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繼承博物館 第131節
書迷正在閱讀:世界上有一種關系,是妳和我、被病嬌關進小黑屋后(1v1sc)、掮客新娘(1v1)、綠酒朱唇、離婚之后[快穿]、小青梅她sao又多水、退休之后去趕海、鄉村最強小神農、半妖女帝美又颯、相府丑女張無夭
李白一路浪到生病浪不動了,才寫信讓族叔李陽冰收留他。 李陽冰自己當時也只是個縣令,官不大,手頭也不富裕,只能搭個草堂給李白住。 李白感念李陽冰的仗義收留,病重時給自己詩集擬名為《草堂集》,托李陽冰給自己作序。 李白沒想到自己還能活得這么窮途潦倒,本來挺難過的,想想自己又樂了起來:“我這幾年遍游名山大川,借住過富貴人家的高宅大院,也借住過農家的破落茅屋,喝醉以后還時常以天為蓋以地為鋪。有次我在舟中醒來,睜眼就是滿天星斗,那感覺也妙得很。你看這些說法,都是說我‘醉死舟中’‘醉騎鯨魚’‘醉死宣城’,可見我到死都不缺酒喝,這便足夠了!” 吳普聽這人還挨個把自己的死亡傳說數出來,只能說李白不愧是李白,可真夠看得開的。 吳普笑著說:“你們詩寫得好,肯定到哪兒都有人熱情招待,杜甫帶著家人到處找落腳處的時候也有縣令派人給他送牛rou白酒來著?!?/br> 至于大伙為什么知道這事兒,自然是杜甫的日記(詩)里面寫得明明白白。 好事者還表示杜甫是“啖牛rou白酒”而死。 實際上人杜甫吃飽喝足還親自跑去寫詩向那縣令道謝,壓根沒因為吃太飽撐死或者喝太多醉死。 當然,就老杜那身體情況,大吃大喝確實會加重他的病情。 沒過多久杜甫就病逝在路上。 李白聽了老杜的遭遇,也是一陣感慨。 怪不得后世總講什么“李杜”,他倆的人生經歷還蠻像的。 他沒拒絕吳普的提議,跟著吳普讀起了自己的詩集。 讀著讀著,李白的表情就有點一言難盡。他說道:“我把這些詩也抄下來叫族叔整理成集了嗎?” 李白早期詩作流傳下來的其實不多,看得出有他灑脫不羈的風格,也有不少后來很多人喜歡的句子,比如什么“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只不過對于李白本人來說,數年后細讀自己的早起詩作,總覺得哪都不太對味! 主要是水平高了,眼光也高了! 李白話里的嫌棄意味是很明顯的—— “這玩意也編進我的詩集里?” 吳普笑道:“你自稱平時沒怎么存過詩稿,還是你到了五十多歲感覺自己需要搞個文集,才托親朋好友幫你收集起來整理好。想來你真正不滿意那些,已經被你剔除掉了,留下來這些都是你覺得挺不錯的!” 別看李白天性浪蕩,實際上他對自己的畢生心血還是挺上心。 據傳李白少年時曾經屢次拿著《昭明文選》模仿練筆,寫完后覺得不滿意就燒掉,最后只留下一篇《擬恨賦》。 看標題就曉得,這是比照著江淹的《恨賦》來寫的。 這有名的“三擬《文選》”,證明李白少年時對自己要求也很高,不僅勤勤懇懇苦練基本功,還很注意及時消滅黑歷史! 自己不滿意的作品,根本不想讓別人看見! 到了五十多歲,李白驚覺自己已經浪到這歲數了,麻溜給自己的詩稿整了幾套備份。 李白先后把這些詩稿托付給自己的狂熱粉絲(魏萬)、自己的道士朋友(倩公)以及自己當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每次把詩稿托付給別人,李白講的都是“盡出其文”“罄其草而授之”,意思是“這就是我的全部詩文啦,你要幫我好好編纂成集”。 擱你聽了,你不得激動地表示“我一定不負太白所托”。 一式三份,三重保障,很有安全感! 可惜那套李白親自整理過的《草堂集》傳著傳著也失傳了,流傳下來的只有李陽冰寫得《草堂集序》以及后人匯編的李白詩集。 李白再怎么想把自己不滿意的詩作偷偷剔除,也抵不過別人熱情地幫忙把他自己不喜歡的詩給補上去! 吳普給李白講了講他詩集里頭至少有一半是“失而復得”的。 畢竟據傳李陽冰作序的《草堂集》只有十卷,到宋朝就變成了二十卷。 這個過程中明顯被塞進去不少“遺失”的詩稿! 李白:“………………” 怎會如此! 丟都丟了,找回來作甚! 這些家伙真是太過分了! 吳普一點都不照顧李白的復雜心情,還在旁邊給李白講起蘇軾讀他詩集的點評。 蘇軾表示李白這些詩集里混入了不少假冒偽劣作品,水平著實不咋滴,讀來只能說是一般般。 為啥別人敢假托李白的名義來造假呢,都怪李白自己寫詩放蕩不羈,經常會神來一筆,別人就算胡謅幾句說是李白寫的也不顯得突兀! 瞧瞧人家老杜,詩寫得那叫一個一絲不茍、嚴絲合縫,別人想照著學寫詩可以,想弄幾首仿作塞進去造假可就難了! 