和他一起共鑄詩仙劍。 兩個人合力敲敲打打好些天,可算是弄出一把滿意的唐劍來了! 這不,歐冶子帶著他的現代鑄劍伙伴一起來給李白送劍,順便近距離見李白一面。 有歐冶子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鑄劍師傅對清陽博物館莫名有信心,相信吳普請來的太白一定很有太白之風! 吳普欣喜地溜走了,親自去把歐冶子兩人領到展廊這邊來。 等他帶著人和劍回到展廊,一刻鐘正好到了。 吳普把歐冶子他們帶來的詩仙劍拿給李白,順便幫鑄劍師傅轉達一下“我喜歡你,我全家都喜歡你”的喜愛之情。 李白聽了吳普轉述的話,看著到手的詩仙劍頗為感動。他本來就是個熱情奔放的人,有次汪倫請他喝了好酒,他就毫不吝嗇地寫出了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友情佳句。 這會兒得了兩位鑄劍師的饋贈,李白當場把那把詩仙劍拔了出來,愛不釋手地賞玩了一番,才高興地說道:“那我就以劍為筆,給你們把《將進酒》寫出來!” 李白這個想法得到了大伙的一致贊同,眾人紛紛推開,給李白留下足夠大的空位來舞劍。 李白在腦海里把王羲之所寫的《將進酒》過了一遍,確定自己已經記得牢牢的,才邊提劍虛空疾書邊誦背自己寫出的詩句。 他身姿矯健,劍風凌厲,周圍有靜得出奇,仿佛能聽到利劍震顫之聲。 哪怕他眼前沒有可題詩的巖壁或空墻,可隨著他身形掠動,眾人卻依稀能看見空中顯現出那一句句暢快淋漓的詩章。 時光仿佛倒轉千年,李白與友人們到處尋幽訪勝。眾人看著遠處的云霧與山巒不覺文興大發,只苦于無筆墨在身,無法留下胸腔中那些應景而生的、熱騰騰的詩句! 此時李白笑道:“這有何難!”他抽出腰間佩劍,于山壁之上縱劍題寫起來。 以劍為筆,盡書胸臆! 那人、那詩、那劍,無一不瀟灑,無一不動人! 當然,這也只是李白的劍舞給人的想像罷了。 事實上古代的崖刻一般是由廣大勞動人民搭好手腳架,勤勤懇懇地對著圖紙一個字一個字鑿出來的,每一個字都是崖刻工的心血結晶。 像章惇那種一言不合自己跑崖壁上題字的反倒是少數! 人刻工早就是個專業工種。 據傳北宋末年有不少刻工以刻蘇軾他們的詩文為生,后來朝廷要求他們刻元祐黨人碑立在每個州縣里頭,有些刻工就毅然拒絕了,說自己以前靠大佬們的詩文養家糊口,怎么能刻這種意圖讓他們遺臭萬年的東西! 《將進酒》不算太短,哪怕李白的劍舞是以疾書之勢展開的,也得差不多五分鐘才將整首詩虛空題寫完。 等到李白收了劍,眾人還沒能緩過神來! 唐朝時一個熱愛歌舞的年代,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尋常百姓,都非常喜歡載歌載舞地表達自己的心情,不管是重逢還是別離,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尋常聚會,每一個場合都得賓主盡歡,一起唱個盡興、跳個盡興! 李白生來就愛熱鬧,哪怕盡是臨時依著詩意字態舞劍,那也是盡得盛唐風流! 誰見了能忍住不夸一句:“子謫仙人也!” 吳普也很激動,召喚系統給李白做后期,往劍尖所過之處搞出燙金字的特效,這樣就能看看李白有沒有默寫錯誤了! 吳普說得有理有據:【我們要嚴謹點,不能讓太白蒙混過關。說好要背誦并默寫全文,差一個字,差半句話,都不算全文!】 系統:【…………】 系統默默剪輯剛才的李白劍舞給加特效,甚至還熟練地加上了直擊人心的bgm。 可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個系統已經是個非常成熟的剪輯手了! 事實上沒有剪輯的版本也已經在網上引爆一片。 和現在專門為舞臺練習出來的舞蹈不同,李白的劍舞完全就是隨性而為,他的每一個動作都非常自然,屬于從小就生活在那么一個環境里才能熏陶出來的暢快自如。 哪怕沒能看到現場,不少人也能隔著屏幕感受到那瀟灑又張揚的灑脫勁。 等到清陽博物館官方放出精剪版,系統里的科普值更是一陣暴漲。 沒辦法,那隨著劍尖涌現出來的《將進酒》簡直能直接刻進每個人腦海里! 偏官博還在那煞有介事地發問:“這個背誦并默寫全文,你們還滿意嗎?” 很多人都要上班上學,沒法第一時間看直播,當她們利用空余時間刷到這個精剪版時,評論區簡直瘋了—— “滿意,我可太滿意了??!不愧是太白??!” “啊啊啊啊啊啊啊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這種背誦并默寫全文的姿勢??!真是出人意料??!” “我以為我早把上學時學的東西忘光了,可是現在一看發現每一句都還是那么熟悉!” “太棒了吧,這劍舞感覺很有盛唐的味道??!” “太白!太白!太白!” “看過直播,直播里就很震撼了,剪輯版簡直神了??!啊啊啊感謝后期君,字加得太好了!不僅好看!還可以直觀地看出太白有沒有背錯哈哈哈哈哈!” “我也看了直播,館長是真的狗,太白在認真背《將進酒》,他在旁邊講解《惜罇空》,建議大家都去看看,看過就知道館長有多喪心病狂了!” “說實話,我跟著太白一起背的,背著背著都快背成了‘古來圣賢皆死盡’!館長真的不是人,得虧我們太白沒受他影響!” “可以暢想一下博物館春晚嗎?到時候我想看!太白舞劍!大蘇彈琴!老杜吟詩!” “醒醒,你確定大蘇彈琴不會把太白的舞和老杜的詩都給帶偏嗎?” “我不管!一人血書求館長安排??!” 第122章 關于李白這次“背誦并默寫全文”的討論很快遍地開花。 這可真是拉高了背誦并默寫全文的標準! 有人開始暢想讓白居易邊彈琵琶邊背誦《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