所以說,這事怪不了別人!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都是李白自己的鍋! 李白:“………………” 李白說:“這位蘇軾又是誰?” 吳普壓根沒覺得自己在給李白和蘇軾制造矛盾,反而積極地給李白介紹起蘇軾來。 蘇軾自己也活得十分不羈。 他說李白詩寫得太不拘一格,所以頻頻被人仿作,結果后來托名于他的詩文大行其道,不知多少不是他干的事都扣他頭上! 這證明人不能隨便對別人指指點點,要不然事情很容易落到自己頭上! 尤其是玩筆桿子的,特別容易文讖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一口毒奶奶到自己。 史學家里頭就有個連環慘案,講的正好是這種“文讖”現象—— 司馬遷蹲大牢,這事大伙都知道。 后來寫《漢書》的班固感慨前輩司馬遷受牢獄之災,結果自己冤死獄中。 再后來寫《后漢書》的范曄感慨班固看得清司馬遷看不清自己,結果同樣蹲大牢去了。 多少血淚教訓告訴我們,話不能亂說! 蘇軾隨口點評李白那么幾句,還算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兒! 李白從吳普口中得知千百年后蘇軾身上多了多少的離譜事跡,很快決定和蘇軾和解。 算了,看起來是個有趣的人,下回一起喝酒時讓他多喝兩杯就得了! 第117章 吳普和李白兩人聊得起勁,沒注意到經過一晚上的發酵,昨天的直播已經在各大平臺刷屏了。 一開始也就直播間的觀眾們照常傳播。 結果驅逐艦展方見勢頭不錯,大伙都討論得熱火朝天,頓時覺得自己也該出一份力! 驅逐艦展方積極地聯系其他退役艦展方一起搞個大動作,齊齊轉發這次直播的精彩剪輯。 很快地,其他軍事博物館聞也訊而來,帶著自家退役飛機退役坦克退役武器什么的參與轉發! 最后連許多現役賬號也來湊熱鬧,硬生生來了次大型團建,看得圍觀群眾大呼過癮:以前都不知道身邊有這么多軍事展覽,周末一定帶孩子去逛逛! 除了這些平時不怎么搞宣傳的軍事展覽引起廣泛關注以外,最受熱議的還得數李白和戚繼光。 戚繼光自不必說,他一身甲胄站在那里就很有將軍氣勢。 和驅逐艦非常搭! 李白站在炮臺邊與海鳥交流的畫面更是堪稱一絕。 巨大的驅逐艦給人的感覺是冰冷的。 可李白站在用來轟殺敵人的炮臺旁,卻能與海鳥兩不相疑地親近。 天與海,古與今,人類與自然,戰爭與和平,那么多的意象仿佛短暫地在同一時空中交匯,并且恰好被鏡頭捕捉下來。 縱然本人只是那么不經意地往那兒一站,仍然叫人久久難以忘懷,忍不住盯著他看了又看。 等看到有人說“這是李白”,許多人才恍然覺得“原來是李白啊”“就該是李白”。 李白本來就是光站在那兒,就讓人感受到浪漫無比的人。 有時候只需要引起點兒興趣,大伙就會自發地去深入了解相關內容。 因為李白這張圖的加成,各平臺的轉發人數一直在增加,不少沒關注昨天直播的人也倒回去補完了。 吳普是發現科普值正飛速增加,才注意到這些情況。 那個小戚不錯啊,宣傳能力很有一手! 可惜人家拿的是鐵飯碗,一般鋤頭很難揮得動。 挖人不容易??! 吳普和李白說了一聲,打開聯絡軟件找昨天加了好友的小戚閑聊:“戚哥,你不聲不響搞了樁大事啊?!?/br> 小戚說:“還是你們博物館的粉絲夠熱情,我才說得動其他人。要不然我就算磨破嘴皮子,他們也不會配合我們的?!?/br> 不得不說,喜歡博物館的人就是不一樣,她們聊起天來既滿懷熱情又言之有物,絕不是那種粘貼復制一堆相同內容的數據粉可比的。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們真情實意的喜愛。 吳普笑著回道:“算不上我們博物館的粉絲,只是我們博物館正好有她們喜歡的東西而已?!?/br> 兩人很快結束了對話,天色也徹底亮了起來。 吳普揉了揉肚子,覺得有點餓了,邀請李白一起去吃早飯。 飯后博物館的團建小分隊就該踏上歸程了,吳普揮別駱啟,帶著大伙回首都去。 飛機一起飛,李白就趴在窗邊看了半天的云,心中感慨不已。他轉頭問吳普:“雨天時能飛嗎?雨天時的云和晴天的云一樣嗎?雷電交加時穿行其中會不會看到近在咫尺的閃電?” 吳普笑道:“一般都不能飛,不過也有例外,就是我們現在坐的魯航。等會兒降落時你可以感受一下,當地一下就到底了!再看看抵達時間,別的航班時不時會延誤,只有它幾乎次次都會提前到,反正魯航的機長們大多熱愛自由飛翔,很少因為天氣問題迫降?!?/br> 李白之所以會在魯省召喚出來,是因為他也曾經拖家帶口投奔魯省親人,在魯省安過二十幾年的家。